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变化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贾晓红;危保松

关键词: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 重型颅脑损伤, 颅内压
摘要:目的 观察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变化(ICP)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比手术前后两组ICP变化,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对比两组预后效果,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Barthel)评估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生存质量.结果 术后,观察组IC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优良率为74.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明显降低颅内压,改善预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腔填纱在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腔填纱对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术后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我院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宫腔填纱治疗,观察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腔填纱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两组治疗后2、24h出血量,对比治疗后两组脉搏(P)、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24h观察组出血量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PO2、SBP、DB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腔填纱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可增强治疗效果,减少产后出血,安全性高.

    作者:宋翠萍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腔内后装放疗治疗,观察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8.0%;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0%;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宫颈癌患者,能够提高整体疗效.

    作者:李春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胫骨后侧平台骨折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 对创伤关节镜下手术对胫骨后侧平台骨折进行治疗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胫骨后侧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创伤关节镜下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骨折复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骨折复位优良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伤关节镜下手术应用于胫骨后侧平台骨折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以及患者的骨折复位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叶小聪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盐酸氮卓斯汀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盐酸氮卓斯汀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氮卓斯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布地奈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TSS评分及鼻部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SS评分及鼻部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为11.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氮卓斯汀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鼻部症状.

    作者:许国志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6S管理模式在我院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析6S管理模式在我院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0月我院门诊收治的51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8例和观察组25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于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实施6S管理模式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基础护理、仪器设备管理、护理安全、医院感染管理)评分及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发生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基础护理、护理安全、仪器设备管理、医院感染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为0.77%、护理差错发生率为0.3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6%和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S管理模式可降低医院门诊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且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袁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UC患者9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美沙拉嗪治疗,对照组加用柳氮磺吡啶治疗.观察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组织学积分、血清CRP(C-反应蛋白)、IL-6(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 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小于对照组,治疗前后CRP、TNF-α、IL-6及组织学积分差值均大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5.55%),不良反应低为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柳氮磺吡啶相比较,美沙拉嗪可快速改善UC患者临床症状及组织学积分,降低炎性因子水平,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德周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双歧杆菌对病毒性腹泻患儿康复进程的影响

    目的 研究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双歧杆菌对病毒性腹泻患儿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86例病毒性腹泻患儿,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治疗,观察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双歧杆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康复进程(住院时间、退热时间及止泻时间)及不良反应(头晕、呕吐、恶心)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76.74%,观察组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及止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双歧杆菌治疗病毒性腹泻患儿,可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儿康复进程.

    作者:宗海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腹部超声在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腹部超声在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中的应用价值及对预后评估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92例NEC患儿,根据修正Bell-NEC分级诊断标准将其分为疑似组45例和确诊组47例,另按照临床转归分为内科治愈组65例和手术/死亡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腹部超声及腹部X线表现.结果 (1)确诊组患儿中,腹部超声对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肠管扩张检出率明显高于腹部X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死亡组患儿腹部超声显示肠管扩张、肠壁增厚、腹腔积液检出率明显高于内科治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X线平片显示手术/死亡组患儿肠管扩张检出率明显高于内科治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部超声在NEC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相比于X线平片,其可以更加敏感的发现早期肠管坏死征象,对于判断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华敏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急性ITP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急性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5年4月~2017年3月84例ITP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出血停止时间、PLT上升时间及PLT达正常时间进行有效性评定,同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2w的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1);出血停止时间、PLT上升时间及PLT达正常时间短于较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1%,对照组为40.48%,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静脉给药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快速止血,提高患儿PLT治疗效果安全有效.

    作者:钱胜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CT和MRI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行CT和MRI诊断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5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仪和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检查,以病理诊断为准,对比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 .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为准,CT诊断检出阳性29例(64.4%)、阴性16例(35.6%);MRI诊断检出阳性38例(84.4%)、阴性7例(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和MRI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其中MRI优势明显,推荐优先选用.

    作者:李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原因分析及其防控措施

    目的 探究分析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原因及其防控措施.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疾病治疗的100例新生儿,将2015年1~12月未实施MARSI防控措施的新生儿50例纳入对照组,2016年1~12月实施MARSI防控措施的新生儿50例列入观察组.比较分析实施防控措施前后的MARSI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MARSI发生率为12.00%;而对照组的MARSI发生率为12.00%.两组新生儿的发生率相对比,其差异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新生儿实施MARSI防控措施之后,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在临床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健雄;贺万香;张珍;梁盈迎;柯国柱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CRP、ESR在脊柱内固定手术前后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在脊柱内固定手术前后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2015年6月~2017年5月我院行脊柱内固定术并发术后深部切口感染的患者14例设为观察组,另将我院行脊柱内固定术未并发术后深部切口感染的患者42例设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CRP、ESR水平进行动态监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术前CRP和ES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7d的CRP水平逐渐上升,术后14、28d逐渐下降;对照组术后1、3d的CRP水平逐渐上升,术后7、14、28d逐渐下降;但观察组术后3、7、14、28d的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1、3、7的ESR水平均逐渐上升,14、28d逐渐下降,其中观察组在各个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脊柱内固定手术前后采用动态监测CRP及ESR水平有助于术后感染的早期发现、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任世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抗感染基础上联用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目的 探讨在抗感染基础上联用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治疗,对照组给予镇静、吸氧治疗,并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悬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呼吸系统再感染次数、病程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呼吸系统平均再感染次数、平均病程等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抗感染基础上联用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显著减少呼吸系统感染次数,缩短病程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刘俊敏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AMVO)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随机对照试验展开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诊的74例拟诊AMV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剖腹探查方式诊断,观察组采用腹部CT诊断,并将腹部CT结果 与剖腹探查方式的结果进行比较,探讨腹部CT对AMVO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与对照组诊断准确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部CT在AMVO中的诊断价值高,其诊断准确率与腹部探查相近,具有无创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迪聪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奥拉西坦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及ADL评分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奥拉西坦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对其神经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拉西坦+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NIHSS评分、ADL评分及认知功能(MoCA)及脑梗死面积.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ADL评分较对照组低,MoCA评分较对照组高,脑梗死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2%,与对照组的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奥拉西坦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疗效显著,能有效缩小脑梗死面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认知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李华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瓣膜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对冠心病合并瓣膜病患者实施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瓣膜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非同期手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停留于ICU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8%,死亡率为2.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1.0%、19.5%,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瓣膜病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魏冬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在改进母乳喂养相关乳头疼痛及损伤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改进母乳喂养相关乳头疼痛及损伤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6月236例健康分娩产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不同阶段乳头VAS疼痛及损伤评分及产妇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第1、3、5个月产妇乳头VAS疼痛及损伤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乳头损伤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能有效预防乳头疼痛及损伤,可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臧雅静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肺癌后患者肺功能情况观察

    目的 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胸腔镜肺段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后患者肺功能情况.方法 将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肺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开胸肺叶切除术组18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组48例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组14例.将3组患者术后3天、术后3个月时肺功能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3组患者术后第3天及术后3个月肺功能指标(FVC、FVC%、FEV1、FEV1%、FEV1/FVC、PEF、MVV、TLCO、TLC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胸腔镜肺叶切除、胸腔镜肺段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中,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效果及术后肺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其他两种方式.

    作者:谢锐文;周建平;袁金权;黎万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手术中采用腹腔镜疝修补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行腹腔镜疝修补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兵;李健强;程钰;李桂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固定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 观察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以固定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97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药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固定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对比两组血压、血脂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及血压达标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压、血脂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指血压、血脂水平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性、血压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可以有效控制血脂、血压,用药安全性好,患者用药依从性高.

    作者:王霆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