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梅;张秀民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应用蛋白芯片技术,探讨不同类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方法:自行构建细胞因子芯片,并优化检测体系.选择健康人群(正常对照组,30例)及轻、中、重度慢性肝炎患者各30例(慢乙肝组),A、B、C级肝硬化患者各30例(肝硬化组),慢性重型肝炎30例(慢重肝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7种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慢乙肝组7种细胞因子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在慢乙肝轻度组中的水平基本正常,慢重肝组浓度低(P<0.01).Th2类细胞因子IL-4则以慢重肝组高(P<0.01),其变化规律为轻度<A级<中度<重度=B级<C级<慢重肝,TNF-α变化规律为A级=轻度<中度=B级<C级<重度<慢重肝,TGF-β1为轻度<中度<重度<A级<慢重肝<B级<C级,sICAM-1则表现为轻度<A级<B级=中度<重度<C级=慢重肝,TIMP-1为轻度<中度<A级<重度<慢重肝=B级<C级(P均<0.01).结论: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并且与慢性肝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钟旬华;李泽松;张国良;林巧;吴其恺;聂广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呼吸内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RICU)诊断为脓毒症(中医辨证为毒热内盛或瘀毒内阻证)的41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血必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100 ml静脉滴注(静滴),每日2次;甲泼尼龙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40~80 mg静滴,每日1次;两组均连用7 d.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5和7 d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Ⅲ(APACHEⅢ)评分;于治疗前和治疗后7 d检测患者血中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肌酐(SCr)水平.结果:血必净组治疗后7 d APACHEⅢ评分从(77.9±8.8)分降到(57.6±12.0)分;甲泼尼龙组从(75.8±5.2)分降到(58.6±15.6)分,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两组治疗后WBC、N、CRP、TNF-α和ALT、AST、TBil、SCr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血必净组和甲泼尼龙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95.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与甲泼尼龙的抗炎作用类似.
作者:王庆;赖国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千金苇茎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浆炎症介质、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将6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千金苇茎汤加减.治疗前和治疗7 d后分别记录和测定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血气分析、肺功能及血浆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7%,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NF-κB、TNF-α、IL-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1),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NF-κB为(3.10±0.12)×106比(1 3.02±0.47)×106,TNF-α为(4.34±0.07)μg/L比(15.23±0.75)μg/L,IL-8为(4.33±0.26)μg/L比(22.31±8.15)μg/L,P均<0.01];治疗组血气分析和肺功能也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千金苇茎汤加减可以通过抑制炎症细胞释放NF-κB,阻断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AECOPD患者的炎症反应,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荆小莉;李欣;刘建博;崔喜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过量饮酒,高脂饮食,以及暴饮暴食,使得AP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也使其发病年龄有了年轻化的趋势.
作者:张荣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人常见病,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系统和器官的疾病,手术耐受力差.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汽化电切术(PK)是治疗BPH的新方法,其优点为手术适应性广、安全性高、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疗效显著,尤其适用于高龄体弱者,并且医疗费用低.现就PK治疗BPH的术中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峰;马月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应用云南白药联合奥曲肽治疗老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2001年9月-2007年3月本院住院患者83例,入院48 h内经腹部B超、胃镜、肝功能及生化检查证实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表现为呕血和黑便,伴有头晕、乏力、出冷汗、面色苍白,血红蛋白(Hb)、心率(HR)、血压检测结果已达到休克标准.
作者:李齐明;潘建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重症肺炎常会导致以肺部损害为主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死率高,单用抗生素治疗常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文献报道,在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合用有清热解毒、涤痰开窍等作用的中药治疗,可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在加速毒素排泄、痰液清除、呼吸功能改善、意识恢复等方面均能取得积极作用[1].
作者:邢柏;曾琦;王日兴;李诗阳;谭世峰;劳之勇;蓝翠珍;王惠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喘憋型肺炎多见于3岁以下小儿,冬春季多发,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者为重要病原.目前对其特异性治疗药物较少,既往常用病毒唑,但由于其潜在的不良反应,用药受到限制.中药双黄连粉针剂在体外具有抑制病毒作用,雾化吸入给药可使药物直接到达下呼吸道发挥作用,同时可减少全身用药造成的不良反应.
作者:李华梅;张秀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4例经CT检查确诊的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52例,B组34例,C组38例.3组患者均接受西医综合治疗,A组、B组分别于发病24~48 h内以及发病1周时给予丹参注射液20 ml加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为28 d.于治疗后28 d、3个月和6个月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指标包括有效率、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日常生活能力(ADL)、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计分、血肿吸收程度及病死率等.结果:A组、B组显效率均较C组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A组治疗后28 d、3个月和6个月NDS较B组和C组明显改善(P均<0.05),A组和B组治疗后28 d血肿完全吸收率显著高于C组(P均<0.05),且A组治疗后6个月MBI显著高于B组和C组(P均<0.05).B组和C组之间上述各指标接近,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对预后具有良好的作用,能促进颅内血肿吸收,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作者:李洁霞;米建平;赵树秋;黄日祥;黄浩基;李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肾脏损害并呈进行性恶化,治疗目的在于改善症状,延缓或阻止肾功能减退的进程,保护肾脏功能.2003-2005年我院共收治34例CRF非血液透析患者,对其中17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阿达来提;阿斯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Janus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在糖尿病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HKC)随机分为高糖组(30 mmol/L)、低糖组(5.5 mmol/L)和低糖+甘露醇组(糖5.5 mmol/L+甘露醇24.5 mmol/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HKC细胞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Ⅰ型胶原的分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素(E-cadherin)及信号蛋白STAT1、STAT3、磷酸化-STAT1(p-STAT1)和p-STAT3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GF-β1 mRNA表达.结果:与低糖组比较,高糖组不同时间点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Ⅰ型胶原分泌明显增加(P均<0.01) HKC中p-STAT1和p-STAT3的蛋白及TGF-β1 mRNA表达自6 h起明显增加,至48 h达高,72 h有所回落,而STAT1和STAT3在各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HKC中α-SMA表达随刺激时间延长明显升高,E-cadherin表达明显下调(P均<0.01).结论:JAK参与高糖诱导的HKC转分化,并刺激TGF-β1和细胞外基质的分泌.
作者:张勉之;赵松;段建召;陈炼;赵姜;左春霞;程项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盐酸属强酸,可使蛋白质凝固,造成凝固性坏死.其病理变化是局部组织充血、水肿、坏死和溃疡.严重时可引起受损器官的穿孔、瘢痕形成、狭窄及畸形,其引起的中毒性休克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肌红蛋白及血浆蛋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不能在肾小管吸收而随尿液排除,部分在肾小管沉积,堵塞肾小管,引起肾小管坏死、继而出现肾功能衰竭.
作者:李志刚;姬喜荣;张银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2型糖尿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是由于体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所引起.近年来,我们根据中医理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马孝义;张津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评价经动脉选择性动脉置管采用微泵持续药物灌注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的疗效.方法:选择57例ANP患者,经超声、CT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诊后立即实施选择性动脉插管,然后接微泵作持续性药物灌注,药物用量为思他宁3 mg/d,丹参注射液20 ml/d,头孢噻肟钠3 g/d,用生理盐水稀释后24 h不间断交替缓慢给药,连续3~9 d.观察发病至不同插管时间患者的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57例ANP患者经过17~35 d治疗全部治愈出院,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或后遗症.发病至插管时间与患者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成正比,其中发病至插管时间<12 h置管时间平均(3.7±0.8)d,住院时间平均(22.6±2.8)d;发病至插管时间>48 h置管时间平均(7.2±1.2)d,住院时间平均(32.0±3.6)d;说明发病至插管时间越短,疗效越显著.结论:经选择性动脉置管药物灌注治疗ANP疗效肯定,治疗时间短,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渭贤;朱希松;江朝根;吴显清;余耀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瘀证相关指标的改变,为建立病证结合的脑卒中血瘀证动物模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插线法致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2 h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分别于再灌注6、12、24、48、72和168 h取血并处死动物取相应标本.检测腹动脉血血液流变学动态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放射免疫竞争法测定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脑细胞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并进行细胞计数;用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再灌注12~168 h全血黏度和红细胞聚集率明显增高(P<0.05或P<0.01),再灌注48 h时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也显著增高(P<0.01).缺血侧脑组织前炎症细胞因子IL-1β水平于再灌注6~24 h明显增高,TNF-α含量于再灌注24~48 h显著增多(P<0.05或P<0.01);再灌注6~72 h脑缺血梗死区细胞数量明显减少,12~72 h凋亡细胞大量出现(P均<0.01).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出现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和脑部病变,因此有可能作为脑卒中血瘀证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作者:李春阳;李林;魏海峰;张兰;赵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5(IL-5)、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哮喘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补脾益气中药加味玉屏风散对其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和加味玉屏风散组,每组8只.采用卵白蛋白、灭活百日咳杆菌疫苗和氢氧化铝干粉配制的溶液腹腔注射致敏以及卵白蛋白雾化吸入激发制备大鼠哮喘模型;正常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抗原液;加味玉屏风散组则胃饲加味玉屏散水溶液.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以及IL-5、GM-CSF、TNF-α和sIL-2R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模型组BALF中IL-5、GM-CSF、TNF-α和sIL-2R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尤其是IL-5增高更加显著;相关分析表明,GM-CSF与IL-5、GM-CSF与TNF-α均呈显著正相关(r1=0.519,r2=0.521,P均<0.05).加味玉屏风散能降低BALF中这4种细胞因子的含量(P<0.05或P<0.01).结论:IL-5、GM-CSF、TNF-α和sIL-2R在哮喘大鼠的气道炎性细胞浸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苘加速了哮喘非特异性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并对嗜酸粒细胞的聚集、迁移、活化和黏附有协同作用.加味玉屏风散可以通过降低细胞因子水平来改善气道的炎症状况.
作者:魏庆宇;董瑞;杨春山;朱晓明;谭雯;王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清肺饮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3组,每组40例.各组均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口服清肺饮(本院制剂,由麻黄、杏仁、石膏、连翘、葛根、浙贝母、甘草组成),每次20~50 ml,每日4次;对照Ⅰ组予静脉滴注沐舒坦针剂;对照Ⅱ组仅予常规治疗,均治疗5 d.观察咳嗽咯痰消失、痰鸣音消失、肺部啰音消失、气促缓解等症状及体征,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与对照Ⅱ组比较,对照Ⅰ组咳嗽咯痰消失、体温恢复至正常、肺部啰音消失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而治疗组较对照Ⅰ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更为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1和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0%,38例)显著高于对照Ⅰ组(92.5%,37例)和对照Ⅱ组(75.0%,30例),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和P<0.01).结论:口服清肺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方法.
作者:贺悦;连俊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大黄联合山莨宕碱对重度创伤患者胃肠道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40例重度创伤患者[创伤严重度评分(ISS)≥25分],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在第一次测定胃肠黏膜pH值(pHi)后开始给予山莨菪碱(静脉)和生大黄粉(灌胃),其余治疗与对照组相同.观察入院时及入院后24、48和72 h的循环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pHi、血乳酸、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MAP、HR和pHi均呈升高趋势,且72 h治疗组MAP和pHi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动脉血乳酸值均降低,48 h开始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5);两组IL-6、TNF-α均升高,而治疗组升高程度较对照组小,72 h时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大黄联合山莨宕碱对重度创伤患者胃肠道黏膜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主要与改善局部微循环、降低乳酸、升高pHi以及抑制IL-6、TNF-α细胞因子的释放等作用有关.
作者:徐杰;邓梦华;张斌;冯锦昉;潘永;张兴胜;林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法中药易喘平胶囊对哮喘气道高反应性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组(0.4 mg·kg-1·d-1)以及易喘平胶囊高剂量(20 mg·kg-1·d-1)和低剂量组(5 mg·kg-1·d-1).用卵白蛋白致敏法制备哮喘模型,检测各组小鼠不同乙酰甲胆碱(mACh)浓度时气道压力峰值-时间指数(APTI)的差异,并比较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哮喘模型小鼠不同mACh浓度时的平均APTI值和BALF中ET-1和NO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与哮喘模型组比较,高剂量、低剂量易喘平胶囊组和地塞米松组的APTI值以及BALF中ET-1和NO含量均明显下降(P均<0.05);高剂量易喘平胶囊组表现出比低剂量组更强的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特性;高剂量易喘平胶囊组与地塞米松组的APTI值以及BALF中ET-1和NO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易喘平胶囊对哮喘气道高反应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降低气道上皮细胞分泌ET-1和NO是这种作用发挥的机制之一.
作者:宋立强;马战平;李妍;张乐宁;高放;程九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