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艳春;张华;梁云香
分析观察血浆B型钠尿钛(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MA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将112例MAI患者纳入研究,对比不同梗死部位、不同Killip分级、不同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治疗前后患者血浆hs-CRP、BNP水平.前臂AMI组hs-CRP、BNP水平高于下壁AMI组;Ⅰ~Ⅳ级患者hs-CRP、BNP依次上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发生心血管事件组较未发生组hs-CRP、BNP高;治疗后患者hs-CRP、BNP明显下降(P均<0.05).hs-CRP、BNP与AMI梗死部位、病情、心血管事件相关,可用于预后和疗效观察.
作者:张小艳;李叶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探究系统护理在病毒性脑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将我院2015年1~12月诊治的9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系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及症状缓解时间相比较,对照组长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7.5%,低于试验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病死率为6.3%,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无病死患儿,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系统护理有利于改善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可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护理效果更加优异,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炳欣 刊期: 2017年第11期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给予糖皮质激素及来氟米特的临床干预成效.对照组给予泼尼松及环磷酰胺治疗,研究组给予泼尼松及来氟米特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A、IgG及IgM,补体C3及C4,白细胞计数、白蛋白及血肌酐,观察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前免疫球蛋白IgA、IgG及IgM,补体C3及C4,白细胞计数、白蛋白及血肌酐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各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改善幅度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20.63%,显著低于对照组38.10%(P<0.05).系统性红斑狼疮给予糖皮质激素及来氟米特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张旭凯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探究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在小儿难治性肺炎治疗中的价值研究.选取本院确诊为小儿难治性肺炎的患儿8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数据对比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咳嗽缓解时间、影像学吸收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炎症吸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纤维支气管镜子灌洗术能有效提升小儿难治性肺炎的治疗效果,降低患儿的住院天数,值得在儿科临床治疗中推广与应用.
作者:周文芳;芦爱萍;邓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疗法与单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选取74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单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结果 (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30%,高于对照组的81.08%,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1%,低于对照组的29.73%,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和单用阿奇霉素比较,采用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更显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迅速改善临床症状,促进预后,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刘晓蓉;缪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对香菇多糖增强XELOX(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66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3例患者采用XELOX方案治疗,观察组33例患者采用香菇多糖增强XELOX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8.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49%(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为84.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64% (P<0.05).香菇多糖增强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可提高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效果较为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新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相关性.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8月我院63例AIS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根据血浆Hcy水平分为观察组A组(Hcy≥15μmol/L,n=39)与观察B组(Hcy<15μmol/L,n=24例),另取我院同期体检健康者41例作为对照组.人院后进行常规抽血检查,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Hcy,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CRP.观察组Hcy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组Hcy及CRP水平显著高于观察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Hcy与CRP水平升高是AIS发生、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且患者血浆Hcy水平越高,则CRP水平亦随之升高.
作者:胡会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U)联合检测对于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8月收治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是否存在肾病为无肾病组61例和早期肾病组37例,另外选取我院同期收治健康体检人员4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患者RBP、TRU、MA水平.结果 无肾病组和早期肾病组患者M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肾病组患者RBP(74.6±8.5)mg/L、MA (43.6±11.8) mg/L和TRU (2.9± 1.6)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RBP(38.6±8.4)mg/L、MA(ll.2±8.5)mg/L和TRU (1.6±0.7) mg/L(P<0.05).糖尿病组患者RBP、MA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肾病组患者RBP、MA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联合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阳性率,糖尿病肾病RBP+MA+TRU检测阳性率为91.9%.结论 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联合RBP、MA和TRU检测能够提高检测率,具有使用价值.
作者:杨建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分析研究罗哌卡因-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和腰-硬联合阻滞对产妇分娩的镇痛效果以及安全性.对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82例选择镇痛分娩的足月初产妇进行研究,根据产妇的妊娠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产妇实施罗哌卡因-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阻滞镇痛,观察组产妇实施罗哌卡因-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镇痛,分析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镇痛5min、10min、20min、30min后,观察组产妇的VAS评分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在镇痛过程中罗哌卡因、芬太尼和自控镇痛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产妇的副作用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娩产妇镇痛选用罗哌卡因-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阻滞的临床效果显著,在治疗过程中,药物用量较少,且副作用的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秋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探究256例女性不孕症患者有关病因.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6年7月我院256例女性不孕症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造成其不孕的有关因素.256例患者中继发性不孕占41.80%(107/256),原发性不孕占58.20%(149/256);造成其不孕的主要原因为:内分泌因素占37.11%(95/256)、输卵管因素占34.77% (89/256)、子宫与宫颈因素占19.92%(51/256)、免疫因素占7.03%(18/256)等;导致原发性不孕的主要病因为内分泌因素约占52.35%(78/149),而造成继发性不孕的主要病因为输卵管因素约占53.27%(57/107);继发性不孕和原发性不孕两类患者的各内分泌因素与输卵管因素构成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分泌因素及输卵管因素为造成女性不孕主要原因,临床应加强生殖健康知识教育,预防造成不孕的各种因素产生,降低不孕症发生率.
作者:姚学慧 刊期: 2017年第11期
观察针刺联合益智汤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神经缺损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将160例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按对照研究方式,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调节血压、调节血脂、控制血糖、抗血小板药物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益智汤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进行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评 分.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后,观察组较对照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较对照组mRS评分明显降低(P<0.05),ADL评分明显升高(P<0.05).针刺联合益智汤可有效改善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神经缺损功能及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张军锋;郭长江;范远;蒋利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研究髌骨骨折应用分体式髌骨爪辅以丝线内固定的临床疗效.研究组实施分体式髌骨爪辅以丝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常规组实施膝关节常规克氏针内固定术实施治疗.两组术后均随访半年,比照两组的膝关节愈合预后情况、随访期间内置物松脱情况、内置物固定失效情况及骨体愈合时间.两组患者膝关节愈合情况比较:随访期截至结束,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02%,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8.2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其内置物松脱率、内固定失效率及骨折痊愈时间均显著小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髌骨骨折应用分体式髌骨爪辅以丝线内固定的临床研究其术后效果更稳固,更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叶起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研究并探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单肓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外剥内扎术,观察组实施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其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手术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对混合痔患者实施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联合外痔切除术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相比于传统手术,其可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
作者:朱锐昌;李运福;李辉;邓东海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探讨放射工作人员血清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从而为放射防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750例放射工作人员和140例非放射工作人员血清内甲状腺激素水平.放射组TT3和TT4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医用组TT3水平比工业组低(P<0.05),在单纯接触X线的放射人员中,其TT3水平比其他人员低,且TT4水平高于其他人员(P<0.05).长期低剂量的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甲状腺功能有一定影响,因此在工作内必须加强对甲状腺部位的有效防护.
作者:陈满连;蔡木蔚;李笑梅;胡凤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6年3月间我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74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于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观察组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舒适护理可有改善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姚用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研究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外科整体护理的临床干预效果.选取接受外科干预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以SAS、SDS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等为标准对护理效果予以评析.研究组SAS、SDS评分均比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100.0%,比对照组的85.4%显著更高(P<0.05).对重度颅脑外伤行外科干预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并增加其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缨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选择我院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毛花苷丙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不同时间段的AF控制率、AF转复率与用药安全性.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个时间段的AF控制率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窦性心率维持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治疗AMI合并AF的临床价值显著优于毛花苷丙,可明显提高患者AF控制率,且用药期间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周兵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对胸腰椎骨折的患者在治疗中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所取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分析.选取10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5年1月~2016年1月,所有患者均经我院确诊为胸腰椎骨折,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依据,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治疗方法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观察组治疗方法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对所取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优于对照组(64.00%),观察组手术所需时间(52.49±11.15)min、住院天数(6.65±1.32)d、术中出血量(116.34±14.29)ml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所需时间(134.32±38.55)min、住院天数(15.70±0.75)d、术中出血量(352.37±15.10)ml,两组差异显著(P<0.05).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方法对患有胸腰椎骨折的患者治疗疗效显著,可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从而促进患者康复,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胡国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对老年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的影响.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的收治的80例老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例,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干预、饮食护理、并发症的预防等,观察两组的护理结果,总结护理经验.对照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长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12.5%,对照组为27.5%,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干预能显著缩短肛门排气、排便的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术后存活率,使患者更好的同归社会生活中.
作者:易晓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探究改良保留灌肠用具对保留灌肠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选择2014年7月~2016年8月新丰县中医院收治的需保留灌肠患者6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灌肠袋实施保留灌肠,观察组采用改良保留灌肠用具实施保留灌肠.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治疗有效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对照组管道脱出、药物外泄、肛门疼痛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1次插管成功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100.00%,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3.33%,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67%,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需保留灌肠患者实施改良保留灌肠用具,能有效提高1次插管成功率,减少管道脱出与药物外泄情况的发生,减轻患者疼痛,提高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潘光易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