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CT、CRP、BNP、D-二聚体联合检测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程度的关系

卢杨

关键词:老年, 社区获得性肺炎, PCT, CRP, NT-proBNP, D-二聚体
摘要:观察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PCT、CRP、NT-proBNP、D-二聚体水平,探讨上述指标联合检测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47例,根据PSI及CURB-65分级标准分别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患者PCT、CRP、NT-proBNP、D-二聚体水平.根据PSI及CURB-65分级分别进行分组的3组患者PCT、CRP、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述指标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将PCT、CRP、NT-proBNP、D-二聚体联合检测应用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过程中,能有效判定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手术联合GnRh-a及口服避孕药(达英-35)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效果

    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GnRh-a及口服避孕药(达英-35)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治疗效果.66例E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GnRh-a及达英-35.观察痛经、盆腔包块复发及治疗前后积分变化情况.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痛经、盆腔包块复发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盆腔症状积分、体征症状积分、总主观症状积分均得到较好改善,和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积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联合GnRh-a及口服避孕药(达英-35)对EM有较好的疗效,患者痛经得到改善,盆腔包块复发少,治疗后盆腔症状积分、体征症状积分、总主观症状积分恢复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罗家琼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联合检测外周血CYFRA21-1、CEA分子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早期预后中的意义

    探讨联合检测外周血CYFRA21-1、CEA分子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早期预后中的意义.回顾性分析就诊的106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早期疗效(化疗2个周期后)评估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研究组,n=42)和预后不良组(对照组,n=64).于治疗前及化疗2个周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CYFRA21-1、CEA水平,比较两组检测结果差异.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外周血CYFRA21-1、CEA水平与C患者早期预后的关系.治疗后检测显示,研究组CYFRA21-1、CE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局部晚期NSCLC患者化疗2个周期后外周血CYFRA21-1、CEA水平均与早期预后质量呈负相关性(r=-0.512、-0.437,P均<0.05).局部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CYFRA21-1、CEA分子水平与其早期预后关系密切,需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李秋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探讨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选择收治的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34),观察组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内科保守治疗.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髋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24个月,观察组优良率为88.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rris评分为(89.5±5.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2±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内科保守治疗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效果显著,明显改善了患者髋关节功能,且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房学武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5S法在专科医院手术室管理中的运用

    探讨5S管理法在手术室管理中的运用效果.运用5S管理理念对手术室环境、物品、药品、器械、仪器等进行现场评估,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个程序应用于手术室管理中.实施5S管理后,手术室整体面貌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物品、药品能严格按要求及时补充,术中巡回护士能在30s内拿取物品、药品,保证了手术的需求顺畅,深得医生和患者的赞誉.5S管理法能解决手术室内的凌乱、无序及标识不清状态,减少甚至避免术中出现仪器故障或急需物品无法立即使用而增加的手术风险,确保手术的安全运作,节约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黄静雅;杨霞;张嘉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分析并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于我院诊断为子宫内膜癌并进行手术治疗的9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进行分组,以采用腹腔镜手术的51例患者为观察组,以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46例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尿管拔除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下床走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切口感染的发生率(1.9%)明显低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的发生率(17.4%),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术后近期并发症(输尿管损伤、肠管损伤、下肢静脉血栓、尿潴留)及远期并发症(直肠功能紊乱、膀胱功能紊乱)发生情况组间数据未见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颜艳;郭碧辉;杨桂春;陈丽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对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探究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对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选择收治的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10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予以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TNF-α、IFN-γ、IL-6、CRP水平[96.08%(25.61±5.61)pg/ml、(40.26±7.21)pg/ml、(28.47±5.89)pg/ml、(50.26±8.43)mg/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能提高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性较高.

    作者:陈静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使用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的效果评价

    探讨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的疗效.选取收治的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患者100例,均行刮宫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于术后口服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于术后口服妈富隆治疗,对比两组的控制止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等.观察组完全止血时间、控制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治疗3个月后的子宫内膜厚度较对照组更薄(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的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6.0%)低于对照组(20.0%,P<0.05).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应用妈富隆治疗效果确切,能使增生的子宫内膜尽快恢复正常,改善贫血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琼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对脑梗死的预测和评价作用

    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脑梗死的预测与评价作用.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超声检测判断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数量、位置、性质,并以同期体检的1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行相同检测,并进行比较.比较两组受检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数量,可见在总人数相同的情况下,脑梗死组患者的斑块检出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其不稳定性斑块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其各自的斑块位置,则可见位于BIF处的斑块比例高,但仍有脑梗死组高于对照组的情况,上述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不仅可以对早期颈动脉狭窄情况进行分析,而且可以通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量、性质分析为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提供有利依据,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谷达军;袁继红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PCT、CRP、BNP、D-二聚体联合检测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程度的关系

    观察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PCT、CRP、NT-proBNP、D-二聚体水平,探讨上述指标联合检测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47例,根据PSI及CURB-65分级标准分别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患者PCT、CRP、NT-proBNP、D-二聚体水平.根据PSI及CURB-65分级分别进行分组的3组患者PCT、CRP、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述指标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将PCT、CRP、NT-proBNP、D-二聚体联合检测应用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过程中,能有效判定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卢杨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鄱阳县育龄妇女和儿童铁营养状况调查

    调查鄱阳县育龄妇女和儿童的铁营养状况,为开展铁缺乏症防治规划提供基础数据.选取2017年1月~10月于我院体检的200例育龄妇女和20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均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以及血清铁蛋白(SF)水平,并分析两类人群在铁缺乏分期中所占的比率.结果育龄妇女和儿童的铁营养水平均呈偏态分布;200例育龄妇女中,ID、IDE以及IDA的检出率分别为18.5%、16.0%以及6.0%;200例儿童中,ID、IDE以及IDA的检出率分别为31.0%、23.0%以及12.5%.我县育龄妇女和儿童是IDA的重点防治人群,应高度重视,积极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保护母儿健康.

    作者:王颖;李家林;吴晓庆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疼痛护理对改善晚期癌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观察

    择取2014年9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5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27例,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疼痛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接受护理前,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水平与参照组患者大致相当,组间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和参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水平均发生显著提升,前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晚期癌症患者实施疼痛护理,相较实施常规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优化患者的整体性机体生理感受,提升晚期癌症患者临床护理工作的具体开展水平,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工作过程中予以推广运用.

    作者:刘晓俊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慢病管理对社区慢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

    观察慢病管理对社区慢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选取建档的200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慢病管理,对比两组干预12个月后的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干预前,两组在用药、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在用药、饮食、运动等方面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规范的管理可帮助社区慢病患者对疾病认识提升,治疗依从性提高,并发症减少,同时感受到来自社区医院的关怀,改变对医院的看法,医患关系得以改善.

    作者:朱启辉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不同止血方法在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剥除术中对患者卵巢功能影响

    观察在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剥除术中采用不同止血方法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78例,随机数表法分组,各39例.电凝组予以电凝止血,缝合组予以单纯缝合方法止血.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卵巢功能[窦状卵泡(AFC)、卵巢间质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PSV)]改善情况及机体激素[孕酮(P)、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水平影响.治疗后,与电凝组相比,缝合组AFC及PSV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组P、E2、LH水平均较高,FSH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缝合方法止血应用于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剥除术中,处理创面出血更有助于卵巢储备功能保护及维持患者机体激素水平.

    作者:胡敏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探讨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78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加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髓内钉固定治疗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治疗,治疗组术后优25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9.74%,对照组术后优16例,良13例,可7例,差3例,优良率为74.36%,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患者住院天数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感染发生率低,固定更牢固,能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作者:万治平;张庆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儿童中重度铅中毒53例发病原因分析

    探讨儿童中重度铅中毒的原因及对策.对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53例中重度儿童铅中毒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及随访,记录相关情况,并汇总分析.53例中重度儿童铅中毒中,有明确铅污染源的病例共45例,占比84.9%,其中41例是由于使用含铅药物所致中毒.生活在农村的患儿共45例,占比84.9%.0~3岁患儿40例,占比75.5%.滥用含铅中药是儿童中重度铅中毒的主要原因;生活在农村的3岁以下儿童为中重度儿童铅中毒的主要人群;必须加强对有毒中药的监管,提高农村家长的认识,倡导科学育儿,摒弃陋习.

    作者:梁小滨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核苷(酸)类药物初始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效果对比分析

    对比不同核苷(酸)类药物初始治疗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将治疗的9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方法分为单药组(拉米夫定单药治疗)与联合组(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各48例,评价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后,联合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及层粘连蛋白(LN)N水平均明显低于单药组,血清白蛋白(ALB)水平、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单药组,耐药性明显好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初始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促进病情好转,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游长胜;周清霞;黄坚彤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重力喂养技术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选取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常规鼻饲喂养,观察组进行重力喂养,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开奶时间、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体重大下降率、口饲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开奶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胃管留置时间、达全胃肠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口饲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呼吸暂停、感染、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护理中进行重力喂养可减少新生儿不耐受和并发症,并使其更快恢复出生体重,缩短口饲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

    作者:姚雪英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乳腺癌中MCT2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 检测单羧酸转运蛋白2(MCT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64例乳腺癌组织及42例远离乳腺癌组织的正常乳腺组织中MCT2蛋白的表达,观察MCT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子的关系.结果 MCT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2.5%,显著高于远离乳腺癌组织的19.0%(P<0.001),且MCT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级别存在相关性(P<0.05),而与年龄和ER、PR、C-erbB-2蛋白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MCT2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高度相关,有望成为判断乳腺癌生物行为的有效指标及乳腺癌治疗新的靶点.

    作者:杨娟;赵路;刘春梅;曹东辉;赵琰;邓同兴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X线平片与CT在长期卧床坠积性肺炎胸部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探究X线平片与CT在长期卧床坠积性肺炎胸部诊断中的价值.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的62例长期卧床伴坠积性肺炎患者临床资料,比较X线平片和CT扫描的检查结果,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坠积性肺炎的检出率差异.X线平片对坠积性肺炎的检出率为69.35%(43/62),其中单侧坠积性肺炎、双侧坠积性肺炎检出率各为63.16%(12/19)和72.09%(31/43),漏诊率为30.65%(19/62);胸腔积液和胸膜病变检出率分别为95.45%(42/44)和61.29%(19/31).CT扫描对坠积性肺炎的检出率为93.55%(58/62),其中单侧坠积性肺炎、双侧坠积性肺炎检出率各为89.47%(17/19)和95.35%(41/43),漏诊率为6.45%(4/62);胸腔积液和胸膜病变检出率分别为95.45%(42/44)和96.77%(30/31).CT对坠积性肺炎、胸腔积液、胸膜病变的检出率均高于X线平片(P<0.05).X线平片对坠积性肺炎诊断的漏诊率较高,CT较X线的检出率高,更具有诊断价值.

    作者:区尚之;郭添弟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尿酸(SUA)联合检测在原发性高血压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探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尿酸(SUA)水平检测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择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并设置为研究组,同期择取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200例,并设置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的血清Hcy、SUA水平,并探究不同级别高血压患者血清Hcy、SUA水平的变化.观察组的血清Hcy、SU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血压分级越高,其血清Hcy、SUA水平越高(P<0.05).血清Hcy、SUA水平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明显升高,且与程度与病情呈正相关关系,两者联合检测可预测原发性高血压的病情进展.

    作者:郑智非;陈杰;陈嘉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