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伟龙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对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脂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NAFLD患者6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6w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97%,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G、TC及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老年NAFLD,可改善患者血脂水平,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翟厚峰;程丹;闫海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就诊的65例冠心病患者设为观察组,我院行健康体检的65例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测定比较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比较不同血管病变支数、不同冠脉狭窄程度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支病变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重度狭窄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狭窄组(P<0.05).经相关性分析后发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心病存在线性相关(P<0.05),呈正相关(r=0.718).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可对冠心病病变程度予以反映,其表达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冠心病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
作者:雷震山;杜剑强;尹云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自拟中药外用方剂对胫腓骨折术后患肢疼痛肿胀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胫腓骨折术后患肢疼痛肿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外用方剂治疗.结果 观察组疼痛治疗有效率、肿胀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中药外用方剂可有效提高胫腓骨折术后患肢疼痛肿胀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任礼锡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AMVO)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随机对照试验展开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诊的74例拟诊AMV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剖腹探查方式诊断,观察组采用腹部CT诊断,并将腹部CT结果 与剖腹探查方式的结果进行比较,探讨腹部CT对AMVO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与对照组诊断准确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部CT在AMVO中的诊断价值高,其诊断准确率与腹部探查相近,具有无创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迪聪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普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3月收治的7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联合普伐他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普伐他汀治疗脑梗塞,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有效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学成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改进母乳喂养相关乳头疼痛及损伤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6月236例健康分娩产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不同阶段乳头VAS疼痛及损伤评分及产妇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第1、3、5个月产妇乳头VAS疼痛及损伤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乳头损伤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能有效预防乳头疼痛及损伤,可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臧雅静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1月于本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68例临床资料,对其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60.32±15.47min,术中出血量19.97±14.60ml,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36.17±11.71h,引流管拔除时间35.62±10.31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42±0.41d,住院时间4.51±1.72d;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并无切口感染、胆漏、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的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性胆囊炎患者,排除相关手术禁忌后应尽早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该手术方式具有灵活、安全等优势,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术后放置引流管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张劼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12月我院确诊的5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确诊的50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gG、IgA、IgE水平及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血尿素、肌酐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Ig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gA及Ig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尿素、肌酐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发性膜性肾病与IgA及IgE水平不存在影响关系,而IgG是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危险因素,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血清中IgG水平升高,会对其肾功能造成损害.
作者:曹婷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分析病房康复延伸训练对提高稳定期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稳定期脑卒中患者120例.根据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康复治疗外采用病房康复延伸训练加强患者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应用MBI评分和Barthel评分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BI评分、Barthel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BI评分、Barthe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稳定期脑卒中患者进行病房康复延伸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陈文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麻醉在乳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医院麻醉科2017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60例行乳腺手术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尾号的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行肋间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在传统定位下行肋间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镇痛维持时间、牵拉组织疼痛评分、手术切皮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阻滞操作时间、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皮疼痛评分、牵拉组织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乳腺手术中,麻醉效果较好,精准、安全系数较高.
作者:欧汉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羟苯磺酸钙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相关指标如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h尿蛋白定量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相关指标,即BUN、Scr、24h尿蛋白定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且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BUN、Scr、24h尿蛋白定量水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邓蕾蕾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联合应用曲美他嗪与美托洛尔对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根据其所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曲美他嗪与美托洛尔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各项临床指标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给予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廖蝶;周华;李一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变化(ICP)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比手术前后两组ICP变化,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对比两组预后效果,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Barthel)评估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生存质量.结果 术后,观察组IC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优良率为74.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明显降低颅内压,改善预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贾晓红;危保松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行CT和MRI诊断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5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仪和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检查,以病理诊断为准,对比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 .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为准,CT诊断检出阳性29例(64.4%)、阴性16例(35.6%);MRI诊断检出阳性38例(84.4%)、阴性7例(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和MRI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其中MRI优势明显,推荐优先选用.
作者:李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4例,按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用药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LV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VD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用药安全.
作者:程建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母婴阻断综合护理干预在艾滋病(HIV)感染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8月我院HIV感染孕产妇35例,均予以母婴阻断综合护理干预,统计母婴阻断效果.结果 经母婴阻断综合护理干预后,新生儿于出生12个月、18个月时进行HIV抗体检测,阳性2例,阴性29例,母婴传播率为6.45%(2/31).其中9例孕产妇于产时接受护理干预,1例新生儿呈阳性;12例孕产妇于孕13~36w接受护理干预,1例新生儿呈阳性;10例孕产妇于孕13w前接受护理干预,均呈阴性.不同孕周孕产妇接受护理干预后母婴传播率比较,采用确切概率法计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感染孕产妇实施母婴阻断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母婴传播率,越早进行护理干预越能降低母婴传播率,为临床预防HIV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
作者:李若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对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至我院就诊的妊高症产妇102例,依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行一般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血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高症产妇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提高护理质量,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张旭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以固定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97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药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固定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对比两组血压、血脂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及血压达标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压、血脂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指血压、血脂水平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性、血压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可以有效控制血脂、血压,用药安全性好,患者用药依从性高.
作者:王霆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取氨氯地平结合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压水平均有所降低,其中观察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下降幅度显著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达标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胰岛素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相关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相关症状,稳定血压水平,同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达到降血糖作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董海花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在脊柱内固定手术前后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2015年6月~2017年5月我院行脊柱内固定术并发术后深部切口感染的患者14例设为观察组,另将我院行脊柱内固定术未并发术后深部切口感染的患者42例设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CRP、ESR水平进行动态监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术前CRP和ES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7d的CRP水平逐渐上升,术后14、28d逐渐下降;对照组术后1、3d的CRP水平逐渐上升,术后7、14、28d逐渐下降;但观察组术后3、7、14、28d的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1、3、7的ESR水平均逐渐上升,14、28d逐渐下降,其中观察组在各个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脊柱内固定手术前后采用动态监测CRP及ESR水平有助于术后感染的早期发现、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任世超 刊期: 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