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明启
目的为肺炎克雷伯杆菌肺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肺炎克雷伯杆菌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药敏情况.结果所选择的病例多合并基础疾病,且多不具有典型的临床及X线表现,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耐药率较高.结论非典型表现的肺炎克雷伯杆菌肺部感染有增加的趋势,其治疗宜选用三代头孢菌素、泰能或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作者:王世新;申丽盈;刘姗姗;杨爱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扩张型心肌病以全心扩大或以左室扩大为主者多见.
作者:刘爱华;孙涛;张嘉菱;马马骋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扩张型心肌病的心率变异性(HRV),β受体敏感性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动态心电图进行HRV分析,进行异丙肾上腺素敏感试验,测定CD25值,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结果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治疗组)治疗后,正常RR间期指标差、频域指标、心率变异指数均比实验前数值增加(P<0.01,P<0.05).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LEF)增加,左室收缩末期容量和舒张末期容量降低,(P<0.05).结论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能提高其心率变异性,增加β受体敏感性,改善心功能.
作者:高云光;邓德宏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呃逆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目前的治疗方法大致分为非药物疗法、穴位注射疗法及单纯药物疗法[1],均不甚理想,我们于1997年5月~2000年4月间应用氟桂利嗪与甲氧氯普胺合用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顽固性呃逆37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王绒花;张远告;王远旭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女,52岁.因右下腹持续性疼痛2天入院.查体:T 38.5 ℃,P 80 次/min,BP 105/68 mm Hg(14/9 kPa).急性病容,右下腹肌紧张,麦氏点压痛(+),反跳痛(+),闭孔肌征(+).WBC 20.10×109/L,N 0.82.B超:右侧附件处可见45 mm×39 mm囊性色块,边缘尚规整,壁较厚欠光滑,内有散在小光点;提示:右侧附件囊性占位性病变.入院诊断:①右侧附件囊肿伴感染;②阑尾脓肿.
作者:陈少凡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硝苯地平(nifedipine)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非妊娠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钙通道阻滞剂,由于具有良好的药理特点,近年来许多学者就其在妊娠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它既可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高血压(妊娠高血压)治疗,并显示能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而具有抗分娩、预防早产作用.本文就其治疗妊娠高血压和预防早产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王成秀;李树廷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性杀虫脒中毒患者血清组织释放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法测定94例急性杀虫脒中毒和50例正常人血清CK,CK-MB、LDH、AST、GPT的浓度.结果急性杀虫脒中毒患者血清CK、CK-MB、LDH、AST、GPT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这些变化与急性中毒的严重程度明显相关、死亡组高于存活组.结论急性杀虫脒中毒时血清组织释放酶增高与病情的轻重和转归密切相关,测定血清组织释放酶可作为诊断疾病与判断预后的指标.
作者:李倩;王元莲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电图P/P-R段比值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技术对36例高血压病和3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病与冠心病组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和心电图P/P-R段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电图P/P-R段比值与超声心动图E/A比值呈高度线性相关(r=0.69,P<0.01).结论心电图P/P-R段比值有助于评价高血压病和冠心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
作者:王洪敏;陶志刚;宫鑫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对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栓塞临床表现与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0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有以下特点:①均突然起病;②症状多样化,神经系统损害较重;③CT检查7例为多发性脑梗死;④病死率为36.7%.结论心房纤颤是椎基底动脉脑栓塞的重要危险因素,预后较差.
作者:是明启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死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老年ACST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就诊与手术时间过迟,术前准备不当,延误诊断,手术失误及病情变化快,合并症及并发症多等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治疗老年ACST除积极合理的抗休克、抗感染外,应把握适当的手术时机,尽早施行有效的胆道引流术,并随时监测、防治重要脏器功能衰竭.
作者:孙福群;牛德金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败血症是机体对感染性致病原的免疫反应失控而引起的过度炎性反应,可引起微循环障碍、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F).这种由不同病因引起的相同的全身炎性反应统称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机体在受损后引起炎性反应的同时,也增加多种抗炎介质(如IL-4、IL-10、IL-11、IL-13,可溶性TNF受体和生长因子)的生成,且二者增加的程度相平行,即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1].如何使这两种反应在机体内取得平衡,是今后治疗学研究的方向.人体和动物实验表明通过免疫调节营养能调节失衡的免疫反应,如N-3多链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谷胺酰胺、精氨酸,在败血症和MOF者中有积极作用[2,3].
作者:楼征;叶志斌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 病历简介男,49岁.因阵发性心悸、气短、胸闷、头晕2年,持续1小时不缓解,于2000年11月26日23时30分来诊.2年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发作心悸、气短、胸闷、头晕,历时3~10分钟症状消失.发作间歇期多次检查心脏彩色超声波、胸片、心肌酶等均正常.无阳性体征,心电图提示A型预激综合征.查体:意识清晰,血压92/60 mm Hg(12.2/7.9 kPa),双肺无异常,心界不大,心律不整,平均心室率220次/min,心脏听诊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不大,双下肢指凹痕(-).心电图示P波消失、QRS波群增宽为0.14~0.18 s,且R波起始部粗钝,室率220次/min.临床诊断,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简称预激房颤).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在心电监测下以5%葡萄糖20 ml+普罗帕酮70 mg缓慢静注,继以5%葡萄糖300 ml+普罗帕酮210 mg静脉滴注.在连续用药11小时20分钟后转为窦性心律.
作者:刘宏明;李秀玲;杜丽萍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大子宫经阴道切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子宫劈开,肌瘤剔除、子宫粉碎等缩小子宫体积的方法对50例子宫增大如10~16孕周、活动、估计无粘连的子宫肌瘤、肌腺病、肥大症患者行阴道式子宫切除术.结果 49例经阴道手术成功,1例改为经腹手术.手术成功率98%.平均子宫重量为350 g(150~650 g),平均手术时间为90分钟(40~130分钟),平均估计失血量为130 ml(50~450 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为25小时(8~36小时),出院时间平均5天(4~6天).结论子宫良性病变大小在10~16孕周如活动好,阴道宽松,多可经阴道安全切除.
作者:王社莲;张红霞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 病历简介男,59岁.因腹痛、腹泻、消瘦于6年前经全消化道钡餐透视、纤维肠镜活检病理检查,诊断为回肠、结肠克隆病.长期服强的松、雷公藤、偶氮磺胺吡啶等药无效,且病情进行性加重,于4年前失去劳动力.1年前因出现全身水肿,不能进食来诊.查体:一般情况差,消瘦,呈慢性痛苦病容,贫血貌,全身Ⅱ度水肿.双肺(-),心率92次/min,律整,心尖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全腹压痛,以右下腹及脐周为重,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肠鸣音5~6次/min.双下肢凹陷性水肿,病理反射未引出.Hb 69 g/L,WBC 8.1×109/L,N 0.80,L 0.20,血浆总蛋白58 g/L,白蛋白23 g/L,球蛋白35 g/L.给予白蛋白200 g,同时环磷酰胺0.2 g静脉滴注,2次/周(共用0.8 g),口服甲硝唑0.4 g,3次/d,左旋咪唑25 mg,3次/d.治疗10天后,一般情况好转,腹泻减轻.带药出院,仅服甲硝唑和左旋咪唑,病情逐渐好转.1月后腹痛缓解,进食、排便均恢复正常;2月后,贫血、低蛋白血症纠正,体重增加;3月后基本恢复到发病前水平.复查肠粘膜已恢复正常.随访1年无复发.
作者:盖希俊;辛杏枝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前后血常规、肝功能的变化,了解此治疗方法对血常规、肝功能的影响.方法肝癌患者术前和术后1、2、3周血常规、肝功能各项指标检验,以观察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的变化.结果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后虽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白细胞、血小板降低,但2周后全部恢复正常.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虽出现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现象,但很轻微并且两周全部恢复正常.
作者:邓福生;么文博;梁增义;王成一;赵俊;李立平;袁秀恒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评估重症肌无力(MG)的遗传性.方法回顾分析11对挛生子MG病例资料,比较单卵和双卵挛生子MG发病一致率.结果 9对单卵挛生子中双方患病6对,MG发病一致率为66.7%(6/9),2对双卵挛生子均其中一方患病,MG发病一致率为0(0/2),二者发病一致率有显著差异.结论遗传因素在MG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何国胜;徐金枝;唐冰杉;杨明山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外周血细胞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100例AMI分为白细胞正常组及增高组,比较两组病例的特点.结果 AMI白细胞增高组易并发左心衰、心律失常及应激性高血糖,具有较高的心电图QRS积分及CK峰值,住院病死率高.结论白细胞计数对于AMI具有重要的预后意义.
作者:朱骏生;张克智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式的选择与风险程度.方法分别采用高位多枚圆针(A组)、低位多枚圆针(B组)、加压滑动鹅头钉(C组)、Gamma钉(D组)、单臂外固定架手术和牵引(E组)5种方法治疗176例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结果 A、B组髋内翻率在70%、40%,主要发生在Ⅲ、Ⅳ型,其余3组分别为5.7%、10%及13%.术中、术后3个月内无死亡.A、B组因针尾刺痛而影响活动发生的并发症比较多.E组骨折愈合较快,但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差.结论 C、D组方法固定牢固、髋内翻发生率少,下床早,并发症少,是首选方法,其风险与另3种方法相比无明显增加.如患者不能使用C、D组方法,可用E组的方法,但因其有阻碍膝关节的活动和增加老人心理压力的弊病,应慎用.
作者:谢金兔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近5年来,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硫酸镁与酚妥拉明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36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覃建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女,45岁.因不规则阴道流血伴继发性进行性痛经半年于1999年7月23日入院.半年前无诱因出现阴道流血,量时多时少,色暗红,伴下腹及腰骶部坠痛,不能从事一般劳动.曾行诊刮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单纯性过度增生.口服避孕药(药名及剂量不详)治疗,服药期间阴道流血停止,痛经症状无改善,停药后症状又同前,遂入院.25岁结婚,孕4产3.入院后查体:T 37.3 ℃,P 80次/min,R 20次/min,BP 112/90 mm Hg(15/12 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肥胖体型,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未触及,双下肢足踝部皮肤凹隐性水肿.妇科检查:外阴已产型,阴道少量暗红色血性分泌物,宫颈光滑;子宫孕10周大小,呈球形,质硬,光滑,压痛明显,活动度良好;双侧附件正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7.3×109/L,红细胞3.57×1012/L,血红蛋白118 g/L,血小板173×109/L,出、凝血时间正常.X线胸透正常.心电图正常.B超示子宫均匀性增大,内膜线居中,肌层回声不均匀,可见小的囊状无回声区.入院诊断:子宫腺肌病.查肝、肾功能及血生化结果均正常.于入院第2天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全切术,因麻醉效果欠佳改为全麻.术中出血约600 ml,输血400 ml,输液1 500 ml.术后给予青霉素800 万U、甲硝唑1.0 g静脉滴注预防感染.术后第3天诉右下腹疼痛,活动后心悸、胸闷,腹部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总蛋白57 g/L,白蛋白31 g/L,球蛋白26 g/L,A/G 1.19.给予白蛋白10 g静脉滴注.因腹水原因不明,请内科会诊,控制液体量并给予速尿40 mg静注,每日2次,3天后症状无改善停用,并在常规消毒下行腹腔穿刺抽出腹水100 ml,同时查腹水常规示桔红色,利凡他试验(±),RBC().股动、静脉彩超检查未见异常.排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当日下午出现少尿,给予速尿80 mg静注,白蛋白10 g静脉滴注.术后第7天腹部拆线,切口甲级愈合.病理诊断为子宫腺肌病,分泌期宫内膜.皮肤出现粘膜黄染,静脉穿刺处散在瘀斑,双下肢水肿加重.实验室检查:肝功能示总胆红素62.50 μmol/L,AST 0.88 μmol*s-1/L,ALT 0.70 μmol*s-1/L.遂请传染科会诊,认为患者有出血倾向,短时间内出现黄疸,大量腹水,肝功能异常,考虑肝病所致腹水,疑亚急性重症肝炎,转入传染科在保肝治疗的同时,查乙肝五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AFP<20 μg/L,排除乙型及丙型肝炎的可能.治疗2天病情无改善,认为非原发性肝脏疾病,转上级医院行彩超检查,示广泛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因已错过溶栓治疗时机,且经济困难,放弃治疗.1月后死亡.
作者:张晓梅;张玉年 刊期: 200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