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娟;赵路;刘春梅;曹东辉;赵琰;邓同兴
对比研究长正中咬合型和解剖式咬合型全口义齿在牙槽嵴吸收应用中的效果.选取收治的82例牙槽嵴吸收的无牙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1例,A组采用长正中咬合型全口义齿佩戴,B组则采用解剖式咬合型全口义齿佩戴,对比两组应用2、4、6、8周时的咀嚼效率,并采用问卷调查了解两组的主观满意度.两组佩戴2、4、6、8周时的咀嚼效率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A组主观满意度为97.6%(40/41),B组为80.5%(33/41),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正中咬合型和解剖式咬合型全口义齿在牙槽嵴吸收治疗中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咀嚼效率,但长正中咬合型全口义齿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主观感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幸文 刊期: 2017年第21期
对比不同核苷(酸)类药物初始治疗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将治疗的9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方法分为单药组(拉米夫定单药治疗)与联合组(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各48例,评价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后,联合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及层粘连蛋白(LN)N水平均明显低于单药组,血清白蛋白(ALB)水平、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单药组,耐药性明显好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初始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促进病情好转,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游长胜;周清霞;黄坚彤 刊期: 2017年第21期
分析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阶段性治疗的疗效.选取收治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80例(150眼)为研究对象,均实施阶段性弱视治疗,治疗3个月为1个阶段,观察治疗4阶段(12个月)的佳矫正视力,比较4个阶段的疗效.经阶段性治疗,80例患儿(150眼)每次复诊时的佳矫正视力与前次相比,均存在较大差异(P<0.05),经4个阶段(12个月)的治疗后,80例患儿(150眼)各个阶段总有效率分别为33.33%、68.0%、80.67%、98.67%,且各个阶段的总有效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的节段性治疗疗效差异较大,且随着治疗阶段的增加,矫正视力提升也不一致,但总有效率随阶段性治疗的延长而相应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孟凡毅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免疫球蛋白用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130例感染性新生儿进行临床对比研究.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住院时间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热、呼吸困难、肺部湿啰音等消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共有60例患儿治疗有效,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共有51例患儿治疗有效,总有效率78.46%,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王伟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通过开展团体活动,帮助存在心理压力的临床护士缓解、释放心理压力,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征集本院护士30名,参与团体活动,进行减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护士压力源]以及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对参加团体活动的护士进行参与前后的测评.结果参与团体业余活动后,所有护士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敌对各因子及总分等方面,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压力评定方面,除病人护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开展团体业余活动能够有效缓解护士压力.
作者:朱俊美;李莹;杨莹莹;陆双双 刊期: 2017年第21期
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脑梗死的预测与评价作用.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超声检测判断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数量、位置、性质,并以同期体检的1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行相同检测,并进行比较.比较两组受检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数量,可见在总人数相同的情况下,脑梗死组患者的斑块检出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其不稳定性斑块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其各自的斑块位置,则可见位于BIF处的斑块比例高,但仍有脑梗死组高于对照组的情况,上述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不仅可以对早期颈动脉狭窄情况进行分析,而且可以通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量、性质分析为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提供有利依据,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谷达军;袁继红 刊期: 2017年第21期
探讨新生儿重症肺炎(SP)合并呼吸衰竭(RF)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将收治的80例新生儿SP合并RF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1)入院时,两组动脉血pH、PaO2、PaCO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7d后,观察组动脉血pH、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63,P=0.5741),观察组再插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45,P=0.0133);(3)对患儿亲属进行问卷调查,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47,P=0.0237).新生儿SP合并RF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显著,具有血气分析改善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护理服务满意度佳等优点.
作者:李英丽 刊期: 2017年第21期
对比可吸收棒与微型钛板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疗效.选取收治的70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可吸收棒治疗,对照组采用微型钛板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71.4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1.43%,并发症发生率为22.86%,高于观察组的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微型钛板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相比,可吸收棒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安全可靠,术后肘关节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晓征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8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椎体前缘高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obb's角,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分级情况,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3%,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满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刘丙科;黄海翔;黄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探讨美托洛尔辅助治疗AMI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选取住院治疗的AMI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86例,按照随机平分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单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HR、LVESD、LVEF、LVEDD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临相观察组总有效率(90.69%)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HR、LVESD、LVEF和LVEDD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HR、LVESD和LVED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11.63%)与对照组(13.95%)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AMI合并快速心律失常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江玲;陈日锦;何就明;罗翠华;张小燕;梁晓枫 刊期: 2017年第21期
探讨自拟复旧汤治疗产后恶露不绝的疗效.选取产后恶露不绝患者7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肌注宫缩素+口服头孢拉定治疗,观察组予以自拟复旧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子宫三径均值变化情况.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6.92%(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子宫三径均值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拟复旧汤治疗产后恶露不绝效果显著,可促进子宫收缩.
作者:刘振丹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检测单羧酸转运蛋白2(MCT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64例乳腺癌组织及42例远离乳腺癌组织的正常乳腺组织中MCT2蛋白的表达,观察MCT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子的关系.结果 MCT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2.5%,显著高于远离乳腺癌组织的19.0%(P<0.001),且MCT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级别存在相关性(P<0.05),而与年龄和ER、PR、C-erbB-2蛋白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MCT2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高度相关,有望成为判断乳腺癌生物行为的有效指标及乳腺癌治疗新的靶点.
作者:杨娟;赵路;刘春梅;曹东辉;赵琰;邓同兴 刊期: 2017年第21期
观察子午流注纳甲法结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选取收治的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硝酸异山梨酯、辛伐他汀等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子午流注纳甲法结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心绞痛证候积分、发作频次、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心电图改变情况及硝酸甘油服用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心绞痛证候积分、发作频次、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证候积分、发作频次、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ST段下移导联数、T波倒置和低平导联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T段下移导联数、T波倒置和低平导联数均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硝酸甘油服用量为(1.8±2.2)mg,服药后症状改善时间为(3.2±2.0)min,对照组硝酸甘油服用量为(3.2±2.8)mg,症状改善时间为(4.0±3.2)min,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午流注纳甲法结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红涛 刊期: 2017年第21期
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选取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根据用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及对照组(单纯实施顺铂方案治疗)各3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实施顺铂方案治疗基础上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可促进病灶缩小,明显缓解临床症状,疗效较单纯实施顺铂化疗好,有效减少治疗中的毒副作用,安全性高.
作者:张海良 刊期: 2017年第21期
探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治疗牙科创面止血及伤口修复愈合的效果.选取拔牙的阻生牙患者10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行阻生牙拔除术,对照组给予无菌棉球止血,观察组给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对比两组创面止血及伤口修复愈合情况.观察组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感染、干槽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3、7d伤口修复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拔牙后止血效果较好,且能预防感染、干槽症发生,加快拔牙伤口愈合.
作者:劳均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探讨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行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观察组患者行丙泊酚与咪达唑仑静脉复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认知功能的评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h、48h及72h认知功能的评分:对照组患者术后24h和术后48h的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的评分(P<0.05);术后48h的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后24h的评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个时间点的认知功能评分的差异不显著(P>0.05).丙泊酚与咪达唑仑静脉复合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麻醉方案.
作者:马彦利 刊期: 2017年第21期
探讨联合检测外周血CYFRA21-1、CEA分子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早期预后中的意义.回顾性分析就诊的106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早期疗效(化疗2个周期后)评估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研究组,n=42)和预后不良组(对照组,n=64).于治疗前及化疗2个周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CYFRA21-1、CEA水平,比较两组检测结果差异.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外周血CYFRA21-1、CEA水平与C患者早期预后的关系.治疗后检测显示,研究组CYFRA21-1、CE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局部晚期NSCLC患者化疗2个周期后外周血CYFRA21-1、CEA水平均与早期预后质量呈负相关性(r=-0.512、-0.437,P均<0.05).局部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CYFRA21-1、CEA分子水平与其早期预后关系密切,需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李秋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研究细针穿刺技术在乳腺癌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将诊治的4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超声检查,观察组给予细针穿刺技术检查.对比两组诊断结果.对照组误诊率、漏诊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诊断确诊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65.0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乳腺癌患者细针穿刺技术进行诊断,误诊率及漏诊率更低,值得推广.
作者:黎剑 刊期: 2017年第21期
比较并分析阿司匹林和尼莫地平用于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选取行偏头痛治疗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偏头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疼痛评分(VAS)及治疗总有效率与并发症(皮肤瘙痒、皮疹、头晕头痛、其他并发症).并于3、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发作次数及复发率.两组治疗前偏头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偏头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疼痛评分(VAS)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87%VS 76.92%)、并发症低于对照组(10.26%VS 30.77%)、随访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偏头痛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且长期使用效果优于尼莫地平.
作者:王洵;顾峥嵘;孙顺成 刊期: 2017年第21期
分析联合低浓度丝裂霉素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将门诊收治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小梁切除术联合低浓度丝裂霉素治疗.对两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对比视力改善、眼压水平及不良预后发生率的差异.治疗后,观察组视力改善总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前眼压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眼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不良预后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联合低浓度丝裂霉素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效果确切,可以短期内改善患者视力,并对眼压控制有积极作用,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方面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刘红岩 刊期: 2017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