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君
探究成人股骨干骨折经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舞阳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5例股骨干骨折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法将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双锁定加压钢板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加压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简称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成人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水平,提升治疗优良率,效果显著.
作者:陶文生;王军辉;时志刚 刊期: 2017年第13期
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分两组,钢板固定组采用钢板内固定;外支架组采用外支架固定.就两组患者手术所需的时间、术后骨折愈合的时间、手术中出血情况、术后腕关节功能评分和骨折复位效果、术后并发症率进行比较.结果外支架组骨折复位效果明显高于钢板固定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钢板固定组(P<0.05).外支架组患者手术所需的时间、术后骨折愈合的时间、手术中出血情况、术后腕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钢板固定组(P<0.05).桡骨远端骨折外支架固定与钢板内固定临床疗效有差异,其中,外支架固定治疗手术时间比较短,出血也比较少,且可牢靠固定,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加速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家邦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可视超声监护仪在绝经后子宫取环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室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120例在可视超声监护仪下进行取环的绝经妇女为观察组.选取我科室同期收治的60例采用传统取环术为对照组.结果 比较两组的取环成功率、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节育器嵌顿取环效果.观察组的取环成功率为91.6%,对照组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取环时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有12例节育器嵌顿,对照组有7例,观察组节育器嵌顿的取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视超声监护仪能够提高绝经后取环术的取环成功率,出血量少、安全性高、疼痛少、可实时观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俞颂梅;戴洁;陆琴芬;赵纯燕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研究延续性护理对出院哮喘患儿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就诊且即将出院的哮喘患儿7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出院指导,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差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延续性护理能够帮助患儿家长深入了解哮喘的相关知识,提高患儿遵医行为,减少疾病的发作次数,提高患儿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孔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4例股骨颈基底部内收型骨折,并按照固定方式分为A、B两组各32例,分别进行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与人工股骨头置换等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观察两种手术术中情况,并在出院后6个月内随访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调查显示,两组患者在术中术后等情况出现较大差异,B组患者在手术进行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恢复时间上均优于A组患者;并且在术后随访1、3、6月中,B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也同样高于A组,疗效更好,以上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不同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股骨颈基底部内收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发现,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有效减少对患者造成的创伤;且术后恢复效果良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促进患者尽快回归日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不失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
作者:李臣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探讨DSA引导下行经皮穿刺颈椎间盘髓核钳夹与臭氧注射联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治疗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6例,以随机数字表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8例.研究组采用DSA引导下行经皮穿刺颈椎间盘髓核钳夹与臭氧消融术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髓核射频热凝消融与臭氧消融术联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术前与术后8w时疼痛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组术后8w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优良率为79.31%,高于对照组60.34%(P<0.05).DSA引导下行经皮穿刺颈椎间盘髓核钳夹与臭氧注射联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王海亭 刊期: 2017年第13期
探讨CT和MRI诊断病毒性脑炎的临床价值,并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选取收治的67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颅脑CT、MRI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方法诊断病毒性脑炎的准确率.CT检查确诊为病毒性脑炎52例、漏诊9例、误诊6例,诊断准确率为77.61%;MRI检查确诊为病毒性脑炎62例、漏诊3例、误诊2例,诊断准确率为92.54%.MRI诊断病毒性脑炎的准确率显著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772,P=0.0000).MRI诊断病毒性脑炎的临床价值优于CT,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玉梅;王志强 刊期: 2017年第13期
分析纳洛酮与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选取偃师市人民医院2012年5月~2015年7月收治的急性出血患者11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与研究组(56例),研究组给予纳洛酮与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纳洛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评分为(15.67±1.18)分,优于对照组的(18.24±1.97)分.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有效率为98.21%,高于对照组的8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洛酮与醒脑静联合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症状改善显著,对机体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加强作用,有助于减轻患者脑出血后的脑水肿情况.
作者:刘高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探究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序贯腔镜胆囊切除疗法在高龄急性重症胆囊炎(Acute Severe Cholecysti tis,AS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择取于笔者医院就诊的70例高龄ASC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即对照组、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35例患者于急诊作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研究组35例患者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序贯腔镜胆囊切除.组间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疗效相关指标.研究组在住院时间上短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上长于对照组,在出血量上少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为高龄ASC患者实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序贯腔镜胆囊切除治疗,可以减少术中的失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季伟涛;王晓磊;段文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分析探讨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溃疡发生率受护理干预的影响情况.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白血病化疗的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38例、观察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另外进行防感染、饮食及心理干预等)42例.两组患者口腔溃疡程度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治疗与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10%,对照组为68.4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需要化疗的白血病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可以较快改善口腔溃疡情况,促进愈合,效果显著.
作者:何兴;刘丽君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人胰岛素与人胰岛素类似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5月住院部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人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人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30)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在不同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8.00%、糖化血红蛋白为5.50~6.00%、总不良反应发生率6.0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30)治疗效果优于人胰岛素(诺和灵30R),能更好地控制血糖,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王会宾 刊期: 2017年第13期
从我社区收治的高血压伴心理障碍中随机选择86例,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服用降压药物与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干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SDS评分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的HRQOL评分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高血压伴心理障碍临床干预护理,不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心理,也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孙念云 刊期: 2017年第13期
探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护理的临床效果.选择2014年12月~2105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的64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术后护理干预方式的不同,分成观察组32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施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6.88%,对照组满意度为78.1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价值(χ2=5.12,P<0.05).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的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可获取显著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采纳与推行.
作者:陈水洲 刊期: 2017年第13期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小儿手术患儿,依据不同手术药物使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七氟烷吸入维持性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分析两组患儿麻醉苏醒躁动期情况差异.结果在拔管时与苏醒期躁动评分情况上,观察组各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呕吐与躁动发生率上,观察组为17.5%与15%,对照组为37.5%与42.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清醒时间与喉管拔除时间上,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有较好的控制改善效果,药物使用更安全,不影响手术效果与开展推进,药物安全性与效果均有保证.
作者:刘兆惠 刊期: 2017年第13期
总结小细胞肺癌合并SIADH的治疗及护理.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小细胞肺癌合并SI ADH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护理.2014年1月~2016年1月共收治小细胞肺癌患者46例,伴有SIADH者31例,发生率为67.6%,经积极处理,治愈好转18例,未治愈患者自动出院5例,死亡8例.及时、有效、恰当的补钠,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相关诱因,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加强专科护理及基础护理等,对改善小细胞肺癌合并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焦晓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分析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接受诺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的临床效果.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月84例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并随机分组.氯霉素滴眼液组选择氯霉素滴眼液治疗,诺氟沙星滴眼液组接受诺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治疗效果;平均治愈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试验.诺氟沙星滴眼液组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治疗效果高于氯霉素滴眼液组(P<0.05);诺氟沙星滴眼液组平均治愈时间短于氯霉素滴眼液组(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相近(P>0.05);干预后诺氟沙星滴眼液组生活质量、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试验优于氯霉素滴眼液组(P<0.05).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接受诺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快速治愈,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邓欣然;康黔;胡玉章 刊期: 2017年第13期
探讨使用双极人工股骨头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对围手术期间隐形失血的效果.选取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手术后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的变化.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及血细胞进行对比分析,手术前血红蛋白及血细胞含量较多,手术后血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趋于正常,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前患者血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的含量较高,容易出现隐形失血的现象.手术后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含量较低.
作者:黄星球 刊期: 2017年第13期
本次实验选取了我院2015年6月~2015年12月进行子宫全切术的2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并加强基础健康教育的普及;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盆底康复训练.与此同时,我们将观察两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收缩压力和收缩持续时间明显增加,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此外,在尿失禁方面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减少的幅度更大.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Val-salva运动下膀胱颈距耻骨联合下缘垂直距离(BSD)明显增大(P<0.05),膀胱颈活动度(BND)明显下降(P<0.05).加强盆底康复训练能够帮助患者改善盆底功能,有利于子宫全切术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曾荣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研究分析无痛人工流产在疤痕子宫早孕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疤痕子宫早孕孕妇104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无痛组与常规组各52例,无痛组采用无痛人工流产,常规组采用常规人工流产,用t检验对比分析两组孕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出宫颈次数,用X2检验对比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对比发现,无痛组孕妇的手术时间为(6.4±1.1)h,术中出血量为(8.6±4.4)ml,进出宫颈次数为(1.2±0.5)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人工流产在疤痕子宫早孕患者的治疗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玥 刊期: 2017年第13期
分析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预测、监测直肠癌放、化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将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实施放、化疗的18例直肠癌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在患者放化疗前、化疗结束后实施MRI检查与MR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基于时间点与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直肠癌患者放化疗结束后,肿瘤侵犯肠壁的厚度与放化疗前比较具有显著差异,且放化疗后患者ADC值存在显著变化,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扩散加权成像具有提前预测、全面监测以及科学评估的价值,在直肠癌患者放、化疗中的应用,能够清晰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患者的临床治疗产生重要影响.
作者:秦全波 刊期: 2017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