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饮食管理对糖尿病控制的影响研究

周华;蔡心英;胡运兰

关键词:糖尿病, 血糖, 血脂, 饮食管理
摘要:分析饮食管理对糖尿病控制的应用价值.选取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试验组除常规治疗外加强饮食管理,6个月后对比两组血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干预前两组间FBG、HbA1c、TC和TG水平均无差异,干预后两组FBG、HbA1c、TC和TG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FBG、HbA1c、TC和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食管理对糖尿病血糖控制和并发症的预防均有一定的价值.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治疗68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选取68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单一益生菌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比对两组患者HP根除效果、症状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指标.观察组HP根除率为97.0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缓解率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采用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方案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对缓解不适症状、降低不良发应率、提高根除率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小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颅脑CT与MRI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对比研究

    分析颅脑CT与MRI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收治的60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均采用颅脑CT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 不同脑梗死时间检出率、不同检查指标水平及病灶检出部位.发病<24h及48h,MRI检出率高于CT,差异显著(P<0.05),>48h时,两种检查方法 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MRI检查出病灶数量大于CT,病灶大小检出能力强于CT,检查时间长于CT检查,差异显著(P<0.05);MRI检查额叶、颞叶、顶叶及小脑检出率高于CT检查,差异显著(P<0.05),脑室旁及基底节区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颅脑CT与M RI均可检测出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变组织,MRI与CT相比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检查时可及时发现微小病灶,但其检查费用高于CT检查;因此,在检查时,需根据患者具体的临床症状及梗死情况选择影像学检查方式.

    作者:张训平;张梅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肺炎克雷伯菌致儿童下呼吸道感染耐药性分析

    收集2013~2015年我院儿童下呼吸道感染送检的痰培养分离出的486株肺炎克雷伯菌,应用ATBExPression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产ESBLs菌株的确诊试验采用CLSI规定的方法 进行确诊.486株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阳性检出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耐药率,产ESBLs菌株对除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之外的抗菌药物均明显耐药.严格掌握抗生素的应用适应症,做好细菌耐药监测,防止条件致病菌的感染,循环使用抗生素,对控制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产生和传播具有明显的作用

    作者:仇世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胆结石应用腹腔镜下经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探析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120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40例,对a组进行传统胆道镜取石手术,对b组进行腹腔镜下腹腔内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对c腹腔镜下腹腔外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对比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出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出现情况.a组手术时间为(63.37±13.69)min,出院时间为(8.17±3.46)d,出现胆瘘、出血等并发症例数为3例,并发症出现率为7.5%,b组手术时间为(111.67±16.19)min,出院时间为(4.72±2.42)d,出现胆瘘、出血等并发症例数为7例,并发症出现率为17.5%,c组手术时间为(70.58±25.27)min,出院时间为(4.37±2.64)d,无胆瘘、出血等并发症出现,b组与a、c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c组出院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胆结石患者进行胆结石应用腹腔镜下经胆道镜下保胆取石手术患者恢复更快,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李湖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普米克气雾剂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普米克气雾剂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方法 在我院儿科收治的哮喘患儿中随机抽取出140例作为观察对象,遵照患儿家属的意愿将其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其中对照组患儿单纯采用普米克气雾剂治疗,观察组患儿则给予普米克气雾剂+孟鲁司特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哮喘症状评分、肺功能指标、总有效率等.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5%,对照组为80.30%,组间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日间哮喘症状评分和夜间哮喘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肺功能指标上,观察组患儿的FVC、FEV1均高于对照组,且FEF75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普米气雾剂与孟鲁司特联合治疗小儿哮喘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的缓解,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叶锦希;黄智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经两种自体移植方式治疗的效果比较

    将治疗的60例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采用甲状旁腺全切除术(TPTX),对照组给予自体前臂肱桡肌种植移植,观察组给予自体前臂皮下注射移植,比较两组手术指标、iPTH及贫血变化.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周iPT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3、6个月iPTH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周、3个月、6个月Hb、Hct均较对照组改善(P<0.05).PTX+自体前臂皮下注射移植治疗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效果更佳,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理想,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智翔;朱光建;许少鸿;刘吉章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LETM1蛋白过表达在子宫颈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研究

    分析LETM1蛋白过表达在子宫颈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实验室收集的128例宫颈活检组织标本,其中正常宫颈上皮组织16例,宫颈鳞癌组织标本76例,宫颈腺癌组织标本1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I级(CINⅠ)标本组织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CINⅡ~Ⅲ)组织标本14例,采取免疫组化法测定标本组织中LETM1蛋白过表达,分析其在子宫颈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子宫颈鳞癌组、子宫颈腺癌组LETM1蛋白阳性率均较正常宫颈上皮组、CINⅠ组、CINⅡ~Ⅲ组高(P<0.05);LETM1蛋白过表达与FIGO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存在密切联系(P<0.05).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与LETM1蛋白过表达水平有密切联系,LETM1蛋白过表达可作为宫颈癌的不良预后指标.

    作者:林蓝;陈勍;陈杰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应用在甲状腺肿物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对甲状腺肿物患者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徐闻县第二人民医院普通外科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甲状腺肿物患者120例,依据治疗术式分组,其中对照组(n=60)采用甲状腺全切术,观察组(n=60)采用甲状腺次全切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镇痛剂应用剂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对比P>0.05.结论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肿物临床疗效优良,值得推广.

    作者:曾妃发;王永建;李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中外敷生姜片和马铃薯片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疗效比较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3月在我科治疗期间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新鲜生姜片外敷进行处理,对照组采用外敷马铃薯片进行处理,观察两组护理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敷生姜片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效果优于外敷马铃薯片.

    作者:龚水明;黎丽芸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尿液八联检验联和定量尿培养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效果分析

    分析尿液八联检验联和定量尿培养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效果.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确诊为疑似尿路感染患者124例患者,利用计算机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患者62例仅仅接受尿八联检验,联合组患者62例在行尿八联检验的同时,联合定量尿培养,对两组检测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联合检验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检验组敏感度较对照组高(P<0.05);联合检验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尿路感染诊断中,联合尿八联检验及定量尿培养的诊断率较高,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陈悦欢;张杨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吸宫术终止瘢痕子宫早孕的效果观察

    随机抽取2015年6月~2015年6月来我院妇产科要求终止妊娠的瘢痕子宫早孕妇女42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正常早孕妇女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均服用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药物,服药6h后胚囊仍未排出,则进行吸宫术,对两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两组完全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瘢痕子宫早期妇女采取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药物联合吸宫术可有效终止妊娠,完全流产率少,且减少妇女痛苦,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冯翠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麻醉诱导期使用肺保护性通气对妇科腔镜手术氧饱和度的影响

    探讨麻醉诱导期使用肺保护性通气对妇科腔镜手术患者氧饱和度的影响.选取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06例进行研究,按照临床试验随机信封的方法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期使用肺保护性通气(VT 6ml/kg、RR16次/分、PEEP为5cmH2O),每30min给予一次手法肺复张(手控通气,气道压力维持40cmH2O,持续30 s);对照组采用全程通气模式均为VT 10ml/kg、RR10次/min.分别对插管前(T0)、形成气腹后(T1)、手术开始后30min时(T2)、手术开始后60min时(T3)、手术结束后(T4)5个时间点的气道峰压(P峰)、平均气道压P(P平均)、计算肺顺应性(CL),并分别在T0、T1、T3、清醒拔管后吸空气5min(T5)时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及肺内分流率(Qs/Qt).观察两组手术后的效果及术中氧饱和度的影响.两组手术均顺利,试验过程中患者心率、血压平稳,未出现特殊情况,且两组均未出现肺部损伤现象;与T0时比较,T1~T4时两组P峰和平均气道压(P平均)均明显升高,对照组P峰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T2时对照组P平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CL在气腹后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T3和T4时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PETCO2在气腹后明显升高,T2~T4时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OI随着时间延长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拔管后两组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Qs/Qt随着手术进行呈上升趋势,与T0时比较,两组在T3时明显上升(P<0.05),对照组明显大于观察组(P<0.05);T5时均明显下降(P<0.05).与常规通气相比,对接受妇科腔镜手术患者采用保护性肺通气能明显改善肺顺应性和氧合功能,有利于保护肺功能,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杨子莹;黄宁;陈祖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效果分析

    选择我院2014年06月~2016年06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170例作为实验观察对象;临床针对所有患儿分别选择微生物培养法以及血清学检验法展开疾病检测.通过对比肺炎支原体检测阳性率以确定佳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检测方法 .在对所有患儿实施血清学检验的过程中,1次检验阳性率同2次检验阳性率进行比较,前者低于后者极为明显(P<0.05).在对所有患儿实施微生物培养检测的过程中,咽拭子检验阳性率同痰液检测阳性率进行比较,前者低于后者极为明显(P<0.05).在肺炎支原体检测阳性率方面,微生物培养方法 高于血清学检验方法 极为显著(P<0.05).针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临床在实施疾病检验的过程中,同选择血清学检验法进行比较,采用微生物培养法获得的检测准确率较高,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的临床治疗可以提供准确参考依据.

    作者:张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尼莫地平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探讨尼莫地平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脑小血管病(CSVD)致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选取收治的76例CSVD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观察组接受尼莫地平和银杏叶片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认知功能改善情况.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8%(χ2=4.659,P=0.031);两组Mo-CA与MMSE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尼莫地平联合银杏叶片可以有效改善CSVD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石永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术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膝骨关节炎

    将7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其中,冲击波组36例(对照组A组),对其采用瑞士DolorClast放散状冲击波治疗;超声引导针刀松解联合冲击波组36例(观察组B组)每周一次,3次为一疗程.根据患者疗前、疗后的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患者的疗效判定表,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针刀松解联合冲击波组的总体有效率高于冲击波组.两组患者均获得1个月随访,均无膝关节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术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膝骨关节炎,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而且可以安全、有效的避免血管、肌腱、神经损伤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卫元璋;刘福鼎;朱保国;徐曦;郑楠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高位低压灌肠治疗新生儿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研究

    探讨高位低压灌肠治疗新生儿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价值.收集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胃肠功能紊乱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禁食、保暖、促进胃动力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高位低压灌肠.观察并记录腹胀消退、呕吐缓解及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胎粪排净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后,观察组腹胀消退、呕吐缓解、达到全胃肠喂养、胎粪排尽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较对照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减.高位低压灌肠治疗新生儿胃肠功能紊乱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童建明;陆水英;刘艳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分析CBCT诊断上颌骨多个埋伏阻生牙的临床效果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上颌骨多个埋伏阻生牙患者30例(76颗牙),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根尖片和CBCT扫描检查及CBCT引导下正畸拔除或牵引治疗,然后对X线和CBCT诊断患牙牙弓内位置、形态、生长方向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阻生牙临近牙体或组织并发症发生情况、矫治方法 及效果进行分析.CBCT对患牙牙弓内位置、形态、生长方向的诊断率100.0%(76/76)、100.0%(76/76)、100.0%(76/76)均显著高于X线71.1%(54/76)、81.6%(62/76)、73.7%(56/76)(P<0.05);76颗牙中,42颗牙列不齐,32颗邻牙牙根吸收,18颗邻牙阻生,6颗囊肿,2颗牙瘤,分别占总数的55.3%、42.1%、23.7%、7.9%、2.6%;在矫治方法 方面,6颗直接拔除,占总数的7.9%,其中4颗牙根畸形,2颗倒置阻生;70颗Nance弓牵引,占总数的92.1%.在矫治效果方面,66颗牵引成功,达到了94.3%的成功率.CBCT诊断上颌骨多个埋伏阻生牙的临床效果较X线好.

    作者:李计灵;刘刚;刘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生物型长柄股骨假体治疗Vancouver B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温哥华(Vancouver)B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采用生物型长柄股骨假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收治的80例Vancouver B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床位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骨水泥型长柄股骨假体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生物型长柄股骨假体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0.00%、77.50%,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术前两组VAS、Harris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VAS、Harri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0%、22.50%,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 非骨水泥长柄股骨假体治疗Vancouver B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疗效较佳,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明显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小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动脉硬化的关系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1月~5月在我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398例,超声检测肝脏及双侧颈动脉、股动脉、腘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IMT≥1.0mm定义为动脉硬化.比较合并或不合并NAFLD两组患者代谢指标、动脉硬化患病率的差异,评估影响动脉硬化的因素.结果 (1)研究人群NAFLD患病率为32.66%.与未合并NAFLD组相比,合并NAFLD组患者BMI、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更高.(2)合并NAFLD组患者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动脉硬化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未合并NAFLD组.(3)NAFLD增加动脉硬化的患病风险,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及LDL-C与颈动脉IMT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NAFLD增加动脉硬化的患病率和患病风险.

    作者:杨枝;王丽娜;李圣坚;涂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不同钙离子浓度透析液预防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效果比较

    目的 对不同钙离子浓度透析液预防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肾内科收治的120例行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各40例,分别采取不同钙离子浓度透析液(1.25%、1.50%、1.75%)进行透析,比较三组透析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发生情况,分别于透析前、透析后(3、6、12个月)对其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血磷、血钙进行检测,并比较三组透析前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的变化情况.结果 A、B、C组患者出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临床表现的例数分别为15、3、1,影像学检查异常分别为4、1、0,三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透析前后A、B组血压、血糖无明显变化,C组舒张压、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无统计学意义;C组收缩压(96.1±11.1)mmHg相较于透析前(92.1±9.6)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50%钙离子浓度透析液具有较好的预防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作用.

    作者:段思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