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钻孔引流术和开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张亮亮

关键词:微创钻孔引流术, 开窗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摘要:目的 探讨微创钻孔引流术和开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行开窗血肿清除术,观察组患者行微创钻孔引流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再出血率、住院时间,术后1、3、5d的血肿量,术前与术后2w的神经功能缺损分级(NIHSS)评分,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再出血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两组血肿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术后1,3,5d观察组血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NIHSS评分与ADL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w,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优于开窗血肿清除术,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曲美布汀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目的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应用曲美布汀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5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曲美布汀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者,对照组采用单纯曲美布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连续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症状评分(症状改善时间、消化系统症状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组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者应用曲美布汀联合复方消化酶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消化系统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温广德;黄超凡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瓣膜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对冠心病合并瓣膜病患者实施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瓣膜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非同期手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停留于ICU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8%,死亡率为2.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1.0%、19.5%,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瓣膜病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魏冬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卡培他滨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手术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联合化疗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到我院就医的9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联合化疗手段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联合化疗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3.33%(33/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4.44%(11/45),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78%(8/4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10/4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略低于对照组,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随访1、2年时的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联合化疗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虽然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联合化疗相比没有明显差异,但是治疗有效率和患者生存率高于联合化疗方法,临床治疗可以借鉴.

    作者:李庆忠;李升明;黄基正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研究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86例,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采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分析两种修补术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止痛药使用次数、疼痛持续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上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疝气的疗效无差异,但在住院费用上存在差异,需要医生根据经验和患者实际情况为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

    作者:周辛欣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母婴阻断综合护理干预在35例HIV感染孕产妇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研究母婴阻断综合护理干预在艾滋病(HIV)感染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8月我院HIV感染孕产妇35例,均予以母婴阻断综合护理干预,统计母婴阻断效果.结果 经母婴阻断综合护理干预后,新生儿于出生12个月、18个月时进行HIV抗体检测,阳性2例,阴性29例,母婴传播率为6.45%(2/31).其中9例孕产妇于产时接受护理干预,1例新生儿呈阳性;12例孕产妇于孕13~36w接受护理干预,1例新生儿呈阳性;10例孕产妇于孕13w前接受护理干预,均呈阴性.不同孕周孕产妇接受护理干预后母婴传播率比较,采用确切概率法计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感染孕产妇实施母婴阻断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母婴传播率,越早进行护理干预越能降低母婴传播率,为临床预防HIV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

    作者:李若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应用曲美他嗪治疗的效果观察与研究

    目的 研究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应用曲美他嗪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2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的基础上采用曲美他嗪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对比无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对比有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ST段降低导联,ST段下降电压差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 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应用曲美他嗪治疗效果理想,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心绞痛发作时间,而且对患者心肌缺血症状改善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中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氯吡格雷联合普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普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3月收治的7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联合普伐他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普伐他汀治疗脑梗塞,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有效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学成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特发性膜性肾病与乙肝病毒相关肾炎患者血清IgG、IgA和IgE水平比较

    目的 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12月我院确诊的5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确诊的50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gG、IgA、IgE水平及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血尿素、肌酐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Ig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gA及Ig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尿素、肌酐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发性膜性肾病与IgA及IgE水平不存在影响关系,而IgG是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危险因素,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血清中IgG水平升高,会对其肾功能造成损害.

    作者:曹婷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病房康复延伸训练对提高稳定期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病房康复延伸训练对提高稳定期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稳定期脑卒中患者120例.根据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康复治疗外采用病房康复延伸训练加强患者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应用MBI评分和Barthel评分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BI评分、Barthel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BI评分、Barthe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稳定期脑卒中患者进行病房康复延伸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陈文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眼底病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眼底病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要求.方法 选择2016年3~9月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眼底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复方血栓胶囊联合常规激光疗法展开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激光疗法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展开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6%,对照组有效率为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小于对照组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眼底检查复查时间、治疗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眼底病患者展开治疗,能够促使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提升,缩短治疗时间和康复复查时间,降低不良反应情况,具有理想的应用价值.

    作者:娄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急性ITP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急性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5年4月~2017年3月84例ITP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出血停止时间、PLT上升时间及PLT达正常时间进行有效性评定,同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2w的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1);出血停止时间、PLT上升时间及PLT达正常时间短于较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1%,对照组为40.48%,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静脉给药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快速止血,提高患儿PLT治疗效果安全有效.

    作者:钱胜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游离皮瓣移植联合骨段滑移术治疗胫骨骨髓炎骨缺损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游离皮瓣移植联合骨段滑移术对胫骨骨髓炎骨缺损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感染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58例胫骨骨髓炎骨缺损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行骨段滑移术,观察组采用游离皮瓣移植联合骨段滑移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术后感染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游离皮瓣移植联合骨段滑移术治疗胫骨骨髓炎骨缺损患者,可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感染复发情况,疗效显著.

    作者:张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通脉胶囊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通脉胶囊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12月在我院诊治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通脉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B型尿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及每搏心输出量(SV)、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治疗前,两组CRP、cTnI、BNP、LVEF及SV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PR、BNP和cTnI较对照组低,LVEF、SV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脉胶囊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内BNP、cTnI、CRP水平,提高患者LVEF、SV水平,疗效明显.

    作者:沈晓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静脉麻醉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评价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中实施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消化内镜微创治疗的94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均实施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表面麻醉,观察组采取静脉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躯体反应优良率、不同时点的血气情况,并掌握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躯体反应优良率为95.7%,优于对照组的78.7%,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进镜前即刻、手术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均小于对照组(P<0.05),血氧饱和度(SpO2)较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中采用静脉麻醉,有助于改善患者躯体反应,提高手术效率,预防和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包宏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盐酸氮卓斯汀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盐酸氮卓斯汀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氮卓斯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布地奈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TSS评分及鼻部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SS评分及鼻部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为11.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氮卓斯汀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鼻部症状.

    作者:许国志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钠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钠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56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与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与奥曲肽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64.2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出血时间、48h再出血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针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施治相比奥美拉唑与垂体后叶素治疗,效果更佳,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王金锁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美托洛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与贝那普利联合方案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4年8月~2017年3月我院接诊的7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给予美托洛尔加盐酸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LVEDD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SV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GF、NT-proBN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托洛尔与贝那普利联合方案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有积极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侯安法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对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评价

    目的 探析对产后出血患者予以宫缩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的预防效果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接收的足月阴道分娩120例产妇为研究资料,依照入院时间顺序的先后,2016年6月前入院的58例产妇为对照组,实施宫缩素静脉滴注治疗;2016年6月后入院的62例产妇为观察组,实施宫缩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比较观察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及24小时出血量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后出血产妇予以宫缩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其预防疗效良好,既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还能对产后产妇的出血量情况予以抑制.

    作者:杨利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置管引流治疗乳腺脓肿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置管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96例乳腺脓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引流术,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置管引流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愈合时间、瘢痕长度,以及血肿、皮肤淤血、乳房变形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愈合时间、瘢痕长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乳房术后继续哺乳率观察组为7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置管引流治疗乳房脓肿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对乳房外形无明显影响,患乳术后哺乳率高,明显优于传统切开引流手术.

    作者:仲广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后路椎间盘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研究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与后路椎间盘镜技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06例LDH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PTED组和MED组各53例.MED组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技术治疗,PTED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疼痛情况(VAS评分)及两组手术情况.结果 PTED组术后3个月治疗总优良率为88.68%与MED组83.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下肢麻木、脊柱偏歪症状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PTED组下肢麻木症状评分低于MED组,PTED组脊柱偏歪症状评分均高于ME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和MED手术治疗LDH,疗效均较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两种术式针对性各有差异,临床可根据具体患者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作者:马伟龙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