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燕
探讨醋拌吴茱萸敷神阙穴对促进阑尾炎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效果.将2015年5月~2016年4月入住我科行手术治疗的100例阑尾炎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按外科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醋拌吴茱萸敷神阙穴,对比两组效果.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0%对照组为26.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对比,治疗组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应用醋拌吴茱萸敷神阙穴能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肠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高,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钊芹;谢俊英;张云;柯镔倩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研究地佐辛超前镇痛在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术中应用效果.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行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切皮前5min时由静脉缓慢推注地佐辛0.1mg/kg,对照组患者在手术结束缝皮时由静脉缓慢推注地佐辛0.1mg/kg.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12、24h时的VAS评分,术后止痛药需求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患者术后3、6、12、24h时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止痛药使用率为8.82%,显著低于较对照组的29.41%(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9%,显著低于较对照组的57.06%(P<0.05).地佐辛超前镇痛在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术中镇痛效果显著,患者术后疼痛感低,减少了术后镇痛药的使用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镇痛手段.
作者:曾宪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探讨脑出血患者在长期随访过程中早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并观察其与脑卒中复发的关系.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的脑出血患者共68例,脑出血后6个月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共35例为观察组,其余3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患者均随访3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脑卒中复发情况,随访期间完成MRI-SWI序列检查脑微出血情况,采用MARS评分分级,并计算患者的NIHSS评分.脑出血后采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脑卒中预防的人数为51.47%.随访完成时,两组患者出现症状性脑出血人数对比无无差异(P>0.05);对照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例(20.00%),多于观察组1例(3.03%),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共51例患者完成MRI-SWI检查,对照组和对照组发生MARS评分2~3级分别为4例(11.43%)和4例(12.12%),两组患者发生MARS评分2~3级人数和NIHS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脑出血后早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能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并不会增加恶化脑微出血的状况,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梁国良;汪绪伦;欧兵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研究对比早期子宫颈癌患者行开腹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将2015年6月~2016年4月我院确诊的60例子宫颈癌患者随机纳入对照组(开腹子宫切除)和观察组(腹腔镜子宫切除)中,每组30例,观察记录所有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等情况.两组患者的复发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6.67%vs 10.00%,χ2=0.218,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6.67%vs 26.67%),且其手术情况各数据与对照组患者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和开腹子宫切除术临床效果相当,但前者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比后者更理想,故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海春 刊期: 2017年第12期
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4月收治的10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复方氨基比林治疗,并依据患者适应证及具体病情等予以适合抗生素治疗;于此基础上,研究组予以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统计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体温恢复时间及病程.两组患者均出现四肢无力、皮肤过敏、心率不稳及低血钾.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研究组47.05%明显高于常规组2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体温恢复时间较短,病程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予以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可快速恢复患者体温,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会一定程度延长病程,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合理用药.
作者:王秀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分析研讨宫腔镜在不全流产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状况.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不全流产患者中,抽取68例纳入到研讨范围中,再次依据住院单双号分两组,即34例研究组和34例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性清宫术,研究组接受宫腔镜治疗,把治疗状况纳入到对比讨论中.研究治疗总成功率96.23%比对照组79.24%要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月经恢复时间等指数,研究组比对照组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P<0.05).临床在治疗不全流产疾病时,可考虑采用宫腔镜手术,有效且安全,属于首选方式之一.
作者:李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探讨采用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护理的方法对社区老年高血压发展及控制的影响效果.从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范围内的高血压患者当中遵循随机、自愿的原则挑选100名患者作为受试对象,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和系统的慢性病护理管理的措施,分析社区干预前后,患者的血压状况、用药情况、自我检测意识的改变.社区干预之前,患者收缩压(167.5±22.6)mmHg,舒张压(108.3±13.5)mmHg,进行长达一年的健康教育之后,收缩压下降至(153.8±20.2)mmHg,舒张压下降至(104±12.2)mmHg,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行干预之后,100名患者的饮食、运动习惯等方面也均有所改善.给予患者健康教育以及系统的护理措施能有效的缓解患者高血压症状,并且能帮助患者改善生活方式,有利于疾病的缓解,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谭肖梨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头部亚低温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HIE患儿50例,随机分为头部亚低温治疗组(对照组)和头部亚低温联合鼠生长因子治疗组(研究组)各25例;记录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包括惊厥控制时间(即意识恢复时间)、肌张力及神经反射恢复时间,并在治疗28d后对新生儿行为神经进行测定评分.结果 对照组意识、肌张力及神经反射恢复时间分别为(29.3±1.8)h、(7.2±2.3)d和(6.8±1.6)d,研究组分别为(25.7±1.5)h、(4.7±1.9)d和(4.5±1.9)d,研究组各项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28d后,对照组中NBNA评分为(32.5±2.9),显著高于治疗前的(28.9±2.5,P<0.05);研究组NBNA评分为(35.3±2.7),显著高于治疗前的(29.7±2.0)和对照组(P均<0.05).结论 头部亚低温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能有效改善HIE患儿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朱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探讨在子宫腺肌病诊断中采用经阴道与经腹部联合超声检查与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对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站诊治的74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观察,先后采用经腹部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经阴道与经腹部联合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87.84%)明显高于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68.92%),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结果显示子宫血流量指标明显低于单独经腹部超声检测,且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明显更高(P<0.05).经阴道与经腹部联合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检出情况明显优于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提高了诊断准确率,为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和下一步治疗方案提供诊断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牛牧;杨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检测与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关联性及对其病情判断的影响.方法 选取洛阳荣康医院112例乙型肝炎患者为观察组,依据患者病情分为轻度组37例、中度组40例、重度组35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作对照组,检测对比各组血清ALT、AST、GGT水平及阳性率.结果 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ALT、AST、GG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其中中度组高于轻度组,重度组高于中度组及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ALT、AST、GGT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ALT、AST、GGT与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具有密切关系,应用3者检测有助于判定乙肝病变程度以及预后状态.
作者:杨旭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中应用脊髓麻醉与全麻对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选取在我院行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脊髓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术后疼痛及并发症.术后1h、6h、12h、24h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手术期及术后寒战、恶心/呕吐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脊髓麻醉的效果优于全麻,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健康.
作者:孙功耀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对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予以评析.抽取收治的6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均分为单一组和双重组,各30例,单一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双重组在单一组的基础上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经过相应的治疗后,双重组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0%;单一组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双重组总有效率大于单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重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单一组(P<0.05).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可在获得理想疗效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农作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选取南沙区南沙街社区高血压患者2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2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治疗模式,观察组采用综合防治模式,比较两组高血压治疗达标率及医药费.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治疗达标率为54.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每月平均医药费为116.17±13.14元,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8.34±21.48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高血压病综合防治模式可提高高血压治疗达标率,并且减少医药费用,是一种有效的高血压防控手段.
作者:黄伟泉;冼美好;陆冬梅;关菊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探讨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2013年3月~2016年3月期间,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按照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多虑平片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盐酸帕罗西汀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比较.治疗8周,观察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0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9.41%,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抑郁症患者采用盐酸帕罗西汀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症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华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分析Lichtenstein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选取2013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116例腹股沟疝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Lichtenstein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ichtenstein术治疗腹股沟疝不但能有效缩短医生操作时间和患者恢复时间,且并发症和复发率都明显更低.
作者:王洪政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24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另62例健康者纳入对照组,均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C反应蛋白检测,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的Hcy、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Hcy异常检出率、hs-CRP异常检出率、Hcy或hs-CRP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内小梗死、中梗死、大梗死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和hs-CRP水平变化能够反映出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联合检测检测Hcy和hs-CRP对急性脑梗死的预防和早期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朱利明;罗浩元;曾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探究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联合检测在脑梗塞中的应用价值.随机选取收治的脑梗塞患者80例作为试验组,选取6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hs-CRP、TNF-α、血脂水平,并进行相关的对比分析.试验组血清hs-CRP、TNF-α、TC、TG及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塞与血清hs-CRP、TNF-α、TC、TG及LDL-C水平呈现正相关,与血清HDL-C呈现负相关.联合检测TNF-α、hs-CRP、血脂水平对于评估脑梗塞病情的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李云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探讨直肠癌患者Miles手术术后专业心理护理干预对其抑郁状态及应对能力的影响,探索提升直肠癌患者Miles手术术后生活质量的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五病区经病理确诊为直肠癌,并经Miles手术术后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观察组实施专业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普通心理疏导.运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测量患者Miles手术术后的抑郁状况和应对能力,比较干预前后二组间的抑郁状况和应对能力评分.实施专业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抑郁自评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积极应对能力大有提高,且高于对照组(P<0.01).直肠癌患者Miles手术术后,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专业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抑郁状况,大幅提升其应对能力,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奠定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作者:姬燕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观察自拟方活血消岩方对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相关临床疗效的影响.将50例Ⅳ期NSCLC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仅给予内科佳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活血消岩方,21d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治疗后两组化疗有效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化疗前明显下降.化疗后进展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3.54w(5.25~34.38w),对照组为11.24w(5.01~29.86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方案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效果与内科佳营养支持疗效相当,且能更有效的提高疾病控制率,改善临床症状;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判断肺癌患者预后及疗效评价的指标.
作者:黄锡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探究常频机械通气与高频振荡通气在重症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的效果.选取我院48例重症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24例.常规组予以常频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予以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6h、12h、24h a/APaO2(动脉肺泡氧分压比)、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FiO2(用氧浓度)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6h、12h、24h PaCO2、FiO2水平均较低,a/APaO2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33%与常规组16.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重症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予以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作者:郭晓燕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