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东方
探究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法在不孕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选择2014年3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不孕症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输卵管通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临床疗效、术后1年妊娠成功率、平均妊娠时间以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妊娠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妊娠成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法在不孕症治疗中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疗效,缩短受孕时间、提高妊娠成功率,安全性高,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袁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产科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高血压产妇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妊高症产妇13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65例,给予产科护理干预内容;对照组65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血压变化情况,并记录两组产妇分娩结局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收缩压为(129.1 ±13.2) mmHg、舒张压为(80.7±5.9)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6.7±14.3)mmHg、(95.2±6.7)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经护理干预后,自然分娩61例、早产3例、流产1例,其自然分娩率为93.8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9例、10例、6例及7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产科护理干预应用于妊高症妇临床护理工作中,可有效舒缓产妇不良情绪,提升产妇治疗依从性及治疗信心,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和生活作息,从而有效控制血压波动,保障高水平临床疗效,提高自然分娩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少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乙肝两对半及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结果.从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空腹静脉血5ml,采用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抗-HCV,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肝两对半指标.在100例原发性感染患者中,“小三阳”比例为48.00%,“大三阳”比例为13.00%,“小三阳”感染模式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感染模式(P<0.05),“全阴”比例为10.00%,HBsAg阳性感染率为77.01%,HBsAg阴性感染率为22.99%,HBV感染率为87.00%;抗-HCV检测阳性16例,HCV感染率为16.00%,其中有10例合并HBV感染,HCV和HBV双重感染率为10.00%.乙肝病毒感染可能是引起原发性肝癌发生的主要因素,以HBsAg阳性感染为主,同时以“小三阳”感染模式的肝癌患者占多数,当然丙肝病毒感染不容忽视,两者双重感染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叶健翔;温宝欣;胡雅;刘勇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探讨小儿疝气腹腔镜手术中应用七氟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选取在我院行疝气腹腔镜手术的患儿7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氯胺酮麻醉,观察组应用七氟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情况、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不良反应.对照组麻醉诱导时间为(225.95±40.38)s、苏醒时间为(60.85±22.02) min,均明显长于观察组的(17.88±4.17)s、(22.75±6.1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两组的MAP、HR、SpO2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率为37.1%,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小儿疝气腹腔镜手术中应用七氟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效果显著,可缩短患儿术后苏醒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具有稳定的血液动力学,较为安全、有效、方便.
作者:刘兴建 刊期: 2017年第11期
评价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晚期胃癌的近远期疗效.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15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对原发性病灶行姑息手术切除术,对照组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行病灶的切除而行改道(胃空肠吻合或单纯造瘘)及探查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1年、3年疗效、生活质量等.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48.0%(36/75),对照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仅为22.6%(17/75),观察组1年生活质量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20.0%(15/75),对照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5.3%(4/75),观察组3年生活质量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晚期胃癌病患而言,姑息手术切除术治疗由于切除了原发病灶,起到一定的减作用,其近远期疗效均好于改道及探查手术,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但具体术式要视患者情况来选择.
作者:张有泽;余强;刘翔;张伟;徐正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分析保留二尖瓣装置的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的临床治疗作用.研究对象为我院随机选取的76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研究时间为2014年4月~2016年4月,研究对象分类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行不保留二尖瓣装置的换瓣术治疗,观察组行保留二尖瓣装置的换瓣术治疗,总结归纳两组患者的终治疗效果.经保留二尖瓣装置的换瓣术治疗,观察组治疗效果更接近于预设值,与对照组相比,心功能、左心室功能指标、治疗满意度更为理想,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保留二尖瓣装置换瓣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能够较好增强患者心功能,改善左心室功能相关指标,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丁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6年3月间我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74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于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观察组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舒适护理可有改善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姚用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1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宫颈环切术,试验组切割深度>15mm,对照组切割深度<15mm.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妊娠结局,如不良妊娠事件、妊娠时间、分娩方式.结果试验组术后妊娠率为82.00%,对照组为84.00%,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不良妊娠事件发生率为19.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自然分娩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宫颈环切术治疗CIN疗效明显,术中不同切割深度对患者妊娠率无明显影响,但对其分娩方式及不良妊娠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影响,应高度重视选用合理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
作者:伍冠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探究分析甲减与妊娠糖尿病孕妇胰岛素敏感性及糖代谢的关系.选择62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均为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本院进行检查的患者,将其根据甲状腺功能的结果分为甲减组和正常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与胰岛素敏感性及糖代谢的关系.两组患者的FINS、FBG、2hFINS、2hFBG与HbAlc值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2.68±1.65)显著低于甲减组的(3.92±2.34),而敏感性指数(0.024±0.1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15±0.00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甲减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相对于正常高,且胰岛素敏感性较差,但甲减与糖代谢关系不明显.
作者:程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研究对比腹腔镜疝修补术(TEP)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选择我院接收的腹股沟疝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47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疝修补术(TE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较好,患者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曾斌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分析及探索血常规检验中应用末梢血、静脉血等采血方法的差异性,旨在为血常规检验工作提供有效参考.收集本科室2015年7月~2016年7月接收的行血常规检验的100例健康体检人群,根据随机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包含50例,经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末梢血标本行血常规检验.研究组包含50例,经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标本行血常规检验.详细记录两组对象的各项血常规检验指标状况,并进行对比分析.与对照组对象相比,研究组对象中的RBC、Hb、HCT等指标均显著更高(P<0.05).两组对象的WBC 、PLT、MCHC、MCV、MCH等指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血常规检验中经静脉血采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较末梢血更为优秀,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彭科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分析观察血浆B型钠尿钛(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MA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将112例MAI患者纳入研究,对比不同梗死部位、不同Killip分级、不同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治疗前后患者血浆hs-CRP、BNP水平.前臂AMI组hs-CRP、BNP水平高于下壁AMI组;Ⅰ~Ⅳ级患者hs-CRP、BNP依次上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发生心血管事件组较未发生组hs-CRP、BNP高;治疗后患者hs-CRP、BNP明显下降(P均<0.05).hs-CRP、BNP与AMI梗死部位、病情、心血管事件相关,可用于预后和疗效观察.
作者:张小艳;李叶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分析研究罗哌卡因-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和腰-硬联合阻滞对产妇分娩的镇痛效果以及安全性.对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82例选择镇痛分娩的足月初产妇进行研究,根据产妇的妊娠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产妇实施罗哌卡因-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阻滞镇痛,观察组产妇实施罗哌卡因-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镇痛,分析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镇痛5min、10min、20min、30min后,观察组产妇的VAS评分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在镇痛过程中罗哌卡因、芬太尼和自控镇痛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产妇的副作用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娩产妇镇痛选用罗哌卡因-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阻滞的临床效果显著,在治疗过程中,药物用量较少,且副作用的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秋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探讨胺碘酮与伊布利特对双极射频消融术后早期持续心房颤动(AF)的影响.择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行双极射频消融术后早期持续性AF患者86例,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应用伊布利特治疗,对照组应用胺碘酮治疗.两组患者转复总有效率对比中,研究组88.37%高于对照组69.77%(P<0.05).两组药物期间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伊布利特对双极射频消融术后早期持续AF的改善作用优于胺碘酮,且安全性较佳,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陈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对老年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的影响.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的收治的80例老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例,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干预、饮食护理、并发症的预防等,观察两组的护理结果,总结护理经验.对照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长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12.5%,对照组为27.5%,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干预能显著缩短肛门排气、排便的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术后存活率,使患者更好的同归社会生活中.
作者:易晓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观察分析对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选择我院于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106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53例,其中一组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为全切组,另外一组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为次全切组,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率进行比较.全切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55%,次全切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43%,数据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切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1.89%,显著低于次全切组患者术后复发率13.21%,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尹井贺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探讨阿司匹林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8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给予阿司匹林和奥扎格雷钠.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6%(x2=4.768,P=-0.029).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阿司匹林和奥扎格雷钠联合进展性脑梗死,可以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齐立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观察针刺联合益智汤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神经缺损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将160例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按对照研究方式,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调节血压、调节血脂、控制血糖、抗血小板药物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益智汤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进行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评 分.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后,观察组较对照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较对照组mRS评分明显降低(P<0.05),ADL评分明显升高(P<0.05).针刺联合益智汤可有效改善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神经缺损功能及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张军锋;郭长江;范远;蒋利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本次针对临床护理路径制定了详细的产科护理规范,提高产科教育质量.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确诊为孕产妇患者200例,针对200例孕产妇分为两组进行分析,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对照组孕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教育,观察组孕产妇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结合产科健康教育管理进行分析.出院时对比两组孕产妇的满意度以及健康教育知识的了解程度.调查数据显示对照组孕产妇满意度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临床护理路径展开教育管理,提高孕产妇对护理教育的认识,提高孕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本次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此教育管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慧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和分析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用于直肠癌根治手术麻醉效果.方法 以20%比例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54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27例.直肠癌根治手术过程中,对照组给予单纯全身麻醉,试验组给予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心率、血压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临床麻醉中,术前10min及拔管后,两组心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时、切除后及拔管时,两组心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0min及拔管后,两组血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时、切除后及拔管时,两组血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发生不良反应,前者发生率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单纯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可提升麻醉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建议在直肠癌根治手术中大力推广及应用该种麻醉方式.
作者:冯秀芬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