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鄱阳县育龄妇女和儿童铁营养状况调查

王颖;李家林;吴晓庆

关键词:育龄妇女, 儿童, 铁营养
摘要:调查鄱阳县育龄妇女和儿童的铁营养状况,为开展铁缺乏症防治规划提供基础数据.选取2017年1月~10月于我院体检的200例育龄妇女和20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均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以及血清铁蛋白(SF)水平,并分析两类人群在铁缺乏分期中所占的比率.结果育龄妇女和儿童的铁营养水平均呈偏态分布;200例育龄妇女中,ID、IDE以及IDA的检出率分别为18.5%、16.0%以及6.0%;200例儿童中,ID、IDE以及IDA的检出率分别为31.0%、23.0%以及12.5%.我县育龄妇女和儿童是IDA的重点防治人群,应高度重视,积极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保护母儿健康.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癌中MCT2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 检测单羧酸转运蛋白2(MCT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64例乳腺癌组织及42例远离乳腺癌组织的正常乳腺组织中MCT2蛋白的表达,观察MCT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子的关系.结果 MCT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2.5%,显著高于远离乳腺癌组织的19.0%(P<0.001),且MCT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级别存在相关性(P<0.05),而与年龄和ER、PR、C-erbB-2蛋白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MCT2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高度相关,有望成为判断乳腺癌生物行为的有效指标及乳腺癌治疗新的靶点.

    作者:杨娟;赵路;刘春梅;曹东辉;赵琰;邓同兴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尿酸(SUA)联合检测在原发性高血压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探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尿酸(SUA)水平检测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择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并设置为研究组,同期择取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200例,并设置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的血清Hcy、SUA水平,并探究不同级别高血压患者血清Hcy、SUA水平的变化.观察组的血清Hcy、SU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血压分级越高,其血清Hcy、SUA水平越高(P<0.05).血清Hcy、SUA水平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明显升高,且与程度与病情呈正相关关系,两者联合检测可预测原发性高血压的病情进展.

    作者:郑智非;陈杰;陈嘉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联合低浓度丝裂霉素、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效果

    分析联合低浓度丝裂霉素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将门诊收治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小梁切除术联合低浓度丝裂霉素治疗.对两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对比视力改善、眼压水平及不良预后发生率的差异.治疗后,观察组视力改善总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前眼压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眼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不良预后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联合低浓度丝裂霉素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效果确切,可以短期内改善患者视力,并对眼压控制有积极作用,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方面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刘红岩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

    探讨新生儿重症肺炎(SP)合并呼吸衰竭(RF)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将收治的80例新生儿SP合并RF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1)入院时,两组动脉血pH、PaO2、PaCO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7d后,观察组动脉血pH、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63,P=0.5741),观察组再插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45,P=0.0133);(3)对患儿亲属进行问卷调查,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47,P=0.0237).新生儿SP合并RF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显著,具有血气分析改善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护理服务满意度佳等优点.

    作者:李英丽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细针穿刺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研究细针穿刺技术在乳腺癌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将诊治的4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超声检查,观察组给予细针穿刺技术检查.对比两组诊断结果.对照组误诊率、漏诊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诊断确诊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65.0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乳腺癌患者细针穿刺技术进行诊断,误诊率及漏诊率更低,值得推广.

    作者:黎剑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吻合器痔环切术(PPH术)术后发生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分析吻合器痔环切术(PPH术)术后发生大出血的危险因素.选取PPH术后大出血患者4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PPH术后无大出血患者40例为对照组.对患者性别,年龄,术前、术后有无使用抗生素,切除痔上有无黏膜缺失,切除痔上黏膜厚度,吻合口距离齿线距离,吻合口缝扎止血部位个数,外痔剥离数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具有统计学差异的项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PPH术后大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表示影响PPH术后大出血的相关因素为切除痔上有无黏膜缺失、切除痔上黏膜厚度、吻合口距离齿线距离、吻合口缝扎止血部位个数,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PPH术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为切除痔上黏膜厚度、吻合口缝扎止血部位个数、吻合口距离齿线距离是PPH术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PPh术中发生大出血的危险因素为切除痔上黏膜厚度、吻合口缝扎止血部位个数、吻合口距离齿线距离、在术中应避免上述危险因素的发生,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作者:李福泉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腹腔镜手术联合GnRh-a及口服避孕药(达英-35)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效果

    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GnRh-a及口服避孕药(达英-35)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治疗效果.66例E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GnRh-a及达英-35.观察痛经、盆腔包块复发及治疗前后积分变化情况.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痛经、盆腔包块复发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盆腔症状积分、体征症状积分、总主观症状积分均得到较好改善,和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积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联合GnRh-a及口服避孕药(达英-35)对EM有较好的疗效,患者痛经得到改善,盆腔包块复发少,治疗后盆腔症状积分、体征症状积分、总主观症状积分恢复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罗家琼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三联疗法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观察上消化道出血行三联疗法治疗的疗效.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于我院医治的12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用药方案不同分2组,各62例,对照组行奥美拉唑+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组行奥美拉唑+善宁治疗,对比组间疗效及止血时间.观察组治疗总疗效率96.77%比对照组80.65%高(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输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率12.90%.奥美拉唑联合善宁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更为显著,可加快止血,减少输血量,且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作者:乐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限与子宫下段肌层厚度的关系探讨

    分析剖宫产再次妊娠时限与子宫下段肌层厚度的关系.选取收治的有剖宫产史再次妊娠孕妇46例,按照距上次剖宫产时间分为A组(17例)、B组(15例)和C组(14例),间隔时间:A组≤3年,B组3~6年,C组≥6年.比较三组孕妇子宫下段肌层厚度、阴道试产、并发症(包括宫内窘迫、产程受阻、子宫破裂)情况及新生儿评分.A组子宫下段肌层厚度、阴道试产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B、C两组(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新生儿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限越长,子宫下段肌层厚度越薄,剖宫产再次妊娠易发生不良妊娠情况,应积极给予对症处理,预防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作者:赵侠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创面氧疗配合原位再生技术治疗创伤后感染难愈创面的临床研究

    探讨创面氧疗结合原位再生技术应用在创伤后感染难愈创面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选择我院治疗的创面难愈感染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氧疗,观察组联合原位再生技术辅助治疗,记录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氧疗结合原位再生技术应用在创伤后感染难愈创面中能够提升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吴玉衡;林浙龙;陈淼俭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脓毒症患儿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探究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脓毒症患儿预后评估中的价值.选择2015年4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儿100例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普通肺炎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入院时CRP和PCT水平,观察研究组患儿入院第1、7d CRP和PCT水平以及转归情况下CRP和PCT水平.结果对照组CRP和PCT水平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d CRP和PCT水平明显高于入院第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CRP和PCT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和PCT联合检测能有效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可将其作为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作者:陈斌;钟羽;陈祺棠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连续强化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观察连续强化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连续强化吞咽功能训练.观察比较两组功能恢复情况.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及吞咽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脑卒中患者实施连续强化吞咽功能训练,可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王惠娟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血清PCT、CRP、IL-6联合检测对细菌性血流感染早期诊断特异度及敏感性的影响

    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检测对细菌性血流感染早期诊断特异度及敏感性的影响.选取就诊的疑似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120例,送血培养并检测PCT、CRP、IL-6,对比其诊断特异度、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120例疑似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经血培养结果显示43例阳性,77例阴性,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阴性组与阳性组,阳性组IL-6、CRP、PCT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诊断的特异度、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CRP、IL-6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细菌性血流感染早期诊断特异度及敏感性,可作为细菌性血流感染实验室指标.

    作者:孙志玲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抗核抗体谱12项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临床意义

    探讨抗核抗体谱12项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的临床意义.将我院自2014年6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67例其他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以及63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集患者血清进行抗核抗体谱检测,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蛋白印迹法检测患者的抗核抗体和抗核抗体谱等12种抗体,分析比较三组患者抗核抗体谱12项存在的差异.研究组患者抗核抗体阳性率为89.16%,显著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组32.84%和健康人群组4.73%;健康人群组12项抗核抗体谱结构均为阴性,研究组的双链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nRNP抗体、抗Sm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和抗核糖核酸P蛋白抗体阳性水平显著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组,差异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核抗体谱12项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多项指标联合观察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特异性,可推广使用.

    作者:曹梦杰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分析

    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将7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单纯用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腹痛消失时间、腹泻持续时间、黏液便消失时间;干预前后IL-8、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痛消失时间时间、腹泻持续时间、黏液便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IL-8、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治疗组IL-8、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病情,加速症状消失,降低机体炎症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史志红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BiPAP呼吸机联合尼可刹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探讨BiPAP呼吸机联合尼可刹米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随机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尼可刹米治疗,观察组应用BiPAP呼吸机联合尼可刹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呼吸频率、心率等均具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应用尼可刹米联合BiPAP呼吸机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在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呼吸频率、心率等方面作用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毅;曹顼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泼尼松片治疗葡萄膜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探索研究泼尼松片应用于葡萄膜炎的治疗效果.将我院2016年1~10月收治的82例葡萄膜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使用泼尼松片治疗.对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以及治疗临床效果等指标进行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视力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视力水平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39例达到有效以上标准,治疗总有效率95.12%,对照组患者35例达到有效以上标准,治疗总有效率80.49%,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泼尼松片能够明显提高葡萄膜炎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视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郭梨;赖会茹;冯小成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EMR治疗扁平型胃肠道息肉的临床疗效

    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扁平型胃肠道息肉的效果差异.选取80例扁平型胃肠道息肉患者进行随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内镜下电凝切除术;观察组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血清中炎症相关分子水平、红细胞免疫功能.术后观察组血清中IL-6、IL-8、IL-12、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外周血中C3bRR、ICRRR、CD58、CD59和LFA-3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扁平型胃肠道息肉术后红细胞免疫功能更佳,炎症反应较弱,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淦林;陈丽芬;朱淑军;刘鑫杰;邓少琦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妊娠早期妇女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参考范围调查的相关研究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在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妊娠早期患者129例,按照美国临床生物研究院(NACB)的标准.清晨空腹抽血检查患者肝肾功能、TSH、FT4、TPOAB,选择TSH及FT4检测数据的95%可信区间,探讨妊娠早期妇女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参考值范围.我院129例妊娠早期妇女促甲状腺激素(TSH)平均数为1.78mIU/ml、95%可信区间为0.423~3.0mIU/ml;游离甲状腺素(FT4)平均数为16.61PmoI/L、95%可信区间分别为12.02~20.57PmoI/L.我院正常妊娠早期妇女甲状腺激素水平参考值为1.78mIU/ml与我院正常成人指标之间存在一些差别,该项研究可能需要更大的样本量进行验证得出准确可靠的特异性参考值方能应用于临床.

    作者:魏宏;何洁;徐明;张海桥;秦淑兰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观察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15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78例实施常规护理路径,观察组79例实施急诊护理路径.观察组转入专科治疗耗时(14.51±5.26)h、收入ICU时间(18.25±3.51)h、格拉斯预后评分(4.12±1.56)分;对照组分别为(17.25±3.04)h、(25.15±6.95)h、(3.15±0.75)分,差异显著(P<0.05).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中具有显著效果,能改善患者预后,将转入专科治疗耗时、收入ICU时间缩短,预防进展性脑卒中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作者:沈灏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