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
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 )的临床特点,以早期诊断,减少误诊。方法对入院前误诊、入院后确诊为IM的55例患儿进行误诊情况分析。结果 IM临床表现多样,其主要表现为:发热55例(100%),咽峡炎40例(72.73%),淋巴结肿大45例(81.82%),肝脏肿大30例(54.55%),脾脏肿大23例(41.82%),皮疹9例(16.36%),鼻塞15例(27.27%),眼睑浮肿10例(18.18%)。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常规白细胞数>10×109/L者70.91%(39例),异形淋巴细胞检查>10%者100%(55例),EBV-VCA-IgM检测阳性100%(55例),可伴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受损、肺炎等。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确诊难,外周血异常淋巴细胞>10%和 EBV-VCA-IgM 阳性可协助诊断。结论 I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伴多器官多系统损害。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及时的实验室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作者:李赛媛;林世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索护理人员运用品管圈管理法在标本管理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检验标本2326例,正常2272例,缺陷例数54例;2013年3-7月检验标本2439例,正常2423例,缺陷例数16例。运用品管圈管理法对缺陷原因进行统计分析,明确重点,拟定对策,进行质量改进。结果缺陷发生率由2.32%下降到0.65%。进步率70.37%。结论护士在标本质量控制中起关键作用,运用品管圈管理法可大大提高检验标本质量,使医生获得准确及时的检验结果,病人能够尽早诊断和治疗。
作者:杨瑞芬;杨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实践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于2010年1月开始实施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随机抽选我院32例静脉护理人员,考核其静脉治疗知识和技能,并根据静脉专科质量标准平均实施规范化管理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32例护理人员经规范化管理后,静脉治疗知识和技能得到显著性提高,各项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指标评分显著提高。结论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大大改善了护理质量,为输液安全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作者:唐欣慧;陈俊华;刘海燕;梁青拉;吴妙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仿真模拟教学在消化科临床实习课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及现实意义。方法以齐齐哈尔医学院2009级1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消化科临床实习课教学中实施高仿真模拟教学。采用主观问卷调查和综合能力考核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初步评价,分析高仿真模拟教学在实习课阶段应用的可行性及现实意义。结果两组测试成绩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消化科临床实习课阶段开展高仿真模拟教学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和现实意义,适合目前的医学教学资源状况。
作者:张秉全;禹晶;林佰艳;翟雅娟;王文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输液室脂肪乳外渗患者的防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13年2例脂肪乳外渗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对2例患者50%冷硫酸镁纱布持续24小时外敷,外加保鲜膜环绕,并给予小剂量激素治疗,患者均未发生局部皮肤坏死,且外渗部位无硬结,注射处皮肤恢复正常。结论向患者及时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对脂肪外渗的预后极为关键,能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
作者:费红;沈秀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在眼眶和鼻骨之间的狭小通道是鼻泪管,部位隐蔽,并且与周围结构存在较大的变异,鼻泪管阻塞是泪道常见阻塞部位。患有鼻泪管阻塞的患者经常性的溢泪,经久不愈终会发展成为急慢性泪囊炎,出现溢脓,常给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的痛苦。泪囊窝是骨性泪道的起点,终点是鼻腔下鼻道,结构细微,毗邻复杂,常规的泪道检查显影不理想,例如泪道碘油造影和泪道超声检查。鼻泪管的个体变异较大,提前进行影响学检查是了解患者鼻泪管的变异情况的有效方法,对临床治疗有积极作用,并且对避免并发症有十分重要意义。传统的泪道早期检查主要为泪道造影,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各种新的鼻泪管影像学检查方法逐渐应用临床,如数字减影泪道造影、螺旋CT、MR及螺旋CT后计算机重建技术等等,并且发展十分迅速,不仅用于鼻泪管疾病的诊断,也参与了某些泪道疾病的治疗。本文就近些年来鼻泪管影像学检查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树权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患者32岁,已婚离异,住院号265941,孕4产1,人工流产3次,孕足月剖宫产一次,因“不规则阴道出血18天”于2012年2月16日入院,平素月经规律,周期4~5/27~28天,量中,无痛经。前次月经2011年12月16日。于2012年1月25日无诱因开始下腹部坠胀痛,未检查治疗。1月30日阴道出血,量多,约为平素月经量的2倍,3天后血量减少,淋漓不尽至今,妇检:外阴已婚已产式,阴道少许暗红色分泌物,宫颈光滑,子宫前位,大小正常,质中,活动可,无压痛,右侧附件可触及鹅蛋大小包块,质中,活动,无压痛,左侧附件正常。门诊资料:我院B超(2012年2月16日):(1)子宫未见占位病变;(2)右侧附件区囊肿(8.7cm ×4.3cm大小无回声团块);尿HCG阴性。初步诊断:(1)阴道出血原因待查:功血?(2)盆腔包块性质待查:右附件囊肿?入院后完善辅检, AFP 0.2 ng/ml CEA 0.3 ng/ml hCG 29.5 mIU/ml CA-12510.7 U/ml。予以抗炎、止血治疗2天,行诊断性刮宫,探查宫腔深8 cm,刮除内膜组织约10 g,病检示:分泌期子宫内膜,2月19日复查妇科彩超:(1)子宫未见占位病变;(2)右附件区囊性包块,考虑卵巢囊肿(右附件区大小为7.8cm ×3.8cm无回声团块)。与前次B超相比右附件包块变化不明显,于2月20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盆腔内少量积血约200 ml,左侧附件外观正常,子宫表面光滑、正常大小,右侧输卵管壶腹部增粗膨大直径约2 cm,表面呈紫蓝色,未见明显破口,右侧卵巢囊性增大约6cm ×4.5cm。因患者有生育要求,术中行右侧输卵管开窗取胚术+右侧卵巢囊肿剥除术,经过顺利。术后予以抗炎、对症治疗,病检:(1)送检“右输卵管剥除组织”,镜下为血凝块、炎性渗出物及绒毛组织;(2)(右卵巢)病变较符合黄体囊肿。术后7天复查血hCG正常,痊愈出院。出院诊断:(1)右侧输卵管妊娠流产;(2)右侧卵巢囊肿。
作者:夏晓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8例小儿肺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7%(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儿肺炎患者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谢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运用血管模型以及系统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技能培训在静脉留置针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系统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技能培训计划,并运用血管模型对120名中专护理实习生进行培训。结果实施系统培训后,护理实习生在静脉留置针穿刺技能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均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血管模型以及系统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技能培训计划进行静脉留置针教学,能有效提高护理实习生静脉留置针穿刺技能以及维护知识,拉近护理教学和临床护理的距离。
作者:钟弋云;陈翠瑜;钟锦容;张美琼;刘美娟;容燕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测定深圳市宝安区6~12岁健康儿童肺功能,为宝安区儿童肺功能参考值提供依据。方法按年龄分层抽取2011~2013年期间到本院及宝安妇幼保健院体检的6~12岁儿童350名进行肺功能检测,每组50例,男女各175例,并记录其身高、体重。取能反映肺功能的4个参数作为测定指标,即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钟用力呼出气体容量(FEV1)、峰值呼气流速(PEF)、大呼气中段流速(FEF25%~75%)。结果350例中男童和女童相比,除PEF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外,年龄、身高、体重及FVC、FEV1、FEF25%~75%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05);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 FVC、FEV1、PEF、FEF25%~75%与年龄、身高、体重呈正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4个肺功能参数都与体重无关, FVC,FEV1,PEF均与性别相关,身高、年龄对FVC, FEV1,PEF,FEF25%~75%均有影响。结论6~12岁儿童肺功能指标受年龄、性别、身高和体重的影响,但不同的指标受影响的因素不完全相同,其中年龄和身高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作者:邓英华;冯承芸;王文明;牛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慢性阑尾炎患者63例,将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4例患者,对照组29例患者。两组患者均采取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康宣教、术前准备、体位护理、疼痛护理、切口护理、饮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阑尾炎患者围术期在常规的临床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宣教、术前准备、体位护理、疼痛护理、切口护理、饮食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的提高患者治愈率和满意度,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
作者:李月婵;周小荣;黄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miR-128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65例,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运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肝癌组织及对照正常肝组织中miR-128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在65例肝癌组织中miR-128阳性表达率为24.6%(16/65例),对照组阳性表达率为66.1%(43/6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miR-128的表达随着肝癌患者临床分期进展而降低。结论 miR-128可能成为肝癌患者病情进展预测的潜在生物学标志。
作者:廖银花;邓石军;胡玉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原因,探讨其护理对策以降低再出血发生率,并改善护理措施。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3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住院再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原因。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主要诱因为便秘、情绪激动或烦躁、高血压以及腰穿出血、不规范的剧烈活动以及尿潴留,以上分别造成患者再出血4例、6例、14例、3例、3例、2例。结论高血压以及其他引起血压上高的原因如剧烈运动、烦躁等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主要诱因,与此同时护理不周以及住院期间不适当腰穿都是引起再出血的重要因素,在住院护理时应注意稳定患者情绪并把握患者运动量同时避免不规范的护理,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作者:顾芳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实践证明高血压是能预防和控制的。有效降低血压水平能显著减少脑卒中和心脏病事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其疾病负担。高血压危害性不仅与血压水平相关,还与同时存在的其他危险因素、器官损伤、合并疾病情况有关[1]。
作者:李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BiPAP呼吸机在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46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24小时后,观察比较比较患者治疗前后pH、PaO2,PaCO2、FVC、FEV1指标变化。结果患者经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24小时后,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好转,患者pH、PaO2、PaCO2、FVC、FEV1等指标均明显改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呼吸机可快速缓解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且并发症较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早治疗方案。
作者:孙利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4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对肝硬化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满意。
作者:曹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胃下垂穿孔误诊为阑尾炎的原因。方法对6例误诊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发觉造成误诊的主要因素,并归纳总结避免误诊的方法。结果对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发现以下主要因素,第一是由于患者体征表现不典型,医师在诊断中忽视问诊及体格检查,第二对辅助检查结果分析不细致,第三,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疼痛类型理解不清。结论误诊有可能耽误患者的佳治疗时机,只有医生加强自我管理,完善对患者的问诊及体格检查,同时仔细参考辅助检查结果,才能对患者进行正确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覃同昌;崖宝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在高通量血液透析( HFHD)患者干体质量控制中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进行HFHD的肺心病合并右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HFHD期间的干体质量及相关并发症。结果实施个性化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干体质量明显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 P<0.05);护理期间,观察组心室射血分数( EF)、心排血量( CO)明显较对照组改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为80.0%,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对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需行HFHD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控制干体质量,改善心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蔡雪珠;谢志恒;曾淑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的术后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4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疼痛、饮食、睡眠等方面的干预,并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等五个方面的QLQ评分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胃癌患者术后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连云港市及周边地区正常胎儿肝脏及脾脏各径线的测值范围,建立不同孕周胎儿肝脏大斜径、厚径及脾脏长径、厚径的超声正常参考值范围,为产前检查提供一个新的评估胎儿生长发育的指标。方法对在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产检且发育正常的1014胎20+0~29+6孕周胎儿,测量不同孕周胎儿肝脏斜径、厚径及脾脏长径、厚径,绘制胎儿肝脾的生长发育曲线,并分析肝脾各径线与孕龄的相关性。结果胎儿肝脾各径线在孕20周后随胎龄增加而增长,与孕周呈正相关(P<0.05)。特别是在孕27~30周孕龄段内,胎儿肝脾的生长速度较其它期增快。结论胎儿肝脾随孕龄增加而增长,胎儿肝脾各径线超声测量参考值范围的建立,可作为一种新的且较为简便、实用的胎儿生长发育评估指标。
作者:王文荣;王兴田;王荣;沈培璞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