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患者腕带使用的规范性

罗艳芳;田莹

关键词:品管圈, 患者安全, 身份核查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腕带使用规范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神经外一科内部5名护士自愿组成一个“圈”,确立“提高患者腕带使用的规范性”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患者腕带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原因中找出整改措施,按品管圈程序开展实施和效果确认.结果 应用品管圈活动后患者腕带使用规范性比活动前明显提高.圈员们在品管圈方法运用、团队精神、护理品质意识、脑力开发等方面的能力均得到了提高.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患者腕带使用的规范性,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护理科研意识和质量管理能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护理干预在降低社会因素(无指征)剖宫产率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是否对社会因素(无指征)剖宫产率中有影响.方法 收集312例孕妇,随机分两组,各15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探究组除此还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生产方式的差别.结果 探究组的无指征剖宫产率(71.79%)高于对照组(4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究组对护理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在产科的实施,使无指征剖宫产率显著下降,而且使产妇更易于接受自然分娩,提升了她们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吴晓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筛选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84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静注阿昔洛韦联合外用阿昔洛韦软膏治疗方案,治疗组患者静注阿昔洛韦联合中药内服,外用冰硫地痢酊治疗.随访复查比较两组患者疼痛停止时间及病情恢复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患者疼痛时间减少,治疗效果满意,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初金玉;孙金爽;王晶;孟祥慧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川崎病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总结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川崎病中的应用及临床使用参考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小儿川崎病患儿,按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愈率、疾病认知度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应用于小儿川崎病可以明显提高疾病治愈率及患儿家属对疾病认知度和护理工作满意度,且可以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桂兰;欧阳科;黄玉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掌骨骨软骨瘤1例临床报告

    骨软骨瘤是临床常见骨肿瘤之一,多发生在股骨远端、肱骨及胫骨近端,掌骨及指骨干部发生较少,本院2013年收治1例,报道如下.一、病例报道患者,女,45岁,2年前无意发现右手小指掌指关节处有一包块,约花生米大小,质硬,无压痛,不影响手指屈伸活动;1月前发现包块变大,约蚕豆大小,小指活动受限,不能伸直.查体:右手皮肤完整,手背第5掌骨头处局部隆起,掌骨头偏尺侧可触及约蚕豆大小包块,质硬,压痛不明显,活动度差,小指屈曲正常,伸直轻度受限,指末梢血运正常.X线片示:右手第5掌骨远端异常骨质增生,与掌骨头相连,边界较清.术中见肿瘤位于伸指肌腱下,呈马鞍状贴附于掌骨头干骺端,偏向尺侧,约2.0 cm× 1.5 cm ×0.3 cm,包膜完整,质硬,基底位于第5掌骨背侧干骺端偏尺侧,术后病理检查回报:骨软骨瘤.

    作者:吕曦;武东升;张苏斌;杨晓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727例晚清丹阳婴儿出生月份的调研

    对《孙氏家乘》中记载的晚清727例婴儿出生月份进行调研,按季度排序得出婴儿出生人数的百分比顺序是第四季度>第三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从中可以看出下半年比上半年出生人数多,尤其是冬季;男女婴在三月份出生的人数少.三月份出生的女婴,平均死亡年龄42.35,低于该地区当时女性的平均死亡年龄(49.84),t=-2.10169,P=0.025887.此次家谱调研结果,对于医务工作者、计划生育工作者、生物学工作者和人口调查者等相关人员均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孙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预防消化道术后切口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预防消化道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评价护理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近三年收治的消化道手术病人共113例进行研究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切口的愈合以及感染情况,比较两组护理方法的临床总满意率.结果 ①观察组的甲级愈合率为75.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数据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为3.5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7%,数据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高达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7%,数据分析发现其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预防消化道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中,能显著改善切口愈合情况,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临床满意率,该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宾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减少脑卒中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脑卒中置胃管患者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分别标记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胃管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胃管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胃管移位率为20.0%,胃管脱出率为2.5%,对照组患者胃管移位率为47.50%,胃管脱出率为22.5%,两组患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脑卒中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降低胃管移位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品管圈在降低胸科患者术后拔尿管后尿潴留发生率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胸科患者拔尿管后尿潴留发生率的应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2013年1 5月份我科术后拔尿管后发生尿潴留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尿潴留的发生原因,探讨并实施多项改进措施.结果 经过品管圈活动,我科术后拔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率由活动前的6.4例/月,降至活动后的2.8例/月,取得较明显的效果.结论 品管圈活动有效减少了拔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覃华晶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青年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长期生存率

    目的 探讨青年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长期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因胃癌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97例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197例胃癌患者中,年龄≤40岁的患者有15例(青年组),年龄>40岁的患者有182例(中老年组).结果 青年组患者女性比例较中老年组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老年胃癌患者相比,青年胃癌患者表现为病情较为恶化,具体体现在浸润较深(pT4者较中老年比例为高)、分化较差、弥漫型多见(按芬兰Lauren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性手术后,青年组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类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姑息性手术后,青年组和中老年组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中老年胃癌患者相比,青年胃癌患者以女性为多,病情较为恶化,但长期生存率类似.

    作者:薛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基层医院急性化脓性腹膜炎58例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目的 分析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效果,为提升疗效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该类患者共计5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分组方式进行研究.对照组研究对象均进行保守治疗,观察组研究对象则进行手术治疗.详细记录相关治疗及观察资料,并将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在临床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6.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42%;在平均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为(14.3±2.8)d,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4.5±5.6)d;在内毒素以及白细胞数量下降情况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手术方式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可以获得和保守治疗相比更好的疗效,其住院时间更短,降低内毒素和包细胞数量更多,患者满意度高,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夏荼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注射用左氧氟沙星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及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报导我院注射用左氧氟沙星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并检索相关文献及汇总分析.结果 左氧氟沙星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包括无指征用药、不合理的联合用药、滴速过快、未进行个体化给药及不合理给药途径等多方面.结论 临床科学规范使用左氧氟沙星,才可降低ADR的发生率.

    作者:王玉华;徐莲琴;郑亿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心理状况调查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心理状况.方法 通过对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鼻咽癌患者治疗前、治疗期间及治疗后患者的心理状况同健康对照组的心理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不同阶段患者心理状态差异.结果 患者较健康对照患者明显存在心理状况(P<0.05),治疗前患者的心理状况主要包括躯体化、抑郁、焦虑,患者治疗期间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躯体化、焦虑,治疗后患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躯体化;患者的内外向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神经质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精神质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临床医护人员了解每个放疗阶段的患者心理状况,在对患者进行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可根据各个不同阶段放疗患者的心理,分类辅导,调整其心理状况,减轻放疗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节约医疗成本,同时可协助鼻咽癌患者的诊治,提高鼻咽癌患者的对治疗的满意度,降低医患矛盾的发生.

    作者:赵淑芬;陈少坚;陈锦泳;覃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老年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探讨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对策.方法 对2013年1-12月我院内科收治的患有急性左心衰老年患者114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此次研究的114例患者中,其中原发病顺位前三位的是:高血压心脏病41例(占35.96%),冠状动脉性心脏病33例(占28.95%),心肌梗死19例(占16.67%),具有明显诱因顺位前三位的是:血压急剧升高29例(29%),呼吸道感染17例(14.91%),情绪过激13例(11.40%);患者结局情况:显著好转87例(76.32%),好转24例(21.05%),死亡1例(0.88%),转院2例(1.75%).结论 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找出诱因,结合原发性基础性疾病,并根据其发病机制,积极予以对症治疗,纠正病理生理过程,以减少病死率.

    作者:周运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 临床以腹腔镜术和开腹切除术对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并对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70例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5例.观察组患者以腹腔镜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以开腹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都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两组个别患者出现了并发症,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率无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 相比于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术能有效的对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丁正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手术配合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及肾结石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10例行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效果.结果 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10例,一次碎石成功率、4周后复查KVB结石排出率均为100%.结论 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要求的手术精密度较高,手术配合复杂性及难度大,手术室护士术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检查结果、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术中熟练的配合医师,术后严格贯彻对器械的清洗和保养的规范,是对手术的安全、顺利的有力保障.

    作者:程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螺旋CT扫描图像后处理重建技术对椎弓峡部裂的价值

    目的 分析腰椎螺旋CT图像后处理对腰椎椎弓峡部裂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50例经X光平片、CT轴扫、螺旋CT扫描图像后处理确诊的椎弓峡部裂的影像表现,比较三种检查方法在诊断椎弓峡部裂的不同应用价值.结果 螺旋CT容积扫描图像后处理重建可以清楚显示椎弓峡部裂的部位,裂隙宽度及椎体移位,椎管受压等相关继发病变影像.结论 螺旋CT容积扫描图像后处理重建是显示椎弓峡部裂的好方法.

    作者:侯卫武;蒋君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超瓷树脂嵌体修复与复合树脂充填治疗磨牙大面积缺损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超瓷树脂嵌体修复与复合树脂充填治疗磨牙大面积缺损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 树脂嵌体与树脂充填体病例各50例,实验组采用间接树脂嵌体修复;对照组采用复合树脂直接充填修复.治疗后2年分别对边缘着色、继发龋、修复体折裂、修复体脱落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边缘着色3例,对照组12例;实验组继发龋1例,对照组5例;实验组修复体无折裂,对照组修复体折裂4例.实验组修复体脱落1例,对照组6例.结论 超瓷树脂嵌体修复大面积牙体缺损的效果明显优于直接树脂充填.

    作者:刘鸿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2型糖尿病患者骨钙素与血糖、血脂关系的研究

    目的 通过在不同血糖水平和糖尿病病程人群中进行骨钙素(BGP)、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数值测定,探究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BGP与血糖、血脂间的相互关系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ELISA法、电化学发光法、高压液相法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检测BGP与相关实验室参数指标.结果 (1)BGP水平从NGT到IFG再到新诊断T2DM组后到T2DM病程10年以上组逐渐降低(P<0.01).(2)BGP与FPG、HOMA-IR、HbA1C、TG呈负相关(P<0.01);BGP与BMI、TC无相关关系(P>0.05);BGP与FINS、HDL-C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P>0.05).(3)新诊断T2DM组与T2DM病程10年以上组间BGP、FPG、FINS、HOMA-IR、HbA1C、TG、HDL-C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BGP与FPG、HOMA-IR、HbA1C、TG及病程呈负相关(P<0.05),BGP与FINS、HDL-C呈正相关(P<0.05).结论 BGP与血糖及血脂关系密切,是糖、脂代谢调节的重要参与因子.

    作者:张海军;闫晓光;卜宁宁;朱春萍;王慧慧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成人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回顾性分析烟雾病(MMD)患者64排128层螺旋CT诊断的血管造影影像学特征,探讨128层螺旋CT在MMD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 12月收治的MMD患者32例,对其行128层螺旋CT检查,分析患者的影像特点并根据影像特征进行诊断.结果 32例患者中丘脑及基底节区脑出血11例,枕叶或额叶10例,脑梗死7例、短暂脑缺血4例;32例患者双侧颈内动脉末端狭窄或闭塞并大脑前、中动脉近端、后动脉狭窄或闭塞分别为10、8、5例,单侧颈内动脉末端狭窄或闭塞并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单侧大脑前动脉近端狭窄或闭塞5、3、1例;32例患者均可显示异常增生烟雾血管.结论 128层螺旋CT在MMD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方冬秀;钟辉;孙仁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产后出血32例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32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有25名患者产后出血的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占总数的78.13%;有2例为胎盘因素,占总数的6.25%;软产道裂伤5例,占总数的15.63;危险性因素包括缺乏孕期保健常规、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既往多次人工流产术中、剖宫产术中、产程延长、巨大儿、羊水过多、接产时未保护好会阴等,经治疗和精心护理后,3例转上级医院治疗,其余痊愈出院.结论 产后出血重在预防,仔细临床观察及时发现与处理.

    作者:梁玉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杂志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齐齐哈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