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长尾粗叶木蒽醌类提取物分散片初步研制

李瑾;江丰

关键词:长尾粗叶木, 蒽醌类, 抗肿瘤
摘要:考察长尾粗叶木蒽醌类提取药液的干燥方式,对影响长尾粗叶木蒽醌类提取物分散片的处方因素及制剂工艺进行全面考察,确定长尾粗叶木蒽醌类提取物分散片的浓缩、干燥工艺和分散片的处方及成形工艺,同时进行3批中试试验,验证长尾粗叶木蒽醌提取物分散片制备工艺合理性.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

    探讨新生儿重症肺炎(SP)合并呼吸衰竭(RF)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将收治的80例新生儿SP合并RF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1)入院时,两组动脉血pH、PaO2、PaCO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7d后,观察组动脉血pH、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63,P=0.5741),观察组再插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45,P=0.0133);(3)对患儿亲属进行问卷调查,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47,P=0.0237).新生儿SP合并RF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显著,具有血气分析改善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护理服务满意度佳等优点.

    作者:李英丽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血必净对脓毒症患者炎症因子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的影响

    探究血必净对脓毒症患者炎症因子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的影响.随机选取2014年3月~2016年5月我院门诊诊治的脓毒症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血必净治疗+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39例.观察两组患者炎症因子(IL-6、IL-10、TNF-α)水平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的变化.治疗后观察组IL-6、IL-10、TNF-α水平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MGB1水平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必净可以显著改善脓毒症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提高对脓毒症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兆明;程利民;李树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自拟复旧汤治疗产后恶露不绝的疗效分析

    探讨自拟复旧汤治疗产后恶露不绝的疗效.选取产后恶露不绝患者7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肌注宫缩素+口服头孢拉定治疗,观察组予以自拟复旧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子宫三径均值变化情况.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6.92%(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子宫三径均值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拟复旧汤治疗产后恶露不绝效果显著,可促进子宫收缩.

    作者:刘振丹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60例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临床分析

    探讨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把我院从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治疗组实施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两组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的角膜内皮计数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的视力<0.1的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是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是26.7%,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能够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更有利于角膜内皮细胞恢复,明显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方少概;袁霞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细针穿刺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研究细针穿刺技术在乳腺癌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将诊治的4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超声检查,观察组给予细针穿刺技术检查.对比两组诊断结果.对照组误诊率、漏诊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诊断确诊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65.0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乳腺癌患者细针穿刺技术进行诊断,误诊率及漏诊率更低,值得推广.

    作者:黎剑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乳腺癌中MCT2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 检测单羧酸转运蛋白2(MCT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64例乳腺癌组织及42例远离乳腺癌组织的正常乳腺组织中MCT2蛋白的表达,观察MCT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子的关系.结果 MCT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2.5%,显著高于远离乳腺癌组织的19.0%(P<0.001),且MCT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级别存在相关性(P<0.05),而与年龄和ER、PR、C-erbB-2蛋白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MCT2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高度相关,有望成为判断乳腺癌生物行为的有效指标及乳腺癌治疗新的靶点.

    作者:杨娟;赵路;刘春梅;曹东辉;赵琰;邓同兴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FOLFIRI标准化疗方案联合贝伐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与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观察FOLFIRI标准化疗方案联合贝伐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5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应用FOLFIRI标准方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进行治疗,观察组在FOLFIRI标准方案的基础之上加用贝伐单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EA、TPS和CA242在治疗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各肿瘤标志物均明显下降(P<0.05),同时观察组在治疗后降低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1年存活率、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及中位生存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只出现程度轻微且可控的药物毒副反应.结论 FOLFIRI标准化疗方案联合贝伐单抗疗效满意,并且安全性比较好,在临床中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许晓东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PCT、CRP、BNP、D-二聚体联合检测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程度的关系

    观察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PCT、CRP、NT-proBNP、D-二聚体水平,探讨上述指标联合检测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47例,根据PSI及CURB-65分级标准分别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患者PCT、CRP、NT-proBNP、D-二聚体水平.根据PSI及CURB-65分级分别进行分组的3组患者PCT、CRP、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述指标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将PCT、CRP、NT-proBNP、D-二聚体联合检测应用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过程中,能有效判定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卢杨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目的 探究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48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来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来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髓内固定术来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概率(踝关节僵硬、骨不连、创伤性关节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完全愈合时间以及完全负重时间.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83%)、并发症发生概率(4.17%)、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完全愈合时间以及完全负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66.67%)、并发症发生概率(25.00%)、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完全愈合时间以及完全负重时间,两个小组之间产生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有较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文良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鄱阳县育龄妇女和儿童铁营养状况调查

    调查鄱阳县育龄妇女和儿童的铁营养状况,为开展铁缺乏症防治规划提供基础数据.选取2017年1月~10月于我院体检的200例育龄妇女和20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均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以及血清铁蛋白(SF)水平,并分析两类人群在铁缺乏分期中所占的比率.结果育龄妇女和儿童的铁营养水平均呈偏态分布;200例育龄妇女中,ID、IDE以及IDA的检出率分别为18.5%、16.0%以及6.0%;200例儿童中,ID、IDE以及IDA的检出率分别为31.0%、23.0%以及12.5%.我县育龄妇女和儿童是IDA的重点防治人群,应高度重视,积极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保护母儿健康.

    作者:王颖;李家林;吴晓庆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三联疗法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观察上消化道出血行三联疗法治疗的疗效.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于我院医治的12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用药方案不同分2组,各62例,对照组行奥美拉唑+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组行奥美拉唑+善宁治疗,对比组间疗效及止血时间.观察组治疗总疗效率96.77%比对照组80.65%高(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输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率12.90%.奥美拉唑联合善宁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更为显著,可加快止血,减少输血量,且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作者:乐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吻合器痔环切术(PPH术)术后发生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分析吻合器痔环切术(PPH术)术后发生大出血的危险因素.选取PPH术后大出血患者4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PPH术后无大出血患者40例为对照组.对患者性别,年龄,术前、术后有无使用抗生素,切除痔上有无黏膜缺失,切除痔上黏膜厚度,吻合口距离齿线距离,吻合口缝扎止血部位个数,外痔剥离数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具有统计学差异的项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PPH术后大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表示影响PPH术后大出血的相关因素为切除痔上有无黏膜缺失、切除痔上黏膜厚度、吻合口距离齿线距离、吻合口缝扎止血部位个数,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PPH术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为切除痔上黏膜厚度、吻合口缝扎止血部位个数、吻合口距离齿线距离是PPH术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PPh术中发生大出血的危险因素为切除痔上黏膜厚度、吻合口缝扎止血部位个数、吻合口距离齿线距离、在术中应避免上述危险因素的发生,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作者:李福泉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联合低浓度丝裂霉素、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效果

    分析联合低浓度丝裂霉素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将门诊收治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小梁切除术联合低浓度丝裂霉素治疗.对两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对比视力改善、眼压水平及不良预后发生率的差异.治疗后,观察组视力改善总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前眼压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眼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不良预后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联合低浓度丝裂霉素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效果确切,可以短期内改善患者视力,并对眼压控制有积极作用,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方面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刘红岩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早期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研究分析早期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选取40例我院收取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按照入院治疗的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早期介入组(20例)和晚期介入组(20例),早期介入组患者在发病3d以内实施介入栓塞治疗,晚期介入组患者在发病3d后实施介入栓塞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栓塞效果、并发症情况.早期介入组栓塞效果明显优于晚期介入组;早期介入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晚期介入组;两组以上结果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对提高栓塞效果、患者尽早的恢复自理能力、改善生活的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瑞峰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中药痛风方内服联合金黄膏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观察中药痛风方内服联合金黄膏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中药内服联合金黄膏外敷)、对照组(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外敷),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天、治疗3天、治疗7天对患者进行疼痛VAS评分及血清尿测定,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痛风方内服联合金黄膏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作者:刘晓平;马泽仁;王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使用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的效果评价

    探讨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的疗效.选取收治的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患者100例,均行刮宫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于术后口服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于术后口服妈富隆治疗,对比两组的控制止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等.观察组完全止血时间、控制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治疗3个月后的子宫内膜厚度较对照组更薄(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的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6.0%)低于对照组(20.0%,P<0.05).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应用妈富隆治疗效果确切,能使增生的子宫内膜尽快恢复正常,改善贫血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琼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X线平片与CT在长期卧床坠积性肺炎胸部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探究X线平片与CT在长期卧床坠积性肺炎胸部诊断中的价值.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的62例长期卧床伴坠积性肺炎患者临床资料,比较X线平片和CT扫描的检查结果,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坠积性肺炎的检出率差异.X线平片对坠积性肺炎的检出率为69.35%(43/62),其中单侧坠积性肺炎、双侧坠积性肺炎检出率各为63.16%(12/19)和72.09%(31/43),漏诊率为30.65%(19/62);胸腔积液和胸膜病变检出率分别为95.45%(42/44)和61.29%(19/31).CT扫描对坠积性肺炎的检出率为93.55%(58/62),其中单侧坠积性肺炎、双侧坠积性肺炎检出率各为89.47%(17/19)和95.35%(41/43),漏诊率为6.45%(4/62);胸腔积液和胸膜病变检出率分别为95.45%(42/44)和96.77%(30/31).CT对坠积性肺炎、胸腔积液、胸膜病变的检出率均高于X线平片(P<0.05).X线平片对坠积性肺炎诊断的漏诊率较高,CT较X线的检出率高,更具有诊断价值.

    作者:区尚之;郭添弟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D-二聚体和凝血功能检测在孕妇产前检查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和凝血功能检测在孕妇产前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100例孕妇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我院接受检查的100例未妊娠的健康妇女为对照组.所有妇女均行D-二聚体和凝血功能功能检查,观察对比两组人员各指标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孕妇D-D、FI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妇女,而凝血酶原时间(P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妇女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妊娠期妇女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产前进行D-二聚体和凝血功能检测可判断产妇有无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情况,为妊娠期健康保驾护航.

    作者:镇红霞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剖宫产后使用安列克预防产后大出血的效果观察

    观察对高危孕妇剖宫产后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安列克)预防产后大出血的临床效果.将产科住院行剖宫产分娩并因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的产妇20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手术均由同一组手术人员完成.两组均采用改良式剖宫产术,在胎儿娩出后,即刻给予催产素20U+5%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同时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200μg.观察组于胎盘娩出前另给予安列克宫体注射液250μg,记录两组产后2、24h出血量,统计产后出血发生率,观察不良反应.观察组产后2、24h出血量分别为(251.12±98.36)ml、(282.28±94.06)ml,明显低于于对照组的(230.98±68.24)ml、(391.12±101.68)ml,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24h内产后出血率(9%)明显低于对照组(39%,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对于高危孕妇,在常规使用缩宫素的同时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明显降低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临床效果令人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王艳红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选取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根据用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及对照组(单纯实施顺铂方案治疗)各3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实施顺铂方案治疗基础上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可促进病灶缩小,明显缓解临床症状,疗效较单纯实施顺铂化疗好,有效减少治疗中的毒副作用,安全性高.

    作者:张海良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