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家长依从性对癫痫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

颜红;李旭阳;毛友兵;莫妙军;潘丹峰;黄友清;李桦;金友雨

关键词:癫痫, 儿童, 家长, 依从性, 药物治疗
摘要:目的 调查家长依从性对癫痫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6月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260例癫痫患儿及其家长,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评价癫痫患儿家长依从性;服药后3d取患儿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患儿的血药浓度,评价家长依从性对患儿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 260例患儿中服用卡马西平者122例,服用丙戊酸钠者138例.服药依从性好130例(占50%),服药依从性中等80例(占30.76%),依从性差50例(占19.23%).不规则服药中有26例漏服药,有17例中断服药,有10例超量服药,分别占调查患儿数的10.0%、6.54%和3.85%.家长依从性与家庭角色、职业、年龄关系不大(P>0.05);而与性别有关,女性依从性好者高于男性;学历与依从性成正比,高中以上学历家长依从性要高于小学和初中学历者(83例比9例、38例,均P<0.01).依从性差的家长其患儿血药浓度或高或低(高者22例,低者41例,分别高于依从性好者0例和17例),严重影响用药安全及疗效;依从性好的家长患儿不规则服药频率明显低于依从性差者[3.08% (4/130)比72.0% (36/50),P<0.05].结论 提高癫痫患儿的治疗效果需要家长很好的配合.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相关文献
  • 构建救治白毒伞急性中毒临床路径的初步探讨

    目的 初步探讨白毒伞急性中毒的临床路径.方法 回顾性总结1起家庭白毒伞急性中毒案例的救治经验,并参考相关文献,分析总结白毒伞中毒的方式,观察白毒伞中毒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 初步构建出救治白毒伞急性中毒的临床路径为:①启动绿色通道,稳定生命体征,初步判定中毒程度,包括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完善血常规、急诊生化、肝功能、心肌酶、凝血功能、血气分析、血乳酸、心电图、胸部X线等各项检查,采用中毒严重程度评分(PS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等动态评估病情变化,尽量留取毒蕈的生、熟样本,或呕吐物、粪便等送权威机构行毒物分析;②多途径排毒,动态评估,综合救治;③对症处理;④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后死亡1例,痊愈出院2例.出院后7d复查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正常.结论 采用多种路径综合治疗可提高白毒伞中毒的救治成功率.

    作者:梁伟波;盛慧球;陈嘉斌;覃小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Citrin缺陷导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特征及中药利胆合剂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用病证结合模式自主研发的中药利胆合剂方治疗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的临床疗效,为早期诊治NICCD提供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武汉市儿童医院中西结合科住院期间通过NICCD常见基因位点检测确诊的20例Citrin缺陷导致的NICCD患儿的临床特征.观察中药利胆合剂治疗NICCD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彩色超声测定患儿治疗前后的肝脾肿大情况.结果 20例患儿均以3个月内病理性黄疸起病,经治疗临床痊愈15例,好转5例,平均住院时间(14.67±1.56)d.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转氨酶(ALT)、胆汁酸(TBA)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TBil(μmol/L):64.0±39.5比173.5±54.1,DBil (μmol/L):37.7±24.8比80.9±46.4,ALT (U/L):42.1±25.8比55.0±32.2,TBA (μmol/L):67.5±20.3比195.0±61.3,均P<0.05],白蛋白(Alb)、总蛋白(GLB)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Alb (U/L):37.9±4.7比33.1±4.7,GLB (g/L):17.3±4.0比14.6±2.8,均P<0.05],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较治疗前明显缩短(s:38.2±8.3比63.1±24.0,P< 0.05).彩色超声显示:治疗后肝脾肿大较治疗前明显缩小[肝脏肿大(cm):2.12±0.70比3.04±0.25,脾脏肿大(cm):0.25±0.03比0.58±0.32,均P<0.05].1个月后回访患儿体质量基本在正常范围,平均增长(1.01±0.32) kg,大便颜色较入院时明显改善,大便次数较入院时减少,15例患儿大便金黄色,5例大便浅黄,无陶土色大便.18例患儿大便次数保持在5次以下,脂肪泻的状况明显好转.结论 中药治疗NICCD可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领领;鄢素琪;周俪姗;熊小丽;江治霞;汤建桥;袁凯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血清1-磷酸鞘氨醇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成人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急性发作时血清1-磷酸鞘氨醇(S1P)水平变化,探讨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7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45例为哮喘组,以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25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受试者血清S1P水平,比较其肺功能指标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比值的差异,采用Pearson法分析FEV1%、FEV1/FVC与S1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哮喘组血清S1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μmol/L:1.90±0.32比0.89±0.17,P<0.01),FEV1%、FEV1/FVC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FEV1%:(68.26±22.83)%比(97.46±10.44)%,FEV1/FVC:0.69±0.13比0.82±0.05,均P<0.01].哮喘组患者FEV1%、FEV1/FVC与血清S1P水平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801和-0.648,均P<0.01).健康对照组患者FEV1%、FEV1/FVC与血清S1P水平均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048和0.183,均P>0.05).结论 哮喘患者血清S1P明显升高,其作为一种重要的炎性介质在哮喘发病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赵蕴伟;徐意芹;王春玲;李爽;马雪梅;李树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胸痹患者不同中医证型心率变异性分析

    目的 探讨胸痹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为胸痹患者临床辨证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住院的胸痹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按中医证型分为气虚血瘀证、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胸阳不振证、痰瘀阻滞证和气滞血瘀证,比较不同中医证型的性别分布及不同性别HRV时域指标正常心动周期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数(ASDNN)、24 h 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每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24 h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的差异.以同期本院123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健康对照组与不同中医证型胸痹患者HRV各时域参数的差异.结果胸 痹患者中以心血瘀阻证所占比例大(35例,占29.9%),而气滞血瘀证所占比例小(5例,4.3%);胸痹患者气虚血瘀证(17例比14例)、心血瘀阻证(23例比12例)、胸阳不振证(6例比2例)及气滞血瘀证(3例比2例)中女性较男性多,气阴两虚证(20例比12例)和痰瘀阻滞证(4例比2例)中男性较女生多.女性患者SDNN、SDANN、ASDNN和RMSSD水平较男性显著降低[ms:分别为87.1 (63.6,106.2)比135.0 (69.7,116.0),66.8 (33.4,80.8)比103.4 (39.7,135.4),124.7 (88.0,143.4)比167.0 (90.5,230.1),84.0 (22.5,132.6)比152.4(31.4,240.0),均P<0.05].各中医证型胸痹患者的SDANN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且以气虚血瘀证、心血瘀阻证和胸阳不振证患者降低更为明显(ms:74.86±25.69、80.39±20.53、70.97±23.53比131.30±34.70,均P< 0.05);气阴两虚证患者SDNN均较心血瘀阻证、痰瘀阻滞证、气滞血瘀证明显升高(ms:181.25±65.20比97.88±23.61、84.28±22.34、89.93±8.43,均P< 0.05),气阴两虚证患者RMSSD均较健康对照组、心血瘀阻证明显升高(ms:91.94±44.02比28.00±10.50、32.21±18.25,均P<0.05).结论 各中医证型胸痹患者可发生明显的HRV,以SDANN水平降低明显.分析各中医证型胸痹患者的HRV变化对诊断和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俞志刚;汤诺;孙丽华;曹敏;方邦江;高继梅;魏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右美托咪定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采用胆管插管注入大肠杆菌并完全结扎大鼠胆管的方法复制AOSC大鼠模型,制模后取外周血分离培养单核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单核细胞中未加入任何药物)和DEX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于单核细胞中加入终浓度为0.4、0.8、1.2 μμg/L DEX).细胞培养24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和IL-6)水平,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水平;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TREM-1 mRNA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DEX组TNF-α、IL-1、IL-6、CRP水平降低,TREM-1 mRNA表达下调,且以DEX中、高剂量组的降低程度较DEX低剂量组更显著[TNF-α(ngL):95.5±8.6、88.9±5.3比131.1±14.2;IL-1 (ng/L):53.5±8.3、48.3±6.7比73.7±12.8;IL-6 (ng/L):266.9±26.2、252.1±17.7比349.9±40.4;CRP (ng/L):4.3±1.1、3.9±0.7比5.6±1.7;TREM-1 mRNA(A值):0.43±0.18、0.39±0.16比0.65±0.25,均P< 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下调TREM-1 mRNA表达,抑制AOSC大鼠单核细胞炎性因子TNF-α、IL-1、IL-6和CRP的生成与分泌.

    作者:卢燕;何绮霞;陈翠平;李大桁;葛凤敏;庄海霞;陈金仙;张良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黄芪注射液对脓毒症炎症反应调控作用的研究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脂磷壁酸(LTA)和脂多糖(LPS)刺激人原代巨噬细胞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芪注射液对革兰阳性(G+)菌及革兰阴性(G-)菌脓毒症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以免疫抗体磁珠提纯单核细胞,经12 d在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诱导下培养为人巨噬细胞.将培养的人巨噬细胞接种于96孔板(每组3孔)和6孔板中(每组3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加入DMEM培养液,每孔L 200 μL)、LTA 1 mg/L组、LPS 0.1 mg/L组以及黄芪注射液低(0.1 mg/L)、高(0.2 mg/L)剂量组.将培养板置于培养箱中孵育24h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8、IL-10)的蛋白含量,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IL-8、IL-10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LTA、LPS均能明显上调巨噬细胞表达促炎因子IL-8及抗炎因子IL-10水平,培养8h和24 h,LTA组、LPS组IL-8和IL-10蛋白以及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以培养24 h升高更显著[LTA刺激组:IL-8蛋白(ng/L,×103)为41.57±1.90比1.58±0.24,IL-8 mRNA(A值)为21.49±8.05比1.00±0.16;IL-10蛋白(ng/L)为5.90±3.02比2.91±1.54,IL-10 mRNA(A值)为1.35±0.34比0.95±0.14;LPS刺激组:IL-8蛋白(ng/L,×103)为345.00±22.80比5.60±0.31,IL-8 mRNA(A值)为29.84±8.93比1.00±0.16,IL-10蛋白(ng/L)为122.37±39.26比44.79±3.67,IL-10 mRNA(A值)为7.38±1.58比1.35±0.34,均P<0.05];黄芪注射液可使LTA、LPS刺激巨噬细胞促炎因子IL-8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抗炎因子IL-10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以培养24 h黄芪注射液高剂量组的变化更为显著[LTA刺激组:IL-8蛋白(ng/L,×103)为22.63±1.91比41.57±1.90,IL-8 mRNA(A值)为12.10±1.93比21.49±8.05,IL-10蛋白(ng/L)为14.03±2.22比5.90±3.02,IL-10 mRNA(A值)为10.37±6.08比1.35±0.34:LPS刺激组:IL-8蛋白(ng/L,×103)为167.75±19.90比345.01±22.80,IL-8 mRNA(A值):15.61±3.63比29.84±8.93;IL-10蛋白(ng/L)为243.22±14.41比122.37±39.26,IL-10 mRNA(A值)为16.14±4.10比7.38±1.58,均P<0.05].结论 在炎症反应过程中促炎和抗炎因子同时存在,黄芪注射液可抑制G+菌及G-菌脓毒症炎症反应中促炎因子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可促进抗炎因子的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而影响脓毒症的免疫机制,以达促炎和抗炎平衡状态.

    作者:徐奇奇;高红梅;窦琳;李寅;路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大黄及前列地尔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消化内科2011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156例S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前列地尔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每组52例.3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前列地尔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前列地尔注射液10 μg入壶,每日1次;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前列地尔组基础上将大黄15 g加沸水200 mL浸泡10 ~ 15 min,取浸出液冷却至37℃后灌肠.观察3组患者首次自主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的变化.结果 前列地尔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后首次自主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常规治疗对照组明显缩短,且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变化较前列地尔组更显著[首次自主排便时间(d):2.3±0.7比3.6±0.9,腹痛缓解时间(d):1.7±0.8比2.4±1.1,住院时间(d):18.6±7.2比26.0±8.9,均P<0.05].结论 大黄联合前列地尔治疗SAP,配合优质护理服务,可明显减轻患者腹痛、腹胀的症状,缩短住院时间,疗效肯定.此法操作简单,且大黄价廉易得,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袁双珍;张丽贤;李炜;董曼;卢冀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心肌血流储备分数在冠状动脉病变中应用的意义

    血流储备分数(FFR)是指当冠状动脉(冠脉)存在狭窄病变的情况下,在大充血状态时该血管狭窄远端的血流量与冠脉开口处或主动脉根部的血流量之比值,它是近年来开始使用的一种操作简单且特异性高的检测冠脉病变的生理学方法,其对指导冠脉内支架优化植入及判定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1993年Pijls等提出了可以通过测定冠脉内压力指数来评价冠脉血流的一个新指标即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myo),FFRmyo为冠心病患者是选择药物治疗还是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或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提供了一个崭新、方便和准确的检查方法.且在冠脉造影过程中测定FFRmyo并不延长患者的手术时间,也不增加对比剂的用量和辐射暴露量及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因此FFRmyo的测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穴位埋线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评价穴位埋线治疗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连续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68例,观察过程中有6例退出研究,实际入组病例62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给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连续治疗7d;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鼻饲莫沙必利5 mg,每日3次.观察两组患者腹内压(IAP)、胃残留量(GRV)、肠内营养达标时间、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活性、院内获得性肺炎(HAP)发生率、住ICU时间、28 d病死率、穴位埋线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IAP、DAO、D-乳酸均较治疗前降低,GRV较治疗前减少,且以观察组治疗后7d的变化更显著[IAP (cmH20,1 cmH2O=0.098 kPa):12.42±3.11比17.70±2.98,GRV (mL):129.54±57.54比242.91±99.29,DAO (U/L):9.06±2.84比13.60±7.16,D-乳酸(mg/L):16.47±5.39比26.29±9.62,均P<0.01];观察组治疗后机械通气时问(d:6.97±4.13比9.23±4.61)、肠内营养达标时间(d:4.25±3.15比5.50±3.12)、住ICU时间(d:9.50±4.03比12.20±6.38)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5),HAP发生率[15.6% (5/32)比40.0%(12/30)]和28 d病死率[3.1% (1/32)比6.7% (2/30)]均较对照组降低.观察组无明显穴位埋线不良反应.结论 穴位埋线治疗不仅操作简便,而且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胃肠动力及肠屏障功能,有利于早期肠内营养达标,减少HAP的发生,缩短住ICU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石莹;雷澍;张志荣;冯雯;王灵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溶栓治疗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导致心搏骤停患者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溶栓治疗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导致心搏骤停心肺复苏(CPR)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5月至2017年1月陕西省渭南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进行CPR的9例APTE同时进行溶栓治疗患者,尿激酶组(7例)应用尿激酶20 kU/kg溶于50 mL生理盐水中持续静脉泵入2h;瑞替普酶组(2例)应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瑞替普酶)18 mg,用20 mL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注射2~5 min,间隔30 min后再次静脉注射18 mg(共36 mg).所有患者在自主循环恢复后或根据家属意愿终止CPR.观察患者预后.结果 9例患者中除2例放弃治疗外,其余7例因坚持CPR同时进行溶栓治疗均复苏成功,复苏时间45~ 108 min;2例瑞替普酶组患者中1例放弃治疗,1例复苏成功后105 min胸腔出血死亡;7例尿激酶组患者中1例放弃治疗,1例复苏后22 h并发消化道出血、2例分别于复苏后11d和15d因脑功能衰竭死亡,3例终痊愈出院.结论 疑似或确诊为APTE导致的心搏骤停患者在CPR中进行溶栓治疗是有效的,应该尽早进行.

    作者:马岚;李媛媛;问军锋;赵涛;颜睿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胸痛中心建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影响:一项建立前后对比研究结果

    目的 探讨胸痛中心建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5月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急诊部胸痛中心建立前收治的STEMI患者118例为对照组,2016年9月至11月胸痛中心建立后收治的STEMI患者112例为研究组.对照组所有来急诊患者均由护士完成首份心电图,急诊心内科医师查看患者确诊为STEMI后立即送入抢救室,给予负荷量阿司匹林300 mg和替格瑞洛180 mg口服,接受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PCI)者尽快送入导管室;对无法接受PPCI术者,排除溶栓禁忌转入急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EICU)行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对医护人员进行心电图判读及胸痛诊治流程的统一培训,建立胸痛中心数据库,对于诊断为STEMI者进入胸痛绿色通道,对于接受PPCI术者立即启动导管室;对于不接受PPCI术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尿激酶1 500 kU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30 min内静脉滴注(静滴)完毕.比较两组治疗后发病至首次医疗处理时间,入院后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就诊至再灌注治疗(开始溶栓或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心衰)发生率,住院1周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院内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发病至首次医疗处理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n:140.3±108.4比139.4±112.7,P>0.05).研究组入院后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较对照组缩短(min:7.7±1.3比8.9±1.7,P<0.05);就诊至再灌注治疗时间也较对照组缩短[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D2B,min):72±13比83±17,就诊至开始溶栓时间(D2N,min):27±9比33±12,均P<0.01];住院期间心衰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40.2%(45/112)比53.4%(63/118)],住院1周时LVE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0.54±0.05比0.53±0.04,均P<0.01),研究组院内病死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 (11/112)比14.4% (17/118),P>0.05].结论 采用胸痛中心运行模式进一步提高了STEMI再灌注治疗的水平,缩短了心肌总缺血时间,改善了STEMI患者预后.

    作者:刘伟静;寇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静脉溶栓桥接血管介入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观察:附7例报告

    目的 评估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血管介入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武警后勤医院附属医院神经外三科住院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的7例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患者均采用阿替普酶干粉制剂(每支50 mg或20 mg),溶剂剂量按0.9 mg/kg,大剂量<90 mg,10%剂量先静脉推注,其余剂量持续静脉微量泵60 min注入的方法静脉溶栓,静脉溶栓时或结束后立即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根据造影结果选择机械取栓、球囊扩张、支架置入3种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至少1项方式,术后24 h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和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分析介入治疗效果,评估治疗90 d的临床预后.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60.0±12.6)岁.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成功再通[脑梗死溶栓分级(TICI)3级或2b级]者7例(达100%),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分:5.86±4.10比19.71±5.56,P<0.01).90 d随访临床结局良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者3例(占42.8%).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能获得良好的再通率.

    作者:高培龙;孙世中;孙洪涛;李建伟;田竺;郝占坡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院前干预创伤性应激性高血糖的探讨

    目的 探讨院前干预创伤性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广西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收治的院前创伤后出现应激性高血糖患者150例,按干预措施分为院前血糖干预组和入院后血糖干预组,每组75例.入院后两组继续给予普通胰岛素干预血糖.分析两组患者入院前、出急诊科、出院时的临床资料[生命体征、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创伤评分(TS)和入院后的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院前干预创伤后应激性高血糖有利于改善MEWS评分,院前血糖干预组MEWS降低率明显高于入院后血糖干预组[69.33%(52/75)比53.33% (40/75),P<0.05],院前血糖干预组TS升高率与入院后血糖干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4.67% (56/75)比62.67 (47/75),P>0.0.05],院前血糖干预组住院并发症发生率较入院后血糖干预组明显降低[8.0%(6/75)比18.7%(14/75),P<0.05],院前血糖干预组病死率和入院后血糖干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1/75)比4.0%(3/75),P>0.0.05].不同血糖干预水平对MEWS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血糖水平越高MEWS降低率越大(P<0.05).结论 院前血糖干预有利于改善MEWS,为救治争取时间,还可以降低住院并发症发生率,建议当创伤后血糖≥12.1 mmol/L时进行院前干预.

    作者:周涛;李树炎;覃碧云;段政萍;唐召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菌毒并治”与“三证三法”理论的创立及发展:“菌毒炎并治”与“四证四法”(二)

    随着脓毒症研究的深入,肠道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病中的关键环节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并认为肠道是MODS发病的启动器官.肠道屏障功能的破坏,造成了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和菌群移位,并激发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连锁反应,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MODS.经过近30年的中西医结合危重病研究,王今达教授及其团队在“菌毒并治”和“三证三法”的基础上,逐渐完善和丰富中西医结合治疗MODS的理论体系,总结出了MODS的中西医结合“菌毒炎并治”和“四证四法”辨证治疗原则.过度的炎症反应是“毒热证”发生的病理基础.清热解毒类中药对内毒素有明显的拮抗作用,通里攻下法在改善MODS患者肠道功能的同时,可调整MODS时的免疫失衡状态,降低过度的促炎及抗炎反应,同时缓解机体的免疫麻痹.

    作者:李银平;武子霞;李志军;曹书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自拟健脾益气消瘀方联合FMC化疗方案治疗老年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结果

    目的 探讨自拟健脾益气消瘀方联合FMC化疗方案治疗老年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郑州市中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老年中晚期胃癌、中医辨证属于脾胃气虚夹瘀的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剔除治疗过程中失访病例每组2例,终每组纳入49例患者.对照组采用FMC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裂霉素15 mg/m2、顺铂60 mg/m2、氟尿嘧啶1 000 mg/m2,以0.9%氯化钠注射液60 mL稀释后缓慢静脉滴注(静滴)];观察组在FMC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自拟健脾益气消瘀方治疗(组成黄芪30 g、党参20 g、白术15 g、淮山药15 g、茯苓15 g、川芎10 g、牡丹皮10 g、枳壳10 g、生地黄10 g、石斛10 g,加500 mL水煎至200 mL,早晚各100 mL温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提高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55.10% (27/49)比16.33% (8/49),P<0.05),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1.02% (25/49)比22.45% (11/49),P<0.05];血红蛋白减少率[30.61%(15/49)比63.27% (31/49)]、白细胞减少率[28.57% (14/49)比67.35% (33/49)]、血小板减少率[28.57%(14/49)比69.39% (34/49)]以及恶心呕吐[44.90% (22/49)比71.43% (35/49)]、腹泻[32.65% (16/49)比63.27%(31/49)]及神经毒性的发生率[34.69% (17/49)比55.10% (27/4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自拟健脾益气消瘀方联合FMC化疗方案可显著提高老年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改善其生活质量,降低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杜敏;曾宝珠;屈艳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成功救治室性心动过速合并心源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例体会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表现为心悸、气促、胸闷、乏力、失眠、多梦等症状,目前临床所使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均有一定的负性肌力和负性传导作用,且存在5%~10%的致心律失常作用[1],可诱发新的心律失常,长期使用受到一定限制.2015年4月本院采用参附注射液联合普罗帕酮中西医结合方法成功救治室性心动过速(VT)合并心源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洪云;陈燕萍;吴猛;高英;李德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白藜芦醇激活超氧化物歧化酶2减轻失血性休克大鼠的肠屏障损伤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改善失血性休克肠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6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麻醉后仅行动静脉置管术)、失血性休克模型组(模型组,大鼠麻醉后行动静脉置管术,休克后给予0.3 mL溶剂)、白藜芦醇组(大鼠麻醉后行动静脉置管术,休克后给予白藜芦醇15 mg/kg)、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特异性抑制剂(2-ME)组(在白藜芦醇组基础上加用2-ME,浓度为0.1 mmol/L).采用股动脉放血的方法复制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大鼠给药后分成两批,一批用以观察各组24 h存活率和存活时间;另一批在休克2h后取血测定血清D-乳酸含量,取小肠组织观察病理学改变和Chiu评分,并比较小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ZO-1的蛋白表达水平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SOD2活性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丙二醛(MDA)含量的差异.结果 与Sham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存活率、SOD2活性、GSH、GSH/GSSG均降低,生存时间缩短,D-乳酸、Chiu评分和MDA含量均明显升高,小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白藜芦醇组大鼠存活率明显升高[75.0% (6/8)比37.5%(3/8)],生存时间显著延长(h:21.0±4.3比10.4±5.8,P<0.05),血D-乳酸含量、小肠组织病理评分明显降低[D-乳酸(μg/L):380.18±70.59比500.88±97.53,Chiu评分(分):1.75±0.71比4.00±0.53,均P<0.05],紧密连接蛋白表达、SOD2活性、GSH和GSH/GSSG明显升高[Occludin蛋白(灰度值):0.89±0.10比0.43±0.07,Claudin蛋白(灰度值):0.78±0.06比0.33±0.05,ZO-1蛋白(灰度值):0.83±0.06比0.34±0.07,SOD2 (kU/L):0.85±0.12比0.51±0.11,GSH(μmol/L):7.25±1.01比3.86±0.54,GSH/GSSG:6.39±1.14比1.56±0.25,均P<0.05],MDA显著降低(ng/g:5.00±1.31比8.63±0.92,P< 0.05).与白藜芦醇组比较,2-ME组大鼠存活率明显降低[50.0% (4/8)比75.0%(6/8)],生存时间再度缩短(h:12.2±5.7比21.0±4.3,P< 0.05),D-乳酸含量增加(μg/L:463.88±60.16比380.18±70.59)和Chiu评分评分升高(分:3.13±0.99比1.75±0.71,P<0.05),紧密蛋白表达降低[Occludin蛋白(灰度值):0.55±0.04比0.89±0.10,Claudin蛋白(灰度值):0.38±0.05比0.78±0.06,ZO-1蛋白(灰度值):0.41±0.04比0.83±0.06,均P<0.05],SOD2活性、GSH、GSH/GSSG下降[SOD2活性(kU/L):0.58±0.13比0.85±0.12,GSH (pμmol/L):4.49±0.52比7.25±1.01,GSH/GSSG:1.57±0.39比6.39±1.14],MDA含量增加(ng/g:6.25±1.04比5.00±1.31,P< 0.05).Sham组小肠组织基本正常未见明显病理学改变;模型组小肠上皮绒毛倒塌,黏膜屏障破坏明显;白藜芦醇组小肠绒毛和小肠屏障的破坏明显减轻;2-ME组病理学改变较白藜芦醇组明显.结论 白藜芦醇能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的肠屏障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SOD2有关.

    作者:方海宏;危思维;李露兰;陆嘉茵;胡振华;徐薇;曾振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愈重症肺炎病例疗效分析

    目的 通过对中西医结合治愈重症肺炎的疗效分析,探讨重症肺炎的中西医结合的救治措施.方法 对重症肺炎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实验室检查及胸部影响学检查变化.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愈1例重症肺炎患者.结论 重症肺炎系由患者感受风热病邪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属中医学“风温”的范畴,在中医治疗中,除按温病学治法外,加强清肺热、解热毒之功效,收效显著.

    作者:顾华;李顺保;孙志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舒血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联合舒血宁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4例AC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7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一组给予GM1静脉滴注(静滴),每次100 mg,每日1次(单用组);另一组联用GM1和舒血宁肌肉注射,每次2 mL,每日2次(联用组);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神经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联用组CSS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丙二醛(MDA)均显著降低,GCS评分、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NTF)、大血流速度(Vmax)、小血流速度(Vmin)、平均血流速度(Vmean)、平均血流量(Qmean)、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均显著升高(均P<0.05).治疗后联用组CSS、NSE、MDA显著低于单用组[CSS评分(分):11.20±1.78比16.24±1.95,NSE(μg/L):13.17±1.00比17.68±1.84,MDA(μmol/L):4.14±0.49比5.61±0.50,均P<0.05],GCS、NGF、NTF、GSH-Px、CAT、SOD、Vmax、Vmin、Vmean和Qmean均显著高于单用组[GCS评分(分):13.68±1.85比12.01±1.76,NGF (ng/L):88.10±8.83比68.13±7.16,NTF (μg/L):5.13±0.38比3.71±0.30,GSH-Px(U/L):128.13±8.07比103.90±6.58,CAT(U/L):25.74±2.15比19.43±1.84,SOD (μU/L):94.36±8.00比77.29±7.34,Vmax(cm/min):48.23±3.36比43.17±2.88,Vmin (cm/min):8.11±0.76比6.85±0.64,Vmean (cm/min):18.69±1.37比15.60±1.24,Qmean (mL/min):9.10±0.74比7.79±0.66,均P<0.05].结论 GM1与舒血宁联合治疗可通过提高ACI患者脑部血液流动学水平及神经营养相关因子分泌,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对修复受损神经功能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丁志刚;王青松;周佩洋;张贵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2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MPP和RMPP诊断标准,分为普通组(172例)和难治组(48例).观察两组患儿一般资料、肺部阳性体征发生率、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改变、肺外并发症、治疗和转归.结果 两组患儿性别无明显差异;难治组发病年龄明显大于普通组(岁:7.15±1.89比4.86±2.16),热程较普通组明显延长(d:11.17±2.82比6.27±2.29,均P<0.01),C-反应蛋白[CRP(mg/L):46.8±18.6比13.5±8.4]和红细胞沉降率[ESR(mm/1 h):56.9±14.8比28.7±10.2]、肺部阳性体征发生率[100.0% (48/48)比33.7% (58/172)]、肺段实变发生率[81.3% (39/48)比27.9% (48/172)]和肺外并发症发生率[83.3% (40/48)比16.3% (28/172)]均明显高于普通组(均P<0.01).所有患儿均应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及中药治疗,难治组患儿加用糖皮质激素,少数使用丙种球蛋白及支气管镜下灌洗;两组患儿均热退,病情好转出院,影像学恢复良好,未发现支气管扩张及肺不张等后遗症.结论 对于发热时间大于10d、肺部体征较严重、并发症多,ESR增快,CRP升高,且肺部影像学表现明显异常的MPP患儿,要警惕RMPP,除早期应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外,可合理应用激素、丙种球蛋白及支气管镜下灌洗等治疗.

    作者:梅淑芬;金海丽;王孙尧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