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飞;刘红旭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由于反复发生肺部感染,长期心肌缺血、缺氧而发生心力衰竭(心衰),病死率高.我院自2004年2月-2006年2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小剂量硝酸甘油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48例肺心病心衰患者,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马强;朱建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采用盐酸纳洛酮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苏耀中;郭晓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Longa报道的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益气活血方组.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凋亡神经元细胞;用免疫组化法与医学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Bcl-2和Fas-L的蛋白表达.结果:①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TUNEL阳性细胞及Bcl-2、Fas-L蛋白阳性细胞数目均增多(P均<0.01);②与模型组相比,益气活血方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TUNEL阳性细胞及Fas-L蛋白阳性细胞数目减少,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目增多(P均<0.01).结论:益气活血方药(芪丹通脉片)可增强Bcl-2蛋白的表达,同时下调FasL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这可能是益气活血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宗仁;赵燕玲;曲友直;马静;李晶华;刘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参七虫草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肺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清洁级Wistar大鼠50只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PD模型组、参七虫草胶囊高剂量组、参七虫草胶囊低剂量组和金水宝胶囊组,每组10只.采用香烟雾熏加脂多糖(LPS)气管滴入方法复制大鼠COPD模型.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方法并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气管壁及腺体层厚度,计算线粒体病变率.结果:COPD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形态出现明显异常改变,线粒体肿胀肥大、空泡变、嵴突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与COPD模型组相比,参七虫草胶囊高、低剂量组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气管壁及腺体层厚度均明显变薄(P<0.01和P<0.05);线粒体肿胀肥大、空泡变、嵴突病变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均<0.05).金水宝胶囊组肺组织病理损伤较模型组亦有所减轻,但作用不如参七虫草胶囊组显著;线粒体病变发生率与COPD模型组相当.结论:参七虫草胶囊可以延缓和改善COPD模型形成.
作者:张念志;周宝银;张一萌;李泽庚;季红燕;李国琳;陈炜;王胜;朱慧志;任薇;彭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后应激性溃疡的方法.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方法,将100例在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药西咪替丁静脉滴注,每12 h 1次.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自制胃必欢水煎剂:大黄、制半夏、厚朴、苏梗各10 g,茯苓15 g,生姜9 g,山栀10 g,连翘12 g,黄芩6 g,生甘草3 g)胃管灌胃保留3~4 h,接胃肠减压器换液,每8 h 1次.两组均治疗14 d.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胃液pH值及肺部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发生率、终病死率;同时进行入ICU时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入ICU时的APACHEⅡ评分及APACHEⅡ>20分的比例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空腹胃液pH值较正常参考值高,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抑酸能力较对照组强(P<0.05).两组肺部感染和MOF发生率及终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但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较对照组为高(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应激性溃疡可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周瑞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我国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研究文献中有关病死率的情况.方法:①电子检索1994-2005年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中医药治疗AMI临床研究文献.②逐一阅读检出文献,按规定标准筛检出病死率明确的中医药治疗AMI临床研究文献.③提取相关数据,SPSS 1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观察总结和描述性分析.结果:符合要求的95篇文献中总病例数6 540例,总死亡人数626例,总病死率为9.57%.设对照组的文献共47篇,病例数为4 197例,病死率为10.22%,其中治疗组病死率为6.19%,对照组为15.0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未设对照组的文献48篇,病例数为2 343例,病死率为8.41%.全部病例中,使用中医药治疗的病例4 638例,死亡339例,病死率7.31%,低于设对照组文献中的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药治疗AMI在降低病死率方面可能具有一定作用,但不能排除在临床研究的实验设计、规范治疗、病例选取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缺陷;目前仍需要设计规范、样本合理、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中医药临床研究证据.
作者:应飞;刘红旭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附子、川乌、草乌、细辛等中药及其炮制品具有祛风除湿、蠲痹止痛、回阳救逆等作用,是治疗风湿顽痹和内科杂病的常用药物,但服用不当会造成中毒,中毒原因是其中所含的乌头碱[1-3],乌头碱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心律失常和呼吸衰竭[1].将我院1990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86例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荣忠;王润林;李守孝;栗慧玲;何汝强;王顺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通腑颗粒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40例MODS患者随机分为莫沙必利组和通腑颗粒组,于试验开始时(0 h)以及用药后48 h和7 d或死亡前对患者进行胃肠功能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Marshall评分;记录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及28 d的转归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胃肠功能评分、APACHEⅡ评分及Marshall评分均有所降低,且通腑颗粒组较莫沙必利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与莫沙必利组比较,通腑颗粒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住ICU时间有所缩短,但差异无显著性.APACHEⅡ≤8分时两组患者病死率均为0,8~20分时差异有显著性,>20分时差异无显著性.通腑颗粒组28 d总病死率较莫沙必利组显著降低(P<0.05);且随受累器官数目的增加病死率逐渐增高.结论:通腑颗粒能够改善MODS患者的病情严重度及预后.
作者:董军;ZHANG Shu-wen;张淑文;段美丽;王宝恩;王红;阴赪宏;文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重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严重的类型,因其并发症多、预后差,临床治疗较困难.近年来,笔者用中药灌肠方法治疗重型肝炎,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王顺民;王荣忠;张继慧;何汝强;冉科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脓毒症(sepsis)也称为全身性感染,其病情发展可引起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死率高.在脓毒症进程中可累及心脏,患者常发生急性心功能障碍或心力衰竭(心衰),国外文献称之为急性脓毒性心肌病(ASC)[1,2] .它是MODS的一部分,其出现可导致疾病复杂化和病情恶性循环.为了解ASC与炎症的关系,以及生脉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对ASC短期临床干预的效果与机制,故进行本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明自强;俞林明;吕银祥;王黎卫;吕少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1993年1月-2005年8月,我院共收治肠间脓肿患者68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赵文武;武洁;赵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我院于2004年8月-2006年10月采用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联合金钱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佐超;宋向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穴输氧治疗大鼠颅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50只被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损伤对照组、电针组(取百会、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穴电针治疗)、常规治疗组(给予仙台合剂4.17 ml/kg)、经穴输氧组(将氧气按0.1 L/min输入穴位)5组.后3组大鼠制备脑损伤模型.各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进行对应治疗,7 d后活杀动物取双侧脑组织,检测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变化,并进行脑组织病理观察.结果:与假损伤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可显著降低伤侧及对侧脑组织NOS活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且经穴输氧组伤侧NOS活性显著低于电针组和常规治疗组(P<0.05和P<0.01).治疗前创伤各组双侧大脑半球不对称,伤侧半球明显肿胀,挫伤中心区有出血、神经细胞坏死,挫伤周边神经组织水肿,细胞肿胀,毛细血管塌陷,有血管外出血;治疗后各组基本为正常脑表现.结论:经穴输氧对治疗脑损伤后遗症有效,可以改善脑部血供,纠正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具有保护神经细胞作用.
作者:杨华锋;杨喜民;王晓峰;李栓德;李晓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危重型出血热肾病综合征(HFRS)是临床急危重症之一,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我院于1995-2000年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抢救危重型HFRS患者,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胡清华;陈清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脑出血是现代社会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致残率均很高,目前治疗方法不尽如人意,缺点之一在于治疗时间长,功能康复慢,尤其表现在血肿及周边水肿带消失速度慢,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沉重负担.很早就有临床医师主张在脑出血的治疗中使用活血化瘀类药,以促进血肿及水肿的消散.但由于临床研究证据的缺乏以及对导致出血的担心,所以至今尚无统一意见,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探讨,综述如下.
作者:袁怀武;姜亚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近年来,我院采用脉络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贝光明;曾红儒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参芪己丹苈蛭龙汤辨证加减治疗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86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郑朝炳;马世琼;郑志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2004年5月-2006年6月,对我科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中38例应用痰热清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华梅;徐建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法治疗肝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将273例肝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60例)和对照组(113例).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种血液净化方法治疗,包括血浆置换、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滤过、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和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等;对照组仅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预后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总胆汁酸(TBA)、丙氨酸转氨酶(ALT)、前白蛋白(PALB)、胆碱酯酶(CHE)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均明显改善(P均<0.01),但球蛋白(GLB)有所下降.对照组TB、TBA、ALT和PTA也有所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肝功能指标改善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治疗组中肝性脑病患者意识转清率为78.95%(15/19例)、存活率为63.13%(101/160例);均较对照组的38.46%(5/13例)和47.79%(54/113例)显著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内科综合疗法加用多种血液净化方法治疗肝功能衰竭能改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指标,可提高存活率.
作者:叶卫江;金洁;俞海燕;王洁;骆欣;黄劲松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建立暴发性肝功能衰竭(FLF)小鼠模型并探讨复方甘草酸苷(SNMC)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n)和脂多糖(LPS)一次性腹腔注射构建FLF小鼠模型.利用光镜、电镜观察小鼠肝损伤情况;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肝细胞原位凋亡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肝组织中细胞色素C和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D-Galn加LPS可成功构建FLF小鼠模型.光镜及电镜可见肝细胞大量凋亡,且凋亡情况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明显改善.TUNEL检测结果表明,随着SNMC治疗时间的延长,凋亡指数逐渐降低.细胞色素C和caspase-3在模型组细胞阳性表达明显增加,随SNMC治疗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减少.结论:利用D-Galn和LPS可以构建理想的FLF小鼠模型.SNMC能有效抑制小鼠FLF模型中的肝细胞凋亡.SNMC可能通过稳定线粒体膜抑制细胞色素C释放及其随后caspase-3活化,从而阻断肝细胞凋亡的进行.
作者:高峰;陈嘉薇;韩伟;杨宝山;马英骥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