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肠胃舒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抗炎效果及肠道机械屏障保护作用

陈分乔;许文忠;高海运;吴丽娟;张贺;成立;梅建强

关键词:肠胃舒, 脓毒症, 胃肠功能障碍, 肠道机械屏障, 炎性因子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肠胃舒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抗炎效果及肠道机械屏障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河北省中医院急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EICU)收治的50例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西药对照组和中药肠胃舒组,每组25例。两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中药肠胃舒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肠胃舒(川军9 g,蒲公英20 g,青皮15 g,当归15 g,赤白芍药各12 g,川芎9 g,仙鹤草20 g,川连6 g,清半夏6 g,瓜蒌15 g,地榆20 g,茯苓20 g)每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或鼻饲。治疗7 d后,观察两组患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胃肠功能障碍指标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的变化。结果西药对照组和中药肠胃舒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HMGB-1、DAO、D-乳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西药对照组:TNF-α(A值)为10.89±1.65比50.30±1.58,IL-6(A值)为7.35±1.85比12.66±1.43,HMGB1(A值)为5.28±1.64比6.23±0.95,DAO(A值)为5.87±0.59比6.67±0.49,D-乳酸(A值)为2.63±0.17比4.58±0.16;中药肠胃舒组:TNF-α(A值)为5.38±1.19比51.23±2.34,IL-6(A值)为5.54±1.26比13.24±1.78,HMGB1(A值)为3.69±1.09比6.14±1.42,DAO(A值)为3.39±0.40比6.70±0.34,D-乳酸(A值)为1.95±0.13比4.63±0.11,均P<0.05〕,中药肠胃舒组治疗后的下降程度较西药对照组更加明显〔TNF-α(A值):5.38±1.19比10.89±1.65,IL-6(A值):5.54±1.26比7.35±1.85,HMGB1(A值):3.69±1.09比5.28±1.64,DAO(A值):3.93±0.40比5.87±0.59,D-乳酸(A值):1.95±0.13比2.63±0.17,均P<0.05〕。结论中药肠胃舒可保护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肠道机械屏障,降低肠道黏膜通透性,抑制炎性因子水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相关文献
  • 参附方对颅脑损伤大鼠亚低温期冷诱导RNA结合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从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P)表达推测参附方辅助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转染对照组、腺病毒介导免疫荧光逆转录病毒组(AD5-GFP转染组)及腺病毒介导携CIRP静默表达基因免疫荧光逆转录病毒组(AD5-GFP-CIRP-SiRNA转染组),每组30只;再将3组分为颅脑损伤和亚低温治疗模型组、中药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中药组于亚低温治疗48 h后经尾静脉注射参附注射液1 mL/kg(低剂量组)和5 mL/kg(高剂量组),模型组注射1 mL/kg生理盐水,均每日1次,连用2 d。两个转染组先采取病毒载体大鼠鞘内给药复制病毒转染模型〔分别一次性鞘内注射0.1 mL空白AD5-GFP和0.1 mL(1×1010 pfu/mL)AD5-GFP-CIRP-SiRNA,非转染对照组给予0.1 mL生理盐水〕。取大鼠脑皮质、海马区、下丘脑部位脑组织,用原位末端缺刻标记试验(TUNEL)测定脑细胞凋亡情况,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CIRP mRNA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测定大鼠肉瘤蛋白(Ras)、 Ras活化相关因子(Raf)、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ERK(p-ER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ERK(MEK)、磷酸化MEK(p-MEK)的蛋白表达量。结果非转染对照组、AD5-GFP转染组中药低、高剂量组脑皮质、海马区、下丘脑AI均较模型组降低,CIRP mRNA表达均较模型组升高;AD5-GFP-CIRP-SiRNA转染组中模型组和中药低、高剂量组脑皮质、海马区、下丘脑AI及CIRP 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AI均明显高于非转染对照组和AD5-GFP转染组相应组,CIRP mRNA明显低于非转染对照组和AD5-GFP转染组相应组。各组各部位Raf/Ras、p-MEK/MEK 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转染对照组、AD5-GFP转染组中药低、高剂量组脑皮质、海马区、下丘脑p-ERK/ERK均较模型组降低,且以中药高剂量组降低更显著〔脑皮质:非转染对照组为7.2±1.0比15.3±1.8,AD5-GFP转染组为8.1±0.7比16.2±1.5;海马区:非转染对照组为6.6±0.8比14.7±2.0,AD5-GFP转染组为6.8±1.0比14.9±1.3;下丘脑:非转染对照组为9.4±1.1比12.7±1.7,AD5-GFP转染组为10.6±1.3比9.4±1.1,均P<0.05〕;AD5-GFP-CIRP-SiRNA转染组各亚组各部位p-ERK/ERK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能通过促进CIRP过表达,降低ERK表达,抑制继发的转录因子磷酸化的启动信号转导,从而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发挥其辅助亚低温治疗的抗凋亡作用。

    作者:王冠;蔡英;孙宏声;郝万平;杨栋婷;王涛丽;别鹏飞;刘佳雨;王雪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以低血糖昏迷为首发表现的华弗氏综合征病例抢救分析

    目的:观察以低血糖昏迷为首发表现的华弗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转归。方法本院诊治1例以低血糖昏迷为首发表现的华弗氏综合征,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3.0 g每12 h 1次,同时给予替考拉宁0.4 g每日1次抗感染治疗,并行逐渐降阶梯治疗,给予氢化可的松50 mg,每8 h 1次并逐渐减量,低分子肝素0.4 mL每日1次皮下注射抗凝,并过渡到华法令口服,同时给予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控制血糖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结果患者好转出院,出院随访3个月,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3,患者无栓子脱落致肺动脉栓塞,无下肢坏死、内脏功能严重损害、全身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华弗氏综合征临床罕见,疾病进展迅速并可导致休克,同时伴肾上腺大量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须高度重视,早期发现后应积极抗感染治疗,适当给予糖皮质激素,并及时抗凝治疗。

    作者:夏森林;谈鹰;李顺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血必净对大鼠心肺复苏后早期大脑皮质bcl-2及bax凋亡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血必净对大鼠心肺复苏(CPR)早期大脑皮质bcl-2及bax凋亡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12周龄SD大鼠3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8只。所有大鼠均先行气管切开插管,并行左/右侧股动脉置管测量血压;采用窒息法致大鼠心搏骤停(CA),然后进行CPR。模型组在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给予0.9%生理盐水8 mL/kg;血必净低剂量组在ROSC后给予0.9%生理盐水4 mL/kg+血必净4 mL/kg;血必净中剂量组在ROSC后给予0.9%生理盐水2 mL/kg+血必净6 mL/kg;血必净高剂量组在ROSC后给予血必净8 mL/kg。记录大鼠体质量、CA时间、CPR-ROSC时间、ROSC比例、24 h多巴胺及生理盐水用量。检测ROSC后24 h时大鼠大脑皮质组织bcl-2、bax阳性蛋白表达量,并计算bcl-2/bax比值。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血必净低、中、高剂量组24 h内0.9%生理盐水用量(mL:4.2±1.2、2.6±1.0、2.5±1.0比5.5±1.1)和多巴胺用量(μg:1865±189、1376±197、1215±145比3526±141)以及bcl-2(%:33.4±4.3、25.5±4.6、26.1±4.2比38.5±5.1)、bax(%:39.5±4.3、32.8±3.8、31.9±3.7比44.3±5.1)阳性蛋白表达量和bcl-2/bax比值(0.87±0.16、0.72±0.13、0.71±0.14比0.89±0.11)均减少(均P<0.05),血必净中、高剂量组24 h多巴胺和生理盐水用量及bcl-2、bax阳性蛋白表达量及bcl-2/bax比值均较血必净低剂量组减少(均P<0.05)。结论 CPR后早期给予血必净6 mL/kg即可显示出较好的大脑皮质细胞保护作用。

    作者:刘海健;张莉;何喜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芒硝外敷和新斯的明足三里穴注射联合血必净治疗严重脓毒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芒硝外敷、足三里穴注射新斯的明联合血必净治疗严重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1月江苏省大学附属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加强治疗(ICU)收治的严重脓毒症患者,进行历史-前瞻性对照研究。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的21例作为研究组,应用芒硝腹部外敷、足三里穴注射新斯的明、静脉注射(静注)血必净治疗;以2012年1月至2015年11月应用血必净治疗的22例患者为血必净组;以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采用常规治疗的21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OI)、血肌酐(SCr)、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胃肠功能评分、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的变化,同时比较3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和28 d病死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7 d各组WBC、PCT、CRP、SCr、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胃肠功能评分、APTT、PT及D-二聚体均明显降低,OI、MAP、PLT均升高,且研究组改善WBC、PCT、CRP、SCr、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胃肠功能评分、OI的程度较对照组及血必净组更明显〔WBC(×109/L):7.52±0.75比12.87±4.13、10.88±0.66,PCT(μg/L):1.14±0.55比6.32±1.39、3.47±1.94,CRP(mg/L):21.0±9.2比65.0±13.6、35.0±13.9,OI(mmHg,1 mmHg=0.133 kPa):357.0±20.4比295.0±20.4、309.0±21.4,SCr(μmol/L):7.89±2.35比14.33±9.17、11.27±4.65,APACHE Ⅱ评分(分):10.38±0.75比18.27±2.57、13.09±4.10,SOFA评分(分):1.05±0.66比6.01±2.33、3.26±1.03,胃肠功能评分(分):0.31±0.11比2.01±0.46、1.85±0.29,均P<0.05〕,研究组在改善PLT、APTT、PT、D-二聚体方面较对照组更显著,但与血必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LT(×109/L):220.32±32.44比105.56±44.03、170.56±54.03,APTT(s):30.16±5.23比39.09±10.11、29.56±6.85,PT(s):10.74±1.25比13.56±4.65、10.05±1.44,D-二聚体(mg/L):1.13±1.98比4.03±2.65、1.13±0.54〕。研究组较对照组及血必净组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d:13.23±9.45比25.22±15.46、18.56±10.33,P<0.05);研究组28 d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28.6%(6/21)比47.6%(10/21),P<0.05〕,与血必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6%(6/21)比31.8%(7/22), P>0.05〕。结论芒硝外敷、足三里穴新斯的明注射联合血必净治疗能明显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凝血指标和器官功能,降低炎症指标水平,缩短ICU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存活率。

    作者:汪勤;朱羿;陈文麒;刘娅君;陈苗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基于改良Aquarius CRRT实现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CVVH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改良日机装Aquarius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实现血浆胆红素吸附(BA)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6年7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高胆红素血症患者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本内科综合治疗,同时在此基础上实施BA联合CVVH治疗共25例次。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肝功能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比值(INR)等凝血指标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以及电解质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 h ALB(g/L:26.84±4.07比29.46±3.78)和治疗后1 h、24 h TBil、DBil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Bil(μmol/L):262.81±88.85、297.26±96.64比357.57±121.86,DBil (μmol/L):129.84±42.24、141.60±49.60比173.76±56.22〕,治疗后1 h PT较治疗前明显延长(s:20.97±8.66比16.59±2.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治疗前后ALT、AST、APTT、PTA、INR、WBC、PLT和电解质水平(K+、N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不改变现有设备硬件的情况下,对日机装Aquarius CRRT血液净化装置进行改良实现BA后再序贯进行CVVH治疗,充分发挥了两种模式的治疗作用,可以达到清除胆红素及水溶性毒素的目的。

    作者:彭小贝;赵双平;刘雨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地塞米松联合葛根素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葛根素治疗百草枯(PQ)中毒的疗效并阐述其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葛根素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6只。采用腹腔注射PQ 25 mg/kg (1 mL)制备大鼠中毒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1 mL生理盐水。2 h后地塞米松组腹腔注射20 mg/kg地塞米松1.5 mL;葛根素组腹腔注射100 mg/kg葛根素1.5 mL;联合治疗组则予以20 mg/kg地塞米松和100 mg/kg葛根素总量1.5 mL腹腔注射;对照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5 mL。26 h时,重复上述治疗1次。收集各组大鼠制模后26~50 h尿液,检测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制模后50 h采集腹主动脉血检测氧分压(PaO2);取肺、肾组织测定肺系数、肾系数和左肺、肾组织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取右肺、肾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学改变。另取30只SD大鼠给予相同干预措施,观察各组大鼠30 d内的存活情况。结果模型组肺系数、肾系数、尿NAG及肺、肾组织匀浆中MDA、MPO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肺系数:9.80±1.83比4.97±1.14,肾系数:9.40±1.32比7.01±0.32, NAG(U·kg-1·d-1):1.93±0.18比0.41±0.03,肺MDA(nmol/mg):1.04±0.15比0.28±0.10,肾MDA(nmol/mg):1.39±0.16比0.66±0.13,肺MPO(U/g):1.14±0.08比0.81±0.06,肾(U/g):0.88±0.08比0.52±0.12〕;PaO2〔mmHg(1 mmHg=0.133 kPa):59.83±4.40比97.00±2.83〕和SOD(U/mg:肺为27.38±3.48比86.88±5.88,肾为24.18±3.74比57.86±6.14)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给予药物治疗后,葛根素组肺系数(7.21±1.87)、尿NAG(1.01±0.21)和肺、肾组织MDA(肺:0.49±0.09,肾:0.85±0.08)、MPO(肺:0.97±0.07,肾:0.68±0.10)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aO2(82.17±5.38)、SOD(肺:68.99±6.51,肾:37.90±3.62)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而地塞米松组和联合治疗组肾损伤相关指标改善不明显,各治疗组肺、肾组病理改变较模型组减轻。模型组30 d生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比100.0%),对照组、地塞米松组、葛根素组和联合治疗组30 d生存率显著高于模型组(100.0%、16.7%、50.0%、33.3%比0%,均P<0.05)。但各治疗组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对急性PQ中毒具有治疗作用,对肺保护明显,对肾无明显保护作用;葛根素对急性PQ中毒具有治疗作用,对肺、肾均有保护作用;联合治疗疗效并不优于单用葛根素或地塞米松。

    作者:陈贵洪;刘世平;曹小平;钟武;陈睦虎;张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血清可溶性清道夫受体CD163对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目的:分析血清可溶性清道夫受体CD163(sCD163)对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入住浙江省诸暨市中医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和急诊ICU(EICU)所有临床疑诊的SAP患者。将患者按是否伴有SAP分为SAP组和非SAP组,再依据临床肺炎严重指数(PSI)将SAP组患者分为轻症SAP组(PSI评分Ⅰ~Ⅲ级)和重症SAP组(PSI评分Ⅳ~Ⅴ级),按28 d预后分为住院死亡组与存活组。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有无卒中病史、本次脑卒中类型、疑诊当天美国卫生院卒中研究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PSI评分、体温、X线胸片结果、氧合指数(PaO2/FiO2)、痰培养结果、疑诊7 d内血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sCD163〕水平、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和28 d存活情况等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评估SAP预后的能力。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SAP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①共有78例患者纳入研究,终确诊为SAP(SAP组)44例,非SAP(非SAP组)34例。44例SAP患者中重症SAP 组28例,轻症SAP 组16例。疑诊1 d SAP组 NIHSS评分〔分:13(7,22)比8(4,17)〕、CPIS评分〔分:6(4,9)比4(3,5)〕、血sCD163〔mg/L:0.80(0.59,1.32)比0.33(0.22,0.46)〕、CRP〔mg/L:84.2(50.8,114.9)比51.4(26.2,79.9)〕和28 d病死率〔38.6%(17/44)比11.8%(4/34)〕均明显高于非SAP组(均P<0.05),两组其余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 SAP组和非SAP组、重症SAP组和轻症SAP组、存活组和死亡组血清sCD163水平均于疑诊3 d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7 d内每天不同时间点SAP组、重症SAP组、死亡组sCD163、WBC、CRP、PCT水平均较非SAP组、轻症SAP组和存活组明显升高(均P<0.05)。③ ROC曲线分析显示:疑诊1 d血sCD163能预测患者28 d预后〔ROC曲线下面积(AUC)=0.673,95%可信区间(95%CI)=0.515~0.807,敏感度和特异度为41.2%和96.3%,临界值为2.65 mg/L〕,疑诊1 d其他炎性指标水平及评分对SAP无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疑诊1 d sCD163水平是SAP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值=1.27,95%CI=1.06~1.52,P<0.05〕。年龄(OR=1.04,95%CI=1.01~1.06,P=0.015)、NIHSS评分(OR=2.86,95%CI=1.64~4.92,P=0.010)、CPIS评分(OR=1.52,95%CI=1.28~1.90,P<0.001)、APACHEⅡ评分(OR=2.06,95%CI=1.53~3.07,P<0.001)也是影响SA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早期血清sCDl63水平是预测SAP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SAP的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朱伟东;张赟华;王益斐;方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抗心律失常药物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第二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各种病因引起的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270例,其中心房颤动(AF)和心房扑动(AFL)196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74例。将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胺碘酮组(137例)和普罗帕酮组(133例),胺碘酮组首剂静脉注射(静注)胺碘酮5~7 mg/kg,然后以1.2~1.8 g/d持续静脉滴注(静滴)或分次口服,直至总量达10 g且治疗有效后改为口服,每次100~400 mg,每日1次;普罗帕酮组首剂给予普罗帕酮1.0~1.5 mg/kg缓慢静脉注射,然后以0.5~1.0 mg静滴维持,治疗有效后改为口服,每次100~200 mg,每日3~4次。疗程均为15 d。比较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AF、AFL和AVNRT的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普罗帕酮和胺碘酮对AF及AFL的显效率和有效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效率:52.7%(48/91)比48.6%(51/105),有效率:33.0%(30/91)比44.8%(47/105),均P>0.05〕;但使用普罗帕酮治疗AVNRT比胺碘酮能获得更高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显效率:54.8%(23/42)比31.3%(10/32),有效率:40.5%(17/42)比34.3%(11/32), P<0.05〕。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5%(15/37)比40.5%(22/37), P>0.05〕。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普罗帕酮治疗AVNRT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胺碘酮。

    作者:曾晓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Seminar教学法在神经重症医学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Seminar教学法在神经重症研究生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共同讨论紧密交流的作用。方法通过介绍Seminar教学法在神经重症医学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说明其在提高学生对课程参与、培养主动学习习惯、培养创新思维等方面的促进作用。结果在Seminar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研究生课程参与度增加,锻炼了课题设计、资料收集、演讲发言等能力。结论 Seminar教学法在神经重症医学研究生教学中可以起到培养团队精神提高综合素质的作用。

    作者:石广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针灸穴位注射与康复训练三级治疗方案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灸穴位注射与康复疗法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在甘肃省酒泉市中医院和酒泉市人民医院就诊的96例脑梗死后SHS患者,按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综合治疗和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频电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与穴位注射丹参川芎嗪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后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ADL、肩关节疼痛、肩关节肿胀程度、关节活动度进行评定,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改良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肩关节外展、内收、前屈、后伸、内旋、外旋的自主活动范围(ROM)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水肿体积差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变化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FMA(分):70.10±6.38比41.76±18.69,VAS(分):2.00±1.37比5.00±1.25,MBI(分):75.17±3.51比51.56±2.12,水肿体积差(cm3):2.13±2.05比5.75±1.17,前屈:(153.1±6.7)°比(56.0±10.9)°,后伸:(39.6±5.8)°比(17.2±6.7)°,外展:(168.1±9.6)°比(52.1±8.9)°,内收:(52.1±3.6)°比(21.8±4.3)°,外旋:(49.8±7.6)°比(23.2±5.2)°,内旋:(107.0±8.5)°比(51.2±6.1)°,均P<0.05〕,观察组总有疗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1%(52/56)比70.0%(28/40),P<0.05〕。结论针刺穴位注射与康复训练三级治疗方案能减轻脑梗死后SHS患者的疼痛,消除水肿,有效恢复上肢运动功能及ADL。

    作者:陶玉东;王东雁;周文江;景兆德;丁俊;周伟青;柴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脓毒症引起的器官功能障碍或组织灌注不足,是重症医学面临的主要临床问题。近年来,经大数据回顾性分析,结合微阵列技术和白细胞基因表达分析,人们逐渐认识到脓毒症不仅是一个全身炎症反应或免疫失调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3者相结合的复杂慢性危重病。血必净注射液属于化瘀解毒类中药,该药通过抑制早晚期炎性因子的表达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弱炎症和凝血两大系统的交互影响,保护主要器官生理功能,降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改善脓毒症早期天然免疫系统亢奋状态,缓解潜在的、逐渐加重的免疫抑制状态,综合调理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全身性炎症、凝血功能障碍和免疫功能紊乱,更有利于机体促炎-抗炎动态平衡的及早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充分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环节、多渠道、多靶点的整合调节作用,同时也是对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思想的集中诠释。

    作者:董天皞;张桂萍;董凯;刘斯;姚咏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损伤控制策略在外伤性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策略(DCS)治疗外伤性主动脉夹层(TAD)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6月至2015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了8例30~78岁TAD患者,灵活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骨盆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微创腔内支架植入术等DCS,评估DCS治疗TAD的临床疗效。结果8例TAD患者全部合并多发肋骨骨折、胸腔积液,均急诊行胸腔闭式引流术;2例Tile B型骨盆骨折患者均急诊行骨盆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控制出血,微创腔内支架植入术后存活,无任何后遗症;1例合并重型颅脑损伤者在伤后8 h内死亡;5例均急诊行微创腔内支架植入术,术后入住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待病情稳定后二期行其他非致命部位损伤的确定性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TAD患者及早采取DCS,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刘筱;张铮铮;朱锋辉;姚爱明;燕宪亮;许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年龄对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天津市静海区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8例ACI患者,按年龄分为高龄组(75岁以上)和低龄组(50岁以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替普酶(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其中10%的剂量静脉推注,其余剂量持续1 h泵入。于溶栓前和溶栓后1 d、21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记录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与溶栓前比较,低龄组和高龄组溶栓后1 d和21 d NIHSS评分(分)均明显降低(低龄组1d为6±4比10±5,21 d为2±2比10±5,高龄组1d为7±5比10±7,21 d为6±4比10±7,均P<0.05),且溶栓后21 d低龄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高龄组(分:2±2比6±4,P<0.05)。溶栓后,高龄组轻微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低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9%(4/52)比2.17%(1/46),P<0.05〕;高龄组出现症状性脑出血并死亡的患者数较低龄组增多〔1例(1.92%)比0〕。结论不同年龄ACI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均可获益,低龄患者较高龄患者获益程度更高,预后相对更好。

    作者:樊凌华;张琪;邱淑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牛黄蛇胆川贝胶囊与复方甘草片治疗感冒后咳嗽的疗效对比

    目的:观察牛黄蛇胆川贝胶囊治疗感冒后咳嗽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12月天津市北辰区瑞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收治的老年感冒后咳嗽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给予牛黄蛇胆川贝胶囊口服,每日3次,每次2粒;对照组(48例)给予复方甘草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3片;两组均连续服药7 d。观察两组药物起效时间、治愈时间和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药物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2.0±0.5比2.5±0.5,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d:3.0±0.5比6.0±0.5,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00%(46/50)比81.25%(39/48),P<0.05〕。观察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1例出现轻微胃部不适。结论牛黄蛇胆川贝胶囊对老年感冒后咳嗽有显著疗效,且起效快,治愈时间短,无不良反应。

    作者:丁卫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脑卒中合并胃潴留患者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脑卒中合并胃潴留患者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11月河北省定兴县医院收治的42例脑卒中合并胃潴留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两组均按指南给予常规治疗,床头抬高30°~45°,并进行胃肠减压;观察组患者置入鼻空肠管,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先给予肠外营养,待胃肠功能恢复后改经胃管给予肠内营养。于入院时和治疗2周后取血检测两组患者血糖、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比较两组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MAC)、上臂肌围(AMC)等评价营养状况;观察两组腹泻、应激性溃疡、胃肠道感染、反流、高血糖、中心静脉感染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血糖、白蛋白、总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糖水平均较入院时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更为显著(mmol/L:6.45±2.15比7.68±2.68,P<0.05);对照组治疗后白蛋白、总蛋白均较入院时降低,而观察组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白蛋白(g/L):30.78±4.12比38.20±4.67,总蛋白(g/L):63.91±4.32比67.11±3.12,均P<0.05〕。治疗2周后两组营养状况指标TSF、MAC、AMC均较入院时降低,但观察组的降低程度不及对照组显著〔TSF(mm):11.91±1.29比10.13±1.37,MAC(cm):24.19±3.12比23.74±2.08,AMC(cm):22.64±2.05比21.73±2.15,均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腹泻:9.5%比38.1%,应激性溃疡:4.8%比33.3%,反流:4.8%比28.6%,高血糖:9.5%比38.1%,均P<0.05);对照组患者中心静脉感染发生率为4.8%。结论对脑卒中合并胃潴留患者行空肠内营养支持可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降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杜文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大黄类制剂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功能损伤的疗效:基于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大黄类制剂(大黄或含有大黄的中药复方)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GI)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Cochrane 临床试验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建库至2016年3月发表的关于大黄类制剂治疗脓毒症AGI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同时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两名研究人员分别独立检索、筛选文献,并独立对纳入文献运用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大黄类制剂对脓毒症AGI患者胃肠功能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28 d病死率影响的Meta分析,并绘制漏斗图评价文献发表的偏倚情况。结果①终纳入16篇文献、共1171例患者,其中大黄类制剂治疗组610例,其中对照组561例;≥3分的文献12篇,<3分的文献4篇;各研究均是随机入组并明确指出组间基线具有可比性;5篇文献使用了盲法。②大黄类制剂治疗组在改善胃肠功能评分〔均数差(MD)=-0.52,95%可信区间(95%CI)=-0.55~-0.48, P<0.00001〕、降低APACHEⅡ评分(MD=-3.66,95%CI=-5.00~-2.33,P<0.00001)和28 d病死率〔优势比(OR)=0.46,95%CI=0.30~0.71,P<0.00001〕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漏斗图显示,16篇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大黄类制剂联合常规治疗可显著改善脓毒症AGI患者胃肠功能评分、降低APACHE Ⅱ评分和28 d病死率,且敏感性分析未能从实质上改变Meta分析的结果。

    作者:刘福生;方晓磊;刘陟;郑香春;王苏妹;李淑芳;潘惠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人参皂苷Rb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血流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b1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脑血流量的影响,为探讨其脑保护机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方法将24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人参皂苷Rb1组,每组6只。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法复制大鼠脑I/R模型。人参皂苷Rb1组于制模后即刻腹腔注射人参皂苷Rb140 mg/kg,生理盐水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脑I/R 24 h时监测大鼠局部脑血流量,观察大鼠行为学评分,并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量脑梗死体积。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梗死体积百分比〔(64.23±8.12)%比0%〕和神经行为评分〔分:3.0(2.0~4.0)比0(0~0),P<0.05〕均明显升高,局部脑血流量明显减少(mL/min:125.75±57.65比225.01±78.25,P<0.05);与模型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人参皂苷Rb1组梗死体积百分比〔(23.62±8.74)%比(64.23±8.12)%、56.72±8.92〕和神经行为学评分〔分:0.5(0.0~2.0)比3.0(2.0~4.0)、3.5(1.0~4.0)〕均明显降低(P<0.05),局部脑血流量明显增多(mL/min:177.25±75.36比125.75±57.65,132.65±58.65,P<0.05)。结论人参皂苷Rb1可以增加I/R大鼠脑血流量,这可能是人参皂苷Rb1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何海娟;杨燕青;俞玉龙;耿武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针灸治疗小儿急性期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小儿急性期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贵阳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61例脑损伤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灸组31例,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所有病例入院后有手术指征者即行开颅术和气管插管术,术后给予对症治疗、机械通气等;针灸组在患儿生命体征恢复平稳后再进行针刺治疗,主穴取内关、人中、三阴交、四关、涌泉、百会、十宣等,每次30 min,每周治疗5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根据改良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CT图像计分方法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针灸组患儿昏迷情况(GCS评分)和大脑损伤形态情况(CT图像计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针灸组清醒例数(22例比15例)、昏迷变浅和GCS评分增加患者数(27例比19例)、大脑形态改善和CT图像记分减少患者数(22例比13例)均较对照组增加,无效死亡例数较对照组减少(2例比4例),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周:2.7±0.7比3.7±0.4,P<0.01)。针灸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3%(28/31)比70.0%(21/30),P<0.05〕。结论针灸对小儿急性脑损伤有显著疗效。

    作者:陈坤支;徐艳霞;陈建丽;荣嵘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高血压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初步调查

    目的:测定喀什地区维吾尔族高血压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为喀什地区高血压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200例维吾尔族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危险因素将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低危组(1级高血压且无其他危险因素,60例)、中危组(2级高血压或1级高血压伴1~2个危险因素,64例)和高危组(3级高血压或1~2级高血压伴≥3个危险因素或任何一级高血压伴1项靶器官损害或1种临床疾患,76例),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血压正常者6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4组血压和血清维生素D3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维生素D3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低、中、高危组患者SBP、DBP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SBP (mmHg,1 mmHg=0.133 kPa):142±6、161±5、173±12比112±12, DBP(mmHg):89±7、101±4、103±11比74±8〕,维生素D3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μg/L:24±6、26±5、20±4比30±7,均P<0.05)。维生素D3与SBP、DBP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73、-0.324,均P<0.01)。结论喀什地区维吾尔族高血压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降低,尤其是伴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降低更明显,建议要适当补充维生素D预防高血压。

    作者:裴晓黎;呼小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重用生大黄和芒硝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重用生大黄和芒硝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四川省林业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中医辨证为腑实热结证的AP患者6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大承气汤合清胰汤加减〔药物组成:柴胡15 g,白芍15 g,生大黄15 g(后下),黄芩9 g,胡黄连9 g,木香10 g,延胡索15 g,芒硝9 g(冲服),枳实15 g,厚朴15 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重用生大黄30 g(后下),芒硝30 g (冲服),两组均煎汤360 mL,每8 h 用120 mL胃管内注入1次,注药后闭管1 h。无不适反应且肠道功能恢复改为口服上述中药汤剂。每日排便3次以上即减药,5次以上停药。观察两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腹膜刺激征消失时间、通气及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不良反应(腹泻)发生率和并发症消失时间及预后。结果观察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h:30.2±12.1比41.1±15.1)、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h:121±38比180±56)、腹膜刺激征消失时间(h:31.1±25.2比43.6±21.2)、肠道通气及排便时间(h:31.5±25.5比43.3±26.2)、住院时间(d:20.5±3.2比25.6±3.9)、并发症消失时间(d:7.6±2.9比11.5±3.1)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5);住院费用较对照组减少(元:6077比758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腹泻)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所升高〔18.75%(6/32)比16.13%(5/31)〕,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用生大黄、芒硝治疗AP 疗效显著优于常规剂量。

    作者:芶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