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叶莲
收集2013年6月~2015年8月期间体检检出的慢性乙肝病毒无症状HBsAg阳性携带患者102例,以及慢性乙肝初治患者420例进行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e抗原(HBeAg)的含量,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法检测患者HBV DNA病毒载量进行分析.结果420例慢性乙肝初治患者中,HBeAg为阳性的253(60.24%)患者,其HBV DNA载量为6.535±1.024;HBeAg为阴性的167(39.76%)患者,其HBV DNA载量为5.547±1.018.两者HBV DNA载量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肝初治患者以及HBV携带者都可以通过HBeAg含量来反映患者血清中HBV DNA载量,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作者:胡国刚;唐娟;许业栋 刊期: 2017年第16期
对普拉洛芬滴眼液应用于白内障术后治疗的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本次的研究对象是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手术治疗白内障患者(140只眼).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随机化分法,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氟米龙滴眼液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于术后1、3、7、14、28d对两组患者眼部症状、体征评分、前房闪辉值及黄斑中心凹厚度情况进行检测、观察,并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眼部体征及症状积分术后7d为(3.69±1.40)分、14d为(2.30±1.30)分、28d为(1.87±0.92)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前房闪辉值术后7d为(8.57±4.30)pc/ms、14d为(7.11±2.87)pc/ms、28d为(6.19±2.28)pc/ms,对比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黄斑中心凹厚度,术后7d为(168.37±18.41)μm、14d为(172.13±18.35)μm、28d为(174.43±18.76)μm,均低于对照组(P<0.05).采用普拉洛芬滴眼液对手术后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眼部症状及体征,对前房闪辉值及黄斑中心凹厚度均有改善作用.
作者:廖思俭;张翀 刊期: 2017年第16期
从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选取110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6.36%)明显低于对照组(45.45%),VAS评分和N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手术对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有良好的效果,手术切口小,美观性好,出血少,疼痛程度轻,应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辉;张培陪;韩志敏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尤瑞克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4月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30d的NIHSS、mRS评分进行记录,同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结束后30d对照组的NIHSS和mR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组(P<0.05).结论尤瑞克林能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并能改善患者预后和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
作者:张华雄 刊期: 2017年第16期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颅内肿瘤患者64例,按抽签顺序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骨瓣开颅显微术式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外科锁孔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术后,观察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对颅内肿瘤患者实施神经外科锁孔术效果较为显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谢红兵 刊期: 2017年第16期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2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呼吸系统疾病的新生儿.全部是出生时间不超过25天的新生儿.体表温度在37.4℃~39.9℃间,将所选的试验对象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治疗,观察组进行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宝宝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的整体的治疗有效率为95%,而对照组的整体的治疗有效率为65%,两组数据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通过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的治疗方法,新生儿呼吸道疾病治疗的有效率的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多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中均得到了明显的效果,使新生儿的生命得到了更大的保障.
作者:乐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将80例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与90例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头颅CT病灶、血胆固醇、血甘油三酯、血纤维蛋白原、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多变现为肢体麻木、无力,活动不灵活、且双侧病变者较多,非糖尿病组多表现为单侧上下肢较严重的瘫痪.糖尿病组头颅CT病灶多发生在基底节,腔隙性、多发性脑梗死多见,血脂异常及纤维蛋白原增高者多见;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腔隙性、多发性病灶多见,肢体瘫痪程度较轻,治疗效果较差,积极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调节血脂代谢,对减少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奎;杨娇娇 刊期: 2017年第16期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确诊收治的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单纯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组治疗.治疗中注意对比观察血糖、血脂、血常规、尿常规、心率、心电图及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舒张压和收缩压明显比对照组治疗后舒张压和收缩压要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5%、7.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氨氯地平联合颉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症,临床上可以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有效率,还能够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郑钰珉;水生权;李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探讨适用性支持通气模式对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呼吸功能的影响.将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4月收治的7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38例.对照组采取SIMV联合PSV通气模式,观察组则给予ASV通气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呼吸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SpO2、PaO2、PaCO2、P(A-a)O2及PH指标水平进行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低于对照组的18.4%,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流量、呼吸比及气道闭合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吸氧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相对于SIMV+PSV模式,对COPD患者采用ASV通气模式能够维持患者呼吸功能,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气指标.
作者:李振宇;薛会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探讨喹硫平、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组接受喹硫平治疗,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治疗,记录两组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患者治疗4w后临床疗效,将所得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后给予相应分析并得出结论.研究组具有较对照组更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P<0.05),其中研究组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64%、对照组为70.45%.应用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患者可获得较氟哌啶醇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作者:普恩盛;雷鸣 刊期: 2017年第16期
探讨呼吸康复联合常规护理在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20例,按是否接受呼吸康复护理及训练将其分为对照组(接受呼吸科常规护理)和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呼吸康复护理及训练),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血气分析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康复能提高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疗效,改善其血气分析指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马孔永 刊期: 2017年第16期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本社区内的12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社区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体重指数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改善以及遵医行为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促进患者健康行为的养成,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从而有效控制病情,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作者:宋春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选择2014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GDM孕妇为研究对象,给予妊娠期糖尿病的专项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用药指导和血糖控制等.观察产妇产科血糖水平、并发症发病率和护理满意度的情况.结果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都能恢复正常水平,婴儿血糖得到及时控制,且未发生一例死亡.妊娠期糖尿病的专项护理措施及出院后随访,对预防和减少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雷燕霞;张玉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根据术中输血策略将2015年1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术中输血治疗的11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7例)与对照组(51例),观察组实施术中限制性输血,对照组实施术中开放性输血,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1)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t=1.1911,P=0.2363)、术后拆线时间(t=1.0267,P=0.306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术中输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73,P=0.0006).两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07).术中限制性输血可加强临床合理用血,节约珍贵的血液资源.
作者:刘洋 刊期: 2017年第16期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经手术或活检证实乳腺癌患者90例,所有患者行彩色超声、X线钼靶摄影、彩色超声联合X线钼靶摄影对对乳腺癌不同病理分型诊断符合率进行观察.结果彩色超声乳腺癌不同病理分型诊断符合率为52.22%,X线钼靶乳腺癌不同病理分型诊断符合率为51.11%显著低于联合检查的73.33%,差异经x2检验(P均<0.05).彩色超声联合X线钼靶摄影可有效的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郭红斌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究对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效果研究.方法 选取在2016年9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子宫切除手术,研究组实施放射介入动脉栓塞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患者来说,实施动脉栓塞治疗不仅可以高效的抑制患者出血率并且减轻患者的病情,与此同时也有利于避免因产后大量出血而实施子宫切除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心理伤害.
作者:向阳荣 刊期: 2017年第16期
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者的年龄、体重、腰围等基本资料计算BMI指数,使用MRS评分评价患者脑卒中后1、3、6个月时神经功能预后情况后,分析体质量指数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消瘦组患者1、3、6个月MRS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超重组患者1、3、6个月MRS评分均明显低于正常体重组(P<0.05);除1个月随访时肥胖组患者MR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外(P>0.05),3、6个月的MRS评分均低于正常体重组(P<0.05).体质量指数较高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预后较好,但仍需进一步大规模临床实验进行验证.
作者:杨海涛;梁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选取本院急诊科与心内科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查看患者病例资料回顾统计分析,总结冠心病引起的不同类型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不同类型的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治疗的有效率不同,其中以阵发性房颤和室性早搏型有效率高,分别为95.8%和90.5%,组间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窦性心律恢复率与有效率吻合,阵发性房颤和室性早搏型的恢复率高.胺碘酮用于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效果较好,可以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王巧云 刊期: 2017年第16期
分析研究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选择2014年7月到2016年9月到我院就诊的12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的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个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个组各60例患者,对于对照组中的患者采取口服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中的患者,在口服氨氯地平的基础上口服吲达帕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血脂指标,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中患者血脂、血压指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能够有效的治疗,得到一个很高的有效率,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血脂、血压,比单独服用氨氯地平更有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唐汉钦 刊期: 2017年第16期
选取2016年1月~6月间足月自然分娩的100个产妇对其进行盆底肌电检查评分,根据个人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产妇分别于产后3个月、半年及1年进行盆底肌功能评估,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产后盆底肌及腹直肌功能锻炼联合生物电刺激对产妇盆底肌功能恢复效果明显,值得在产科门诊广泛开展.
作者:耿雪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