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竞文
比较肱骨远端前外侧钢板内固定与双钛板内固定的应用效果.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肱骨骨折患者8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前外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双钛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肘关节功能评分及临床相关指标.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肘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改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前外侧钢板内固定比较,双钛板内固定可有效缩短肱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赵跃;庞海统;王宏力 刊期: 2017年第23期
分析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临床治疗效果.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湿疹皮炎类皮肤病患者86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分为均匀两组后,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达96.35%,与对照组比较,高18.6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将复方氟米松软膏用于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可有效控制患者皮肤炎症,缩小患者皮损面积,值得推广.
作者:朱斌 刊期: 2017年第23期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与开腹手术临床疗效比较.将我院收治的26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相关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微创、安全、可行、加速康复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红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分析60例口腔黏膜患者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情况.随机抽取在2017年2月~2017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口腔黏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按照年纪将其分为六组,20~29岁作为一组,共6例;30~39岁作为二组,共8例;40~49岁作为三组,共9例;50~59岁作为四组,共11例;60~69岁作为五组,共12例;大于或等于70岁作为六组,共14例.观察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性别以及年龄差异.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率为78.33%,其中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患者感染率.一组中2例(3.33%)患者感染;二组中6例(75.0%)患者感染;三组中7例(77.8%)例患者感染;四组中9例(81.8%)患者感染;五组中10例(83.3%)患者感染;六组中13例(92.9%)患者感染;五组中10例(83.33%)患者感染;六组中13例(92.86%)患者感染,由此可知白色念珠菌感染率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其中四、五、六组患者白色念珠菌感染率明显高于一、二组,差异显著(P<0.05);五、六组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三、四组,差异显著(P<0.05);六组患者感染率显著高于5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发现,口腔黏膜患者白色念珠菌的感染率随着年龄上涨而上升,女性患者的比例大于男性.
作者:黄勇;黄捷;张文武 刊期: 2017年第23期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常规组采用CPAP呼吸机治疗,联合组采用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干预前后患儿血氧分压、血氧分压饱和度.结果联合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血气分析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血氧分压、血氧分压饱和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联合组血氧分压、血氧分压饱和度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血气分析情况,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儿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赵志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究骨搬运技术在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我院收治的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为骨搬运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骨缺损长度、软组织缺损面积、关节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骨缺损长度和软组织缺损面积明显高于观察组,关节评分则明显低于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76.67%)明显低于观察组(96.67%),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骨搬运技术在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杨超群 刊期: 2017年第23期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给予介入治疗病情稳定后,给予高压氧辅助治疗,观察炎性因子的变化.选取我院收治的UA患者8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双重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病情稳定24h后给予高压氧治疗.所有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即刻和高压氧治疗结束后采集静脉血,检测Hs-CRP和ET-1.结果治疗前,两组之间的血脂、ET-1和Hs-CRP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脂、Hs-CRP和ET-1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应用高压氧辅助治疗后的血脂、Hs-CRP和ET-1水平降低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和血脂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耿银东;卢革新;范萍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研究并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穿孔的疗效.选取我院普外科收治的82例胃穿孔患者,按手术意愿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2.5%,明显高于开腹的组73.8%,且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胃穿孔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地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李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探讨多次短时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效果.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00例黄疸新生儿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传统蓝光照射方法治疗(连续≥16h),观察组50例则给予多次短时蓝光照射治疗(8h/次),均照射6d.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血清胆红素浓度改善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多次短时蓝光照射治疗能取得与传统连续蓝光照射治疗相似的效果,但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改善胆红素浓度,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林德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根据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将2013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420例危重新生几分为观察组(225例)与对照组(195例),观察组采用腋下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采取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比较分析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两组患儿性别(x2=0.1429,P=0.7194)、年龄(u=0.3487,P=0.7275)、胎龄(u=0.6654,P=0.5062)、出生体重(u=0.9033,P=0.3669)、临床诊断(x2=0.3887,P=0.9953)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11%vs 77.95%,x2=6.1741,P=0.0142).(3)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052,P=0.0000).(4)观察组留置针渗漏(1.33% vs 5.13%,x2=5.0156,P=0.0251)、静脉炎(0.89%vs 7.18%,x2=11.2810,P=0.0008)、留置针堵塞(0.89% vs 5.64%,x2=7.8651,P=0.0051)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腋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具有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等诸多优点,建议广泛应用.
作者:徐帅;邢志娟;朱秀丽 刊期: 2017年第23期
探讨钬激光碎石术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在输尿管结石患者中的临床效果.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6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比较2组结石排净率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结石直径>1cm、结石直径<1cm患者结石排净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为13.33%,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效果理想,结石排净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白树华;刘春玲;施长荣;王正会 刊期: 2017年第23期
具体分析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情况.收集医院RICU 2011年1月~2015年8月收治合并呼吸衰竭的住院患者的痰标本,采用珠海迪尔DL-96细菌测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共分离出537株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所占比例为78.77%,革兰氏阳性菌,所占比例为11.73%,真菌所占比例为9.50%.革兰氏阴性菌对喹诺酮类、三四代头孢、磺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两者比较,给予有创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的多种标本培养比例显著高于未给予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x2-79.58,P<0.05).R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以假单胞菌属、肠杆菌属、不动杆菌属为主,病原菌耐药率高,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混合细菌感染率高.
作者:杨东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辅助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02例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辅助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视力、眼压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眼压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88%显著低于对照组21.57%(P<0.05).对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辅助房角分离术治疗效果较好,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峻 刊期: 2017年第23期
探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血前检查的应用价值.选取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178例(采集标本178份)作为研究对象,给予输血治疗,并在治疗前行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试验.在178份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标本中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温自身抗体、冷自身抗体及混合自身抗体;其中温自身抗体138份(77.53%)、冷自身抗体10份(5.62%)、混合自身抗体30份(16.85%);同时存在同种抗体25份、自身抗体存在特异性33份、自身抗体无特异性120份.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在输血前实施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试验,能保证输血安全,与此同时,严格把握输血指标,并做好输血过程记录及随访.
作者:牛天林 刊期: 2017年第23期
探究分析对慢性乙肝患者进行血清细胞因子(IL-6、IL-10、IL-18、IFN-γ)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为慢性乙肝的诊断提供参考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120例慢性乙肝患者设为患病组),及60例在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成年人设为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检测,并对患病组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的AST、ALT、GGT及HBV-DNA,对检测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患病组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都高于对照组,且低、中、高病毒组之间血清各项指标两两比较,CHB患者血清IL-10、IL-6、IL-18水平与AST、ALT、GGT及HBV-DNA呈正相关;而IFN-γ与AST及HBV-DNA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LT及GGT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分析了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并探究了患者4种细胞因子与AST、ALT、GGT及HBV-DNA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患者的T淋巴细胞调控网络有所失衡,对于了解细胞因子在慢性乙肝发病中的作用,对于慢性乙肝病情的判断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竞文 刊期: 2017年第23期
探讨会阴侧切缝合技巧的改进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效果.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分娩并采用会阴侧切的27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缝合方法分成采用常规缝合术的对照组(135例)与采用改进缝合术的观察组(135例),对两组的伤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等相关情况进行比较.采用改进缝合术的观察组缝合优良率为99.26%(134/135),采用常规缝合术的对照组缝合优良率为90.37%(122/135).观察组缝合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3.04±0.72)d,也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22±2.19)d,差异显著(P<0.05).为提高会阴侧切的缝合效果,可对传统缝合术进行适当改进,减少患者疼痛,促进早期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周金萍;何丽珊;周悦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观察分析结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用生长抑素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结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6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3%(P<0.05);观察组相关临床症状(如腹胀腹痛、恶心等)消失时间、胃肠减压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8.73±2.51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3.39±3.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长抑素具有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相关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胃肠减压引流量等优点,安全高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李楷威 刊期: 2017年第23期
选取我院附属医院2012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62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臭氧局部注射加推拿手法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封闭疗法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观察组总用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臭氧局部注射加推拿手法综合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孙国政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研究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在高龄EvansⅢ、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伴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5年1 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高龄伴骨质疏松皿、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按固定方法不同分为DHS组及PFNA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治疗情况及Harris评分.PFNA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周围骨折、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DHS组(P<0.01);两组患者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DHS,PFNA治疗高龄EvansⅢ、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伴骨质疏松患者综合疗效更为显著,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痊愈时间,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虎方;朱广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观察针对牙体牙髓病患者分别采用超填RCT、欠填RCT与恰填RCT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9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均给予填充RCT进行治疗,依据填充程度不同分为三组,分别为超填组、欠填组及恰填组,各30例.观察比较各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牙齿疼痛率.与恰填组96.67%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超填组(43.33%)及欠填组(50.00%)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低(P<0.05);超填组、欠填组两组间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较小(P>0.05);与恰填组10.00%的牙齿疼痛率比较,超填组(66.67%)及欠填组(60.00%)的牙齿疼痛率明显较高(P<0.05);超填组、欠填组两组间牙齿疼痛率比较差异较小(P>0.05).针对牙体牙髓病患者采用填充RCT法进行治疗,填充程度的不同对于治疗结果有明显影响,其中以恰当填充RCT效果佳,且患者牙齿疼痛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永伟 刊期: 201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