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燕
评价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近期效果.将2014年6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120例纳入研究,共293颗患牙,全面检查后给予牙周基础治疗,半年后对比各项临床指标及牙齿松动程度,并评价近期疗效.治疗后,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等指标数值大幅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无松动患牙增加,牙齿松动程度明显低于治疗前,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牙周基础治疗对于缓解侵袭性牙周炎的临床症状具有显著效果,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牙齿松动状况,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及使用.
作者:贺娟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间歇性高效血液透析滤对长期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程度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2016年,一共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方法;观察组采用间歇性血液透析方法.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营养指标水平、钙磷水平、治疗前和治疗后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免疫功能水平.结果 (1)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营养指标明显更优,TSF(4.79±0.36)、AMC(10.29±1.30)、TP(49.80±4.32)、ALB(41.03±3.80)水平和钙磷水平(2.29±0.26、2.36±0.26)明显更高,ALP水平(180.49±13.30)明显更低,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胃泌素(63.36±6.69、85.79±8.49、110.79±10.21)和胃动素水平(280.00±19.89、430.49±38.49、520.36±50.49)明显更高,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治疗前对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明显上升,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免疫功能各指标水平明显更优,CD3+(60.29±5.20)、CD4+(40.29±3.46)、CD4+/CD8+水平(1.63±0.15)明显更高,D-乳酸(0.69±0.08)和血氨水平(18.26±1.76)明显更低,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歇性高效血液透析滤对改善长期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程度及营养状态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贫血状态和营养情况,提高患者的身体免疫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丹妮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应用于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预防自发性腹膜炎的效果及机制.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46例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乌司他丁干预组各73例,常规治疗组予常规护肝、质子泵抑制剂抑酸、生长抑素降门脉压治疗.乌司他丁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注射液,两组均治疗10d,比较两组患者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生率.结果 常规治疗组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为28.77%,观察组为13.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通过增强肠粘膜屏障功能,减少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等促炎因子释放,降低了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
作者:孟君;陈建勇;胡坚方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对比分析颅脑损伤手术中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并行急诊手术治疗的94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全凭组49例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静吸组45例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并比较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 两组在麻醉前和术后24h,全凭组麻醉前和术后24h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凭组切皮时、切硬脑膜时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低于静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凭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损伤手术中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较静吸复合麻醉效果显著,可改善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术后效果,值得应用于在临床手术中.
作者:雷好连;仝振亚;马玉清 刊期: 2017年第19期
评价依达拉奉对急性期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随机抽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期脑出血患者90例,分为X组和Y组各45例.Y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X组患者在Y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比X、Y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于Y组患者的治疗效果(75.6%),X组患者的(95.6%)较高(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相对于Y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17.8%),X组患者的(2.2%)较低,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依达拉奉可以显著改善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具有安全性与可行性,值得借鉴和支持.
作者:王男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探讨非蒽环类辅助化疗方案治疗老年乳腺癌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乳腺癌患者50例,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AC化疗组和PC化疗组,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毒性反应、复发率、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与AC化疗组比较,PC化疗组各项毒性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2年无病生存率和2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C化疗方案在耐受性和安全性上优于AC化疗方案,适合应用于老年乳腺癌患者的化疗中.
作者:危芬兰;王胜德;童辉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BLAF G试验)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选取2015年1~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4例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者作为真菌组,同时选取同期98例肺部细菌感染患者作为细菌组,两组患者住院当天采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检测,对留取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真菌培养和G试验检查,并对血液样本采取血液真菌培养和G试验.真菌组患者其血浆以及BALF(1-3)β-D葡聚糖含量显著高于细菌组(P<0.05);真菌组患者中真菌培养阳性者其血浆以及BALF(1-3)β-D葡聚糖含量与真菌培养阴性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F G试验对侵入性真菌感染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效果,可作为临床医务人员诊断侵袭性真菌感的依据,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卢庆文;董娅;王菲;田玉佼 刊期: 2017年第19期
剖析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价值.以接诊的100例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病例为研究对象,利用双盲对照法分为甲、乙两组各50例.甲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乙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疗效,比较相关治疗指标.甲组治疗后中央前房深度为(2.68±0.19)mm,乙组为(1.85±0.36)mm.甲组明显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乙组为26.0%.甲组明显低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治疗后眼压为(11.07±3.46)mmHg,乙组为(20.14±4.53)mmHg,甲组明显低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施以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安全可靠,并发症少,且有助于中央前房深度的恢复.
作者:项慧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研究神经节苷脂(GM1)联合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小儿脑损伤患儿神经行为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我院小儿脑损伤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案分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组采用GM1联合NGF治疗,两组均治疗21d.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第14d及治疗第21d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M1联合NGF治疗小儿脑损伤效果显著,有效缓解患儿神经行为功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方鹏 刊期: 2017年第19期
分析银尔通联合鼻渊通窍颗粒治疗小儿鼻炎的疗效.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鼻窦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鼻渊通窍颗粒治疗,观察组给予银尔通联合鼻渊通窍颗粒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L-2、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2、IL-6水平均有下降,但观察组血清IL-2、IL-6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尔通联合鼻渊通窍颗粒治疗小儿鼻炎疗效确切,具有临床治疗有效率高,副作用小,且成本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靖涛;宋剑弘;奚丽婷;冯炽光;唐首丹 刊期: 2017年第19期
针对治疗的60例高血压肾病患者进行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生活方式干预,对比分析两组干预后的血压、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及尿素氮变化情况.对照组舒张压(134.88±5.33)mmHg、收缩压(90.18±5.45)mmHg、24h尿蛋白定量(1.79±0.28)mg、血肌酐(100.68±12.34)umol/L、 尿素氮(8.65±0.34)mmol/L均高于观察组(121.56±5.25)mmHg、(83.45±2.23)mmHg、(1.50±0.23)mg、(83.55±12.66)umol/L、(7.89±0.24)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高血压肾病实施生活方式干预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还可以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敏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比较轻比重腰麻和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将收治的60例行剖宫产术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轻比重腰麻,对照组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麻醉起效时间、产妇运动和感觉阻滞恢复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两组胎儿娩出时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但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起效时间、产妇运动和感觉阻滞恢复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轻比重腰麻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优于连续硬膜外麻醉.
作者:谢珺 刊期: 2017年第19期
观察去氧孕烯炔雌醇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围绝经期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对激素水平的影响.选取收治的围绝经期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口服米非司酮,观察组予以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激素[孕酮(P)、泌乳素(PRL)、雌二醇(E2)、睾酮(T)]水平.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34/38),高于对照组的63.16%(2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激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氧孕烯炔雌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具有显著疗效,可明显降低激素水平.
作者:王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将2015年8月~2017年7月在我院剖宫产的产妇中随机选择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年龄、孕周、孕次、产次及是否有高危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为在剖宫产术中术中于胎盘娩出后先用有齿卵圆钳夹宫腔四壁一周,吸引去钳夹物,再徒手用干纱垫擦拭宫腔四壁两遍.对照组为胎盘娩出后用干纱垫擦拭宫腔四壁两遍.观察组术后阴道流血量明显减少,阴道流血时间明显缩短.剖宫产术中用卵圆钳+干纱垫清理宫腔能明显减少阴道流血量及缩短阴道流血持续时间.
作者:彭吉萍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探讨艾迪注射液配合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将118例NSCLC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放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医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6.10%,对照组为45.76%,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及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CD3+、CD4+、CD8+及CD4+/CD8+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迪注射液配合放射治疗NSCLC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应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郭天利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中作为诊断糖尿病前期及评估转归风险的作用.方法 选择南昌市社区糖尿病高危居民4961人作为筛查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糖耐量组(NFG)、糖尿病前期组(IGR),糖尿病组(DM),比较OGTT试验方法与糖化血红蛋白对于诊断糖尿病前期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析其应用于糖尿病前期的筛查切点.随机随访糖尿病前期100例2年,观察糖尿病前期的转归情况.结果 南昌社区中老年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11.5%,糖尿病前期患病率8.4%;血糖、糖化血红蛋白、BMI、甘油三酯是糖尿病前期转归的危险因素;HbA1c 6.1%是诊断糖尿病前期切点,敏感性64.6%,特异性63.7%,100例糖尿病前期2年后有12例糖尿病前期转化成糖尿病.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6.1%对于糖尿病前期诊断价值较弱,糖化血红蛋白具有提示糖尿病前期转归风险价值.
作者:柳江;晏玲飞;袁娇;许婷;涂萍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探讨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采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普外科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60例,均行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探讨其临床效果.56例顺利完成手术,4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116.5±9.5)min,出血量为(345.7±16.8)ml.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朱日祥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探讨恩替卡韦与苦参素联合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9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苦参素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与治疗1年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以及HBeAg转阴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肝功能与肝纤维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BeAg转阴率为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恩替卡韦与苦参素联合治疗乙肝肝硬化疗效确切,适于推广.
作者:李利锋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对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44例我院肝血管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观察组患者予以腹腔镜肝切除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开腹肿瘤切除术,观察并对比两种治疗方式治疗肝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总费用少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血管瘤患者予以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能够提高患者手术质量、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降低患者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海军;王方园;闫振;马向军;曹大勇;林国英 刊期: 2017年第19期
分析放疗配合唑来膦酸治疗癌灶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126例癌灶骨转移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所用不同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患者行放射治疗,观察组68例患者在其基础上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比较两组骨镇痛疗效及骨病灶疗效.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且骨病灶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放疗配合唑来膦酸治疗癌灶骨转移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骨疼痛,缓解病灶扩散,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孙自伟 刊期: 201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