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慧
探讨快测B型脑钠肽(BNP)在评估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程度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确诊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200例(心衰组)的临床资料,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轻度组(136例)和重度组(64例),选取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给予常规超声心电图检查和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快速全血BNP水平检测,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心功能、全血BNP水平及快测BNP评估心力衰竭的情况.心衰组全血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重度组全血BNP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显著(P<0.05);快测BNP评估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程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85%、93.75%、94.50%,与实际情况基本相同,无显著差异(P>0.05).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全血BNP水平有关,快测BNP可有效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邓茹;张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研究粘连性小肠梗阻手术时机选择及效果.选取2010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44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根据手术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期手术组16例、中期手术组14例及晚期手术组14例.比较三组症状持续时间、住院时间、6个月内复发率.早期手术组的症状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分别为(3.26±2.53)d、(9.37±5.94)d、0.0%显著低于晚期手术组的(7.58±3.62)d、(17.54±7.48)d、42.9%(P<0.05).手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具有良好的疗效,应当严密监测患者的症状变化,并进行辅助检查,把握手术时机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作者:谢海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研究硝苯地平与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选择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00例,根据不同的服药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经常规糖尿病治疗后服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硝苯地平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舒张压和收缩压均较对照组有大幅度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硝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巫伟忠;邓永辉;黄仕春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探讨脑出血患者在长期随访过程中早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并观察其与脑卒中复发的关系.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的脑出血患者共68例,脑出血后6个月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共35例为观察组,其余3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患者均随访3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脑卒中复发情况,随访期间完成MRI-SWI序列检查脑微出血情况,采用MARS评分分级,并计算患者的NIHSS评分.脑出血后采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脑卒中预防的人数为51.47%.随访完成时,两组患者出现症状性脑出血人数对比无无差异(P>0.05);对照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例(20.00%),多于观察组1例(3.03%),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共51例患者完成MRI-SWI检查,对照组和对照组发生MARS评分2~3级分别为4例(11.43%)和4例(12.12%),两组患者发生MARS评分2~3级人数和NIHS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脑出血后早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能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并不会增加恶化脑微出血的状况,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梁国良;汪绪伦;欧兵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分析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特征.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25例,分析脑卒中患者癫痫发作临床特点.记录患者癫痫发作的时间、类型和脑卒中后癫痫发作脑电图特征.迟发型癫痫发生率于脑梗死患者中较高,而早发型癫痫发生率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患者中较高,迟发型癫痫中部分性发作高于早发型癫痫,而早发型癫痫中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高于迟发型癫痫(P<0.05),迟发型癫痫中全面性发作早发型癫痫中无明显差异(P>0.05).脑卒中后癫痫患者发作期间3例脑电图正常、2例边缘状态脑电图改变;20例脑电图异常,脑电图异常患者中以癫痫样放电为主.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类型及时间具有密切联系,不同类型脑卒中导致癫痫的发生率有明显不同,而脑电图检查多以癫痫样放电为主.因此实施脑电图监测能有效为医师诊断、治疗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柳要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探讨小切口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138例胆结石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切除术治疗后,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t=16.73,24.74,14.36,11.8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35%,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39%,两组相比差异显著(χ2=6.05,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用于治疗胆结石患者时,可以显著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徐鸿儒;刘辉;叶小汉;理建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选取收治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hs-CRP和NIHSS评分情况.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14d的hs-CRP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可明显提高疗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路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比较多层螺旋CT(MSCT)与数字化摄影(DR)在诊断足踝部骨折及关节脱位中的临床效果.选取2014年4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70例足踝部骨折及关节脱位患者,分别采用MSCT及DR两种方式诊断患者足踝部骨折及关节脱位,比较两组检出率.MSCT足踝部骨折及关节脱位检出率均高于DR检查,差异显著(P<0.05).MSCT对足踝部骨折及关节脱位检出率明显高于DR,在临床应用中,若DR检查结果与临床不符,可结合MSCT检查结果一起分析,以避免漏诊和误诊.
作者:翟锦添;邹新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病变中应用传统细胞学涂片、液基细胞学技术检测的差异.收集实施宫颈鳞状细胞病变检测的妇女753例作为研究对象,753例分别应用传统细胞学涂片(对照组)、液基细胞学技术检测(观察组),统计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再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对比两种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观察组阳性检出率(15%)显著高于对照组(5.05%,P<0.05),观察组筛查符合率(73.45%)明显高于对照组(55.26%,P<0.05);观察组标本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宫颈鳞状细胞病变应用液基细胞学技术检测,阳性检出率高,且检出符合率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静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研究阑尾炎患者采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临床纳入95例我院2014年9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手术意愿分为两组.其中51例患者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作为腹腔镜组,另44例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作为开腹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开腹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04%、95.45%,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腹腔镜组、开腹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6%、15.91%,腹腔镜组明显较低(P<0.05).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疗效好,并发症少,且明显缩短患者预后时间,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庞学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特征、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选取就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65例,分析其临床表现特征,进行X胸片、超声心动图、主动脉腔内造影、CT及MRI检查,对疑似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给予降压、镇静、镇痛等内科治疗.6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以胸痛为主,且伴有血压升高;经超声心动图、动脉造影及CT检查能准确进行定位判断;经镇静、止痛、降压等常规内科治疗后,54例病情好转出院,6例病情稳定转外院行血管置换术后痊愈出院,死亡3例,自动出院2例.根据临床表现特征及超声心动图、动脉造影及CT等检查,可及时对主动脉夹层进行诊断,同时配合降压、镇静、止痛等常规治疗措施,可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陈福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探讨小剂量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ERCP手术中的麻醉效果.选取120例在我院行ERCP手术患者,根据地佐辛用量分为D组、D1组D2组各40例.D组静注生理盐水1ml,D1组静注地佐辛2.5mg,D2组静注地佐辛5.0mg..比较三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三组患者均能够完成ERCP手术.D1和D2组丙泊酚用量(480.10±120.30)mg和(450.20±160.40)mg少于D组(650.10±150.20)mg,(P<0.05).D1和D2组苏醒时间(8.80±2.80)min和(9.50±2.20)min少于D组(12.50±3.20)min,(P<0.05).D1和D2组诱导后MAP、HR高于D组,(P<0.05).D1和D2组呼吸抑制率少于D组,差异显著(P<0.05),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D组,差异显著(P<0.05).ERCP手术临床上采用小剂量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效果好,且地佐辛在小剂量(2.5mg左右)麻醉安全性高,效果良好,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权安京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探讨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右胸腹二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选取接受治疗的6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经左胸食管癌根治术,研究组行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分析两组的效果.研究组清扫淋巴结数目、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分别为(30.64±6.58)枚、(209.64±11.52)ml、(1563.25±36.61)ml、(2.21±1.26)分、(10.75±1.83)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肺部感染、吻合口瘘、腹壁切口愈合不良、腹膜后淋巴结复发等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0.00%)与对照组(23.33%)相比,差异明显(P<0.05).食管癌实施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效果较好.
作者:钱世国;戴佳鸿;张源源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整取抽样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半月板损伤患者78例,按入院顺序单号为对照组39例,采取传统开放性切除术,双号为观察组39例,采取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年,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缩短,优良率明显提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下降(P<0.05).对半月板损伤患者采取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较好,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卢宏涛;李红静;焦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肥胖状态下,脂肪细胞受到营养过剩、细胞内胰岛素抵抗及氧化应激等因素的刺激后,内质网的生理功能发生紊乱,导致内质网应激.内质网应激的表现主要是未折叠蛋白质反应被激活以后,可以通过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等通路加重胰岛素抵抗,导致全身代谢紊乱,引起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等.研究表明减弱内质网应激可提供新的治疗肥胖症和糖尿病的有效途径,维持和增强内质网功能可能是改善胰岛素抵抗有效的方法,而他汀类药是改善脂肪细胞功能很有前景的药物.国内外对脂肪细胞内质网应激进行了分子生物学研究,并对他汀类药改善脂肪细胞功能作了不少基础研究.
作者:罗明;李瑾;余卫强;计卫;吴苇;席君;蔡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在妊娠期糖尿病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的预测过程中应用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探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本次探究中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产妇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120例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将两组产妇各项临床检测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组患者TSH(促甲状腺素)、T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4(甲状腺素)、F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对比对照组患者而言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FT4(游离甲状腺素)、TG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PO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以及二者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显著性更优,对比对照组患者而言,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妊娠期糖尿病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的预测过程中应用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有利于及时发现甲状腺病变以及改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孟菁菁;谷少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探讨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骨科2007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42例,均采用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术后3个月VAS评分为(2.1±0.4)分,明显低于术前(7.3±1.2)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39.0%,主要发生在椎旁或静脉,其次为椎间隙.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临床效果较好,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感,值得推广.
作者:李宏九;张志勇;张晓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探讨索拉非尼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进展期肝癌(HCC)患者生存期进行观察,并分析其独立危险因素.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于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进展期HCC病例,分为TACE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仅服用索拉非尼进行治疗,TACE组患者在服用索拉非尼基础上结合TACE治疗,对两组病例总生存(OS)时间及无进展(PFS)时间进行观察和比较.TACE组患者自开始口服索拉菲尼,其PFS中位数是(12.1±4.9)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患(5.6±2.4)个月(通过log-rank检验,P=0.018);TACE组患者自开始口服索拉菲尼,其OS中位数(16.6±5.4)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10.5±3.3)个月(P=0.032);通过Cox回归分析,对TACE组患者PFS产生影响的因素是Child-Pugh分级(OR=6.102,95%CI:1.145~32.519)以及肝肿瘤体积>50%肝体积(OR=3.641,95%CI:1.266~10.471)是独立的危险因素;影响TACE组患者0S的独立的危险因素是Child-Pugh分级(OR=5.192,95%CI:1.012~26.637)以及血管侵犯(OR=4.590,95%CI:1.083~19.453).索拉非尼联合TACE治疗HCC时,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时间均得到显著延长,值得临床推广.影响索拉非尼联合TACE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为Child-Pugh分级和肝肿瘤体积,值得关注.
作者:李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研究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疗效.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4月骨盆骨折患者56例分两组,内固定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内外固定组采用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就两组患者骨盆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盆骨折治疗优良率、术后并发症率进行比较.内外固定组骨盆骨折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内固定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内固定组(P<0.05).内外固定组患者骨盆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内固定组,但手术时间长于内固定组(P<0.05).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疗效确切,可减少并发症,加速骨折愈合,提高愈合质量,缩短住院的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曾昭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儿童和孕妇钙剂致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参考国内外2005年至2016年儿童和孕妇钙剂致不良反应的有关文献,汇总分析,主要探讨凯思立D、迪巧、葡萄糖酸钙口服液三种钙剂的不良反应.儿童凯思立D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嗳气、便秘、胃酸分泌反跳性增高、高钙血症、碱中毒、奶碱综合征及肾功能不全;孕妇凯思立D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腹痛、上腹饱胀、便秘、腹泻.儿童口服迪巧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嗳气、便秘、高钙血症;孕妇口服迪巧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高钙血症.儿童服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高钙致死、突发异常反应;孕妇服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低血钾、变态反应、过敏性反应,面部潮红、红斑、面部斑丘疹、荨麻疹、刺痒、胸闷、咽部充血、便秘,偶见腹泻、腹胀.钙剂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因提高警惕,临床应用时需合理正确的使用.
作者:邓林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