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诊断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中的对比研究

崔俊涛

关键词:CT,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摘要:对比CT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诊断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中的价值.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2015年12月86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对比CT和DCE-MRI诊断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86例乳腺癌患者,34例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CT检查结果显示30例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DCE-MRI检查结果显示32例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两组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CT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CT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敏感度较高,但无显著差异,临床实际中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适诊断方案.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微调阴阳改善滑胎患者免疫相关参数的临床研究

    探讨微调阴阳改善滑胎患者免疫相关参数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给予寿胎丸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地屈孕酮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TGF-β1、EmAb、TNF-α、CD4+、CD4/CD8、C D56圾CD8+水平;对比两组妊娠结局,包括足月分娩、流产、早产、及死胎等相关指标.治疗前两组血清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D4+、CD4/CD8及CD56+均高于对照组,CD8+则低于对照组,两组习惯性流产患者间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足月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流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调阴阳可显著改善滑胎患者免疫相关参数,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吴飞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磷酸铝凝胶(洁维乐)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磷酸铝凝胶(洁维乐)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分析.方法 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儿科治疗的96例小儿腹泻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磷酸铝凝胶(洁维乐)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腹痛、呕吐、发热、脱水改善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便秘、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磷酸铝凝胶(洁维乐)治疗小儿腹泻病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症状,缩短治疗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曾远辉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脓毒症心肌抑制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器官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探讨脓毒症心机抑制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器官功能及预后的影响.将2015年6月~2016年1 1月我院收治的82例脓毒症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并对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患者进入ICU时的LVEF分值(左室射血分数)为依据,将患者分为无心机抑制组和心机抑制组,各41例.将两组患者进入ICU第1、3、7d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功能进行观察和对比,并记录两组4w后的预后情况.进入ICU的第1d,无心机抑制组患者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CVP(中心静脉压)均明显低于心机抑制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的PVP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和CI(心脏指数)差异较小(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进入ICU第3d,两组的观察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进入ICU第7d,两组患者的LVEDD和CVP差异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心机抑制组的PVPI和CI显著高于心机抑制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28d后无心机抑制组患者的生存率为80.49%,心机抑制组为75.61%,差异不明显(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脓毒症心机抑制可扩大心室,降低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不会造成心血排放量的减少,对其他器官功能无明显影响,对患者的死亡率的影响较小.

    作者:赵璟;郑远征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便携式呼吸机在院前转运急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分析便携式呼吸机在院前转运急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9月院前转运急危重症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转运过程中采用简易呼吸气囊,观察组转运过程中采用便携式呼吸机.密切观察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比较两组转运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转运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院前转运急危重症患者应用便携式呼吸机效果优于简易呼吸气囊,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率、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提高转运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琰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长春瑞滨联合洛铂或卡培他滨治疗复发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分析长春瑞滨联合洛铂或卡培他滨治疗复发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复发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长春瑞滨联合洛铂治疗,对照组给予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无进展生存期.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95.00%)、无进展生存期(7.80±0.30)个月与对照组的疾病控制率(60.00%)、无进展生存期(5.20±0.20)月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春瑞滨联合洛铂治疗复发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无进展生存期.

    作者:张喜爱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会阴侧切缝合技巧改进在临床中的应用分析

    探讨会阴侧切缝合技巧的改进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效果.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分娩并采用会阴侧切的27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缝合方法分成采用常规缝合术的对照组(135例)与采用改进缝合术的观察组(135例),对两组的伤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等相关情况进行比较.采用改进缝合术的观察组缝合优良率为99.26%(134/135),采用常规缝合术的对照组缝合优良率为90.37%(122/135).观察组缝合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3.04±0.72)d,也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22±2.19)d,差异显著(P<0.05).为提高会阴侧切的缝合效果,可对传统缝合术进行适当改进,减少患者疼痛,促进早期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周金萍;何丽珊;周悦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三级中医综合康复对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证候变化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三级中医综合康复对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证候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缺血性中风病康复患者共84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依次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和西医康复治疗,每组42例,观察各自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重点探讨不同时间段患者证候总积分及证型变化情况.结果 入组时、第2、第4w的证候积分对比,两组组间差异不大(P>0.05).第8、12w的证候积分对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证型变化情况分析,观察组在第12w时血瘀证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46.34%,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 三级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在第8w、第12w时证候积分明显下降,且在第12w以后患者血瘀证明显减少,相比西医康复治疗方案而言,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作者:李晶晶;廖寅邦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及血糖控制的影响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及血糖控制的影响.选择本院2015年2月~2016年6月收治的8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及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变化.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评分、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HbAlc、FPG及2hPG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调整患者心理状态,利于控制血糖水平,改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关军霞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

    分析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LAVH)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选择本院在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94例巨大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47例.观察组给予LAVH治疗,对照组给予开腹子宫切除术治疗.对比手术指标、预后指标和并发症情况.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均小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等预后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是4.26%,对照组是17.02%,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巨大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案中,选用LAVH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手术和预后指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艾红英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循证护理观察

    探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运用循证护理的效果.选取106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运用循证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53例采取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53例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运用循证护理,包括确定循证问题、循证论证、制定护理方案、循证观察;对比两组血管再灌注成功率、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心脏不良事件复发率、再住院率及生存率.观察组血管再灌注成功率大于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复发率、再住院率小于对照组,生存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运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显著,可促进病情转归,对于缓解病情、改善预后,协同提高疗效均具有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仇巧玲;罗青;邱爱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玻璃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在上颌前牙残冠残根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对玻璃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应用于上颌前牙残冠残根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比较.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口腔修复科就诊的上颌前牙残冠残根患者130例172颗,根据摸球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各对照组各86颗.观察组采用玻璃纤维桩联合全瓷冠修复,对照组采用铸造金属桩联合烤瓷冠修复.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修复成功率9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继发龋,X线片检查牙周和根尖区均未见阴影,两组牙根断裂、边缘着色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显著(P<0.05).玻璃纤维桩修复上前牙残冠残根有助于降低根折率,成功率高,且美学效果较好.

    作者:温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护理干预对卵巢早衰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研究

    探究护理干预对卵巢早衰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卵巢早衰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焦虑、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干预应用于卵巢早衰患者中,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改善其不良情绪.

    作者:江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20例儿童隐球菌脑膜炎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探讨

    探讨儿童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以及转归情况.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9月~2017年6月收治的20例隐球菌脑膜炎患儿病历资料,结合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结果、治疗方法及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儿曾被误诊.其中,误诊为病毒性脑膜炎1例,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4例,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1例.16例采用抗真菌治疗的患儿中,治愈8例,好转5例,无效3例;其中5例早期行腰大池引流术患儿均治愈,未行腰大池引流术的11例患儿中治愈3例,好转5例,无效3例.4例未采取抗真菌治疗患儿均死亡.儿童隐球菌脑膜炎多为隐匿性发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性高,容易被误诊,临床诊疗过程中需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颅内肿瘤以及病毒性脑炎进行鉴别,主要依靠脑脊液检查确诊.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儿童隐球菌脑膜炎病死率的关键所在,足程、足量抗真菌联合降颅压治疗儿童隐球菌脑膜炎,可显著提高治愈率.

    作者:李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观察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4例.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采用综合康复训练.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前两组运动功能评分简表(FMA)、日常生活能力简表(ADL)评分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MA、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快速恢复,提升其生活质量,改善其康复效果与预后,临床普及价值高.

    作者:陈晓兵;何毅光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分析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临床治疗效果.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湿疹皮炎类皮肤病患者86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分为均匀两组后,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达96.35%,与对照组比较,高18.6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将复方氟米松软膏用于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可有效控制患者皮肤炎症,缩小患者皮损面积,值得推广.

    作者:朱斌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妈富隆、益气固本止血汤联合应用于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探讨妈富隆、益气固本止血汤联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应用效果.选取收治的94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妈富隆,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妈富隆、益气固本止血汤.记录两组治疗效果(有效率、止血时间)、治疗前后雌激素(LH、FSH、E2)水平变化情况、随访疾病复发情况.研究组总有效率(89.36%)显著高于对照组(70.21%);治疗后研究组LH、FSH、E2水平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随访期间研究组疾病复发率(12.77%)显著低于对照组(40.43%),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妈富隆、益气固本止血汤联用可显著提高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疗效,对保障其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徐明丽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PFNA内固定手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对比研究

    对比PFNA内固定手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选取2013年5月~2016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人工加长柄股骨头置换术相比,PFNA内固定能够有效提高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预后状况,提高生存率,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作者:潘琦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CT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诊断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中的对比研究

    对比CT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诊断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中的价值.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2015年12月86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对比CT和DCE-MRI诊断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86例乳腺癌患者,34例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CT检查结果显示30例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DCE-MRI检查结果显示32例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两组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CT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CT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敏感度较高,但无显著差异,临床实际中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适诊断方案.

    作者:崔俊涛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RICU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监测分析

    具体分析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情况.收集医院RICU 2011年1月~2015年8月收治合并呼吸衰竭的住院患者的痰标本,采用珠海迪尔DL-96细菌测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共分离出537株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所占比例为78.77%,革兰氏阳性菌,所占比例为11.73%,真菌所占比例为9.50%.革兰氏阴性菌对喹诺酮类、三四代头孢、磺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两者比较,给予有创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的多种标本培养比例显著高于未给予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x2-79.58,P<0.05).R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以假单胞菌属、肠杆菌属、不动杆菌属为主,病原菌耐药率高,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混合细菌感染率高.

    作者:杨东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Graf和Herck法超声检查联合检查在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筛查临床价值

    探讨Graf和Herck法超声检查及两者联合检查在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筛查临床价值.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疑是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Graf和Herck法超声检查,对患儿随访1年后以X线和临床诊断为“金标准”,判定Graf和Herck法超声检查在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筛查灵敏度、特异性和阳性符合率.结果80例患儿经“金标准”诊断,24例婴幼儿为髋关节发育不良.Graf法超声检查在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中诊断灵敏度为75.00%、特异性为91.07%、阳性符合率为86.25%.Herck法超声检查在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中诊断灵敏度为83.33%、特异性为92.86%、阳性符合率为90.00%.Graf联合Herck法超声检查在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中诊断灵敏度为95.83%、特异性为87.50%、阳性符合率为90.00%.联合诊断灵敏度高于Graf与Herck单独诊断(P<0.05);特异性和阳性符合率无显著差异(P>0.05).Graf和Herck法超声检查在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中均有较高筛查价值,两者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灵敏度.

    作者:陈建文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