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陈丽琼;陈瑞生
目的测定血液细胞角蛋白20(CK20)的水平,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肿瘤细胞血循环微转移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及临床状况对血循环微转移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结直肠癌患者120例,TNM分期:Ⅰ期、Ⅱ期和Ⅲ期分别38例、40例和4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5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65例,采用腹腔镜手术。分别于术前1天及术后第1天清晨抽取空腹外周血5 ml,应用RT-PCR法检测CK20 mRNA,分析两组术前、术后外周血中CK20 mRNA水平,并分析不同年龄、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病理分期等患者CK20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液CK20 mRNA的OD值分别为(1.60±0.86)和(1.53±0.8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和Ⅱ期血液治疗后CK20 mRNA的OD值分别为(2.07±0.80)和(1.63±0.77),均高于治疗前和Ⅰ级期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治疗后CK20 mRNA的OD值为(1.98±0.76),高于治疗前和高分化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治疗后CK20 mRNA的OD值为(1.77±0.81),高于治疗前和无转移患者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没有增加结直肠癌患者血循环微转移的危险性,术后外周血中CK20 mRNA的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显著联系,而与肿瘤患者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有关。
作者:肖毅;刘森林;刘沛华;马康规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 CRP)和同型半胱氨酸( Hcy)浓度变化及联合检测临床意义。方法本院诊治52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来我院体检健康者51例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空腹静脉血进行CRP和Hcy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CRP和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阳性率84.62%,Hcy阳性率80.77%,两项联合检测阳性率94.23%。结论冠心病患者CRP和Hcy浓度水平明显高于体检健康人,联合检测具有更敏感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任竹建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居民的慢性病现状,并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卫生决策提供建议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对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按照人数和例数计算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271.0‰和382.2‰。与2008年调查相比,慢性病患病率上升了15个百分点,城市高于农村。结论我省慢性病不断增长,应针对人群在地区、性别、年龄等的不同特征,采取不同的慢性病干预措施,重点是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的防治。
作者:刘正富;李金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医疗投诉的发生是任何一家医院都不可避免的。医疗投诉带给医院管理者的问题,不仅仅是赔偿金额的支付,更与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院文化,甚至是医院的发展密切相关。将医疗投诉纳入系统化医院管理,既维护医疗秩序,又推动医疗质量建设。
作者:王娟;易蕊;赵雩卿;苏太贵;邹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证实的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MRI检查结果及术前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诊断的一致性及敏感性、准确性。结果 MRI诊断为Ⅰa期37例,Ⅰb期9例,Ⅱ期7例,Ⅲ期5例,Ⅳ期2例。对深肌层浸润的判断,MRI的敏感度为87.09%,特异度为86.21%,诊断准确率为86.67%。 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765(P<0.05),一致性高。 MRI术前分期诊断Ⅰa期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为94.74%,准确率97.29%,对Ⅰb 期子宫内膜癌诊断敏感性为87.5%,准确率为77.78%,对Ⅱ期子宫内膜癌诊断敏感性为62.50%,准确率为71.43%,对Ⅲ期子宫内膜癌诊断的敏感性为75.0%,准确率为60.00%,对Ⅳ期子宫内膜癌诊断敏感性为50.00%,准确率为50.0%。结论磁共振检查术前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一致性高,对子宫内膜癌侵润深度及周围组织侵犯的判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术前分期及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牟大英;张露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口腔鳞癌中转录因子Snail和黏附分子E-cadherin表达,并探索二者与口腔鳞癌进展转移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38例口腔鳞癌组织中Snail与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并与各项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口腔鳞癌组织Snail的表达程度随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强,伴有淋巴结者高表达;E-cadherin的表达程度随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逐渐降低,伴有淋巴结转移者低表达。结论(1)Snail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口腔鳞癌恶性程度相关。(2)Snail蛋白可能在转录水平上调控E-cadher in蛋白的表达。
作者:邱明;高晓玲;李铁成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分析颈部血管超声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9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5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颈动脉狭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增厚,颈动脉狭窄,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这些特征能够作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翟恒莉;张旻;刘奕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日间病房减少患者输液等候时间的效果。方法通过主题选定,把握现状,设定目标,解析问题,对策拟定与实施,效果确认等程序进行品管圈活动。比较活动前后患者输液等候时间的变化。结果应用品管圈后患者输液等候时间缩短,应用前问卷调查所得输液等候时间T>15分钟的患者占75%,整改后问卷调查所得T>15分钟的患者占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减少日间病房患者输液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也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作者:余玉娇;叶明蕊;陈丽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比较分析分体式髌骨爪与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2012年我院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28例,随机将其分成研究组(14例)与对照组(14例),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加张力带治疗,研究组运用分体式髌骨爪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优良率为92.9%,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为(92.2±9.4)d,明显短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P<0.05)。研究组术后骨折不愈、再骨折、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率为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P<0.05)。研究组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克氏针张力带比较,分体式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固,早期可加大屈膝功能锻炼,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杨戈;张桂友;聂建雄;张少珍 刊期: 2015年第21期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主要研究如何指挥和控制临床实验室的协调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为了更好地推动学科建设,将信息技术与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相结合,有利于教学创新,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在提高学生兴趣、教学质量等方面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李小佩;王建新;陶赟;施秀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儿童特应性皮炎( AD)的发病危险因素及早期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92例儿童特应性皮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发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46例,对照组46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早期健康教育,对照组不实施健康教育,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家族过敏史、宠物、性别与居住地、生母吸烟、母乳喂养等为儿童特异性皮炎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为71.74%,差异显著( 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IgE、IL-2、IL-4等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干预组的指标水平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特应性皮炎患儿的高危因素为宠物、家族遗传过敏史、居住地、生母吸烟、性别、母乳喂养等为主要危险因素。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义辉;陈广源;欧阳小容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多专业联合干预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特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63例,对照组在给予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一般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多专业康复指导,及时纠正错误,调整康复训练的方法,对两组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者的简明精神病评估量表(BPRS)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生活质量评定表(SF-36)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中,多专业协作护理模式可更好地延续治疗和护理,对于稳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地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陈钊;李泳清;梁一帆;罗旭东 刊期: 2015年第21期
随着人类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学习压力增大,抑郁症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慢性刺激作为抑郁症的一个主要诱发因素,是否也是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还不十分清楚,本文就慢性刺激引发的神经内分泌变化,以及慢性刺激对机体糖代谢的影响等方面加以综述。通过研究慢性刺激在抑郁症、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抑郁症与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抑郁症和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作者:王瑶;李想;华锋;李宏伟;杨阳;钟司宇;夏良锋;王丹丹;杨利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34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对照组使用免疫球蛋白400 mg/( kg· d)静脉滴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500 mg/d静脉滴注。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治疗后3天、5天肌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1%,高于对照组的70.1%(P<0.05);治疗前,两组肌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天、5天,研究组患者肌力评分分别为(16.3±1.7)分、(18.4±1.9)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效果确切,能显著改善四肢肌力,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荣;区腾飞;李永鸿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氟康唑联合克霉唑栓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氟康唑联合克霉唑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氟康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2周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89.83%,对照组治愈率的67.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92%,对照组总有效率8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霉唑栓与氟康唑联合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治愈后注意个人卫生,防止不良习俗引发炎症复发。
作者:肖晓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血清β-hCG和腹部B超在早期异位妊娠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66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血清β-hCG和腹部B超诊断,分析两种方式的诊断率。结果腹部B超结果显示18例患者为胚胎型,26例患者为孕囊型,22例患者为包块型;各种类型的异位妊娠血清β-hCG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β-hCG对早期异位妊娠诊断的灵敏度为96.97%(63/66),特异度为53.03%(35/66)。结论血清β-hCG和腹部B超在早期异位妊娠诊断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准确性高,且简易可行,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乔继伟;刘彦丽;韩秋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对结肠镜检查患者应用FMEA(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对检查前肠道准备进行护理以预防肠道准备失败的发生的效果。方法将预约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6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按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FMEA进行护理:对患者可能发生肠道准备失败的失效模式及原因进行分析、评估,计算RPN (风险指数),制定落实前瞻性护理防范措施。结果对两组的肠道准备情况、检查时间、对检查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及比较:实验组的肠道准备失败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肠道准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检查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对结肠镜检查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应用FMEA进行护理,能有效防范肠道准备失败的发生,保障肠道准备的效果,提高检查效率,减轻检查给患者造成的痛苦,提高患者对检查的满意度。
作者:刘妥英;邬佩芳;丁春兰;黄志盛;刘旭明;李康;张晖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注射器灌肠法用于新生儿通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56例需开塞露灌肠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儿分为注射器灌肠组和对照组,各28例,综合比较两组患儿开始排便的时间、排便量、灌肠过程中痛苦反应情况、有无药液外漏,肛门周围有无水肿和发红。结果注射器灌肠组开始排便的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儿灌肠后排便量和药液外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注射器灌肠组患儿无1例出现痛苦反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器灌肠法应用于新生儿通便效果确切,具有操作简单、刺激少、损伤小等优点,优于肛管法。
作者:杨秋容;杨民招;吴敏;林润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超声波清洗中酶稀释液水温及时长的不同设置对妇科吸引器头的清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回收到供应室的160件妇科吸引器头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件,实验组采用部颁规范推荐的常规方法:3M全能高效多酶浸泡+手工刷洗+超声波清洗设酶稀释液水温60℃、时间20 min清洗+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对照组采用超声清洗机说明书建议:3M全能高效多酶浸泡+手工刷洗+超声波清洗设酶稀释液水45℃时间10 min清洗+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对两组方法的清洗效果进行目测+带光源放大镜检测清洗效果的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采用的超声清洗机说明书清洗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别有高度显著性意义。结论采用3M全能高效多酶浸泡+手工刷洗+超声波60℃20min清洗+全自动清洗机方式清洗,提高了妇科吸引器头的清洗质量。
作者:廉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分析C反应蛋白在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害时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入治疗的74例川崎病患儿,将其列为观察组,同时根据患儿是否伴有冠状动脉损害分为冠脉损害子组和非冠脉损害子组;并选取同期在我院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及观察组两子组患儿急性期、恢复期的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急性期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且冠脉损害子组患儿的急性期、恢复期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冠脉损害子组,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且并发冠状动脉损害患儿的尤其明显,对预测患儿冠脉动脉损害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春燕;陈丽琼;陈瑞生 刊期: 201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