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国志;徐孝其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社区中心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06例作为试验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3例)和观察组(n=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社区护理,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方案的对患者生活质量和依从性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社区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朱宇甦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探讨选择乌司他丁+东莨菪碱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加以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选择我院2014年05月~2016年02月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安排所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通过抽签展开分组;对照组:机械通气+东莨菪碱;观察组:机械通气+东莨菪碱+乌司他丁;在呼吸频率等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之间凸显差异(P<0.05).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除实施机械通气治疗之外,配合选择乌司他丁+东莨菪碱,可以成功改善患者的p(CO2)指标以及APACHEⅡ评分.
作者:张祥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与硝酸甘油片结合治疗急性心绞痛效果分析.方法 将2012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急诊科治疗的100例急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口服硝酸甘油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硝酸甘油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绞痛各指标变化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心绞痛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与硝酸甘油片结合治疗急性心绞痛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降低血液粘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魏中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对比常规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阑尾炎诊治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诊断治疗的105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术后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观察组患者基础知识、术前配合知识、术后护理知识以及生活饮食知识等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4.9±0.4d、术后卧床时间0.9±0.2d、住院费用8864.5±472.3元,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8.4±0.8d、2.8±0.5d及10495.7±586.7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理路径在阑尾炎诊治与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谭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治情况展开综合探析.筛选2007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诊5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对患者进行及早诊断,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主要选取一线的抗结核类药剂(吡嗪酰胺、异烟肼)进行救治.患者经诊断及治疗之后,好转23例(46.0%),未愈11例(22.0%),后遗症9例(18.0%),死亡7例(14.0%).临床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前,需先诊断患者的病情,针对其实际病情选择治疗方法,此次研究以一线的抗结核类药剂(吡嗪酰胺、异烟肼等)丢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进行救治,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提升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赵丽惠;王巧凤;王聪;杨艳霞;李阳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3月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状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其管理方式的差异,将其管理功能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2014年2月~2015年2月采取常规的模式进行管理,从2015年3~2016年3月对其工作进行相应的整改,采取集中式管理的模式对其消毒供应中心的各项工作进行管理,并对其管理的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 通过比较后得知,2014~2015的满意率与2015~2016年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前者明显高出后者许多,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期间,2015~2016年医疗纠纷以及差错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2014~2015年,其管理效果明显优于2014~2016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结束后得知,2015~2016年(器具)合格率、(器具)清洁率以及工作质量均明显高于2014~201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的实施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其管理效果以及工作效率,对其器械清洁率的提升也有着一定的效果,还可提升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满意程度,将感染的几率降到低,对医工作的开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具有在临床上广泛推广的价值.
作者:罗玉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探究愈酚伪麻待因口服液治疗儿童咳嗽的疗效及安全性.选取2015年8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咳嗽儿童,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儿采用愈酚伪麻待因口服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氨溴特罗口服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试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愈酚伪麻待因口服液治疗儿童咳嗽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曾远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并发肺外并发症将患儿分为有肺外并发症组(n=58)和无并肺外发症组(n=72),并采用当单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并发肺外并发症的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实变影、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升高、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发病7d后使用)均与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实变影、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CRP升高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发病7d后使用)均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可累及多种系统肺外并发症,肺实变影、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CRP升高、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发病7d后使用)均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早期积极干预,及时检测,积极预防,对症治疗,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李天颂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探讨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与价值.选取5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分为随访组和非随访组各29例,另外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中的临床效果.观察组心衰超声指数和Log 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随访组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均优于非随访组,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心衰超声指数能有效显示出患者的心力衰竭情况,能为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提供基础,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磊;魏海东;韩碧波;宋喜亮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分析左甲状腺素钠对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转归的影响.选择2015年8月~2016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另选10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给予患者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TSH、FT4水平,并与正常孕妇比较分娩方式的不同.经治疗后,患者妊高征、中/重度贫血、羊水异常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TSH水平明显下降,FT4水平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患者的分娩方式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及时给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妊娠并发症,改善母婴围产结局,值得在临床更多应用.
作者:张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社区选取了老年COPD患者60例实施了康复护理,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肺功能、运动能力、心理能力及生活能力变化情况.干预后患者VCmax、FEV1、PEF、FEV1/FVC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运动能力、心理能力及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服务COPD老年患者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其肺功能,提高运动、心理及生活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辛欣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分析开腹手术下行胃穿孔修补术治疗胃穿孔的效果.抽取收治的62例胃穿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开腹胃穿孔修补术.统计两组临床疗效、机体功能恢复及治疗前后疼痛评分(VAS)变化情况.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6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开腹胃穿孔修补术治疗胃穿孔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疼痛,促使机体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赵安松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检测在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84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依据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组(n=31)与非细菌感染组(n=53),并选取同期2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各组血清PCT、CRP及WBC水平,并比较其诊断结果.细菌感染组血清PCT、CRP及WBC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非细菌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细菌感染组血清PCT、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联合检测诊断敏感性、准确性均高于应用血清PCT、CRP及WBC单一检测,特异性高于CRP及WB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呼吸道感染患者应用血清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检测,可显著提高临床诊断呼吸道感染的准确率,有效鉴别细菌性与非细菌性呼吸道感染.
作者:钟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抽取接受内固定术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102例,按不同术式分为DHS组和PFNA组各51例.DHS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PFNA组采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比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统计两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及生活质量评分.PFN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DHS组,术中出血量少于DHS组,且手术优良率(98.04%)高于DHS组(84.31%),并发症发生率(3.92%)低于DHS组(1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Harris、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PFNA组Harris评分高于DHS组,术后6个月,PFNA组Harri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给予PFNA治疗,手术情况、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DHS,更利于术后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李伟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观察经颅磁刺激治疗仪对脑瘫患儿康复疗效的影响.选取收治的68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是否选择经颅磁刺激治疗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作业疗法、运动疗法等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经颅磁刺激治疗,采用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量表(DQ)评估两组智力发育情况及运动情况,将两组治疗前后DQ评分及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DQ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DQ评分有所改善(P<0.05),但试验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试验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1%、82.4%,试验组无效2例,对照组为6例,试验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显著(P<0.05).脑瘫患儿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配合经颅磁刺激治疗的康复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儿的运动功能发育,改善患儿智力.
作者:王兴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非化脓性中耳炎也称为分泌性中耳炎,主要特征为传导性耳聋及鼓室积液,有效治疗过后可恢复听力,然而在临床上却有部分患者在治愈之后没有恢复骨导听阈,导致感音神经性聋产生.国内外相关报道中也显示分泌性中耳炎会改变骨导听阈,现对分泌性中耳炎与感音神经性聋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铭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分析复方阿替卡因在老年牙髓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选择就诊的122例老年牙髓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1例,对照组注射利多卡因,试验组采用复方阿替卡因进行麻醉,对比分析两组起效时间、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1)试验组复方阿替卡因麻醉起效时间为(1.8±0.6)min,对照组为(4.7±0.8)min,差异显著(t=4.325,P<0.05).(2)对照组优49例为,优秀率为80.33%;试验组优56例,优秀率为91.80%;试验组优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4%;试验组出现不良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χ2=4.876,P<0.05).复方阿替卡因在老年牙髓病治疗中麻醉时间较短,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张青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对中药联合化疗在消化道肿瘤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调查.抽选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56例消化道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系统随机分组的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予以中药联合化疗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化疗,对患者疗效进行调查.两组患者疾病评估有效率分别为96.4%、60.7%,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40.6±15.3)分、(31.5±11.2)分,对照组有8例胃肠反应,有2例手足综合征和6例血常规异常病例;观察组仅有2例胃肠反应和1例血常规异常病例,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联合化疗在消化道肿瘤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患者生存质量更高.
作者:宣立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观察比较氨茶碱与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治疗效果.研究对象均选择我院于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72例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按照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患儿分为氨茶碱组和枸橼酸咖啡因组,氨茶碱组采用氨茶碱进行治疗,枸橼酸咖啡因组采用枸橼酸咖啡因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辅助呼吸支持应用率、呼吸支持时间、甲基黄嘌呤类药物应用时间、治疗费用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氨茶碱组治疗有效率为72.22%,枸橼酸咖啡因组治疗有效率为91.67%,枸橼酸咖啡因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氨茶碱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咖啡因组辅助呼吸支持应用率明显低于氨茶碱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咖啡因组呼吸支持时间、甲基黄嘌呤类药物应用时间和住院花费均少于氨茶碱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茶碱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56%,枸橼酸咖啡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枸橼酸咖啡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氨茶碱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氨茶碱治疗效果比较,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有效缩短呼吸支持时间和用药时间,且安全性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邓云森;李盛强;徐晓清;涂惠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分析及探索护理干预在经阴道分娩孕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观察其对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造成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提供有效参考.收集本科室2015年5月~2016年5月接收的经阴道分娩的200例孕妇,根据随机双色球分组法将所有孕妇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包含100例孕妇,为其提供产科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包含100例孕妇,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观察和记录两组孕妇的产程情况、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出血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的总产程更短,产后出血量更少,产后出血率更低(P<0.05).护理干预有助于缩短阴道分娩孕妇的产程,降低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风险,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杨丽青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