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析掌侧锁定钢板在闭合性不稳定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毕永海;翟建海

关键词:掌侧锁定钢板, 闭合性不稳定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掌侧锁定钢板治疗闭合性不稳定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84例闭合性不稳定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诊治方案不同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选择常规外固定的治疗方案,观察组选择掌侧锁定钢板的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率及住院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较对照组的74.13%高(P<0.05);观察组手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闭合性不稳定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掌侧锁定钢板进行治疗,患者治疗效率高,且机体功能健康恢复进度快,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探究

    目的 探究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血肿量变化情况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颅内血肿量在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颅内血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出血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

    作者:张峰涛;赵中甫;王冠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术对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勃起功能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术对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勃起功能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行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组行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术.比较两组患者勃起功能和射精功能.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IIEF-5评分均明显升高,FS-14评分均明显下降,其中治疗组IIEF-5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FS-14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I级患者明显增加,且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显微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显著的提高男性的勃起功能,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上加以运用和推广.

    作者:熊涌;万文员;姚文亮;夏剑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负压引流技术联合金因肽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效果评价

    目的 观察评价负压引流技术联合金因肽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38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清创引流换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负压引流技术联合金因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1、2w后观察组患者溃疡面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 负压引流技术联合金因肽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可有效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缩短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郭大华;王裕辉;刘文豪;何浩华;曾开;赵志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新产程标准管理下对第二产程时长及中转剖宫产母婴结局的影响

    目的 研究新产程标准管理下对第二产程时长及中转剖宫产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6月在我科住院的初产妇460例,均为足月、单胎、头先露,按旧产程标准管理进行阴道试产为对照组,将2017年7月~12月同标准的400例按新产程标准处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阴道试产的第二产程时长,中转剖宫产的时机,第二产程中各种原因所致的剖宫产率以、产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结果 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长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16.5%)明显低于对照组(26.9%),第二产程中转剖宫产率(13%)亦低于对照组(15%)(P<0.05);观察组产妇不良结局:产后出血、产后尿潴留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发热、新生儿窒息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新产程标准管理下处理产程,减少潜伏期及活跃期的医疗干预,第二产程充分试产,使阴道自然分娩率提高,中转剖宫产率降低;但第二产程时长较旧产程延长后可增加孕妇产后出血、产后尿潴留等不良结局,新生儿窒息率虽无明显差异,但有可能增加其他并发症,因此还需灵活把握手术时机,避免母儿不良结局.

    作者:宋惠萍;庄海颜;蓝面如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临床孤立综合征8例转归的前瞻性观察报告

    目的 探讨临床孤立综合征(CIS)转归为多发性硬化(MS)和视神经脊髓炎(NMO)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CIS复发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观察收治的8例CIS患者,记录其人口学资料、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 、血清水通道蛋白(AQP-4)及其抗体水平、视觉诱发电位、脑和脊髓MRI检查结果,随访病情变化,结合文献报道分析CIS转归特点.结果8例中男3例,女5例,男女比例为1:1.6,起病年龄(32.1±12.3)岁,表现视神经炎4例、脊髓炎1例、脑干脑炎1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1例、播散性脑脱髓鞘1例.8例患者ELISA法检测AQP-4抗体阳性1例.MRI病灶分别位于大脑半卵圆中心、胼胝体、双侧脑室旁、小脑,脑干、脊髓颈胸节段等.随访发现1例30岁ADEM患者距首次发病28个月时转化为MS,给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措施,病情缓解.结论 根据患者资料及文献报道可知CIS临床表现多样;ADEM、空间多发性CIS更易演变为MS;女性、视神经炎、脊髓病灶长节段、血清AQP-4Ab阳性可能是CIS向NMO演变的危险因素.对CIS患者应长期随访观察,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明确病情转化及积极治疗.

    作者:王俊峰;李慧卿;莫志怀;雷俊杰;腾晓林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腺样体切除联合置管术治疗小儿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小儿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5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80例难治性中耳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腺样体切除术,观察组在采取腺样体切除的同时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记录两组中耳积液时间、炎症复发率、不同频率听力变化情况,评估两组的治疗效果,记录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各频率听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中耳积液时间短、复发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鼓膜穿孔、听力损失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小儿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症状,同时具有较高安全性.

    作者:莫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超声检查在胎儿产前筛查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胎儿产前筛查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12月行超声检查孕妇1850例,所有孕妇均行≥1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胎儿的基本情况,保存不同切面图片及数据,了解胎儿畸形检出情况;将超声检查结果 与产后或引产后结果进行比较.1850例孕妇均顺利完成产前超声筛查,终确诊49例畸形胎儿,畸形率为2.64%.49例畸形胎儿中排在前两位的分别为心血管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分别占30.61%和18.37%;49例实际畸形胎儿经产前超声筛查终确诊46例,与实际畸形诊断符合率为91.84%.结果产前超声检查与终实际畸形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肢体畸形、软骨发育不良、胸腔、消化系统、泌尿系统、颜面部及其他畸形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用于胎儿产前筛查中能获得较高的检出率,具有无创、可重复检查优点,可将其作为产前筛查常规方法.

    作者:邓素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合约式干预对35岁以上育龄妇女高血压高危人群血压的有效性观察

    目的 观察合约式干预对35岁以上育龄妇女高血压高危人群血压的有效性.方法 按照《高血压防治指南》要求,运用《高危人群筛查表》筛查选取200例35岁以上育龄妇女高血压高危人群,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观察组(使用合约式干预方法组)与对照组(未使用合约式干预方法组)各100例,分别观察两组妇女的生活习惯改善情况与血压情况.结果 观察组妇女在生活干预效果(有效率98.00%)显著优于对照组,高血压发生率(3%)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约式干预方法能够改善35岁以上育龄妇女中高血压高危人群的生活方法并帮助其实现血压控制,达到减少高血压病发生的目的,改善高危人群妊娠结局.

    作者:郑蕾;朱媛;江荔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缺血前预处理对改善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预后的研究

    目的 研究缺血前预处理对改善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预后影响.方法 采用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研究同步进行的方法,选取42只健康雄性大鼠,按随机原则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无缺血再灌注情况)与实验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作),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理并检测药物预处理对于减轻损伤的效用和作用机制,同时利用人神经细胞体外模型和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构建的血脑屏障模型.结果 预处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缺血体积较假手术对照组与缺血后再灌注组有明显降低,且TNF-α、iNOS水平同样低于假手术对照组与缺血后再灌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后进行相关处理再复氧脑组织匀浆的自发化学发光速度有所降低,SOD、ATP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前预处理理(NO抑制剂前列腺素E及丹参单体764-3)再进行复氧对脑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谢凯胜;盘庆飞;黄贤;李圣海;何秀丽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延续性护理将是未来护理中重要、不可缺少的环节.延续性护理是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确保病人在不同的医疗环境和在同一个医疗环境接受不同程度的协调和连续性护理,通常指的是从医院到家庭的扩展,包括出院计划、转诊,以及病人返回家庭或社区后继续进行的随访和指导.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医疗成本.与国外相比,国内延续性护理相对比较落后,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护理措施、干预方式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延续性护理的背景、意义以及我国各种方式的延续性护理模式等方面展开综述,结合我国国情,参考国外成功的延续性护理模式,总结出适合我国糖尿病患者标准化护理的模式,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减轻国内医疗负担,实现糖尿病患者个体化的优质护理服务.在我国分级诊疗的新型医疗背景下,为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广大一线的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作者:夏敏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情志护理对妇科肿瘤化疗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情志护理对妇科肿瘤化疗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94例妇科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妇科化疗常规护理方案,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情志护理措施.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价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SAS及SDS分值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5项功能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症状量表评分中恶心呕吐、疼痛等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单一症状量表评分中失眠、食欲减退、腹泻3项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总体健康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情志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妇科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抑郁焦虑情绪,减轻患者恶心、呕吐、疼痛、失眠等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余红萍;项颖卿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利多卡因在儿童拔牙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应用于儿童拔牙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口腔门诊2016年2月~2017年9月98例行拔牙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甲哌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观察组儿童给予利多卡因进行神经组滞麻醉,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疼痛程度、麻醉起效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80%(χ2=5.795、P=0.016);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在无痛、重度疼痛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53、P=0.009,t=4.165、P=0.041),而在轻度疼痛、中度疼痛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473、P=0.225,t=1.885、P=0.170);观察组患儿麻醉起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t=-50.780、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20%(χ2=5.795、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利多卡因运用于儿童拔牙术中麻醉效果显著,具有镇痛效果明显、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式,具备较高临床实施意义,值得在基层医院运用推广.

    作者:谢伟珍;吴灿锋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DP化疗方案与G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8例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DP化疗方案与G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孟津县人民医院2013年7月~2016年2月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10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DP化疗方案: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采用GP化疗方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28d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疾病控制率均较高,分别为62.96%(34/54)、61.11%(33/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6.30%(25/54)、37.03%(20/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化疗方案与G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NSCLC患者,疾病控制率均较高,毒副反应发生率相似,但DP化疗方案能有效延长晚期NSCLC患者生存期.

    作者:张亚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全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74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术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43%,差异显著(P<0.05).结论 相比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近期疗效满意,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利于功能恢复.

    作者:黄波;张民勇;陈玉娟;黄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保留括约肌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试分析保留括约肌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0例肛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肛周脓肿一期根治术,观察组行保留括约肌挂线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96.67%(29/30),对照组治愈率为93.33%(28/30),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康复周期15.53±4.22d,对照组康复周期23.81±5.06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遗症发生率、患者对手术结果的满意度和术后肛肠动力学测定结果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保留括约肌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不仅治疗效果好,而且疗程短,能够更好的保护患者的肛门功能,值得在临床中借鉴.

    作者:朱建富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护理规范化管控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护理规范化管控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20例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术后疼痛护理规范化管控,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不同时段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Harris评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 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给予疼痛护理护理规范化管控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速膝关节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任刚红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两种椎板切除术治疗脊髓瘤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术与传统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脊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脊髓瘤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则行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及手术前后的脊髓神经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下床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ASIA分级、JOA评分均出现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术与传统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脊髓瘤的临床效果相似,但前者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郭银章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二黄散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宫颈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研究二黄散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宫颈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2月收治的宫颈炎患者120例,随机将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阿奇霉素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用二黄散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发生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临床疗效(91.66%)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P=0.01);治疗后,研究组血清炎症因子TNF-α、hs-CRP、IL-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FN-γ则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二黄散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宫颈炎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机体内高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汪友东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PDCA对ICU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于预防ICU患者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我院ICU中600例行床边局麻PICC置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以2015年1月~2016年12月接受常规PICC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1月~2017年5月接受PDCA管理下PICC护理的患者为观察组,两组各300例.比较两组患者PICC护理缺陷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缺陷率为2.33%,对照组为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住院费用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33%,对照组为8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可以降低ICU重症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缺陷率,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燕红;何中华;李洁峰;李雪红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Ki-67抗原表达在肺腺癌手术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本研究旨在进一步研究阐明Ki-67抗原相对表达量在肺腺癌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院肺腺癌手术切除患者的病例样本共计48例,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Ki-67抗原的相对表达量,分析表达量高低与手术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患者的年龄、分化程度、肿瘤侵袭深度及瘤组织大小与Ki-67抗原相对表达量并不存在相关性;而手术预后方面,预后良好组(无淋巴结转移及远端转移)的Ki-67抗原相对表达量明显下调(P<0.05),而预后不良组(淋巴结转移及远端转移)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Ki-67抗原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与手术后预后不良有关;Ki-67抗原表达的高低与手术预后有着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Ki-67抗原相对表达量水平与肺腺癌的手术预后有着相关性.

    作者:吕坤;洪琼川;魏春勇;曾秋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