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矢明;李春晓
对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集的76例 TIAs 患者实施 DSA 检查,急性动脉栓患者选择介入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指证。结果在76例患者中,有62例为血管异常者,有14例为血管正常者;在62例血管异常者中,有11例为脑动静脉畸形,有4例为后交通动脉瘤,有8例为大脑动脉闭塞,其余39例为大脑动脉狭窄,对动脉闭塞与狭窄47例患者实施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可明显减小靶病区的直径与面积,并将靶病区中血管小直径与病变长度加大,术后出现发热等并发症供2例,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低。对 TIAs 实施 DSA 检查可以为介入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疾病的检出率与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成厚丕;杨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即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银杏叶制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两组有无伴发耳鸣、眩晕与疗效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耳鸣或眩晕者,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伴耳鸣或眩晕者,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伴耳鸣或眩晕者总有效率明显低于不伴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伴耳鸣或眩晕者与不伴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显著,其中以无伴发耳鸣、眩晕的患者效果更为满意。
作者:王炼红;钟罗宝;施典羽;蔡丹;汤国栋;黄俊煊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择拟行胃镜检查并并签字同意,自愿参与实验的成年病例270例,按检查前饮用5%葡萄糖溶液量(下称饮水量)分 A、B、C 三组,饮水量依次为 A 组300ml、B 组200ml,C 组100ml,每组90例。再按饮水后30、60、90min 三个不同时段在胃镜直视下观察胃排空情况,用胃镜吸尽残余水份与胃液,放置专用量杯中,及时分别记录收集各组参数,所获数据均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饮水30min 后,各组胃液量均大于空腹12h 后的基础胃液(P<0.05)。60、90min 后的饮水量在200ml 以下者镜下胃液量,均在20~45ml,而饮水300ml 者,其镜下胃液量在70~200ml,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60、90min 前饮水200ml,镜下胃液与基础胃液无显著差异,提示无痛胃镜及手术麻醉术前禁饮时间可缩短至60~90min。
作者:何丽娟;申中秋;陈斌;卢如相;梁木馨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中 HPV 的分型结果。方法选取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经病理证实为CIN 的患者117例,根据其 CIN 分级分为Ⅰ组(Ⅰ级)42例、Ⅱ组(Ⅱ级)38例、Ⅲ组(Ⅲ级)37例。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三组患者病理组织切片的 HPV。结果三组 HPV 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 HPV 阳性率与 CIN 级别呈正相关。三组患者主要表现为 HPV 单一高危亚型感染,其中以 HPV16、58感染率高。结论各级 CIN 组织中 HPV 阳性率均较高,且 HPV 阳性率随着 CIN 级别上升而增加,其中常见的感染亚型是 HPVl6、58。
作者:谢平;柳志原;董剑秋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新型三阶段疗法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15年2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肛周尖锐湿疣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新型三阶段疗法,包括 CO2激光疗法、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黄甘颗粒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黄甘颗粒。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治愈率为94.29%,对照组为85.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治愈患者中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6.06%,对照组治愈患者的复发率为16.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IL-2、LTN、TNF-α以及 CD4+/CD8+比值分别为(84.45±6.67)μg/L、(468.34±76.61)pg/ml、(0.781±0.02)μg/L 和(1.79±0.17),而对照组为(63.23±7.01)μg/L、(352.51±80.21)pg/ml、(0.401±0.02)μg/L 和(1.02±0.08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 CO2激光疗法、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黄甘颗粒三阶段疗法可以提高肛周尖锐湿疣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并且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力,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范满祥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对开腹胃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接受胃癌切除术的患者88例,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胃癌切除术,对照组行开腹胃癌切除术,术后对两组术中情况、术后情况、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在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51%、21.9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总数、第一及第二站淋巴结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胃癌切除术属微创手术,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等情况均优于开腹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铠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科确诊的男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19例,在190次的亚砷酸治疗过程中定期测性激素水平,治疗前后精液分析,收集生殖系统症状情况,分析亚砷酸对男性生殖功能的影响。结果19例患者治疗前后比较:FSH、LH、T 三项性激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生殖症状异常;精液质量、精子畸变率及精子顶体酶活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的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短期内对男性生殖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
作者:王飞;高利霞;马永华;钟彩玲;观美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择2014年4月~2015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经胆总管切开 T 管引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05.2±8.5)min、腹腔引流时间(1.2±0.5)d、住院时间(4.1±0.6)d 以及住院费用(6852±125)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来说,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而且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但要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症。
作者:利跑;吴杨;黄志艺;詹朝炎;易石坚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 ICU 机械通气的180例肺部感染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9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纤维支气管镜下行气道检查、吸痰,以37℃生理盐水冲洗分泌物较粘稠的部位,使脓性分泌物同生理盐水一起吸出。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和雾化吸入,必要时进行常规吸痰。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动脉血气变化以及各项临床指标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灌洗后 PaO2、PaCO2、SaO2均优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感染控制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和吸痰创伤小、清理干净彻底,能有效降低感染率、缩短机械通气和 ICU 住院时间,有助于改善血气,具有很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培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将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70例 HypoPP 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给予黄芪注射液静滴辅助治疗和常规补钾对症治疗,测定两组血清钾浓度和肌力恢复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血钾恢复速度和肌力恢复速度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8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补钾对症治疗基础上辅以黄芪注射液治疗 HypoPP,可提高患者血清钾浓度和肌力恢复速度,短期内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温演金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肿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比较两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护理应用于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维护中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洁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1月成功进行胸外科手术的1254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48例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他的病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运用 Logistic 分析胸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254例患者中有48例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过单因素条件 Logistic 分析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为下肢骨折及骨科相关性疾病、脑血管病致卧床、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长时间制动、静脉内应用刺激性强的药物、静脉内留置管道,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发现长时间制动、静脉内应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及静脉内留置管道是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响胸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对高危患者应当密切观察病情。
作者:任康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搜集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接收的脑出血合并脑疝52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26例进行综合护理,对乙组26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甲组和乙组的临床护理效果,并比较。结果甲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乙组,护理满意度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的临床综合护理效果显著,应予以重视。
作者:魏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取2012年9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中晚孕合并前置胎盘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剖宫取胎术,观察组实施子宫动脉栓塞后再行剖宫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子宫切除率、术中及产后出血量,并比较产后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及卵巢动脉阻力指数(RI),评价生育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73.48±3.21)min、产后 LH(6.92±0.46)IU/ml、FSH(7.18±0.66) IU/ml、E2(377.04±18.31)pg/ml、RI(0.62±0.3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987.56±18.79)ml、产后出血量(297.6±31.53)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子宫切除率11.4%、6.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动脉栓塞可有效降低前置胎盘术中及产后出血量,同时对女性血清性激素及卵巢动脉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不会增加子宫切除率,是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孟庆举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7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连续护理干预模式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治疗组采取连续护理干预模式,采用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和护理质量调查对护理工作质量及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统计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及住院费用等指标情况。结果连续护理干预模式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的并发症及住院费用也少于对照组;连续护理干预模式组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连续护理干预模式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连续护理干预模式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中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加经济有效的促进脊髓损伤临床患者的术后康复。
作者:于亚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3-11月诊治的老年重型颅脑外伤肺部感染患者124例,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观察组采用持续小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对照组选择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为70.96%,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并发症上看,观察组出现了5例,对照组出现了14例并发症,观察组的治疗安全性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小剂量盐酸氨溴索在治疗老年重型颅脑外伤肺部感染发挥了很好的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并且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对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作者:张艳丽;张敏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随机选取2011年3月~2014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依据干预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护理风险干预,然后对两组的护理风险率和焦虑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护理风险率7.5%(3/40)显著低于对照组27.5%(11/40)(P<0.05),GLU、P2hPG、HbA1c、TG、BMI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97.5%(39/4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30/40)(P<0.05)。护理风险干预能够降低糖尿病患者护理风险率,缓解其焦虑程度。
作者:欧秀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腹部手术控制性降压的胃肠保护作用。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6月~2015年6月140例腹部手术控制性降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对照组采用七氟醚,用于腹部手术控制性降压。比较两组术后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指标,包括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并观察两组胃张力及血清指标变化,包括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黏膜酸碱度(PHi),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结果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指标中,观察组术后,MAP、HR、PaCO2、PetCO2等指标上升,分别为(87.7±6.6)mmHg,(81.1±7.1)次/min,(4.87±0.14)kPa,(4.52±0.13)kPa,较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胃张力及血清指标中,观察组术后 PgCO2、I-FABP 明显上升,PHi 下降,分别为(5.61±0.47)kPa、(143.21±34.5)μg/L、(7.26±0.02),较组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腹部手术控制性降压的胃肠保护中,相对于七氟醚更能减弱胃肠道缺血,对胃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更具有优势。
作者:陈永亮;刘晖;黄风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36例行 CME 治疗的结肠癌患者(列入观察组)和20例行传统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列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各项观察指标及近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少(短)于对照组,不同肿瘤分期患者术中清扫淋巴结均多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6%)和肿瘤复发率(8.3%)均低于对照组(20.5%、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短期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作者:张喆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8月~2014年3月就诊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基于强化心理支持,探究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在 PaO2、PaCO2、呼吸频率和心率的对比中,观察组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强化心理支持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护理效果,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进一步康复,其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意义,值得进一步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熊慧英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