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米索前列醇预防妊高征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应用

张胜军

关键词:米索前列醇, 妊高征, 剖宫产, 产后出血
摘要: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口服给药对妊高征剖宫产术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妊高征剖宫产患者10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2例,在术中胎儿娩出后,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对照组53人,在胎儿娩出后,宫体肌肉注射催产素20U,再静脉滴注催产素20U.观察两组术后2h内出血量.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后2h出血量分别为(157±8.0)ml、(245士9.7)ml;前者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口服给药预防妊高征剖宫产术后出血,安全、方便,疗效显著,是预防妊高征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理想药物.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护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早期并发症的临床实践

    循证护理(EBN)是伴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临床护理模式,它是在这种认识方式指导下为临床研究和实践提供科学的方法论[1].它包含了三个要素:可利用的适宜的护理研究依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患者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2].

    作者:梁贇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试点的实施与探索

    自2000年教育部高教司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中开展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各级各类高职高专院校都先后进行了本校重点专业的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在专业教学改革、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重在改革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而对现有的试点专业教学改革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将有助于总结和推广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经验与成果.

    作者:孙菲;郭丽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SPECT追踪观察TIA患者巴曲酶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SPECT追踪观察TIA患者巴曲酶治疗的临床意义,明确TIA患者巴曲酶治疗的重要性.方法 37例头部CT均正常的TIA患者随机分为巴曲酶治疗组与非巴曲酶治疗组,采用SPECT扫描技术,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局部脑血流灌注情况比较;同时观察两组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显示治疗后在脑血流灌注的改善上显著好于治疗前.巴曲酶治疗组治疗结果明显好于非巴曲酶治疗组(P<0.05),降低了脑梗死的发生率.结论 SPECT追踪观察治疗前后对比可作为疗效评价的一个客观指标.TIA的巴曲酶治疗,对于防止脑梗死的发生或延缓脑梗死的发生具有临床意义,可以减少脑梗死的发病率及致残率.

    作者:胡荣书;冯明;浦岩柏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激励式心理护理对肿瘤病人化疗呕吐的影响

    目的 探讨激励式心理护理对肿瘤病人化疗时呕吐的临床效应.方法 将化疗的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按激励式心理模式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病人呕吐的发生率、持续时间、间隔时间.结果 观察组病人的呕吐发生率、持续时间、间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结论 实施激励式心理护理可有效地控制呕吐的发生,缩短呕吐持续时间,延长呕吐间隔时间,提高病人对呕吐副反应的阈值和对化疗的治疗信心.

    作者:陈璐;王芬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病案导学式教学法在血液科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病案导学式教学法在血液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以2004级和2005级医疗本科班学生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采取病案导学式教学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结果 考试成绩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01,有极显著差异.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病案导学式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结论 病案导学式教学法在血液科教学中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值得进一步实践推广.

    作者:崔新宇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七叶皂苷纳、灯盏花素静脉滴注联合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单纯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80%~90%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非手术治疗方法治疗,均得以治愈[1],非手术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我院自2008~2009年采用七叶皂苷纳,灯盏花素静脉滴注联合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此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与单纯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刘定芬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恶性血液病化疗中的全环境保护及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层流洁净病房在恶性血液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 收集37例恶性血液病行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入住层流洁净病房,对照组入住普通病房,观察两组患者感染的发生情况,并比较感染率及各感染部位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共行218例次化疗,观察组化疗90例次,19例次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21.1%,其中上呼吸道感染9例,下呼吸道感染3例;对照组化疗128例次,45例次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35.2%,其中下呼吸道感染16例,上呼吸道感染8例.LAFR组与对照组比较感染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χ2=5.026,P<0.05);在呼吸道感染方面,LAFR组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对照组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比较两组呼吸道感染部位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χ2=5.573,P<0.05).结论 层流洁净病房使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的感染率明显降低.

    作者:廖丽昇;张瑞春;曲双;谢颖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急诊手术中与麻醉师配合的护理体会

    随着社会发展和交通工具的普遍使用,突发车祸及工伤事故等造成的创伤日渐增多,有些甚至危及生命,这对急诊手术的技术操作和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护士配合麻醉医师从药品的管理、液路的建立、病人体位的安置、配合全麻插管、各种麻醉穿刺到病人围麻醉状态的管理,护理配合均起到重要积极的作用.

    作者:赵丽云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与健康教育

    目的 通过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探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建立健康行为,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方法 对286例住院冠心病患者实行健康教育,使其保持心态平衡,低盐低脂饮食,戒烟戒酒,适当增加纤维素饮食,补充微量元素钾、钙,给予高维生素饮食,控制体重,增加运动.出院健康指导.结果 286例冠心病患者均获得住院临床治愈,出院后1年追踪228例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转变生活理念,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是预防冠心病的关键,冠心病应做到早防早治才能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作者:叶东根;朱秋芸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五味子乙素诱导的HSP27和HSP70对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五味子乙素(Sch B)诱导的HSP27和HSP70对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扑热息痛(APAP)小鼠肝损伤模型,Sch B和槲皮素给药后检测血清转氨酶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肝脏HSP27和HSP70的表达.结果 Sch B在APAP模型小鼠显著诱导HSP27和HSP70的表达及降低小鼠血清转氨酶水平,槲皮素可抑制上述作用.结论 Sch B可通过诱导小鼠肝脏HSP27和HSP70的表达而发挥保肝作用.

    作者:李丽波;高涵;孙超;李清漪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宫颈人乳头状病毒感染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

    人乳头状病毒持续感染与宫颈内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及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对其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宫颈癌及癌前损害的防治,是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新措施.其药物治疗因无痛苦,无创面出血及感染等优点被广大患者接受.

    作者:郑庆红;徐志文;梁艳楠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截短组织因子作为效应因子的肿瘤血管靶向治疗

    肿瘤的新陈代谢离不开血液供应,实体瘤的进行性生长依赖血管网的建立和发展,目前以肿瘤血管为靶点的治疗方案包括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策略和阻断肿瘤血流策略.阻断肿瘤血流的治疗策略是破坏或栓塞已经存在的肿瘤血管,阻断肿瘤血流使肿瘤细胞坏死.阻断肿瘤血流策略中,治疗的靶点十分重要,其效应因子也同样重要,本文就截短组织因子(truncated Tissue Factor,tTF)作为肿瘤血管靶向治疗的效应因子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罗凌涛;朱华群;黄正接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胃肠道间质瘤中凋亡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中凋亡细胞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TUNEL法观察40例胃肠道间质瘤凋亡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 良性、潜在恶性、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凋亡指数(AI)为分别(1.51±0.32)、(1.37±0.17)、(1.02±0.04),良性和潜在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凋亡指数高于恶性胃肠道间质瘤(P<0.05).结论 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对胃肠道间质瘤的恶性程度及预后判断有意义.

    作者:徐凤琳;臧劲松;张春庆;荣玮;张静艳;兴桂华;张晓杰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路径在体检中心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将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实施效果.方法 将25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1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依据健康体检的特点,为满足体检人员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制定并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程度、对体检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漏检项明显减少.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模式是一种对健康体检人群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可提高健康体检质量.

    作者:杨少玲;朱小琴;罗穗英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花生油、蜂蜜混合液治疗肠梗阻的疗效观察及卫生经济学评价

    目的 介绍花生油、蜂蜜混合液鼻饲治疗肠梗阻的方法,并与生长抑素比较疗效及费用,探索非手术治疗肠梗阻的既有效又省钱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按单、双住院卡号随机分组,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1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9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全胃肠外营养以及应用抗生素等)基础上,同时给予花生油、蜂蜜混合液鼻饲.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生长抑素.治疗6d后,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和腹部X线平片检查,统计肠梗阻患者三项临床症状(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治疗前后改变例数,比较治愈率和住院日、住院费用,并用χ2检验各项指标差异的显著性.结果 两组治愈率无差异,但治疗组的显效快、住院日缩短、住院费用降低.结论 采用花生油、蜂蜜混合液鼻饲治疗肠梗阻较使用生长抑素见效快、疗程短、费用低.

    作者:洪仁华;庞振雄;黄汝明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216例麻黄汤加味治疗支气管炎

    目的 观察解表散寒、燥湿化痰类中草药治疗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麻黄汤加味(麻黄、杏仁、白芍、半夏、干姜、苏子等)治疗本病216例.结果 总有效率88%.结论 本方法对支气管炎有解表散寒、宣肺平喘、化痰的功效.

    作者:郭宝绪;田丕峰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产后尿潴留的评估及处理

    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后膀胱内潴留大量尿液而不能自主的排出者,多为初产妇,常发生于阴道分娩后.产后尿潴留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尿潴留所致的膀胱高度膨胀,可严重影响产后子宫收缩,是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之一,而且还可并发尿路感染.

    作者:白淑秋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卵巢输卵管整形术后妊娠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卵巢输卵管整形术对女性不孕症治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不孕症患者,在我院行腹腔镜下卵巢输卵管整形术,根据术后6~48个月随访资料,分析术后妊娠结局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妊娠23例,总妊娠率为47.9%(23/48).其中正常宫内妊娠18例,正常妊娠率为37.5%(18/48).单纯输卵管积水及伞端梗阻8例,术后妊娠率高75.0%(6/8);输卵管伞端梗阻伴盆腔广泛粘连24例,术后妊娠率33.3%(8/24).结论 腹腔镜下行卵巢输卵管整形术是治疗女性不孕症的有效方法,恢复卵巢的排卵通畅、恢复输卵伞端拾卵功能、恢复输卵管蠕动功能以孕卵输送通畅,明显提高术后妊娠率.

    作者:朴锦丹;宋一丽;耿迎春;王秘林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康妇膜的佳提取工艺

    目的 利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康妇膜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醇提工艺以盐酸小檗碱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对其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选,以浸泡时间、乙醇浓度、渗漉速度,乙醇用量4个因素,每个因素选取了3个水平进行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小檗碱含量.结果 康妇膜醇提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70%,浸泡时间为24h,渗漉速度为4ml·min-1,收集渗漉液体积为药材体积的12倍.结论 优选出的提取条件科学合理、适合工业化生产、所得制剂质量可控.

    作者:王静;吴先兵;武丽南;常允平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血啉甲醚-光动力疗法(PDT)对大鼠脑胶质瘤血瘤屏障上p-糖蛋白的表达影响

    目的 研究光动力作用后C6胶质瘤后,血瘤屏障上的p-糖蛋白(p-gp)的表达,观察光动力对脑胶质瘤血肿瘤屏障上的p-gp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C6胶质瘤细胞,按Peterson法,将C6胶质瘤细胞接种于大鼠右侧尾壳核,复制脑深部胶质瘤模型,2周后对鼠脑胶质瘤和鼠脑进行光动力处理,免役组织化学方法研究血瘤屏障上的p-糖蛋白的表达.结果 40例鼠脑胶质瘤模型,光动力处理组p-gp阳性表达率为10%,非光动力处理组p-gp阳性表达率为40%,提示光动力处理组与非光动力处理组之间存在有显著性差异(P<0.05,χ2=4.8).结论 光动力作用后血瘤屏障上的p-gp阳性表达率降低.

    作者:孙捷;邢锐铁;李艳霜;王慧斌;张晓明 刊期: 2010年第08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杂志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齐齐哈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