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RP和尿酸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80例脑梗塞患者,将其中40例不存在糖尿病的脑梗塞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4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组,80例患者均行血清超敏CRP和尿酸检查、头颅MRI、颈动脉的彩超检查,统计2组的血清超敏CRP和尿酸水平,以及观察组不同斑块性质和不同梗塞面积患者的超敏CRP、尿酸对应数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超敏CRP和尿酸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偏高(P<0.05),不稳定斑块患者的超敏CRP和尿酸水平比稳定斑块和无斑块患者明显偏高(P<0.05),大面积梗塞和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超敏CRP和尿酸水平比小面积梗塞患者明显偏高(P<0.05).结论 血清超敏CRP和尿酸水平和Ⅱ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斑块稳定性及梗塞面积具有相关性.
作者:郑远征;张继中;王鹏;张钦昌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母婴阻断综合护理干预在艾滋病(HIV)感染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8月我院HIV感染孕产妇35例,均予以母婴阻断综合护理干预,统计母婴阻断效果.结果 经母婴阻断综合护理干预后,新生儿于出生12个月、18个月时进行HIV抗体检测,阳性2例,阴性29例,母婴传播率为6.45%(2/31).其中9例孕产妇于产时接受护理干预,1例新生儿呈阳性;12例孕产妇于孕13~36w接受护理干预,1例新生儿呈阳性;10例孕产妇于孕13w前接受护理干预,均呈阴性.不同孕周孕产妇接受护理干预后母婴传播率比较,采用确切概率法计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感染孕产妇实施母婴阻断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母婴传播率,越早进行护理干预越能降低母婴传播率,为临床预防HIV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
作者:李若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在合并半月板损伤的膝骨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1例合并半月板损伤的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出院后行3年以上的随访,对所有患者的术前及术后6、12、24个月的疼痛程度评分及骨关节炎指数评分,术前及术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统计,观察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合并半月板损伤的膝骨关节炎的实际临床疗效.结果 31例合并半月板损伤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术后6月及术后12月的VAS疼痛评分与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术后24月的VAS疼痛评分与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与术前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膝关节功能总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 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在合并半月板损伤的膝骨关节炎治疗中的近期疗效较好,配合适宜的康复锻炼与软骨保护剂干预可获得良好的中期疗效.
作者:项征;陶日东;凌耀光;张新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手术在结石性胆囊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40例.三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A组手术实施在发病不到48h内进行,B组手术实施在发病48~72h进行,C组手术实施在发病72h后进行.对比三组患者手术实施相关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C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A、B两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手术实施相关情况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中转开腹率明显高于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中转开腹率均略高于A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发病越早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手术治疗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越理想.
作者:陈伟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微创钻孔引流术和开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行开窗血肿清除术,观察组患者行微创钻孔引流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再出血率、住院时间,术后1、3、5d的血肿量,术前与术后2w的神经功能缺损分级(NIHSS)评分,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再出血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两组血肿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术后1,3,5d观察组血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NIHSS评分与ADL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w,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优于开窗血肿清除术,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亮亮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在脊柱内固定手术前后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2015年6月~2017年5月我院行脊柱内固定术并发术后深部切口感染的患者14例设为观察组,另将我院行脊柱内固定术未并发术后深部切口感染的患者42例设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CRP、ESR水平进行动态监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术前CRP和ES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7d的CRP水平逐渐上升,术后14、28d逐渐下降;对照组术后1、3d的CRP水平逐渐上升,术后7、14、28d逐渐下降;但观察组术后3、7、14、28d的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1、3、7的ESR水平均逐渐上升,14、28d逐渐下降,其中观察组在各个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脊柱内固定手术前后采用动态监测CRP及ESR水平有助于术后感染的早期发现、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任世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4例,按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用药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LV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VD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用药安全.
作者:程建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手术中采用腹腔镜疝修补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行腹腔镜疝修补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兵;李健强;程钰;李桂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通脉胶囊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12月在我院诊治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通脉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B型尿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及每搏心输出量(SV)、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治疗前,两组CRP、cTnI、BNP、LVEF及SV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PR、BNP和cTnI较对照组低,LVEF、SV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脉胶囊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内BNP、cTnI、CRP水平,提高患者LVEF、SV水平,疗效明显.
作者:沈晓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妊高症剖宫产手术中应用不同麻醉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妊高症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手术过程中应用布比卡因麻醉,观察组应用罗哌卡因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对照组发生率为17.7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妊高症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应用罗哌卡因麻醉,有助于缩短镇痛起效时间,提高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可推广.
作者:张瑞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对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至我院就诊的妊高症产妇102例,依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行一般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血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高症产妇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提高护理质量,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张旭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急性哮喘气道炎症表型与激素治疗反应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2月收治的90例急性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90例患者的诱导痰炎症细胞进行分类,分为中性粒细胞组27例、嗜酸性细胞组29例、寡细胞组19例及混合细胞组15例.分析不同气道细胞炎症表型与患者使用激素剂量、时间等的关系.结果 嗜酸性细胞组与寡细胞组和混合细胞组在全身激素使用剂量和时间上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混合细胞组在使用吸入激素剂量和时间上比嗜酸性细胞组显著更多(P<0.05),在吸入激素剂量上也比中性粒细胞组明显更多(P<0.05).嗜酸性细胞组比混合性细胞组住院时间显著更短(P<0.05).其余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急性哮喘患者不同炎症表型对激素治疗反应性存在差异,该类差异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作者:钟晓芃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切除子宫后阴道残端不同缝合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1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取经阴道缝合,观察组则实施腹腔镜下缝合.观察两组术中相关指标、预后情况等.结果 两组在缝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阴道排液时间、膀胱阴道瘘发生率、治疗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阴道残端出血发生率(轻度3.08%、中度1.54%、重度0.00%)、残端息肉发生率4.6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切除子宫后于腹腔镜下缝合阴道残端更为精确、安全,可显著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值得借鉴.
作者:邓华丽;江小群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双歧杆菌对病毒性腹泻患儿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86例病毒性腹泻患儿,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治疗,观察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双歧杆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康复进程(住院时间、退热时间及止泻时间)及不良反应(头晕、呕吐、恶心)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76.74%,观察组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及止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双歧杆菌治疗病毒性腹泻患儿,可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儿康复进程.
作者:宗海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综合分析全程超导可视技术在微创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在本院在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40例早孕但要求终止妊娠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应用全程超导可视技术进行微创无痛人流术,70例)与对照组(应用未在全程超导可视技术下进行微创无痛人流术,70例).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进出宫腔次数、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手术中以及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出血量、进出宫腔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2)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72%,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全程超导可视技术在微创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安全性比较高.
作者:江敏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1月于本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68例临床资料,对其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60.32±15.47min,术中出血量19.97±14.60ml,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36.17±11.71h,引流管拔除时间35.62±10.31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42±0.41d,住院时间4.51±1.72d;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并无切口感染、胆漏、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的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性胆囊炎患者,排除相关手术禁忌后应尽早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该手术方式具有灵活、安全等优势,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术后放置引流管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张劼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对桡骨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治疗桡骨骨折患者88例,根据手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治疗后6个月,统计对比两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韩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分析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原因及其防控措施.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疾病治疗的100例新生儿,将2015年1~12月未实施MARSI防控措施的新生儿50例纳入对照组,2016年1~12月实施MARSI防控措施的新生儿50例列入观察组.比较分析实施防控措施前后的MARSI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MARSI发生率为12.00%;而对照组的MARSI发生率为12.00%.两组新生儿的发生率相对比,其差异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新生儿实施MARSI防控措施之后,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在临床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健雄;贺万香;张珍;梁盈迎;柯国柱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哌罗匹隆联合一体化干预对初诊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120例初诊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哌罗匹隆联合一体化干预.观察对比两组干预前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评分变化情况,观察对比两组疗效和安全性;随访1年,统计精神分裂症病情进展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而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精神分裂症病情进展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初诊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哌罗匹隆联合一体化干预不仅能够控制症状,改善其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还可提升疗效,避免病情进展,安全性高,对预后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作者:祁继鹏;平丽慧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联合应用曲美他嗪与美托洛尔对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根据其所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曲美他嗪与美托洛尔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各项临床指标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给予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廖蝶;周华;李一 刊期: 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