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脾通络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证临床疗效

陈玉贵

关键词:健脾通络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虚弱, 中医
摘要:探讨分析健脾通络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疗效.纳入2015年1~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证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健脾通络汤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持续12w后分别统计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脾通络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虚寒)证疗效确切,适宜推广.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PKRP和PK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对比

    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6例BPH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PKEP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PKRP进行治疗,对两种方法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对于前列腺≥60g患者,观察组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切除腺体质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前列腺<60g的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出血量、切除腺体质量及手术时间相比,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将PKEP应用于治疗BPH中,尤其是前列腺≥60g的患者,其效果较PKRP明显提高,而对于前列腺≤60g的治疗效果和PKRP的疗效相当,临床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招国炽;李炯;侯国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阿立哌唑联用利培酮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阿立哌唑联用利培酮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00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L组和L+A组各150例.L组采用单纯利培酮进行治疗,L+A组采用阿立哌唑联用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精神分裂症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治疗前和治疗8周患者认知功能及身体功能问卷(MGH-CPFQ)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评分的差异.结果 L+A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MGH-CPFQ评分和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L+A组MGH-CPFQ评分和QOL-BREF评分改善显著优于L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PANS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8周,L+A组PANSS评分改善显著优于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立哌唑联用利培酮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大,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独用药,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认知功能和生存质量,可供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刘秀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品管圈管理在护理人员分层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选取我院137例护理人员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自2014年3月起开始在护理人员分层培训中应用品管圈管理,对比应用前后护理人员的理论考核成绩与实践操作考核成绩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在护理人员分层培训中应用品管圈管理之前,护理人员的理论考核成绩是83.2±2.4分,实践操作考核成绩是80.6±1.5分,患者的满意度是80.0%,应用后,护理人员的理论考核成绩是97.4±1.5分,实践操作考核成绩是95.6±1.6分,患者的满意度是9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人员分层培训中应用品管圈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成绩,可显著地改善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吴鸿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2016年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患儿均采用蓝光治疗,观察组患儿在蓝光治疗基础上予以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治疗后3d、治疗后7d的总胆红素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总胆红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7d观察组患儿的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良好,可有快速降低新生儿的总胆红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官素玲;李剑芳;段锦辉;李雪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内外双侧入路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观察

    探讨内外双侧入路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选取收治的74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就诊编号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后入路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内外双侧入路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对两组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及疗效.观察组肘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采用内外双侧入路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可显著提高疗效,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优势较为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易亮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综合疗法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观察与分析

    选取84例焦虑症者且根据门诊就诊顺序,按照单双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综合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干预.比较两组患者HAMA和SAS评分.结果治疗结束三个月后,观察组HAMA和SA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疗法在焦虑症干预中疗效显著,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黄凯;何祖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分析疤痕子宫妊娠再次分娩方式的意义研究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妇科收治的瘢痕子宫妊娠再次分娩的孕妇125例,详细记录孕妇分娩结局以及生产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子宫破裂,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25例孕妇符合阴道试产指征并选择阴道试产的共69例,试产成功的共50例,占72.46%;选择性剖宫产共56例,占44.8%;试产失败后急性剖宫产的19例,占15.2%.选择性剖宫产组出血量与阴道试产成功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剖宫产组出血量均大于其他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小于其他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试产成功组孕妇分娩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再次剖宫产组孕妇分娩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1.33%,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剖宫产组无先兆子宫破裂及子宫破裂,阴道试产组出现1例先兆子宫破裂,行加急剖宫产未发生子宫破裂,母儿结局良好.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是可行的,但是临床对于其分娩方式的选择还应根据孕妇自身情况,严格按照其指征并在孕妇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选择分娩方式,产程中严格以专人监护及胎心监测,母婴安全为首要原则,降低医疗风险性.

    作者:邹泉;张琳琳;谢姣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骨髓形态检验鉴别巨幼细胞性贫血与难治性贫血的临床价值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巨幼细胞性贫血(MA)患者50例和难治性贫血(RA)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进行骨髓形态检验,然后比较分析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与MA相比,RA骨髓形态中红系细胞病态和粒系细胞病态百分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与MA贫血患者骨髓中的红系巨幼变和粒系细胞巨幼变百分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MA和RA在临床上和骨髓检验形态学方面均有相似之处,又各自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在临床检验诊断时前者应该重点观察巨核系病态造血,而后者则应该重点观察红系巨幼变细胞体积.此外,有核红细胞PAS阳性率可作为临床诊断两者的鉴别指标.

    作者:苏静;裴兵;张建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氨溴特罗口服液对小儿喘息性疾病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氨溴特罗口服液对小儿喘息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小儿喘息性疾病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抗感染、止咳平喘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各项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用氨溴特罗口服液联合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疗效确切,可快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并且联合应用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卢锦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在乙肝病毒及核心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3例疑似乙型肝炎患者,对所有患者均抽取空腹血液并进行ELISA法及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检测,对两种不同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抗IgG抗体及抗IgM抗体检出率均高于ELISA法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乙肝病毒及核心抗体行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检测,可有效提高核心抗体检出率.

    作者:朱萍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丙泊酚复合依托咪酯与单用丙泊酚于胃肠镜检查中的比较

    我院接受胃肠镜检查患者168例,依据麻醉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两组均予以推注芬太尼,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静注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组静注丙泊酚+依托咪酯进行麻醉,当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胃肠镜操作.对比两组麻醉前、麻醉后1min、麻醉后5min及检查结束时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前、麻醉后1min、麻醉后5min及检查结束时SpO2、HR、MA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后1min、麻醉后5min SpO2、HR、MAP均较麻醉前降低,且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4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肠镜检查中应用丙泊酚复合依托咪酯麻醉对患者心率、血压影响较小,不良发生少,效果优于单用丙泊酚.

    作者:孟庆雷;时晓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不同术式在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中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分析

    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7月收治的102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平均时间为64.3±10.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2.7±10.4ml,对照组手术平均时间为130.2±12.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04.3±20.1m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平均排气时间为2.0±1.1d、术后住院时间4.5±1.6d,对照组术后平均排气时间为4.5±1.4d,平均住院时间为12.3±2.4d,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采用腹腔镜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疗效显著,显著缩短了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荐和使用.

    作者:孙伟峰;陈泽华;梁三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外伤性小肠破裂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探讨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36例外伤性小肠破裂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创伤愈合情况和恢复情况.结果全部患者中有33例为闭合性外伤,3例患者为开放性外伤.腹腔穿刺总的阳性率为90.9%.全部患者都采取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后35例患者治愈出院,还有1例患者由于肠衰竭自动放弃治疗.外伤性小肠破裂很多患者的临床症状为腹痛、腹膜刺激征或是腹腔穿刺呈阳性,采用CT和X光检查和腹腔穿刺可以达到尽早确诊的目的,提升治愈率的关键措施是尽早进行手术,同时处理好手术后的并发症.

    作者:卫庆文;易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78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采用视觉疼痛评分(VAS)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进行分析,观察两组患者Cobb角变化、椎体前缘高度、变化情况,同时,随访半年就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展开探讨.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obb角变化、椎体前缘高度变化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发现,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5.13%显著低于对照组15.38%,观察组患者ODI脊柱评分为45.3±1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8.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行PKP和PVP治疗,但PKP的效果更好,不但能帮助快速恢复患者椎体功能,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邹庆宝;谭静;李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综合护理对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对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普外科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100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普外科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评估两组胃肠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和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对比患者心理护理、基础操作、环境护理、服务态度以及健康宣教满意度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经过综合护理干预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更短,胃肠功能恢复有效率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对心理护理、基础操作、环境护理、服务态度以及健康宣教等护理指标满意度评分更高,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有效改善腹部外科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指标,促进肠胃功能恢复,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予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卓小慧;谢艳珠;符华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采用维生素B12与叶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选取我院内分泌科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和观察2组各20例.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1组采用叶酸联合二甲双胍,观察2组叶酸、维生素B12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血糖、维生素B12、叶酸及同型半胱氨酸(Hyc)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点比较,叶酸、维生素B12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P<0.05).比较三组血清Hyc水平发现,对照组血清Hyc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5.00%,显著高于观察1组的20.00%、观察2组的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1组与观察2组间并发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型糖尿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与叶酸、维生素B12联合治疗,有助于纠正叶酸、维生素B12吸收障碍,预防血清Hyc升高,减少糖尿病对周围神经、肾脏及微血管损害.

    作者:苏木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影响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影响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119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将其中死亡和进展为危重症的29例患儿设为预后不良组,其余90例为对照组,对相关影响因素,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预后不良组发热、发热持续时间≥72h、抽搐、心率增快、出现肺部渗出性病变、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糖值增高患儿构成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入选回归模型的因素有发热、发热持续时间≥72h、有肺部渗出性病变、血糖升高、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结论 当重症HFMD患儿出现发热、发热持续时间≥72h、有肺部渗出性病变、血糖升高、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时预示着预后不良,因此在出现上述因素时应积极防治,提高预后.

    作者:区建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回顾性分析所在医院29例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感染特征及主要危险因素进行总结.结果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感染致病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无耐药性,对青霉素、头孢类、喹诺酮类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气管切开、身体抵抗力差、深静脉导管、机械通气时间过长是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感染特点显著,且独立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应积极采取必要措施进行防治,减少院内感染,提高患者诊疗效果.

    作者:付明森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探讨改良式插胃管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系统地研究改良式插胃管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需要插胃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插胃管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式插胃管方法,对比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时间为3.2±0.9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不良反应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式插胃管法能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减少插管时间,减轻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叶宣宏;李华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对比分析CT和MRI在脊柱转移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7月间收治的156例脊柱转移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以CT、MRI影像学诊断结果,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比较两种方法诊断脊柱转移肿瘤的符合率.结果MRI诊断在各种病变、受累椎骨节、压缩椎骨节以及椎管、椎旁软组织肿块的检出数量上均高于CT诊断,除压缩椎骨节数检出数比较差异很小外,其余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MRI诊断脊柱转移肿瘤的符合率为91.67%,显著高于CT诊断的46.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成像不仅具有高软组织分辨率,而且能够对肿瘤病灶进行多方位成像,相对于CT有更高的检测敏感性,有利于脊柱转移性肿瘤的及早诊断.

    作者:张敬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