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临床研究

吴贤驹

关键词:微型钢板, 克氏针, 掌指骨骨折, 治疗效果
摘要:总结探讨微型钢板内固定与克氏针内固定在掌指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掌指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微型钢板组与克氏针固定组,各40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1)微型钢板组骨折愈合时间(52.5±2.5)d明显低于克氏针组(60.5±1.8)d,组间差异显著(t=16.4243,P<0.05);(2)微型钢板组术后感染发生率7.50%(3/40)明显低于克氏针组25.00%(10/40),组间差异显著(χ2=4.5005,P<0.05);(3)微型钢板组TAFS评价优良率92.50%及影像学评价优良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与克氏针内固定想比,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多奈哌齐联合奥氮平治疗伴精神行为症状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分析多奈哌齐联合奥氮平治疗伴精神行为症状血管性痴呆(VaD)的疗效及安全性.抽取74例伴精神行为症状血管性痴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多奈哌齐,研究组采用多奈哌齐+奥氮平,两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缺血指数量表(HIS)、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两组HIS、BSSD、BPRS、AD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IS、BSSD、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22%)与对照组(10.8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采用多奈哌齐及奥氮平治疗伴精神行为症状血管性痴呆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精神、痴呆等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崔志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戊酸雌二醇治疗对稽留流产患者一次清宫率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戊酸雌二醇治疗对稽留流产患者一次清宫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6年6月我院确诊的稽留流产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2d空腹口服米非司酮50mgBID治疗后第3d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给予口服2d戊酸雌二醇2mg Tid治疗,统计分析所有患者胚胎娩出率、出血量和清宫率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胚胎娩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前者胚胎娩出时间和出血量明显低于后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一次清宫率和二次清宫率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戊酸雌二醇治疗可有效协助稽留流产患者娩出胚胎,减少清宫率及出血量,降低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佳妮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超声内镜联合染色法及窄带成像技术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应用价值研究

    研究超声内镜联合染色法及窄带成像技术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择2012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疑似食管黏膜病变患者3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9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白光胃镜检查,观察组给予超声内镜联合染色法及窄带成像技术检查.将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两组间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为8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3%,差异显著(P<0.05).超声内镜联合染色法及窄带成像技术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能够为手术治疗提供合理的依据.

    作者:钟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梅毒螺旋体抗体法在梅毒诊断中应用对比

    比较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与梅毒螺旋体抗体法(ELISA)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梅毒患者120例,经血清学试验、临床症状观察、询问病史等手段确诊为梅毒患者76例,非梅毒患者4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ECLIA与ELISA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ELISA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68%、100.00%、99.17%、100%、97.78%,ECLIA分别为100.00%、97.73%、99.17%、98.70%、100.00%,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ECLIA与ELISA检测梅毒均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可用于梅毒临床筛查与诊断中;此外,ECLIA操作简单、用时较短、可重复操作、无污染,故应用价值更为显著.

    作者:迟琼;王治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5例分析

    探讨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选取1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采用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观察组术后3、9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国志;徐孝其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开腹手术下行胃穿孔修补术治疗胃穿孔31例疗效观察

    分析开腹手术下行胃穿孔修补术治疗胃穿孔的效果.抽取收治的62例胃穿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开腹胃穿孔修补术.统计两组临床疗效、机体功能恢复及治疗前后疼痛评分(VAS)变化情况.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6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开腹胃穿孔修补术治疗胃穿孔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疼痛,促使机体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赵安松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老年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效果观察

    研究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老年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效果.纳入老年细菌性肝脓肿患者9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切开组和超声组.切开组采用细菌性肝脓肿切开置管引流治疗,超声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体温复常时间、脓腔消失时间、血象复常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超声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切开组(P<0.05);超声组相较于切开组体温复常时间、脓腔消失时间、血象复常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0.05);超声组相较于切开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老年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体温和血象恢复正常,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脓腔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丁飞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社区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社区中心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06例作为试验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3例)和观察组(n=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社区护理,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方案的对患者生活质量和依从性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社区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朱宇甦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聚焦超声治疗鼻炎—变态反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观察聚焦超声治疗鼻炎—变态反应性鼻炎的疗效.选取2012年05月~2015年09月150例鼻炎—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75例)与对照组(75例),分别采用聚焦超声与低温射频消融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82.67%(P<0.05);试验组治疗后症状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炎—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采用聚焦超声与低温射频消融仪治疗均有较好效果,但前者治疗效果更为明显,且治疗过程安全、高效,同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春;卓木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肝素冲洗预防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早期堵管的效果观察

    观察肝素冲洗预防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早期堵管的效果.选取医治的94例下肢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均行手术外固定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观察组行肝素冲管治疗,对照组行生理盐水冲管治疗,比较两组堵管及创面愈合情况.观察组管道畅通率(91.49%)比对照组(61.70%)高,VSD使用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术后第1、3、6d的VAS评分均比对照组优(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创面组织病理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肝素冲洗预防负压封闭引流可明显降低下肢开放性骨折早期堵管率,促进引流通畅,且可缓解创面疼痛,加快创面愈合.

    作者:蔡小盈;杨泽光;洪艺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氯吡格雷与硝酸甘油片结合治疗急性心绞痛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与硝酸甘油片结合治疗急性心绞痛效果分析.方法 将2012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急诊科治疗的100例急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口服硝酸甘油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硝酸甘油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绞痛各指标变化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心绞痛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与硝酸甘油片结合治疗急性心绞痛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降低血液粘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魏中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动力髋螺钉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抽取接受内固定术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102例,按不同术式分为DHS组和PFNA组各51例.DHS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PFNA组采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比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统计两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及生活质量评分.PFN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DHS组,术中出血量少于DHS组,且手术优良率(98.04%)高于DHS组(84.31%),并发症发生率(3.92%)低于DHS组(1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Harris、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PFNA组Harris评分高于DHS组,术后6个月,PFNA组Harri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给予PFNA治疗,手术情况、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DHS,更利于术后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李伟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应用红外线照射联合喜疗妥软膏外涂治疗的护理分析

    探讨血液透析病人内瘘应用红外线照射联合喜疗妥软膏外涂治疗的护理措施与效果.选择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血液透析患者55例,随机分组,对照组27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28例采用红外线照射联合喜疗妥软膏外涂治疗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加强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内瘘血管情况.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血管塌陷(3.57%)、血流量不充足(10.71%)、血管杂音弱(3.57%)、血管弹性较差(3.57%)的发生率明显更低,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应用红外线照射联合喜疗妥软膏外涂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有利于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能够有效地保护动静脉内瘘功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伍新苗;刘翠霞;陈洁双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急性腹泻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急性腹泻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非同期对照试验,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到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急性腹泻患儿180例,以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支持对症、抗炎、补液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腹泻缓解时间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腹泻总时间为(71.3±6.8)h小于对照组为(92.4±5.4)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而CD8+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予常规支持对症、抗炎、补液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增强小儿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夏丽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阑尾炎护理中的应用

    对比常规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阑尾炎诊治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诊断治疗的105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术后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观察组患者基础知识、术前配合知识、术后护理知识以及生活饮食知识等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4.9±0.4d、术后卧床时间0.9±0.2d、住院费用8864.5±472.3元,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8.4±0.8d、2.8±0.5d及10495.7±586.7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理路径在阑尾炎诊治与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谭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帕瑞昔布钠在髋关节置换术瑞芬太尼麻醉中应用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探究帕瑞昔布钠在髋关节置换术瑞芬太尼麻醉中应用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随机选取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在瑞芬太尼麻醉后给予0.9%氯化钠溶液、帕瑞昔布钠,对比分析应用效果情况.观察组患者术后1、7d时MMSE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及Harris评分(89.23±12.06)分、(88.96±12.76)分与对照组(42.74±11.46)分、(45.57±11.65)分相比明显较高(P<0.05).帕瑞昔布钠在髋关节置换术瑞芬太尼麻醉中应用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显著,改善其术后认知功能,预后效果较好,安全可靠,意义重大.

    作者:姚少红;梁艳丽;杨柳;严冰;王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临床研究

    总结探讨微型钢板内固定与克氏针内固定在掌指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掌指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微型钢板组与克氏针固定组,各40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1)微型钢板组骨折愈合时间(52.5±2.5)d明显低于克氏针组(60.5±1.8)d,组间差异显著(t=16.4243,P<0.05);(2)微型钢板组术后感染发生率7.50%(3/40)明显低于克氏针组25.00%(10/40),组间差异显著(χ2=4.5005,P<0.05);(3)微型钢板组TAFS评价优良率92.50%及影像学评价优良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与克氏针内固定想比,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吴贤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乌司他丁联合东莨菪碱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探究

    探讨选择乌司他丁+东莨菪碱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加以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选择我院2014年05月~2016年02月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安排所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通过抽签展开分组;对照组:机械通气+东莨菪碱;观察组:机械通气+东莨菪碱+乌司他丁;在呼吸频率等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之间凸显差异(P<0.05).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除实施机械通气治疗之外,配合选择乌司他丁+东莨菪碱,可以成功改善患者的p(CO2)指标以及APACHEⅡ评分.

    作者:张祥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氮卓斯汀鼻喷剂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探究分析过敏性鼻炎患者联合应用地氯雷他定与氮卓斯汀鼻喷剂治疗后的效果.选取2015年02月~2016年04月在我院进行过敏性鼻炎治疗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地氯雷他定+氮卓斯汀鼻喷剂治疗,对照组患者:氮卓斯汀鼻喷剂治疗,每组患者47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的症状评分、效果.观察组的鼻塞(0.88±0.24)分、流鼻涕(0.68±0.17)分、鼻痒(0.70±0.81)分、打喷嚏(0.49±0.13)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鼻塞(2.51±0.74)分、流鼻涕(2.38±0.61)分、鼻痒(2.61±0.80)分、打喷嚏(2.20±0.60)分;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74%)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过敏性鼻炎的治疗过程中,地氯雷他定、氮卓斯汀鼻喷剂联合治疗后,其疗效显著升高,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水平.

    作者:安有海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53例临床效果研究

    观察曼月乐对53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疗效.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至我院进行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53例,所有患者给予曼月乐环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2、24、36个月患者痛经程度、月经量,子宫体积变化和患者的不良反应.53例患者12个月后复查,4例患者无效,其中3例无效患者环位下移,进行复位,其余患者临床症状均减轻或者消失,总有效率为92.45%.随访患者3年,发现患者术后12个月较术前VAS评分与PBAC评分明显降低,子宫体积虽然也有所减小,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个月与术后12个月相比,VAS评分、PBAC评分均无明显变化,但子宫体积减小;术后36个月与术后24个月相比,VAS评分、PBAC评分均无明显变化,但子宫体积明显减小.53例患者上环3~6个月时5例患者出现阴道少量出血,上环10~12个月时4例患者出现痤疮,2个月复查时3例患者曼月乐环位置下移,给予复位.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曼月乐对子宫腺肌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邓小玲;麦燕桃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