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马彦利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全身麻醉, 认知功能
摘要:探讨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行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观察组患者行丙泊酚与咪达唑仑静脉复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认知功能的评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h、48h及72h认知功能的评分:对照组患者术后24h和术后48h的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的评分(P<0.05);术后48h的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后24h的评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个时间点的认知功能评分的差异不显著(P>0.05).丙泊酚与咪达唑仑静脉复合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麻醉方案.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白内障患者小切口囊外摘除术(SICS)后泪液分泌及泪膜功能变化研究

    探讨分析白内障患者小切口囊外摘除术(SICS)后泪液分泌以及泪膜功能的变化.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白内障患者90例进行研究,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囊外组与超声组,每组各45例,超声组采用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囊外组采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实验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泪液分泌状况以及泪膜功能的变化状况.通过对比发现,囊外组患者手术前的泪液分泌状况以及泪膜功能的变化状况与超声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的泪液分泌状况以及泪膜功能的变化状况与超声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小切口囊外摘除术(SICS)治疗白内障患者对泪液分泌以及泪膜功能的变化均有影响,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可逐渐恢复正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自海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优质护理研究

    选择近期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7例行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对照组35例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变化.围手术期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主要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行优质护理,可有效减少术中损伤、促进术后恢复、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干预.

    作者:徐奋;田烨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联合低浓度丝裂霉素、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效果

    分析联合低浓度丝裂霉素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将门诊收治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小梁切除术联合低浓度丝裂霉素治疗.对两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对比视力改善、眼压水平及不良预后发生率的差异.治疗后,观察组视力改善总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前眼压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眼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不良预后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联合低浓度丝裂霉素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效果确切,可以短期内改善患者视力,并对眼压控制有积极作用,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方面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刘红岩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基层医院急诊科临床决策对急救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选择2014年与2015年我院急诊科危重症患者327例与523例,按国际疾病分类,分成呼吸、心血管、消化、神经、其他系统疾病.2014年采用临床经验,2015年采用预警MEWS评分进行临床决策,分析两年留科救治、送ICU室、转院患者中生存率、死亡率的差异.两年除心血管系统患者生存率、死亡率没有差异外(P>0.05),呼吸、心血管、消化、神经、其他系统疾病留科救治、送ICU室、转院患者中生存率、死亡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预警MEWS评分,通过患者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体温和意识这些临床极易得到的客观指标进行量化,指导基层医院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决策的制定,有效提高了留科救治、送ICU室、转院患者中的生存率,大大降低了死亡率.

    作者:高松初;何劲松;姚红宝;刘伟鹏;张春;陈乾坤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功能改善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心功能改善及凝血功能的影响.选取收治的7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研究组予以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PAR)、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A)]变化.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7.37%(37/38)高于对照组的71.05%(2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PT、PA均高于治疗前,PAR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LVEF高于对照组,PA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可显著改善AMI患者心功能及凝血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邓立华;席新慧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在选择性输卵管介入再通术治疗输卵阻塞性不孕中的应用

    探析对行选择性输卵管介入再通术治疗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予以人文关怀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选取我院接收治疗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82例患者为研究资料,对所有患者均予以选择性输卵管介入再通术治疗,按照双盲法对其分组,予以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护理,予以研究组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观察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术后1年,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的不孕、宫内妊娠和异位妊娠等生育情况比较,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73.17%与92.68%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采取人文关怀护理模式,不仅能使宫内妊娠率提高,而且还能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

    作者:文慧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采用祛铁治疗对输血相关性铁过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采用袪铁治疗对输血相关性铁过载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50例A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甲磺酸去铁胺袪铁治疗,比较治疗前后铁代谢水平、血常规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患者SF、TEF、SI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患者Hb、WBC、PLT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50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5例,腹痛腹泻3例,低血容量反应和皮疹各1例.结论 AA输血相关性铁过载患者采用袪铁治疗可显著降低铁代谢水平,提高输血治疗效果,并具有较高用药安全性.

    作者:杨郁青;肖锋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PDCA循环对改善交接班质量的效果评价

    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改善交接班质量的效果.选取5个内科护理单元,根据PDCA循环制定标准化交接班.采用相应汉化量表在该模式应用前和应用后进行调查,了解患者、护士对该模式下交接班的满意度、交接班的质量.PDCA循环管理模式指导下实行5个月后,患者及护士的满意度在部分维度上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交接班质量,帮助护理管理者对临床工作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促进临床护理工作安全.

    作者:高学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乳腺癌中MCT2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 检测单羧酸转运蛋白2(MCT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64例乳腺癌组织及42例远离乳腺癌组织的正常乳腺组织中MCT2蛋白的表达,观察MCT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子的关系.结果 MCT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2.5%,显著高于远离乳腺癌组织的19.0%(P<0.001),且MCT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级别存在相关性(P<0.05),而与年龄和ER、PR、C-erbB-2蛋白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MCT2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高度相关,有望成为判断乳腺癌生物行为的有效指标及乳腺癌治疗新的靶点.

    作者:杨娟;赵路;刘春梅;曹东辉;赵琰;邓同兴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创面氧疗配合原位再生技术治疗创伤后感染难愈创面的临床研究

    探讨创面氧疗结合原位再生技术应用在创伤后感染难愈创面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选择我院治疗的创面难愈感染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氧疗,观察组联合原位再生技术辅助治疗,记录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氧疗结合原位再生技术应用在创伤后感染难愈创面中能够提升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吴玉衡;林浙龙;陈淼俭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思密达保留灌肠法治疗小儿肠炎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探讨

    探究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肠炎的效果.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肠炎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对症疗法,观察组患儿在对症疗法的基础上给予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6.67%比对照组的85.0%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观察组患儿的止吐时间、退热时间、便次恢复正常时间更短,P<0.05.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用于小儿肠炎中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的缓解,早日恢复健康,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俊君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分析并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于我院诊断为子宫内膜癌并进行手术治疗的9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进行分组,以采用腹腔镜手术的51例患者为观察组,以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46例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尿管拔除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下床走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切口感染的发生率(1.9%)明显低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的发生率(17.4%),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术后近期并发症(输尿管损伤、肠管损伤、下肢静脉血栓、尿潴留)及远期并发症(直肠功能紊乱、膀胱功能紊乱)发生情况组间数据未见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颜艳;郭碧辉;杨桂春;陈丽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D-二聚体、凝血指标、血小板参数检测对妊娠高血压的应用价值分析

    评估D-二聚体、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检测对妊娠高血压的诊断价值.将产科住院部收集的15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设为妊高组.另选择同期建档的正常妊娠晚期孕妇及健康体检中心健康育龄期妇女分别设为妊娠组及对照组,均为150例.对比各组D-二聚体、凝血指标及血小板的差异性.妊高组D-二聚体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妊娠组D-二聚体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妊高组凝血酶原时间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高于妊娠组(P<0.05),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纤维蛋白原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凝血酶凝结时间与其他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妊高组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妊娠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血小板压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妊娠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子痫组D-二聚体检出值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D-二聚体显著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妊娠高血压患者机体高凝及继发性纤溶状态明显,血栓形成风险高,且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正相关.临床可通过对D-二聚体、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的联合检测,为妊娠高血压早期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值得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梁瑾;王婧婧;韩振坤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鄱阳县育龄妇女和儿童铁营养状况调查

    调查鄱阳县育龄妇女和儿童的铁营养状况,为开展铁缺乏症防治规划提供基础数据.选取2017年1月~10月于我院体检的200例育龄妇女和20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均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以及血清铁蛋白(SF)水平,并分析两类人群在铁缺乏分期中所占的比率.结果育龄妇女和儿童的铁营养水平均呈偏态分布;200例育龄妇女中,ID、IDE以及IDA的检出率分别为18.5%、16.0%以及6.0%;200例儿童中,ID、IDE以及IDA的检出率分别为31.0%、23.0%以及12.5%.我县育龄妇女和儿童是IDA的重点防治人群,应高度重视,积极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保护母儿健康.

    作者:王颖;李家林;吴晓庆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探讨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78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加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髓内钉固定治疗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治疗,治疗组术后优25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9.74%,对照组术后优16例,良13例,可7例,差3例,优良率为74.36%,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患者住院天数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感染发生率低,固定更牢固,能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作者:万治平;张庆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脓毒症患儿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探究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脓毒症患儿预后评估中的价值.选择2015年4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儿100例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普通肺炎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入院时CRP和PCT水平,观察研究组患儿入院第1、7d CRP和PCT水平以及转归情况下CRP和PCT水平.结果对照组CRP和PCT水平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d CRP和PCT水平明显高于入院第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CRP和PCT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和PCT联合检测能有效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可将其作为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作者:陈斌;钟羽;陈祺棠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联合检测外周血CYFRA21-1、CEA分子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早期预后中的意义

    探讨联合检测外周血CYFRA21-1、CEA分子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早期预后中的意义.回顾性分析就诊的106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早期疗效(化疗2个周期后)评估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研究组,n=42)和预后不良组(对照组,n=64).于治疗前及化疗2个周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CYFRA21-1、CEA水平,比较两组检测结果差异.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外周血CYFRA21-1、CEA水平与C患者早期预后的关系.治疗后检测显示,研究组CYFRA21-1、CE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局部晚期NSCLC患者化疗2个周期后外周血CYFRA21-1、CEA水平均与早期预后质量呈负相关性(r=-0.512、-0.437,P均<0.05).局部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CYFRA21-1、CEA分子水平与其早期预后关系密切,需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李秋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下腹部横行小切口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比较

    比较下腹部横行小切口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4年12月子宫肌瘤患者90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行下腹部横行小切口手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指数评分、肌瘤残留率和复发率.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3.83±0.69)分较对照组(6.27±1.32)分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1年后复发率为2.22%较对照组20%显著较低(P<0.05).下腹部横行小切口手术与传统开腹术治疗子宫肌瘤均有显著疗效,下腹部横行小切口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更优于另外两种手术,应予以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孙书斌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泼尼松片治疗葡萄膜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探索研究泼尼松片应用于葡萄膜炎的治疗效果.将我院2016年1~10月收治的82例葡萄膜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使用泼尼松片治疗.对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以及治疗临床效果等指标进行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视力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视力水平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39例达到有效以上标准,治疗总有效率95.12%,对照组患者35例达到有效以上标准,治疗总有效率80.49%,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泼尼松片能够明显提高葡萄膜炎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视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郭梨;赖会茹;冯小成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孕激素对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的疗效观察

    观察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孕激素对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的疗效.随机抽取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12例,均行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孕激素治疗,术后1年内观察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治疗,2例患者术后5个月发生子宫内膜增生不良症状,经过后续治疗后痊愈,其他患者均无不良症状出现;12例中自然分娩9例、成功分娩2例、流产1例;所有患者均无癌存活.采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孕激素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对保留生育功能具有良好的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莉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