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心肌梗死伴白细胞增多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意义

朱骏生;张克智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白细胞增多, 高血糖,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外周血细胞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100例AMI分为白细胞正常组及增高组,比较两组病例的特点.结果 AMI白细胞增高组易并发左心衰、心律失常及应激性高血糖,具有较高的心电图QRS积分及CK峰值,住院病死率高.结论白细胞计数对于AMI具有重要的预后意义.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贲门癌两种手术切口的比较

    目的探讨贲门癌的手术切口.方法总结356例行贲门癌切除患者左进胸切口与胸腹联合切口的差异.结果二种切口的切除率分别为74.12%、86.98%(P<0.01);清除淋巴结数平均分别为8.21±2.43、8.99±2.95(P<0.01);切缘阳性率相似(P>0.05);肺部感染、吻合口漏发生率相似(P>0.05);术后1周大通气量、用力肺活量和体重较术前均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贲门癌切除术胸腹联合切口切除率高,清扫彻底,不增加并发症和对肺功能的影响,是较理想的切口.

    作者:沈鹏;王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扩张型心肌病的心率变异性(HRV),β受体敏感性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动态心电图进行HRV分析,进行异丙肾上腺素敏感试验,测定CD25值,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结果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治疗组)治疗后,正常RR间期指标差、频域指标、心率变异指数均比实验前数值增加(P<0.01,P<0.05).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LEF)增加,左室收缩末期容量和舒张末期容量降低,(P<0.05).结论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能提高其心率变异性,增加β受体敏感性,改善心功能.

    作者:高云光;邓德宏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胆总管Ⅰ期缝合经空肠置管治疗原发性胆总管结石

    我们于1997年12月~2000年4月选择了40例原发性胆总管结石胆管探查的患者,在取净结石后Ⅰ期缝合胆总管,经胆总管-空肠置细管引流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修玉;王宗山;王道英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外科治疗(附6例报告)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较为多见,自1997年3月-2000年10月我院共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95例,其中6例为急性超病(股青肿),经采用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加尿激酶溶栓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张建东;赵卫东;冯润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挛生子重症肌无力

    目的评估重症肌无力(MG)的遗传性.方法回顾分析11对挛生子MG病例资料,比较单卵和双卵挛生子MG发病一致率.结果 9对单卵挛生子中双方患病6对,MG发病一致率为66.7%(6/9),2对双卵挛生子均其中一方患病,MG发病一致率为0(0/2),二者发病一致率有显著差异.结论遗传因素在MG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何国胜;徐金枝;唐冰杉;杨明山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基底动脉型偏头痛临床分析(附38例报告)

    偏头痛是一种周期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以反复发作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间歇期正常.基底动脉型偏头痛是典型偏头痛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型,但临床上并不少见,先兆症状复杂多样,给诊断、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本文总结分析38例基底动脉型偏头痛,报告如下.

    作者:陈绍芳;陈孝连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免疫营养在败血症中的积极作用

    败血症是机体对感染性致病原的免疫反应失控而引起的过度炎性反应,可引起微循环障碍、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F).这种由不同病因引起的相同的全身炎性反应统称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机体在受损后引起炎性反应的同时,也增加多种抗炎介质(如IL-4、IL-10、IL-11、IL-13,可溶性TNF受体和生长因子)的生成,且二者增加的程度相平行,即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1].如何使这两种反应在机体内取得平衡,是今后治疗学研究的方向.人体和动物实验表明通过免疫调节营养能调节失衡的免疫反应,如N-3多链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谷胺酰胺、精氨酸,在败血症和MOF者中有积极作用[2,3].

    作者:楼征;叶志斌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首发肾脏损害的肝豆状核变性长期误诊2例报告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WD)病,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铜代谢障碍所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铜沉积在肝、脑、肾、角膜等组织量不同,造成各种组织损伤程度不同,因而临床表现各异.尤其是当无神经系统症状而仅表现为内科单一系统症状时,极易误诊.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例WD长期误诊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卢昌均;黄小军;陈宝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硝苯地平在妊娠中的应用

    硝苯地平(nifedipine)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非妊娠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钙通道阻滞剂,由于具有良好的药理特点,近年来许多学者就其在妊娠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它既可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高血压(妊娠高血压)治疗,并显示能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而具有抗分娩、预防早产作用.本文就其治疗妊娠高血压和预防早产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王成秀;李树廷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P-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我们用P-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于1999年1月~2000年2月的就诊患儿68例,并进行治疗前后临床及免疫指标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俞永宝;陈考珍;徐小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胃镜直视下气囊扩张治疗食管吻合口狭窄16例报告

    1999年6月~2000年3月在胃镜直视下行气囊扩张治疗食道吻合口狭窄16例,其梗阻缓解率100%.总结如下.

    作者:赵莉;张银华;赵惠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维生素K3治疗肾绞痛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

    维生素K3(药典名称:亚硫酸氢钠甲萘醌)是目前常用的止血药,临床应用中发现此药还具有较好的解痉镇痛作用.1988~1998年,我们采用维生素K3治疗肾绞痛350例,效果满意,并就维生素K3对家兔输尿管蠕动,输尿管内压及尿量影响作了实验研究,结果如下.

    作者:朱喜山;员艳丽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静脉注射普罗帕酮转复预激房颤1例

    1 病历简介男,49岁.因阵发性心悸、气短、胸闷、头晕2年,持续1小时不缓解,于2000年11月26日23时30分来诊.2年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发作心悸、气短、胸闷、头晕,历时3~10分钟症状消失.发作间歇期多次检查心脏彩色超声波、胸片、心肌酶等均正常.无阳性体征,心电图提示A型预激综合征.查体:意识清晰,血压92/60 mm Hg(12.2/7.9 kPa),双肺无异常,心界不大,心律不整,平均心室率220次/min,心脏听诊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不大,双下肢指凹痕(-).心电图示P波消失、QRS波群增宽为0.14~0.18 s,且R波起始部粗钝,室率220次/min.临床诊断,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简称预激房颤).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在心电监测下以5%葡萄糖20 ml+普罗帕酮70 mg缓慢静注,继以5%葡萄糖300 ml+普罗帕酮210 mg静脉滴注.在连续用药11小时20分钟后转为窦性心律.

    作者:刘宏明;李秀玲;杜丽萍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前后血常规及肝功能变化

    目的观察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前后血常规、肝功能的变化,了解此治疗方法对血常规、肝功能的影响.方法肝癌患者术前和术后1、2、3周血常规、肝功能各项指标检验,以观察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的变化.结果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后虽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白细胞、血小板降低,但2周后全部恢复正常.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虽出现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现象,但很轻微并且两周全部恢复正常.

    作者:邓福生;么文博;梁增义;王成一;赵俊;李立平;袁秀恒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依诺沙星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

    目的探讨依诺沙星治疗老年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依诺沙星组用量0.2 g/次,2次/d;头孢噻肟组2.0 g/次,2次/d,均静脉滴注,疗程7~14天.结果依诺沙星组痊愈率、有效率、细菌清除株数及副作用发生率与头孢噻肟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诺沙星是有效和安全的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

    作者:贾金广;王沛育;于洪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心包内置管引流并腔内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11例

    恶性心包积液多由恶性肿瘤并发心包内转移造成,多为血性,以积液量大、增长快、不易控制为特点,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包填塞症状.我们自1995年以来采用心包内置管引流并心包腔内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11例,疗效较好.

    作者:闫道先;薛书玉;冯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右室、右房扩张型心肌病2例报告

    扩张型心肌病以全心扩大或以左室扩大为主者多见.

    作者:刘爱华;孙涛;张嘉菱;马马骋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经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肺性脑病34例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经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7年1月~2000年4月收治的3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耐受,28例症状明显改善,3例无改善,1例死亡.结论经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是治疗肺性脑病的可行方法.24小时后疗效稳定.

    作者:翁军;刘金梅;朱珊;张凤林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盆腔外卵巢误诊1例

    女,52岁.因右下腹持续性疼痛2天入院.查体:T 38.5 ℃,P 80 次/min,BP 105/68 mm Hg(14/9 kPa).急性病容,右下腹肌紧张,麦氏点压痛(+),反跳痛(+),闭孔肌征(+).WBC 20.10×109/L,N 0.82.B超:右侧附件处可见45 mm×39 mm囊性色块,边缘尚规整,壁较厚欠光滑,内有散在小光点;提示:右侧附件囊性占位性病变.入院诊断:①右侧附件囊肿伴感染;②阑尾脓肿.

    作者:陈少凡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心房纤颤致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栓塞3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对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栓塞临床表现与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0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有以下特点:①均突然起病;②症状多样化,神经系统损害较重;③CT检查7例为多发性脑梗死;④病死率为36.7%.结论心房纤颤是椎基底动脉脑栓塞的重要危险因素,预后较差.

    作者:是明启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天津市环湖医院、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