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林宗钦;王海燕;李达宇;张欢欢;关开泮

关键词:中重型颅脑损伤, 有创颅内压监测, 脱水剂
摘要:目的 探讨颅内压(ICP)监测在中重型颅脑损伤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2013年7月~2017年7月68例中重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根据术中有无留置有创颅内压监测传感器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44例).分析ICP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之间的关系,了解ICP对此类患者预后的影响;对比两组患者28d后GCS和GOS预后评分,以及两组患者脱水剂应用天数、剂量,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如轻、中、重度高钠血症、急性肾功能损伤)等,分析持续颅内压监测对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ICP与GCS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GOS预后评分也呈负相关(P<0.05).观察组甘露醇应用天数(9±3)d及总剂量(630.25±45.03)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4±3)d、(1732.50±98.50)g,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重度高钠血症的1例(4.17%),中度高钠血症2例(8.3%),轻度高钠血症4例(16.7%),急性肾功能损害1例(4.17%),而对照组严重高钠血症的6例(9.09%),中度高钠血症6例(13.6%),轻度高钠血症9例(20.45%),急性肾功能损害3例(6.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和植物生存状态的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但在轻度到重度残疾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高压严重影响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持续颅内压监测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并明显减少相关的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置管引流治疗乳腺脓肿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置管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96例乳腺脓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引流术,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置管引流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愈合时间、瘢痕长度,以及血肿、皮肤淤血、乳房变形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愈合时间、瘢痕长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乳房术后继续哺乳率观察组为7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置管引流治疗乳房脓肿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对乳房外形无明显影响,患乳术后哺乳率高,明显优于传统切开引流手术.

    作者:仲广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变化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变化(ICP)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比手术前后两组ICP变化,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对比两组预后效果,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Barthel)评估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生存质量.结果 术后,观察组IC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优良率为74.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明显降低颅内压,改善预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贾晓红;危保松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安全性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羟苯磺酸钙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相关指标如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h尿蛋白定量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相关指标,即BUN、Scr、24h尿蛋白定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且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BUN、Scr、24h尿蛋白定量水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邓蕾蕾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对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评价

    目的 探析对产后出血患者予以宫缩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的预防效果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接收的足月阴道分娩120例产妇为研究资料,依照入院时间顺序的先后,2016年6月前入院的58例产妇为对照组,实施宫缩素静脉滴注治疗;2016年6月后入院的62例产妇为观察组,实施宫缩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比较观察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及24小时出血量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后出血产妇予以宫缩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其预防疗效良好,既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还能对产后产妇的出血量情况予以抑制.

    作者:杨利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视可尼在颈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清醒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视可尼在颈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颈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2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视可尼喉镜在患者情清醒状态下进行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1min(T1)、插入气管时(T2)、插管后3min(T3)、插管后10min(T4)患者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变化情况,并记录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T1、T2、T3、T4时SPO2、SBP、DBP、HR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12例患者均插管成功,插管成功率为100%,插管时间22.21±5.42min,其中11例一次插管成功,1例二次插管成功,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1.7%.结论 视可尼应用于颈椎强直性脊柱炎气管插管中具有较好效果,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理宾;涂婵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应用于临床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在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42例复杂性阑尾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行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比开腹阑尾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方面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其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都远高于常规开腹手术,建议推广至临床应用.

    作者:杨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1月于本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68例临床资料,对其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60.32±15.47min,术中出血量19.97±14.60ml,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36.17±11.71h,引流管拔除时间35.62±10.31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42±0.41d,住院时间4.51±1.72d;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并无切口感染、胆漏、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的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性胆囊炎患者,排除相关手术禁忌后应尽早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该手术方式具有灵活、安全等优势,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术后放置引流管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张劼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6S管理模式在我院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析6S管理模式在我院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0月我院门诊收治的51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8例和观察组25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于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实施6S管理模式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基础护理、仪器设备管理、护理安全、医院感染管理)评分及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发生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基础护理、护理安全、仪器设备管理、医院感染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为0.77%、护理差错发生率为0.3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6%和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S管理模式可降低医院门诊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且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袁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4例,按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用药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LV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VD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用药安全.

    作者:程建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血清超敏CRP和尿酸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RP和尿酸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80例脑梗塞患者,将其中40例不存在糖尿病的脑梗塞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4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组,80例患者均行血清超敏CRP和尿酸检查、头颅MRI、颈动脉的彩超检查,统计2组的血清超敏CRP和尿酸水平,以及观察组不同斑块性质和不同梗塞面积患者的超敏CRP、尿酸对应数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超敏CRP和尿酸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偏高(P<0.05),不稳定斑块患者的超敏CRP和尿酸水平比稳定斑块和无斑块患者明显偏高(P<0.05),大面积梗塞和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超敏CRP和尿酸水平比小面积梗塞患者明显偏高(P<0.05).结论 血清超敏CRP和尿酸水平和Ⅱ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斑块稳定性及梗塞面积具有相关性.

    作者:郑远征;张继中;王鹏;张钦昌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长疗程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长疗程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治疗疗程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组连续治疗12个月,观察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水平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2.09%、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21%、83.72%(P<0.05);两组患者治疗结束时血浆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有11.63%(5例)患者出现皮下出血,对照组6.97%(3例)患者出现皮下出血,两组患者出血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6、IL-8、hs-CRP、TNF-α有明显降低,但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疗程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效果显著,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陈丽丽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对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对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至我院就诊的妊高症产妇102例,依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行一般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血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高症产妇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提高护理质量,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张旭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对桡骨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究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对桡骨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治疗桡骨骨折患者88例,根据手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治疗后6个月,统计对比两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韩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急性哮喘气道炎症表型与激素治疗反应性的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哮喘气道炎症表型与激素治疗反应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2月收治的90例急性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90例患者的诱导痰炎症细胞进行分类,分为中性粒细胞组27例、嗜酸性细胞组29例、寡细胞组19例及混合细胞组15例.分析不同气道细胞炎症表型与患者使用激素剂量、时间等的关系.结果 嗜酸性细胞组与寡细胞组和混合细胞组在全身激素使用剂量和时间上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混合细胞组在使用吸入激素剂量和时间上比嗜酸性细胞组显著更多(P<0.05),在吸入激素剂量上也比中性粒细胞组明显更多(P<0.05).嗜酸性细胞组比混合性细胞组住院时间显著更短(P<0.05).其余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急性哮喘患者不同炎症表型对激素治疗反应性存在差异,该类差异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作者:钟晓芃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病房康复延伸训练对提高稳定期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病房康复延伸训练对提高稳定期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稳定期脑卒中患者120例.根据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康复治疗外采用病房康复延伸训练加强患者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应用MBI评分和Barthel评分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BI评分、Barthel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BI评分、Barthe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稳定期脑卒中患者进行病房康复延伸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陈文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麻醉在单侧乳房肿块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麻醉在乳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医院麻醉科2017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60例行乳腺手术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尾号的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行肋间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在传统定位下行肋间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镇痛维持时间、牵拉组织疼痛评分、手术切皮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阻滞操作时间、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皮疼痛评分、牵拉组织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乳腺手术中,麻醉效果较好,精准、安全系数较高.

    作者:欧汉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对血浆脑钠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联合应用曲美他嗪与美托洛尔对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根据其所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曲美他嗪与美托洛尔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各项临床指标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给予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廖蝶;周华;李一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胫骨后侧平台骨折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 对创伤关节镜下手术对胫骨后侧平台骨折进行治疗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胫骨后侧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创伤关节镜下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骨折复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骨折复位优良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伤关节镜下手术应用于胫骨后侧平台骨折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以及患者的骨折复位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叶小聪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抗感染基础上联用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目的 探讨在抗感染基础上联用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治疗,对照组给予镇静、吸氧治疗,并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悬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呼吸系统再感染次数、病程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呼吸系统平均再感染次数、平均病程等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抗感染基础上联用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显著减少呼吸系统感染次数,缩短病程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刘俊敏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曲美布汀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目的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应用曲美布汀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5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曲美布汀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者,对照组采用单纯曲美布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连续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症状评分(症状改善时间、消化系统症状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组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者应用曲美布汀联合复方消化酶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消化系统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温广德;黄超凡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