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卡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叶章海

关键词:奥卡西平, 丙戊酸钠, 难治性部分性癫痫, 临床疗效, 认知功能
摘要:目的 探讨奥卡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RPE)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100例青年RPE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奥卡西平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癫痫发作频率、认知功能评分及临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分别为8.00%和6.00%,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3、6个月的癫痫发作频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水平(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3、6个月的MoCA评分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水平(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卡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的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降低癫痫发作频率,且临床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肠易激综合征80例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调查分析80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旨在为IBS防治提供参考依据.选取收治的8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研究对象开展调查.研究组SAS评分与SDS评分皆明显高于对照组,躯体化、强迫、敏感、抑郁、焦虑、敌视、恐惧、偏执、神经质、其他及总均分等SCL-90量表评分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S)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实施兼顾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的综合干预,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曾秋红;叶启文;田华;黄艳春;陈敬松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脓毒症患儿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探究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脓毒症患儿预后评估中的价值.选择2015年4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儿100例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普通肺炎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入院时CRP和PCT水平,观察研究组患儿入院第1、7d CRP和PCT水平以及转归情况下CRP和PCT水平.结果对照组CRP和PCT水平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d CRP和PCT水平明显高于入院第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CRP和PCT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和PCT联合检测能有效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可将其作为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作者:陈斌;钟羽;陈祺棠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基层医院急诊科临床决策对急救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选择2014年与2015年我院急诊科危重症患者327例与523例,按国际疾病分类,分成呼吸、心血管、消化、神经、其他系统疾病.2014年采用临床经验,2015年采用预警MEWS评分进行临床决策,分析两年留科救治、送ICU室、转院患者中生存率、死亡率的差异.两年除心血管系统患者生存率、死亡率没有差异外(P>0.05),呼吸、心血管、消化、神经、其他系统疾病留科救治、送ICU室、转院患者中生存率、死亡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预警MEWS评分,通过患者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体温和意识这些临床极易得到的客观指标进行量化,指导基层医院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决策的制定,有效提高了留科救治、送ICU室、转院患者中的生存率,大大降低了死亡率.

    作者:高松初;何劲松;姚红宝;刘伟鹏;张春;陈乾坤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的阶段性治疗疗效研究

    分析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阶段性治疗的疗效.选取收治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80例(150眼)为研究对象,均实施阶段性弱视治疗,治疗3个月为1个阶段,观察治疗4阶段(12个月)的佳矫正视力,比较4个阶段的疗效.经阶段性治疗,80例患儿(150眼)每次复诊时的佳矫正视力与前次相比,均存在较大差异(P<0.05),经4个阶段(12个月)的治疗后,80例患儿(150眼)各个阶段总有效率分别为33.33%、68.0%、80.67%、98.67%,且各个阶段的总有效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的节段性治疗疗效差异较大,且随着治疗阶段的增加,矫正视力提升也不一致,但总有效率随阶段性治疗的延长而相应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孟凡毅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埃索美拉唑针剂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针剂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2015年8月~2016年8月共80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随机分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奥美拉唑静脉滴注,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埃索美拉唑针剂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空腹胃液PH值、Hp转归的情况、止血率和止血时间.结果 (1)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62.5%)(P<0.05).(2)和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24h和治疗后48h胃液PH明显上升(P<0.05);组间对比,观察组治疗后胃液PH明显更高(P<0.05).(3)观察组患者止血率为100%(40例),止血时间为(28.98±15.99)h;对照组患者止血率为75%(30例),止血时间为(36.67±16.20)h.观察组止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止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和对照组(51.61%)对比,观察组Hb根除率(86.21%)明显更高(P<0.05).结论 埃索美拉唑针剂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止血快,抑酸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陈炽昌;刘炽彬;黄静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风险管理模式对下肢骨折长期卧床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

    总结性探讨分析下肢骨折长期卧病患者采取风险管理模式的护理效果.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52例下肢骨折长期卧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对照组分别采取风险管理模式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患者投诉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意外事故发生率.观察组患者的患者投诉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意外事故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都较为明显(P<0.05).加强下肢骨折患者的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投诉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意外事故发生率,为病人提供更加优质、有序、安全的护理服务.

    作者:李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可吸收棒与微型钛板在桡骨小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对比可吸收棒与微型钛板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疗效.选取收治的70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可吸收棒治疗,对照组采用微型钛板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71.4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1.43%,并发症发生率为22.86%,高于观察组的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微型钛板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相比,可吸收棒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安全可靠,术后肘关节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晓征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自拟复旧汤治疗产后恶露不绝的疗效分析

    探讨自拟复旧汤治疗产后恶露不绝的疗效.选取产后恶露不绝患者7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肌注宫缩素+口服头孢拉定治疗,观察组予以自拟复旧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子宫三径均值变化情况.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6.92%(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子宫三径均值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拟复旧汤治疗产后恶露不绝效果显著,可促进子宫收缩.

    作者:刘振丹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探讨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78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加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髓内钉固定治疗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治疗,治疗组术后优25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9.74%,对照组术后优16例,良13例,可7例,差3例,优良率为74.36%,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患者住院天数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感染发生率低,固定更牢固,能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作者:万治平;张庆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老年高血压体检者实施健康管理的价值分析

    探讨老年高血压体检者实施健康管理的价值.将体检中心接收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用药指导;观察组不仅接受药物治疗、用药指导,同时实施健康管理,随访1年,比较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应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组收缩压为(14.74±1.98)mmHg、舒张压为(10.73±2.14)mmHg;对照组收缩压为(18.26±2.58)mmHg、舒张压为(12.93±2.47)mmHg,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活力、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将健康管理应用于老年高血压体检者当中,有利于控制血压,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马慧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丙种球蛋白联合更昔洛韦在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观察丙种球蛋白与更昔洛韦联合治疗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疗效.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更昔洛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呕吐、高热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种球蛋白与更昔洛韦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临床症状缓解快,显著缩短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甘家彬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比较分析阿司匹林和尼莫地平用于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比较并分析阿司匹林和尼莫地平用于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选取行偏头痛治疗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偏头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疼痛评分(VAS)及治疗总有效率与并发症(皮肤瘙痒、皮疹、头晕头痛、其他并发症).并于3、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发作次数及复发率.两组治疗前偏头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偏头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疼痛评分(VAS)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87%VS 76.92%)、并发症低于对照组(10.26%VS 30.77%)、随访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偏头痛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且长期使用效果优于尼莫地平.

    作者:王洵;顾峥嵘;孙顺成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社区患者幽门螺杆菌毒力分型与体外耐药相关性研究

    了解社区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及毒力分型状况,比较不同毒力分型Hp菌株体外耐药性差异.以社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胃镜检查时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确定Hp阳性,胃镜取材进行体外培养鉴定为Hp菌落,用E-test法检测Hp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培养成功的患者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p相关抗体,确定毒力分型,比较不同分型菌株体外培养后对抗Hp抗菌药物耐药性差异.128例患者经过快速尿素酶检测有60例Hp感染阳性(46.88%),其中消化性溃疡Hp感染22例(64.71%)、慢性胃炎38例(40.43%),两者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女间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52例体外培养成功,Hp分型后确定30例为高毒型Hp感染者、22例为低毒型Hp感染者,高低毒力型在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外耐药性结果提示,高毒型和低毒型菌株中对阿莫西林的耐药0、1例(4.5%);对克拉霉素耐药分别为6(20%)、5(22.72%),对甲硝唑的耐药分别为14(46.6%)、11(50%),对左氧氟沙星耐药分别为11(36.67%)、8(36.36%),高毒型和低毒型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社区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Hp感染处于相对较低水平,消化性溃疡较慢性胃炎Hp感染率高,两种疾病患者中Hp毒力分型无显著性差异,Hp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差异较高,毒力分型与体外耐药性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邵志坚;司徒瑞儒;赵梁艳;宋恒英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电话随防对宫颈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出院健康的影响

    分析电话随防对宫颈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出院健康教育的影响.选取手术治疗的宫颈恶性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电话随访)和对照组(复诊随访);记录生活质量(QLQ-30)分值、焦虑量表(SAS)分值、疼痛程度、护理技能掌握率.干预后观察组QLQ-30分较对照组高,SAS分值较对照组低(t=9.75、3.87,P均<0.05);2级及以上疼痛率较对照组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较对照组高(χ2=7.20、3298,P均<0.05).电话随访用于宫颈恶性肿瘤术后出院健康教育中能提高健康教育效果,缓解疼痛和焦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傅莉容;吴丽莹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中西医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效果观察

    探索中西医联合疗法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效果.选取就诊的热性惊厥患儿12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西医疗法的基础上给予中医针刺疗法和中药汤口服,对比两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67%vs 81.67%,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与对照组的8.33%差异不明显,且均较为轻微(P>0.05);试验组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咳痰缓解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6个月复发率试验组(8.33%)低于对照组(28.33%,P<0.05).中西医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疗效确切,有助于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的缓解,预防惊厥的复发,值得推广.

    作者:虞斌;汤英贤;邓睿园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FOLFIRI标准化疗方案联合贝伐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与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观察FOLFIRI标准化疗方案联合贝伐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5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应用FOLFIRI标准方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进行治疗,观察组在FOLFIRI标准方案的基础之上加用贝伐单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EA、TPS和CA242在治疗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各肿瘤标志物均明显下降(P<0.05),同时观察组在治疗后降低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1年存活率、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及中位生存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只出现程度轻微且可控的药物毒副反应.结论 FOLFIRI标准化疗方案联合贝伐单抗疗效满意,并且安全性比较好,在临床中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许晓东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连续强化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观察连续强化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连续强化吞咽功能训练.观察比较两组功能恢复情况.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及吞咽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脑卒中患者实施连续强化吞咽功能训练,可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王惠娟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集束化护理在ICU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ICU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的应用效果.选取自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中心ICU收治的1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ICU患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行集速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腹泻发生情况,停止腹泻的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者出现腹泻的情况,停止腹泻的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干预组患者出现13例腹泻,腹泻停止时间为(3.42±1.68)d,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腹泻后伴有酸中毒及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例数总共为28例,高于干预组的14例,两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降低危重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缩短腹泻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李娜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溢血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评价

    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对于促进高血压脑溢血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在我院于2014年8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高血压脑溢血患者中随机选出13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将患者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观察组中患者给予早期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ADL评分、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出院前的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ADL评分则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将早期护理干预渗透到高血压脑溢血的治疗过程中,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钟凤玲;周子英;李一晶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血清PCT、CRP、IL-6联合检测对细菌性血流感染早期诊断特异度及敏感性的影响

    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检测对细菌性血流感染早期诊断特异度及敏感性的影响.选取就诊的疑似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120例,送血培养并检测PCT、CRP、IL-6,对比其诊断特异度、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120例疑似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经血培养结果显示43例阳性,77例阴性,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阴性组与阳性组,阳性组IL-6、CRP、PCT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诊断的特异度、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CRP、IL-6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细菌性血流感染早期诊断特异度及敏感性,可作为细菌性血流感染实验室指标.

    作者:孙志玲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