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高血压体检者实施健康管理的价值分析

马慧萍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 体检, 健康管理
摘要:探讨老年高血压体检者实施健康管理的价值.将体检中心接收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用药指导;观察组不仅接受药物治疗、用药指导,同时实施健康管理,随访1年,比较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应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组收缩压为(14.74±1.98)mmHg、舒张压为(10.73±2.14)mmHg;对照组收缩压为(18.26±2.58)mmHg、舒张压为(12.93±2.47)mmHg,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活力、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将健康管理应用于老年高血压体检者当中,有利于控制血压,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抗核抗体谱12项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临床意义

    探讨抗核抗体谱12项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的临床意义.将我院自2014年6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67例其他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以及63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集患者血清进行抗核抗体谱检测,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蛋白印迹法检测患者的抗核抗体和抗核抗体谱等12种抗体,分析比较三组患者抗核抗体谱12项存在的差异.研究组患者抗核抗体阳性率为89.16%,显著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组32.84%和健康人群组4.73%;健康人群组12项抗核抗体谱结构均为阴性,研究组的双链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nRNP抗体、抗Sm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和抗核糖核酸P蛋白抗体阳性水平显著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组,差异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核抗体谱12项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多项指标联合观察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特异性,可推广使用.

    作者:曹梦杰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疼痛护理对改善晚期癌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观察

    择取2014年9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5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27例,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疼痛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接受护理前,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水平与参照组患者大致相当,组间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和参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水平均发生显著提升,前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晚期癌症患者实施疼痛护理,相较实施常规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优化患者的整体性机体生理感受,提升晚期癌症患者临床护理工作的具体开展水平,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工作过程中予以推广运用.

    作者:刘晓俊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盐酸安溴索治疔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效果分析

    本文主要探析盐酸安溴索在治疔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希望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治疗提供建设性意见.将2014年1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52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纳入本文的研究,按照患者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一对一分组,即为对照组26例患者行常规治疗,试验组26例患者行盐酸安溴索治疗,治疗结束之后分析两组的疗效.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77%,试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加优于对照组,将两组的数据进行对比,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较为凸显(P<0.05).试验组患者咳嗽缓解时间(4.8±1.2)d、喘息缓解时间(5.0±1.8)d、住院时间(7.0±0.5)d;对照组患者咳嗽缓解时间(7.8±1.0)d、喘息缓解时间(6.9±1.2)d、住院时间(9.5±1.0)d,将两组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较为凸显(P<0.05).和常规治疗相比较,盐酸安溴索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能够显著改善咳嗽、喘息等症状,缩短患者的治疗和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玉光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60例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临床分析

    探讨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把我院从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治疗组实施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两组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的角膜内皮计数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的视力<0.1的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是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是26.7%,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能够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更有利于角膜内皮细胞恢复,明显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方少概;袁霞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核苷(酸)类药物初始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效果对比分析

    对比不同核苷(酸)类药物初始治疗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将治疗的9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方法分为单药组(拉米夫定单药治疗)与联合组(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各48例,评价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后,联合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及层粘连蛋白(LN)N水平均明显低于单药组,血清白蛋白(ALB)水平、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单药组,耐药性明显好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初始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促进病情好转,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游长胜;周清霞;黄坚彤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目的 探究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48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来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来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髓内固定术来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概率(踝关节僵硬、骨不连、创伤性关节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完全愈合时间以及完全负重时间.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83%)、并发症发生概率(4.17%)、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完全愈合时间以及完全负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66.67%)、并发症发生概率(25.00%)、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完全愈合时间以及完全负重时间,两个小组之间产生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有较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文良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社区患者幽门螺杆菌毒力分型与体外耐药相关性研究

    了解社区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及毒力分型状况,比较不同毒力分型Hp菌株体外耐药性差异.以社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胃镜检查时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确定Hp阳性,胃镜取材进行体外培养鉴定为Hp菌落,用E-test法检测Hp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培养成功的患者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p相关抗体,确定毒力分型,比较不同分型菌株体外培养后对抗Hp抗菌药物耐药性差异.128例患者经过快速尿素酶检测有60例Hp感染阳性(46.88%),其中消化性溃疡Hp感染22例(64.71%)、慢性胃炎38例(40.43%),两者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女间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52例体外培养成功,Hp分型后确定30例为高毒型Hp感染者、22例为低毒型Hp感染者,高低毒力型在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外耐药性结果提示,高毒型和低毒型菌株中对阿莫西林的耐药0、1例(4.5%);对克拉霉素耐药分别为6(20%)、5(22.72%),对甲硝唑的耐药分别为14(46.6%)、11(50%),对左氧氟沙星耐药分别为11(36.67%)、8(36.36%),高毒型和低毒型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社区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Hp感染处于相对较低水平,消化性溃疡较慢性胃炎Hp感染率高,两种疾病患者中Hp毒力分型无显著性差异,Hp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差异较高,毒力分型与体外耐药性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邵志坚;司徒瑞儒;赵梁艳;宋恒英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风险管理模式对下肢骨折长期卧床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

    总结性探讨分析下肢骨折长期卧病患者采取风险管理模式的护理效果.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52例下肢骨折长期卧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对照组分别采取风险管理模式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患者投诉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意外事故发生率.观察组患者的患者投诉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意外事故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都较为明显(P<0.05).加强下肢骨折患者的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投诉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意外事故发生率,为病人提供更加优质、有序、安全的护理服务.

    作者:李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子午流注纳甲法结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观察子午流注纳甲法结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选取收治的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硝酸异山梨酯、辛伐他汀等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子午流注纳甲法结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心绞痛证候积分、发作频次、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心电图改变情况及硝酸甘油服用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心绞痛证候积分、发作频次、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证候积分、发作频次、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ST段下移导联数、T波倒置和低平导联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T段下移导联数、T波倒置和低平导联数均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硝酸甘油服用量为(1.8±2.2)mg,服药后症状改善时间为(3.2±2.0)min,对照组硝酸甘油服用量为(3.2±2.8)mg,症状改善时间为(4.0±3.2)min,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午流注纳甲法结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红涛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FOLFIRI标准化疗方案联合贝伐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与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观察FOLFIRI标准化疗方案联合贝伐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5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应用FOLFIRI标准方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进行治疗,观察组在FOLFIRI标准方案的基础之上加用贝伐单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EA、TPS和CA242在治疗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各肿瘤标志物均明显下降(P<0.05),同时观察组在治疗后降低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1年存活率、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及中位生存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只出现程度轻微且可控的药物毒副反应.结论 FOLFIRI标准化疗方案联合贝伐单抗疗效满意,并且安全性比较好,在临床中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许晓东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重力喂养技术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选取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常规鼻饲喂养,观察组进行重力喂养,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开奶时间、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体重大下降率、口饲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开奶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胃管留置时间、达全胃肠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口饲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呼吸暂停、感染、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护理中进行重力喂养可减少新生儿不耐受和并发症,并使其更快恢复出生体重,缩短口饲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

    作者:姚雪英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探讨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行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观察组患者行丙泊酚与咪达唑仑静脉复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认知功能的评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h、48h及72h认知功能的评分:对照组患者术后24h和术后48h的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的评分(P<0.05);术后48h的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后24h的评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个时间点的认知功能评分的差异不显著(P>0.05).丙泊酚与咪达唑仑静脉复合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麻醉方案.

    作者:马彦利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溢血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评价

    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对于促进高血压脑溢血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在我院于2014年8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高血压脑溢血患者中随机选出13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将患者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观察组中患者给予早期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ADL评分、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出院前的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ADL评分则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将早期护理干预渗透到高血压脑溢血的治疗过程中,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钟凤玲;周子英;李一晶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尿酸(SUA)联合检测在原发性高血压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探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尿酸(SUA)水平检测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择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并设置为研究组,同期择取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200例,并设置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的血清Hcy、SUA水平,并探究不同级别高血压患者血清Hcy、SUA水平的变化.观察组的血清Hcy、SU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血压分级越高,其血清Hcy、SUA水平越高(P<0.05).血清Hcy、SUA水平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明显升高,且与程度与病情呈正相关关系,两者联合检测可预测原发性高血压的病情进展.

    作者:郑智非;陈杰;陈嘉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奥硝唑、左氧氟沙星、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探讨奥硝唑、左氧氟沙星及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选取收治的90例慢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与联合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组应用奥硝唑、左氧氟沙星以及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事件同对照组比较更少,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常规药物治疗慢性胃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三联疗法能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提高治疗安全性,促进患者早日摆脱病症,提高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站龙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细针穿刺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研究细针穿刺技术在乳腺癌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将诊治的4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超声检查,观察组给予细针穿刺技术检查.对比两组诊断结果.对照组误诊率、漏诊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诊断确诊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65.0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乳腺癌患者细针穿刺技术进行诊断,误诊率及漏诊率更低,值得推广.

    作者:黎剑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两所不同类型的医院骨折急诊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比较研究

    通过信息化数据库,收集2014年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某医院(综合服务型,三甲医院)作为观察组1130例,南昌市三三四医院(区域服务型医院)为对照组312例.分析比较两组骨折患者性别,年龄特征,骨折病谱、就诊时刻、骨折发生的月份,骨折患者年龄的分布.观察组男女之比为64.16:35.84,对照组为57.69:42.31,两组年龄性别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4,P<0.01),两组骨折患者病谱分布比较,除上肢骨折、盆骨骨折无差异外(P>0.05),颅骨骨折、下肢骨折、脊柱骨折、盆多发伤.压缩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01).观察组入院时刻高峰在6~10点,18~20点.对照组在6~11点、15~19点.观察组急诊骨折患者骨折月份高峰在4~12月,对照组3~11月.观察组急诊骨折患者的年龄分布,高峰在36~45、46~55岁的年龄段,对照组在26~35、36~45、46~55的年龄段.综合服务型三甲医院骨折急诊患者的性别、年龄、病谱分布、骨折全年就诊的人数与区域服务型医院有较大的差异.

    作者:李剑;廖志林;夏启水;熊寿元;陈小苓;周政清;仲荣义;应亮;张小凤;胡广财;龚海林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采用祛铁治疗对输血相关性铁过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采用袪铁治疗对输血相关性铁过载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50例A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甲磺酸去铁胺袪铁治疗,比较治疗前后铁代谢水平、血常规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患者SF、TEF、SI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患者Hb、WBC、PLT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50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5例,腹痛腹泻3例,低血容量反应和皮疹各1例.结论 AA输血相关性铁过载患者采用袪铁治疗可显著降低铁代谢水平,提高输血治疗效果,并具有较高用药安全性.

    作者:杨郁青;肖锋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效果观察

    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效果.从诊治的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中抽取5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置换术,对比两组治疗2周后头颅CT血液吸收100%率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1)治疗组CT血液吸收100%率为75.86%,高于对照组的48.28%(P<0.05);(2)治疗组头痛、呕吐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1).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其头颅CT血液吸收100%率,并快速缓解呕吐、头痛症状,值得借鉴.

    作者:李向军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丙种球蛋白联合更昔洛韦在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观察丙种球蛋白与更昔洛韦联合治疗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疗效.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更昔洛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呕吐、高热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种球蛋白与更昔洛韦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临床症状缓解快,显著缩短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甘家彬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