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
近年来我科采用中药辅治儿童哮喘,其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一严重眼科急症,视力可突然丧失,虽经西药急救,仍有多数患者的视力无法提高.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表明,视力得到改善的患者数多于单用西药治疗者.现将我院1995-2001年中西医结合治疗34例与1988-1993年单用西药治疗18例进行疗效对比,报告如下.
作者:刘永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2000年8月-2002年2月,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5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明;刘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β内啡肽(βEP)在不完全性截瘫兔不同组织中的变化及在损伤修复中的意义.方法:测定不完全性截瘫兔6 h、7 d和15 d血浆、脊髓、下丘脑、垂体中βEP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6 h、7 d和15 d截瘫组各组织βEP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且βEP升高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以垂体下降快,其次是脊髓,下丘脑、血浆下降缓慢.损伤早期(6 h),下丘脑与垂体βEP的分泌功能呈直线负相关,垂体与脊髓βEP呈直线正相关,下丘脑与血浆中βEP呈直线正相关.截瘫恢复期(15 d),垂体、脊髓βEP含量显著下降,血浆、下丘脑βEP下降缓慢并呈直线正相关.结论:垂体是脊髓损伤中βEP分泌灵敏的组织,由于垂体βEP升高,导致脊髓的βEP升高,参与脊髓损伤的继发过程;外伤早期一系列心血管功能异常可能与外伤刺激引起下丘脑分泌βEP致血浆含量升高有关.
作者:刘洁;王群;胡湘明;刘光国;刘智;张大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十二指肠损伤在严重腹部损伤中较少见,因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及生理特性,使早期诊断及处理均较困难.我们结合20 a来9例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重点讨论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确诊率及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的应用.
作者:张富;杨国兴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药对内毒素休克大鼠心、脑微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健康Wistar大鼠(180~220 g)30只,随机平分为正常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注射脂多糖(LPS)]和活血化瘀(AMRS)药物组.电镜观察心、脑微血管的超微结构变化,比较其变化程度.结果:模型组的心、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水肿、坏死、消失,管腔内中性粒细胞黏附、血小板聚集、纤维素凝结.AMRS药物组的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接近正常,也未见管腔内的明显损伤.结论:活血化瘀药物能够预防和改善内毒素休克心、脑的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海贤;赵刚;于学宽;沈伟;郭小红;曾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在闭合性颅脑损伤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998年7月-2002年3月收治的108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4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54例)则采用单纯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显效率88.89%,明显优于对照组68.52%(P<0.05),治疗组昏迷后转清醒时间为(5.70±2.71)d,亦短于对照组(7.80±2.42)d(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闭合性颅脑损伤,能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蔡蔚;喻坚柏;韩景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依那普利组及葛根素合用依那普利组.比较3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UmAlb)定量.结果:两个治疗组用药后UmAlb均明显降低(P<0.05,P<0.01),以葛根素合用依那普利组降低更明显(P<0.01),葛根素合用依那普利组与依那普利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联合应用葛根素及血管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治疗DN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朱玉霞;刘欣;杨胜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严重阶段.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对20 a来中国部分地区慢性心衰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显示:心衰患者占心血管病住院患者的比例没有下降,住院心衰患者主要病因从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演变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冠心病),心衰的用药仍以传统药物为主,虽然心衰病死率下降,但其在心血管病中的死亡比率没有改变[1] .我们在临床上观察到,应用参附注射液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救治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泵衰竭,可使患者的病死率降低13.55%,并且临床症状明显改善[2].可以看出单纯应用现代医学治疗手段在抢救重度心衰方面远没有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明显.因而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提出几点治疗重度心衰的看法,不足之处敬请同道指正.
作者:赵永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ACH)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激素与出血量大小及中风证型间的关系,以阐明其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和免疫放射分析法(IMRA)分别对109例ACH患者进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S)血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与出血量大小及中风中脏腑或中经络变化的关系,并与30位年龄相仿健康人作对照.结果:ACH者HPA轴激素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中脏腑者显著高于中经络者(P均<0.01);且与出血量大小密切相关.结论:HPA轴中的CRH、ACTH和CS参与了ACH病理发生发展过程,其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中脏腑、中经络患者微观辨证、病情程度、预后及疗效评定的客观指标.
作者:李朝晖;谌剑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GL)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作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缺血1 h后灌胃给药或生理盐水,继续缺血1 h后再灌注24 h,观察再灌注后大鼠的神经功能损害改变及评分;取实验鼠大脑组织测定脑含水量;用质量分数为2%的红四氮唑染料(TTC)染色以测量脑梗死体积.结果: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损害评分在GL各剂量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GL中剂量(49.5 mg/kg)和高剂量(148.5 mg/kg)均可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减轻缺血侧脑半球水肿程度;GL各剂量组均能显著缩小缺血再灌注一侧脑组织梗死体积.结论:GL对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徐江平;孙莉莎;杨雪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药脑宁康(NNK)颗粒对经脑缺血预适应(IPC)处理后的大鼠血小板膜表面受体(CD62P)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Pulsinelli四管法及Liu法分别制作大鼠IPC及脑缺血再灌注(IR)模型;以荧光抗体标记法在流式细胞仪上测定并比较NNK颗粒对IPC和IR两种模型大鼠CD62P水平的影响.结果:IPC模型各组CD62P均较IR模型变化幅度小,其中IPC方法与IR方法模型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在IPC和IR两种模型中,NNK组及对照组药物阿斯匹林(ASP)均对CD62P有良性效应,其中NNK组分别为(2.06±0.06)%(IPC法)及(1.98±0.05)%(IP法),略优于ASP的(2.16±0.07)%(IPC法)及(2.03±0.05)%(IP法),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NNK颗粒对两种模型均有稳定调整CD62P的效应,其强度与ASP持平,其机制可能与诱导和强化IPC作用、从而保护脑神经元有关.
作者:魏江磊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我科自1999年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运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1 病历简介患者女,35岁,因意识不清20 min、四肢冰冷3 h,于2000年6月23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 h因右胸痛在当地中医诊所就诊,诊断为肋间神经痛,行右乳房内下处针灸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突然昏迷,四肢抽搐,从床上跌落,前胸着地.
作者:谢建忠;林万枝 刊期: 2003年第01期
1990年1月以来,我们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3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陈茂惠;殷发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大黄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2例无肾功能不全的SIR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2例)加用生大黄泡水鼻饲5 d.分别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24 h后、治疗120 h后的血浆内皮素、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结果:治疗120 h后,治疗组上述4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大黄对SIRS患者的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方堃;夏延;李国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从自由基损伤方面研究老年大鼠脑缺血的发病机制和中药的防治作用.方法:青年大鼠分为青年对照组、青年模型组;老龄大鼠分为老龄对照组、老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大黄组、益元活血组及益元活血大黄组.观察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电图幅值、脑含水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结果:①青年和老龄模型组脑电图幅值以及血清与脑组织SOD活性分别较青年和老龄对照组降低(P<0.05或P<0.01),而脑含水量、MDA和NO含量增高(P<0.05或P<0.01).②与青年模型组比较,老龄模型组脑电图幅值以及血清与脑组织SOD活性降低,脑含水量、脑组织MDA及血清NO含量增高(P<0.05或P<0.01).③与老龄模型组比较,用药各组脑电图幅值以及血清SOD活性提高(P均<0.01),脑含水量、脑组织MDA含量下降(P均<0.05).大黄组血清和脑组织NO水平降低(P均<0.01).结论:青年和老龄大鼠脑缺血损伤与自由基损伤有关,老龄大鼠较青年大鼠严重,其机制与增龄有一定的关系.补肾活血方药和泻下方药及其配伍通过拮抗自由基损伤、改善NO代谢而对老龄大鼠脑缺血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至婉;李建生;周清安;郭胜典;李小黎;侯秀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肩周炎在临床上常采用后路肩胛上神经阻滞加触痛点阻滞结合穴位注射为主治疗,效果良好[1,2].为提高探索治疗效果和丰富解剖学资料,我们对肩胛上神经进行了深入观察,为临床有效阻滞提供形态学基础.
作者:刘瑾;刘增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腹部外科术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液中胃肠道激素水平的变化和中药抗炎灵的治疗效果,探讨抗炎灵治疗腹部外科MOD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2例外科手术后并发MODS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治疗组19例患者于MODS发生后应用中药抗炎灵治疗,对照组23例患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测定两组MODS发生前及发生后1 d、3 d、5 d血浆(清)胃泌素、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和生长抑素水平.结果:腹部外科术后MODS患者血液中胃肠道激素水平明显降低,随着MODS病情的减轻,血液中胃肠激素水平逐渐上升.抗炎灵可促进血中胃肠激素水平的上升.结论:胃肠激素分泌下降致使胃肠运动受到抑制,引起细菌移位可能是发生腹部外科术后MODS的重要原因;中药抗炎灵可促进胃肠激素的分泌,促进胃肠运动的恢复,减轻肠道细菌移位,这可能是抗炎灵治疗MODS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李伟;齐清会;雷少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活脑灵加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加用活脑灵和高压氧治疗.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和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对药物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改善症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5%和43.56%(P<0.01);提高生活能力总有效率分别为 73.57%和65.03%.治疗组治疗前后MMSE为(14.8±3.5)分和(22.9±4.3)分(P<0.01),HDS为(14.2±5.8)分和(22.6±6.5)分(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MMSE和HDS虽有改善,但不显著(P均>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MMSE和HDS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结论:活脑灵加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措施之一.
作者:叶宗诚;殷汉贤;王志艺;王振枢;李卓庶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