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固定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王霆

关键词:固定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 高血脂症, 高血压
摘要:目的 观察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以固定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97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药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固定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对比两组血压、血脂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及血压达标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压、血脂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指血压、血脂水平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性、血压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可以有效控制血脂、血压,用药安全性好,患者用药依从性高.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PRECEDE模式对ICU医护人员脓毒症休克早期复苏教育的作用分析

    目的 探析基于PRECEDE模式对ICU医护人员脓毒症休克早期复苏教育的作用.方法 筛选82名ICU医护人员,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1名,常规组实行常规教育,观察组实行基于PRECEDE模式的教育,对比两组的实行效果.结果 教育后ICU医生和护士对脓毒症休克的症状、早期复苏目标、感染源控制、药物和液体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及血糖控制的认知水平评分,均高于教育前,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教育后ICU医生和护士本组内临床实践依从性评分高于教育前,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基于PRECEDE模式对ICU医护人员脓毒症休克早期复苏教育的作用显著,可明显提升ICU医护人员的认知水平与临床实践依从性,值得推行与运用.

    作者:李北刚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长疗程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长疗程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治疗疗程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组连续治疗12个月,观察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水平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2.09%、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21%、83.72%(P<0.05);两组患者治疗结束时血浆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有11.63%(5例)患者出现皮下出血,对照组6.97%(3例)患者出现皮下出血,两组患者出血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6、IL-8、hs-CRP、TNF-α有明显降低,但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疗程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效果显著,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陈丽丽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康复训练结合药物治疗儿童脑瘫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康复训练结合药物治疗儿童脑瘫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94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及治疗前后各项功能(大运动行为、适应行为、语言行为、社交行为和精细动作行为)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训练结合药物治疗儿童脑瘫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慧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MODS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使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MO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血气指标、生化指标及IL-1、TL-8、TNF-a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各指标、血气指标、生化指标、IL-1、TL-8、TNF-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各指标、血气指标、生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IL-1、TL-8、TNF-a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MODS患者治疗中选择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令患者炎性反应降低,疗效确切.

    作者:吴忠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曲美布汀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目的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应用曲美布汀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5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曲美布汀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者,对照组采用单纯曲美布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连续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症状评分(症状改善时间、消化系统症状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组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者应用曲美布汀联合复方消化酶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消化系统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温广德;黄超凡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弥漫性腹膜炎44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88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可提升治疗效果,减少术中出血,胃肠功能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临床预后较好.

    作者:史宏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应用于临床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在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42例复杂性阑尾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行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比开腹阑尾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方面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其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都远高于常规开腹手术,建议推广至临床应用.

    作者:杨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AMVO)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随机对照试验展开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诊的74例拟诊AMV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剖腹探查方式诊断,观察组采用腹部CT诊断,并将腹部CT结果 与剖腹探查方式的结果进行比较,探讨腹部CT对AMVO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与对照组诊断准确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部CT在AMVO中的诊断价值高,其诊断准确率与腹部探查相近,具有无创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迪聪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自拟中药外用方剂对胫腓骨折术后患肢疼痛肿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自拟中药外用方剂对胫腓骨折术后患肢疼痛肿胀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胫腓骨折术后患肢疼痛肿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外用方剂治疗.结果 观察组疼痛治疗有效率、肿胀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中药外用方剂可有效提高胫腓骨折术后患肢疼痛肿胀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任礼锡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早期人工破膜结合无痛分娩对产程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究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联合应用早期人工破膜与无痛分娩对产程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128例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娩,观察组采用早期人工破膜与无痛分娩联合,对比应用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产妇产程的影响.结果 试验组产妇的疼痛及其他各项指标评分、各产程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如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联合应用早期人工破膜与无痛分娩可显著缩短各个产程的时间,降低疼痛感,有利于阴道分娩的成功率并减少产后出血量,可推广运用.

    作者:王文祥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急性哮喘气道炎症表型与激素治疗反应性的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哮喘气道炎症表型与激素治疗反应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2月收治的90例急性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90例患者的诱导痰炎症细胞进行分类,分为中性粒细胞组27例、嗜酸性细胞组29例、寡细胞组19例及混合细胞组15例.分析不同气道细胞炎症表型与患者使用激素剂量、时间等的关系.结果 嗜酸性细胞组与寡细胞组和混合细胞组在全身激素使用剂量和时间上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混合细胞组在使用吸入激素剂量和时间上比嗜酸性细胞组显著更多(P<0.05),在吸入激素剂量上也比中性粒细胞组明显更多(P<0.05).嗜酸性细胞组比混合性细胞组住院时间显著更短(P<0.05).其余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急性哮喘患者不同炎症表型对激素治疗反应性存在差异,该类差异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作者:钟晓芃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置管引流治疗乳腺脓肿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置管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96例乳腺脓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引流术,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置管引流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愈合时间、瘢痕长度,以及血肿、皮肤淤血、乳房变形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愈合时间、瘢痕长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乳房术后继续哺乳率观察组为7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置管引流治疗乳房脓肿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对乳房外形无明显影响,患乳术后哺乳率高,明显优于传统切开引流手术.

    作者:仲广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手术中采用腹腔镜疝修补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行腹腔镜疝修补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兵;李健强;程钰;李桂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应用曲美他嗪治疗的效果观察与研究

    目的 研究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应用曲美他嗪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2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的基础上采用曲美他嗪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对比无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对比有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ST段降低导联,ST段下降电压差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 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应用曲美他嗪治疗效果理想,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心绞痛发作时间,而且对患者心肌缺血症状改善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中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应用于妊高症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比较

    目的 分析妊高症剖宫产手术中应用不同麻醉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妊高症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手术过程中应用布比卡因麻醉,观察组应用罗哌卡因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对照组发生率为17.7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妊高症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应用罗哌卡因麻醉,有助于缩短镇痛起效时间,提高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可推广.

    作者:张瑞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脊柱创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放手术组和微创手术组各52例.开放手术组采取常规脊柱创伤手术治疗,微创手术组采取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脊柱创伤治疗效果,手术时间、视觉模拟评分、出血情况、术后活动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微创手术组脊柱创伤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开放手术组(P<0.05).微创手术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开放手术组,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出血情况显著少于开放手术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短于开放手术组(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微创手术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P<0.05).微创手术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P<0.05).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疗效确切,手术时间较传统开放术缩短,出血减少,并发症减少,患者痛苦减轻,有利于早期下床活动,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练子荣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视可尼在颈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清醒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视可尼在颈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颈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2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视可尼喉镜在患者情清醒状态下进行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1min(T1)、插入气管时(T2)、插管后3min(T3)、插管后10min(T4)患者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变化情况,并记录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T1、T2、T3、T4时SPO2、SBP、DBP、HR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12例患者均插管成功,插管成功率为100%,插管时间22.21±5.42min,其中11例一次插管成功,1例二次插管成功,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1.7%.结论 视可尼应用于颈椎强直性脊柱炎气管插管中具有较好效果,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理宾;涂婵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心肺复苏患者的急诊护理应用效果及预后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应用于心肺复苏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后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急诊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动脉压、血气指标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心率、动脉压以及Pa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38%,差异显著(P<0.05).结论 心肺复苏患者给予急诊护理,可有效改善相关生理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孙伟伟;崔旭凤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母婴阻断综合护理干预在35例HIV感染孕产妇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研究母婴阻断综合护理干预在艾滋病(HIV)感染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8月我院HIV感染孕产妇35例,均予以母婴阻断综合护理干预,统计母婴阻断效果.结果 经母婴阻断综合护理干预后,新生儿于出生12个月、18个月时进行HIV抗体检测,阳性2例,阴性29例,母婴传播率为6.45%(2/31).其中9例孕产妇于产时接受护理干预,1例新生儿呈阳性;12例孕产妇于孕13~36w接受护理干预,1例新生儿呈阳性;10例孕产妇于孕13w前接受护理干预,均呈阴性.不同孕周孕产妇接受护理干预后母婴传播率比较,采用确切概率法计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感染孕产妇实施母婴阻断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母婴传播率,越早进行护理干预越能降低母婴传播率,为临床预防HIV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

    作者:李若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特发性膜性肾病与乙肝病毒相关肾炎患者血清IgG、IgA和IgE水平比较

    目的 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12月我院确诊的5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确诊的50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gG、IgA、IgE水平及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血尿素、肌酐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Ig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gA及Ig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尿素、肌酐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发性膜性肾病与IgA及IgE水平不存在影响关系,而IgG是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危险因素,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血清中IgG水平升高,会对其肾功能造成损害.

    作者:曹婷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