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长颢;李颖;王旭;马瑞
作者:张力;米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稀土暴露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我国大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江西省寻乌县稀土矿区矿工(一线作业8年以上)30名健康成人为调查对象,同时选取地质结构和社会经济特征基本相同的离矿区35 km外的寻乌县另一村居民30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随机选取的暴露组和对照组进行血稀土含量测定.端粒酶重复扩增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稀土暴露和正常人群的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血稀土含量镧(La)暴露组为(1.268 5±1.070 5)μg/L,对照组(0.171 7±0.206 1)μg/L.暴露组与对照组比较La、铈(Ce)、镝(Dy)、钇(Y)、镨(Pr)、钕(Nd)、钐(Sm)、钆(Gd)、镱(Yb)具有统计学意义;暴露组的总血稀土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阳性率暴露组为37.0%(11/30),对照组为16.7%(5/3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暴露组平均年龄为(38.69±8.02)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40.45±9.02)岁,两组年龄无统计学意义.端粒酶活性与血总稀土含量有高度相关性.暴露组和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凋亡率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在细胞周期分析中,暴露组与对照组相比S期和G2-M期细胞明显增多.结论可观察到在暴露水平下的接触人群稀土暴露能提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对细胞凋亡没有影响,能促进二倍体DNA的复制及蛋白质合成,使进入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增加.
作者:余莉;戴育成;袁兆康;李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作者:米杰;张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瘦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组成成分的关系,分析MS危险因素聚集的特征和规律.方法观测795名非糖尿病成人的空腹血清真胰岛素(FTI)、瘦素、血脂、血糖水平以及血压、体重指数、腰臀围比值和定量胰岛素敏感检测指数(QUICKI)等指标,采用因子分析等方法探讨瘦素水平与上述变量的关系.结果血清瘦素浓度随代谢异常组合个数的增多而上升.瘦素水平处于上三分位人群检出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以及MS的比例比处在下三分位的人群明显升高.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与女性组包括瘦素等11个变量的变化各受3个因子支配,累计方差贡献率分别为62.0%和66.7%,分别由瘦素与体重指数、腰臀围比值、FTI、QUICKI和高甘油三酯和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变量构成的核心因子,由血糖、FTI、QUICKI和高甘油三酯(女)构成的糖耐量因子以及由血压和体重指数(男)构成的高血压因子,其中高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IR)同时连接前两个因子.结论该人群的瘦素水平与MS的多个关键组成成分密切相关,高瘦素血症可能是MS的1个新成分.MS危险因素的聚集受多个因子支配,IR虽起重要作用,但不能单独解释其成因.
作者:黎明;吴从愿;詹志伟;李晓光;张葵;向红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作者:米杰;张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饮水氟的基准剂量及其与尿氟、血清氟和氟斑牙之间的相关关系,评价血清氟和尿氟在地氟病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江苏省某县瓦庙村和新淮村为调查点,对小学校的8~13岁儿童(新淮村290名,瓦庙村222名)的氟斑牙患病率、血清氟、尿氟含量及家庭手压井饮水氟含量进行调查.并按照饮水氟含量将儿童分为不同的接触组,即,< 0.5 mg/L组、0.5~ mg/L组、1.0~ mg/L组、2.0~ mg/L组、3.0~ mg/L组和≥4.0 mg/L组.结果饮水氟含量与氟斑牙患病率及缺损型氟斑牙患病率之间呈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据此计算的饮水氟含量基准剂量的95%可信限的下限分别1.01和1.30 mg/L.尿氟和血清氟含量与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及缺损型氟斑牙患病率之间也呈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饮水氟和尿氟、饮水氟和血清氟、尿氟和血清氟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17、0.855和0.617.结论我国目前的饮水氟含量标准是安全和合理的.作为生物学接触指标,血清氟在衡量一个地区的摄氟水平和地方性氟中毒监测中可能比尿氟稳定.
作者:向全永;梁友信;陈秉衡;王彩生;甄世祺;陈连生;周明生;李洁斐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瘦素在男性青春期发育中的作用及其与胰岛素、生长激素、睾酮和雌二醇的相互关系.方法筛选7~17岁单纯性肥胖男生150人,以相互身高相差不超过2 cm,年龄相差不超过3个月进行配比,选择正常组和营养不良组各150人.结果肥胖组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正常组显著高于营养不良组.不论组别,男生血清瘦素水平均随年龄增长先升高再下降,肥胖组峰值为16.96 μg/L(10~11岁),正常组和营养不良组分别为10.25 μg/L和5.08 μg/L(11~12岁).男生血清瘦素水平从Tanner G1期到G2期显著上升,之后G2-4期出现逐步下降, G5期再次升高.7~17岁血清胰岛素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生长激素、睾酮和雌二醇水平于10~11岁开始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瘦素与胰岛素呈正相关,与生长激素呈负相关,与睾酮呈强负相关,与雌二醇无相关性.结论瘦素可能有加速男性青春期发育的作用,而在启动和维持男性青春期发育中是非决定性因素.G5期瘦素水平再次增长具有抑制生长激素分泌作用,预示青春期发育结束.
作者:孙长颢;李颖;王旭;马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作者:米杰;张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状况儿童青春期发育中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素.方法筛选7~17岁单纯性肥胖儿童和青少年300人,男女各半,并根据性别、身高(±2cm)和年龄(±3个月)进行配比,选择正常组和营养不良组各300人,测定空腹血清瘦素、胰岛素、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果两性肥胖组各期(男性TannerⅠ期和女性TannerⅡ期除外)胰岛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和营养不良组,两性肥胖组各期瘦素水平均高于正常组,正常组均高于营养不良组.肥胖组甘油三酯水平为(1.53±0.13) mmol/L,显著高于正常组的(1.12±0.10) mmol/L和营养不良组的(1.03±0.09) mmol/L.3组的血糖和其他血脂水平的差异无显著性.伴随青春期发育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与Tanner分期和瘦素均呈负相关.结论在7~17岁人群中,肥胖、血清瘦素水平和青春期发育是胰岛素抵抗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李颖;孙长颢;闻颖;崔文秀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分析新疆阿勒泰地区1995年哈萨克族学生的身体指数并与1985年资料比较.
作者:张明涛;孟新玲;梁少华;汤勇;王兰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我们于2003年对台州市路桥区3家私营蓄电池厂接触铅的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筛检,结果如下.
作者:林薇薇;张佩贤;游春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作者:米杰;张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作者:张力;米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作者:米杰;张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儿童、青少年的血脂指标遗传度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5~19岁双生子236对,平均年龄(11.2±3.4)岁,其中同卵双生子143对,异卵双生子93对.在DNA卵性鉴定基础上,以组内相关系数法及Falconer公式计算调整年龄性别前后的遗传度,偏态数据进行对数转换;校正年龄性别,分析相关体格、生化指标对血脂的影响.结果同卵与异卵双生子间甘油三酯对内方差及相关系数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脂蛋白(a)对内方差及相关系数的差异有显著性,遗传度估计值分别为0.56、0.55、0.49和0.58,调整年龄性别后各指标估计遗传度分别为0.63、0.63、0.55和0.64.总胆固醇、HDL-C、LDL-C和脂蛋白(a)与年龄呈负相关;女孩的总胆固醇、HDL-C、LDL-C稍高于男孩.校正年龄性别后除脂蛋白(a)外各血脂指标多数与体重指数、体脂率及培利迪西指数相关,与血压、血糖和血钙等也有相关性.结论总胆固醇、HDL-C、LDL-C和脂蛋白(a)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而甘油三酯主要受环境因素影响.儿童的血脂水平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与反映体脂和机体营养发育的指标相关.
作者:陈天娇;季成叶;逄增昌;汪韶洁;胡永华;秦颖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作者:米杰;张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为了解天津市儿童体内血硒水平现状,我们对天津市7 773名儿童及青少年的血硒水平进行了测定.1.对象与方法:2001~2003年,在天津市妇儿保健中心门诊,对自由就诊的无器质性病变和感染性疾病、生长发育正常的1~18岁儿童及青少年,随机抽样采血测定全血硒.测定人数7 773名(男性4 814名、女性2 959名).
作者:兰凤荣;赵志成;吕莉;程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金山医院收治1名因急性汞中毒引起周围神经炎的患者,诊治情况如下.
作者:魏春龙;封苏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人和动物口服四亚甲基二砜四胺(商品名毒鼠强)中毒后,血液、尿液和各脏器中均有其残留物,与呕吐物和可疑食物等样品比较,血液和尿液作为直接样品具有干扰成分少、残留时间长和可反复采集等许多优点.因此,我们利用超声波液-液萃取技术,研究了人体血液和尿液中毒鼠强残留物的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快速检测方法.
作者:苏小川;覃志英;冯向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作者:米杰;张力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