唐月玲
癫痫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很复杂,GFAP和5HT-2A受体与癫痫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综述GFAP和5HT-2A受体与癫痫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癫痫的发病机制,对癫痫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聂磊;王影;王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β-catenin、GSK-3β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机制及意义。方法收集214例乳腺癌,根据ER、PR、HER-2、Ki -67的表达情况进行分子分型,即 LuminalA 型、LuminalB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型,并进行β-catenin、GSK -3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阐述β-catenin、GSK-3β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结果214例乳腺癌中LuminalA型32例(14.95%),LuminalB型104例(48.60%),HER-2过表达型27例(12.62%),三阴型51例(23.83%),β-catenin在四种亚型中的异常表达情况分别为:LuminalA型(7/32,21.88%),LuminalB型(24/104,23.08%),HER-2过表达型(13/27,48.15%),三阴型(29/51,56.8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SK-3β在四种亚型中的表达情况分别为:LuminalA 型(22/32,68.75%),LuminalB 型(22/104,59.62%),HER-2过表达型(10/27,37.04%),三阴型(12/51,23.53%),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β-catenin与GSK-3β相关性分析显示,在Luminal型、LuminalB型、三阴型中两者呈负相关,在HER-2过表达型中两者无相关性。结论β-catenin、GSK-3β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表达存在差异性,并且两者的表达存在相关性,机制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及调控密切相关。
作者:宫国良;陈静宁;刘晓雨;刘志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研究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情况。方法以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住院部所收入治疗的脑卒中患者3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随机方法进行分组,将1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160例患者纳入实验组。针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针对实验组患者采取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接受1个月的护理后对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Brunnstrom评分、Barthel评分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接受护理后,实验组患者Brunnstrom评分均值为(54.6±2.3)分,Barthel评分均值为(56.8±1.7)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能够使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状态更加理想,有临床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作者:陈元;徐华清;陈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高位负压肛管排气法在截瘫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75例不同原因截瘫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将肛管插入直肠传统的肛管排气法,观察组采用高位负压肛管排气法,分别观察两组各自疗效。结果观察组即时有效率为80.49%,对照组为41.17%,χ2=4.97,P<0.05;30 min后观察组引流有效率为97.56%,对照组引流有效率为64.71%,χ2=2.1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位负压肛管排气法疗效较传统的肛管排气法好,值得推广。
作者:林燕凤;李龙英;陈施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氧动力雾化吸入氨溴索联合振动排痰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A组)34例,对照组( B组)34例。 A组为震动排痰仪加氨溴索氧动力雾化吸入,B组单纯氨溴索氧动力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治疗后每日排痰量、肺部啰音、动脉血气分析变化,记录血白细胞恢复到正常的时间、第7天胸部影像学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第1~5天A组排痰量多于B组;第6~8天A组排痰量明显少于B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A组肺部啰音、PaO2改善情况与B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7天胸部影像学改变情况及血白细胞恢复到正常的时间短于B组(分别P<0.05及P<0.01)。结论氧动力雾化吸入氨溴索联合振动排痰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药物治疗组。
作者:陈光影;韦继政;李康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大学生权益保障研究的焦点多集中在权益保障意识、权益保障机制、实习期劳动权益保障等方面,且对象多为实习期学生或在校大学生。对于医学院全程教学班大学生这一新群体的学生权益保障研究基本空白。文章研究在全程教学实践运行过程中,因学生对自身身份认知不明确、医院硬件、经验、人员缺乏、学校筹建过程中的疏忽等原因造成的学生基本权益的缺失,客观总结了全程教学实践中学生受教育权益及参加活动权益的体现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
作者:周艳红;李春平;窦忠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目标管理理论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着眼于全院护理质量控制,分别对护理部总体护理目标、下属各科室分级目标、护理工作人员个人目标进行科学设定,并通过定期考核检查、及时督促与反馈等促进机制和手段来推动并实现各级护理目标。结果与2013年下半年相比,2014年上半年我院护理质控工作成绩、护理人员技术操作水平、患者住院满意率、护理人员基础理论掌握程度均有显著改善,前后差异显著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推行目标管理理论有利于改善护理管理质量,强化护理人员技能水平以及专业素养,护理团队配合默契度以及凝聚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我们不断改进护理工作创造了坚实基础。
作者:黄莲英;林朝明;杨月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精神科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抑郁症住院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32例作为观察组,按临床路径接受个体化治疗护理。32例为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治疗护理方式,对两组住院日、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住院日较对照组短(53.1±23.6 vs40.1±17.9,P=0.016),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313.8±61.5 vs352.4±112.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精神科抑郁症治疗护理中引入临床路径管理,可以减少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
作者:李福球;钟贝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4年5月我院普通外科治疗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122例。结果122例病人均采用非手术治疗而痊愈。随访2~108(42.26±12.28)个月,痊愈后无1例因为肠梗阻而手术治疗;22例(18.03%)病人又发生肠梗阻,其中8例(6.56%)因为病情较重而入院治疗。结论非手术治疗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胡喆;李志华;髙卫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下动态观察隐窝关节囊回声变化和其厚度对肩周炎影像学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30例肩周炎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肩关节进行仔细、全面的超声检查,寻找超声诊断肩周炎的直接征象。结果通过对比检查发现病例组隐窝关节囊增厚明显,且不受肩关节活动影响,可作为观察肩周炎关节囊改变的一个窗口。结论高频超声下隐窝关节囊回声变化和厚度对诊断肩周炎有重要意义。
作者:邱懿德;黄伟俊;陈翰勋;黄婷 刊期: 2015年第09期
通过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在教学时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学方法,不但能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而且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卓越人才。
作者:李徽徽;柴继侠;孙美群;贺文欣;齐琦;王元元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经筛选、剔除,以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患者61例纳入腹腔镜组,以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41例纳入开腹组,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术后卧床时间低于开腹组,复发率、残留率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率、症状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两种手术均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但就肌瘤剔除效果、抑制复发效果来看,开腹手术效果更好,若仅以改善症状、减少创伤为主要目的,腹腔镜手术更理想。
作者:唐月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仙人掌多糖( Opuntia dillenii Haw polysaccharide,OPS)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体重及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的影响,探讨仙人掌多糖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利用高脂高钙饮食构建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30天后,开始同时给与仙人掌多糖腹腔注射,低剂量为0.2g/kg· d,高剂量为0.4g/kg· d,连续治疗60天。治疗结束后称重、采集血液,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浆HDL的含量。结果低、高剂量仙人掌多糖治疗后,大鼠体重增加百分比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但低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高剂量组仙人掌多糖组大鼠血浆HDL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增高( P值均<0.01),但低剂量仙人掌多糖组血浆HDL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仙人掌多糖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体重增加,可升高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浆HDL含量,后者为仙人掌多糖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玉春;齐占朋;刘振中;李涛;崔红霞;王宝庆;迟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 TCT)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PV)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肇庆市端州区妇幼保健院接受宫颈疾病筛查的妇女500例,同时行TCT、HPV基因分型检测对阳性病例均行阴道镜检查并取活检,对TCT组、HPV组、TCT+HPV组阳性病例与病理结果诊断的符合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500例筛查人群中,TCT阳性的有94例,占18.8%,在阴道镜指导下取活检,病例组织学阳性例数58例,阳性符合率61.7%;高危性HPV阳性的有117例,占23.4%,病例组织学阳性例数71例,阳性符合率60.68%;TCT联合高危型HPV 同时阳性的有63例,占12.6%,病例组织学阳性例数49例,阳性符合率77.78%。结论 TCT联合HPV与病理检查的阳性符合率明显高于其中单项检查与病理检查的阳性符合率,其更有效的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骆沛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单枚椎间融合器结合足量椎间植骨在腰椎融合中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我院2001年10月至2010年1月行腰椎管减压融合术并有完整资料的85例病例。所有患者均在完成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管减压、椎间盘切除后,向间隙内植入自体骨粒约7~16 ml,再从后斜向前置入l枚椎间融合器行融合术。随访时观察固定节段融合情况,测量并比较术后2周与术后18个月时的椎间隙高度。结果随访18~112个月,平均42个月。根据Nakai评分标准,优良率为84.7%。各病例随访至术后18个月时,72例患者腰椎融合术后椎弓根钉、棒系统无松动,融合的椎间隙高度与术后2周时无差异;发现有12例患者术后椎弓根钉、棒系统有松动,但无滑脱发生,椎间隙高度较术后2周时略减低,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1例椎弓根钉断裂。随访病例均已获椎间融合,融合率100%。结论使用椎弓根螺钉加单枚椎间融合器进行腰椎融合手术可以减少术后内固定失效和低融合率问题,结合足量减压骨回植可以达到牢固椎间融合的作用。
作者:周仁实;洪锦向;何二兴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亲情-责任交互式护理模式对于初产妇分娩和母乳喂养的相应情况。方法选择我院分娩的13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责任制护理,观察组给予亲情-责任交互式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产妇分娩和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内心活动维度、技能维度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亲情-责任交互式护理模式对于初产妇分娩价值显著,能有效减少剖宫产率,提高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雷圣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形态学特点,影像学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免疫组化及治疗和预后。方法采用光镜及免疫组化进行观察结合文献对该病进行探讨分析。结果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与浸润性导管癌相比无特殊临床症状,体征及大体检查。光镜下组织学特征为:细胞呈桑椹、微乳头或小腺管样排列,微乳头缺乏纤维血管轴心,管泡状细胞簇在胶原纤维性间质分隔形成的间隙中浸润,不伴有促纤维增生。免疫组化染色EMA线样阳性表达在癌细胞簇外周细胞膜和中间腔缘部位,雌激素受体ER及CK7(+),CD44v6及LN-R呈高表达。结论 IMPC较为少见,且有独特的生物学行为,其侵袭力强,易形成间质浸润、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差,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相结合可以正确诊断该病。
作者:李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规范化精益管理对病案管理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患者就诊的病历资料1500份为对照组,另选2000份我院实施规范化精益管理法后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间病历资料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资料的回收情况、复印病案时间、服务病案能力、员工态度等。结果观察组的出院24 h内回收率、甲级病案率与病案服务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印病案平均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反馈各指标评分中观察组的信息传递、员工服务质量、员工服务态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精益管理法在病案管理中提高效率,减轻操作人员工作量,明确分工,各司其责,大程度发挥每人的大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雷蕾;李璐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美罗培南联合罗红霉素治疗产褥期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产褥期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予罗红霉素治疗,治疗组予美罗培南联合罗红霉素治疗,7 d为一疗程,观察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一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一疗程结束后,观察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c=6.002928,P=0.01428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82% vs 7.69%,χ2=0.139, P>0.05)。结论美罗培南联合罗红霉素能高效治疗产褥期感染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平;周宏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微格教学法在《护理教育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教学目标实现程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自身提高与表现、评价与讨论等五方面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满意度。结果对微格教学法施行表示满意者103人(占84.43%),一般者14人(占11.48%),不满意者5人(占4.08%),其中教学目标实现程度得分高。结论实施微格教学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及时纠错,加深学生对教育活动的感受,提高了学生教学实践能力。
作者:张海丽;杨立群;孙双滨;刘红敏;李强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