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价值分析

胡迪聪

关键词:腹部CT, 剖腹探查,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
摘要:目的 探讨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AMVO)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随机对照试验展开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诊的74例拟诊AMV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剖腹探查方式诊断,观察组采用腹部CT诊断,并将腹部CT结果 与剖腹探查方式的结果进行比较,探讨腹部CT对AMVO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与对照组诊断准确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部CT在AMVO中的诊断价值高,其诊断准确率与腹部探查相近,具有无创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手术在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腹腔镜手术在结石性胆囊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40例.三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A组手术实施在发病不到48h内进行,B组手术实施在发病48~72h进行,C组手术实施在发病72h后进行.对比三组患者手术实施相关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C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A、B两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手术实施相关情况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中转开腹率明显高于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中转开腹率均略高于A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发病越早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手术治疗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越理想.

    作者:陈伟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游离皮瓣移植联合骨段滑移术治疗胫骨骨髓炎骨缺损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游离皮瓣移植联合骨段滑移术对胫骨骨髓炎骨缺损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感染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58例胫骨骨髓炎骨缺损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行骨段滑移术,观察组采用游离皮瓣移植联合骨段滑移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术后感染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游离皮瓣移植联合骨段滑移术治疗胫骨骨髓炎骨缺损患者,可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感染复发情况,疗效显著.

    作者:张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合并半月板损伤的膝骨关节炎的疗效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在合并半月板损伤的膝骨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1例合并半月板损伤的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出院后行3年以上的随访,对所有患者的术前及术后6、12、24个月的疼痛程度评分及骨关节炎指数评分,术前及术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统计,观察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合并半月板损伤的膝骨关节炎的实际临床疗效.结果 31例合并半月板损伤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术后6月及术后12月的VAS疼痛评分与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术后24月的VAS疼痛评分与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与术前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膝关节功能总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 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在合并半月板损伤的膝骨关节炎治疗中的近期疗效较好,配合适宜的康复锻炼与软骨保护剂干预可获得良好的中期疗效.

    作者:项征;陶日东;凌耀光;张新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麻醉在单侧乳房肿块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麻醉在乳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医院麻醉科2017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60例行乳腺手术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尾号的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行肋间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在传统定位下行肋间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镇痛维持时间、牵拉组织疼痛评分、手术切皮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阻滞操作时间、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皮疼痛评分、牵拉组织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乳腺手术中,麻醉效果较好,精准、安全系数较高.

    作者:欧汉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后路椎间盘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研究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与后路椎间盘镜技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06例LDH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PTED组和MED组各53例.MED组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技术治疗,PTED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疼痛情况(VAS评分)及两组手术情况.结果 PTED组术后3个月治疗总优良率为88.68%与MED组83.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下肢麻木、脊柱偏歪症状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PTED组下肢麻木症状评分低于MED组,PTED组脊柱偏歪症状评分均高于ME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和MED手术治疗LDH,疗效均较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两种术式针对性各有差异,临床可根据具体患者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作者:马伟龙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教育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中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教育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和治疗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在健康教育过程中,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形式进行,可提高患者对该技术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患者依从性,提高受孕成功率.

    作者:郭梅;仇雪嫦;黄荣;韦立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静脉麻醉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评价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中实施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消化内镜微创治疗的94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均实施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表面麻醉,观察组采取静脉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躯体反应优良率、不同时点的血气情况,并掌握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躯体反应优良率为95.7%,优于对照组的78.7%,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进镜前即刻、手术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均小于对照组(P<0.05),血氧饱和度(SpO2)较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中采用静脉麻醉,有助于改善患者躯体反应,提高手术效率,预防和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包宏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应用曲美他嗪治疗的效果观察与研究

    目的 研究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应用曲美他嗪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2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的基础上采用曲美他嗪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对比无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对比有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ST段降低导联,ST段下降电压差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 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应用曲美他嗪治疗效果理想,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心绞痛发作时间,而且对患者心肌缺血症状改善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中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对桡骨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究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对桡骨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治疗桡骨骨折患者88例,根据手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治疗后6个月,统计对比两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韩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奥拉西坦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及ADL评分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奥拉西坦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对其神经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拉西坦+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NIHSS评分、ADL评分及认知功能(MoCA)及脑梗死面积.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ADL评分较对照组低,MoCA评分较对照组高,脑梗死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2%,与对照组的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奥拉西坦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疗效显著,能有效缩小脑梗死面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认知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李华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MODS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使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MO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血气指标、生化指标及IL-1、TL-8、TNF-a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各指标、血气指标、生化指标、IL-1、TL-8、TNF-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各指标、血气指标、生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IL-1、TL-8、TNF-a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MODS患者治疗中选择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令患者炎性反应降低,疗效确切.

    作者:吴忠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病房康复延伸训练对提高稳定期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病房康复延伸训练对提高稳定期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稳定期脑卒中患者120例.根据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康复治疗外采用病房康复延伸训练加强患者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应用MBI评分和Barthel评分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BI评分、Barthel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BI评分、Barthe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稳定期脑卒中患者进行病房康复延伸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陈文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哌罗匹隆联合一体化干预对初诊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

    目的 探讨哌罗匹隆联合一体化干预对初诊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120例初诊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哌罗匹隆联合一体化干预.观察对比两组干预前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评分变化情况,观察对比两组疗效和安全性;随访1年,统计精神分裂症病情进展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而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精神分裂症病情进展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初诊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哌罗匹隆联合一体化干预不仅能够控制症状,改善其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还可提升疗效,避免病情进展,安全性高,对预后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作者:祁继鹏;平丽慧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整体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整体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消化内科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对比研究两组治疗效果及护理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孔翠荣;孟丽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颅内压(ICP)监测在中重型颅脑损伤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2013年7月~2017年7月68例中重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根据术中有无留置有创颅内压监测传感器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44例).分析ICP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之间的关系,了解ICP对此类患者预后的影响;对比两组患者28d后GCS和GOS预后评分,以及两组患者脱水剂应用天数、剂量,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如轻、中、重度高钠血症、急性肾功能损伤)等,分析持续颅内压监测对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ICP与GCS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GOS预后评分也呈负相关(P<0.05).观察组甘露醇应用天数(9±3)d及总剂量(630.25±45.03)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4±3)d、(1732.50±98.50)g,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重度高钠血症的1例(4.17%),中度高钠血症2例(8.3%),轻度高钠血症4例(16.7%),急性肾功能损害1例(4.17%),而对照组严重高钠血症的6例(9.09%),中度高钠血症6例(13.6%),轻度高钠血症9例(20.45%),急性肾功能损害3例(6.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和植物生存状态的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但在轻度到重度残疾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高压严重影响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持续颅内压监测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并明显减少相关的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林宗钦;王海燕;李达宇;张欢欢;关开泮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抗感染基础上联用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目的 探讨在抗感染基础上联用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治疗,对照组给予镇静、吸氧治疗,并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悬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呼吸系统再感染次数、病程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呼吸系统平均再感染次数、平均病程等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抗感染基础上联用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显著减少呼吸系统感染次数,缩短病程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刘俊敏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原因分析及其防控措施

    目的 探究分析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原因及其防控措施.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疾病治疗的100例新生儿,将2015年1~12月未实施MARSI防控措施的新生儿50例纳入对照组,2016年1~12月实施MARSI防控措施的新生儿50例列入观察组.比较分析实施防控措施前后的MARSI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MARSI发生率为12.00%;而对照组的MARSI发生率为12.00%.两组新生儿的发生率相对比,其差异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新生儿实施MARSI防控措施之后,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在临床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健雄;贺万香;张珍;梁盈迎;柯国柱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对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评价

    目的 探析对产后出血患者予以宫缩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的预防效果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接收的足月阴道分娩120例产妇为研究资料,依照入院时间顺序的先后,2016年6月前入院的58例产妇为对照组,实施宫缩素静脉滴注治疗;2016年6月后入院的62例产妇为观察组,实施宫缩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比较观察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及24小时出血量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后出血产妇予以宫缩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其预防疗效良好,既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还能对产后产妇的出血量情况予以抑制.

    作者:杨利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弥漫性腹膜炎44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88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可提升治疗效果,减少术中出血,胃肠功能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临床预后较好.

    作者:史宏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急性哮喘气道炎症表型与激素治疗反应性的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哮喘气道炎症表型与激素治疗反应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2月收治的90例急性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90例患者的诱导痰炎症细胞进行分类,分为中性粒细胞组27例、嗜酸性细胞组29例、寡细胞组19例及混合细胞组15例.分析不同气道细胞炎症表型与患者使用激素剂量、时间等的关系.结果 嗜酸性细胞组与寡细胞组和混合细胞组在全身激素使用剂量和时间上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混合细胞组在使用吸入激素剂量和时间上比嗜酸性细胞组显著更多(P<0.05),在吸入激素剂量上也比中性粒细胞组明显更多(P<0.05).嗜酸性细胞组比混合性细胞组住院时间显著更短(P<0.05).其余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急性哮喘患者不同炎症表型对激素治疗反应性存在差异,该类差异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作者:钟晓芃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