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均平
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脑梗死的预测与评价作用.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超声检测判断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数量、位置、性质,并以同期体检的1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行相同检测,并进行比较.比较两组受检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数量,可见在总人数相同的情况下,脑梗死组患者的斑块检出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其不稳定性斑块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其各自的斑块位置,则可见位于BIF处的斑块比例高,但仍有脑梗死组高于对照组的情况,上述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不仅可以对早期颈动脉狭窄情况进行分析,而且可以通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量、性质分析为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提供有利依据,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谷达军;袁继红 刊期: 2017年第21期
探讨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治疗脑肿瘤的临床疗效.整取抽样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肿瘤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3例,行开颅肿瘤切除术,观察组43例,行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CS)对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随访1年,比较两组存活率及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CCS评分明显降低,ADL评分明显升高,且存活率高,复发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脑肿瘤患者采取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马敏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研究与分析自体球结膜转位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特选取2012年2月~2014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翼状胬肉患者58例(62只眼),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29只眼)与观察组30例(33只眼),对照组实施同侧眼上方游离结膜瓣移植术,观察组则实施自体球结膜转位移植术.对比两组术后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情况、复发率及手术前后视力变化情况.观察组术后角膜上皮愈合天数(6.35±0.85)d、复发率(6.06%)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角膜上皮愈合天数(8.52±1.23)d、复发率(24.14%);观察组视力0.5以上者所占比例(90.91%)明显优于对照组(6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翼状胬肉患者实施自体球结膜转位移植术后,可有效促进患者创面的愈合,控制疾病复发,治疗效果较优.
作者:姚大权 刊期: 2017年第21期
探析对行选择性输卵管介入再通术治疗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予以人文关怀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选取我院接收治疗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82例患者为研究资料,对所有患者均予以选择性输卵管介入再通术治疗,按照双盲法对其分组,予以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护理,予以研究组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观察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术后1年,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的不孕、宫内妊娠和异位妊娠等生育情况比较,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73.17%与92.68%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采取人文关怀护理模式,不仅能使宫内妊娠率提高,而且还能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
作者:文慧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探索中西医联合疗法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效果.选取就诊的热性惊厥患儿12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西医疗法的基础上给予中医针刺疗法和中药汤口服,对比两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67%vs 81.67%,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与对照组的8.33%差异不明显,且均较为轻微(P>0.05);试验组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咳痰缓解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6个月复发率试验组(8.33%)低于对照组(28.33%,P<0.05).中西医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疗效确切,有助于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的缓解,预防惊厥的复发,值得推广.
作者:虞斌;汤英贤;邓睿园 刊期: 2017年第21期
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将7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单纯用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腹痛消失时间、腹泻持续时间、黏液便消失时间;干预前后IL-8、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痛消失时间时间、腹泻持续时间、黏液便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IL-8、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治疗组IL-8、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病情,加速症状消失,降低机体炎症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史志红 刊期: 2017年第21期
探究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VSD)及皮片移植治疗肢体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技巧及临床应用价值.选取收治的用VSD及移植皮片治疗的30例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均为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新鲜创面21例,感染坏死性创面9例.对合并不稳定骨折者,行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20例创面经彻底清刨后,先行VSD覆盖刨面,5~9d后去除VSD负压膜,根据软组织缺损及深部组织损伤情况,再次清创后行植皮修复.10例一期清创并植皮结合VSD覆盖.术后对皮片的存活情况和愈合质量进行随访.30例患者经负压封闭引流后,局部创面无明显感染,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皮片移植全部一期成活,感染控制良好.术后随访6个月,皮肤质地柔软,外形良好.对于创伤后肢体皮肤软组织缺损,经彻底清创后,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及皮片移植修复,可明显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朱家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探究X线平片与CT在长期卧床坠积性肺炎胸部诊断中的价值.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的62例长期卧床伴坠积性肺炎患者临床资料,比较X线平片和CT扫描的检查结果,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坠积性肺炎的检出率差异.X线平片对坠积性肺炎的检出率为69.35%(43/62),其中单侧坠积性肺炎、双侧坠积性肺炎检出率各为63.16%(12/19)和72.09%(31/43),漏诊率为30.65%(19/62);胸腔积液和胸膜病变检出率分别为95.45%(42/44)和61.29%(19/31).CT扫描对坠积性肺炎的检出率为93.55%(58/62),其中单侧坠积性肺炎、双侧坠积性肺炎检出率各为89.47%(17/19)和95.35%(41/43),漏诊率为6.45%(4/62);胸腔积液和胸膜病变检出率分别为95.45%(42/44)和96.77%(30/31).CT对坠积性肺炎、胸腔积液、胸膜病变的检出率均高于X线平片(P<0.05).X线平片对坠积性肺炎诊断的漏诊率较高,CT较X线的检出率高,更具有诊断价值.
作者:区尚之;郭添弟 刊期: 2017年第21期
选择2014年与2015年我院急诊科危重症患者327例与523例,按国际疾病分类,分成呼吸、心血管、消化、神经、其他系统疾病.2014年采用临床经验,2015年采用预警MEWS评分进行临床决策,分析两年留科救治、送ICU室、转院患者中生存率、死亡率的差异.两年除心血管系统患者生存率、死亡率没有差异外(P>0.05),呼吸、心血管、消化、神经、其他系统疾病留科救治、送ICU室、转院患者中生存率、死亡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预警MEWS评分,通过患者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体温和意识这些临床极易得到的客观指标进行量化,指导基层医院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决策的制定,有效提高了留科救治、送ICU室、转院患者中的生存率,大大降低了死亡率.
作者:高松初;何劲松;姚红宝;刘伟鹏;张春;陈乾坤 刊期: 2017年第21期
分析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阶段性治疗的疗效.选取收治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80例(150眼)为研究对象,均实施阶段性弱视治疗,治疗3个月为1个阶段,观察治疗4阶段(12个月)的佳矫正视力,比较4个阶段的疗效.经阶段性治疗,80例患儿(150眼)每次复诊时的佳矫正视力与前次相比,均存在较大差异(P<0.05),经4个阶段(12个月)的治疗后,80例患儿(150眼)各个阶段总有效率分别为33.33%、68.0%、80.67%、98.67%,且各个阶段的总有效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的节段性治疗疗效差异较大,且随着治疗阶段的增加,矫正视力提升也不一致,但总有效率随阶段性治疗的延长而相应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孟凡毅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核酸检测技术(NAT)在血液筛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5667例,均行EIA检测再行NAT检测,将两种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5667份样本中,共有17份样本NAT与EIA检测结果不一致,其中12份EIA(+)NAT(-)样本经复检显示均为阴性,5份EIA(-)NAT(+)样本经复检结果仍为阳性.结论 核酸检测能提高HBV检测灵敏度,提高输血安全性.
作者:高磊 刊期: 2017年第21期
调查鄱阳县育龄妇女和儿童的铁营养状况,为开展铁缺乏症防治规划提供基础数据.选取2017年1月~10月于我院体检的200例育龄妇女和20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均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以及血清铁蛋白(SF)水平,并分析两类人群在铁缺乏分期中所占的比率.结果育龄妇女和儿童的铁营养水平均呈偏态分布;200例育龄妇女中,ID、IDE以及IDA的检出率分别为18.5%、16.0%以及6.0%;200例儿童中,ID、IDE以及IDA的检出率分别为31.0%、23.0%以及12.5%.我县育龄妇女和儿童是IDA的重点防治人群,应高度重视,积极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保护母儿健康.
作者:王颖;李家林;吴晓庆 刊期: 2017年第21期
分析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效果.将从2016年1~12月在我院就诊的84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根据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将手足口病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有42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试验组患儿在上述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效果及一般症状改善症状.结果:(1)试验组有效率为97.62%,显著的高于对照组(83.33%)(P<0.05).(2)试验组患儿退热时间为(1.54±0.81)d、口腔疱疹消退时间为(3.42±0.77)d、皮疹消退时间为(4.42±0.56)d、治愈时间为(5.02±0.83)d,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本文的研究表明,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中,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临床效果较为明显,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一般症状,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作者:任蕊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FOLFIRI标准化疗方案联合贝伐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5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应用FOLFIRI标准方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进行治疗,观察组在FOLFIRI标准方案的基础之上加用贝伐单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EA、TPS和CA242在治疗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各肿瘤标志物均明显下降(P<0.05),同时观察组在治疗后降低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1年存活率、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及中位生存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只出现程度轻微且可控的药物毒副反应.结论 FOLFIRI标准化疗方案联合贝伐单抗疗效满意,并且安全性比较好,在临床中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许晓东 刊期: 2017年第21期
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效果及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选取收治的76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2015年4月~9月)与对照组(2015年10月~2016年6月)各38例.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对照组实施传统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记录、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善情况.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0.25±5.12min,术中出血量为12.25±2.16ml,住院时间为2.03±0.85d,并发症发生率为5.26%;对照组分别为66.98±5.11min、55.13±3.06ml、6.25±1.04d、21.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甲状腺激素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TSH、TSH、FT3水平较术前出现明显降低或升高(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TSH、TSH、FT3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TSH、TSH、FT3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下实施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疗效确切,对甲状腺功能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小勇;邵磊;薛万里;王尚;吴瑞卿 刊期: 2017年第21期
分析炎症因子与肾功能指标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腹膜透析中的变化情况及意义.选取收治入院的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腹膜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组予以腹膜透析治疗,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透析前、后炎症因子与肾功能指标之间的差异.观察组透析前TNF-α、CRP、IL-6、IL-8等炎症因子与BUN、SCR等肾功能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过透析治疗1d后,TNF-α、CRP、IL-6、IL-8等炎症因子与BUN、SCR等肾功能指标水平明显低于透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治疗30d后,TNF-α、CRP、IL-6、IL-8等炎症因子与BUN、SCR等肾功能指标水平明显低于透析治疗1d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能明显清除血清炎症因子,改善微炎症状态,同时有效清除体内毒素及代谢废物,降低肾功能指标,对临床治疗有积极作用.
作者:韦剑波;刘国辉 刊期: 2017年第21期
分析产后康复仪配合手法按摩对剖宫产术后子宫收缩和乳汁分泌的影响.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择期剖宫产产妇106例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产妇产后给予康复仪治疗,观察组产妇给予康复仪配合手法按摩治疗,比较两组产妇子宫收缩和乳汁分泌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24h、48h以及72h每日泌乳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后24h、48h以及72h阴道出血量均明显少于于对照组,子宫底高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剖宫产术后采用康复仪配合手法按摩治疗可促进乳汁分泌和子宫收缩,提高母乳喂养率,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芳青 刊期: 2017年第21期
探讨新生儿重症肺炎(SP)合并呼吸衰竭(RF)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将收治的80例新生儿SP合并RF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1)入院时,两组动脉血pH、PaO2、PaCO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7d后,观察组动脉血pH、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63,P=0.5741),观察组再插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45,P=0.0133);(3)对患儿亲属进行问卷调查,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47,P=0.0237).新生儿SP合并RF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显著,具有血气分析改善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护理服务满意度佳等优点.
作者:李英丽 刊期: 2017年第21期
对比可吸收棒与微型钛板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疗效.选取收治的70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可吸收棒治疗,对照组采用微型钛板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71.4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1.43%,并发症发生率为22.86%,高于观察组的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微型钛板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相比,可吸收棒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安全可靠,术后肘关节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晓征 刊期: 2017年第21期
择取2014年9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5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27例,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疼痛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接受护理前,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水平与参照组患者大致相当,组间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和参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水平均发生显著提升,前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晚期癌症患者实施疼痛护理,相较实施常规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优化患者的整体性机体生理感受,提升晚期癌症患者临床护理工作的具体开展水平,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工作过程中予以推广运用.
作者:刘晓俊 刊期: 2017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