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角膜塑形镜停戴后屈光状态及角膜形态的变化研究

麦志昌;林沾醒

关键词:角膜塑形镜, 屈光状态, 角膜形态
摘要:目的:研究角膜塑形镜停戴后屈光状态及角膜形态的变化。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配戴角膜塑形镜并且停戴一段时间的10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近视球镜度数分为 A 组、B 组,每组50例。A 组球镜度数≤-4.00D,B 组球镜度数>-4.00D。每组再根据角膜塑形镜停戴时间分为 A1、A2、B1、B2,每组39列。A1、B1停戴时间1-3个月,A2、B2停戴时间超过3个月。观察四组屈光状态及角膜形态的变化。结果四组球镜度数与戴镜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客观电脑验光仪结果显示,A1、B1在角膜平、陡 K 值及平均 K 值方面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近视眼患者配戴3个月及以上角膜塑形镜,角膜形态和角膜中央厚度基本恢复原状,停戴后近视度数无明显增加现象,角膜塑形镜对中高度数效果并不明显。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38例的临床分析

    研究2015年1月~2015年10月,纳入对象乳腺癌38例,经单盲法分组。19例检查采用超声,进入对照组;其余19例检查采用钼靶 X 线,进入研究组。对比结果。结果研究组准确率高,误诊率低,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钼靶 X 线诊断乳腺癌价值大,准确率较高,可推广。

    作者:李家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足跟痛的改善研究

    目的:研究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足跟痛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2月~2013年1月94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跟骨 X 线指标、足痛情况、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的 B?hler 角为(32.86±5.63)显著大于对照组的(26.17±4.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1个月 VAS 评分为(1.95±0.4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5±0.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9%略高于对照组的8.5%,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可以有效改善跟骨骨折患者的足跟痛,加快患者足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复位良好,固定性可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罗小庆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类型及临床表现型特点

    选取2015年6月~2015年12月收集的78例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本组78例患儿中,33例(42.31%)为 IVS-II654(C → T)、21例(26.92%)为 CD41-42(-TCTT)、8例(10.26%)为 TATAbox-28(A → G)、8例(10.26%)为 CD17(A → C)、5例(6.41%)为 CD27-28(+C),SD43(G → T)、TATAbox-29(A → G)及 CD71-72(+A)各1例;临床表现型特点主要包括年龄、血红蛋白 A2、血糖蛋白 F,其中-28/654型患儿发病年龄(11.31±7.82)个月,相较于41-42/654型(5.83±3.50)个月、17/654型(3.49±0.56)个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t=5.649、8.809, P<0.05);相较于其他类型,-28/41-42型 Hbg(85.97±5.98)l 显著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具有显著的复杂性,不同类型下的临床表现性特征也会产生相应变化,积极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加强β地中海贫血的诊断对提高治疗针对性与有效性尤为重要。

    作者:王葭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骨创伤术后康复功能锻炼的护理分析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9月~2014年1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30例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选择康复功能锻炼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常规组(52例,常规护理)和试验组(78例,干预护理),比较两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3%,护理满意度为93.6%,住院时间为(17.2±2.6)d,与常规组的78.8%、80.8%和(25.1±3.1)d,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对骨创伤患者实施术后康复功能锻炼干预护理,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早日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陈锦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激励式心理护理对产程的影响分析

    搜集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产妇50例,依据护理手段不同将其分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激励式心理护理,观察比较效果。结果组间比较,试验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产程耗时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励式心理护理对产程影响较大,对缓解产妇焦虑及抑郁、缩短产程作用显著,可推广。

    作者:夏长秀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不同剂量盐酸氨溴索防治老年重型颅脑外伤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3-11月诊治的老年重型颅脑外伤肺部感染患者124例,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观察组采用持续小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对照组选择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为70.96%,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并发症上看,观察组出现了5例,对照组出现了14例并发症,观察组的治疗安全性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小剂量盐酸氨溴索在治疗老年重型颅脑外伤肺部感染发挥了很好的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并且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对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作者:张艳丽;张敏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艾灸在混合痔术后尿潴留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本次研究的104例混合痔术后尿潴留患者均为本院在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将其根据住院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采用艾炙关元穴、气海穴和中极穴疗法,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平均排尿时间以及排尿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8%,排尿时间为(17.46±3.16)min,排尿量为(194.43±14.39)ml;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31%,排尿时间为(49.95±7.26)min,排尿量为(106.49±7.41)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在混合痔术后尿潴留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尿潴留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凡汝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角膜塑形镜停戴后屈光状态及角膜形态的变化研究

    目的:研究角膜塑形镜停戴后屈光状态及角膜形态的变化。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配戴角膜塑形镜并且停戴一段时间的10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近视球镜度数分为 A 组、B 组,每组50例。A 组球镜度数≤-4.00D,B 组球镜度数>-4.00D。每组再根据角膜塑形镜停戴时间分为 A1、A2、B1、B2,每组39列。A1、B1停戴时间1-3个月,A2、B2停戴时间超过3个月。观察四组屈光状态及角膜形态的变化。结果四组球镜度数与戴镜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客观电脑验光仪结果显示,A1、B1在角膜平、陡 K 值及平均 K 值方面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近视眼患者配戴3个月及以上角膜塑形镜,角膜形态和角膜中央厚度基本恢复原状,停戴后近视度数无明显增加现象,角膜塑形镜对中高度数效果并不明显。

    作者:麦志昌;林沾醒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手法复位经皮定位及抗旋钢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 III型肱骨髁上骨折

    回顾分析 Gartland III 型肱骨髁上骨折841例,男560例,女281例;年龄1~16年,中位数7.6年;伸直型692例,屈曲型149例;合并神经损伤119例(桡神经51例、正中神经46例、尺神经22例);受伤距整复时间短1h,长21d。均在 C 型臂 X 线透视下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定位及抗旋钢针内固定治疗。确定骨折端复位后,首先在肱骨远端尺骨鹰嘴桡侧,先向肱骨近端髓腔打入一根直径2mm“定位针”,C 型臂 X 线机透视证实骨折端复位及钢针位置正确,然后自肱骨外髁进针,与肱骨纵轴呈45°向内上方打入一枚直径1.5mm 或2mm“抗旋针”穿透肱骨内侧骨皮质固定骨折端。术后石膏托固定患肢前臂旋后、肘关节屈曲60°~70°、肩关节外展外旋位,3~4周去除内外固定进行功能锻炼。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患肢肘关节屈伸功能恢复及外观情况。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年,中位数2.3年;骨折均在术后3~5周愈合,平均时间为3.6周。术后无一例出现骨折再移位;3例4周后定位钢针向肱骨近端髓腔移动,1例抗旋钢针断裂,造成取针困难。迟发出现 Volkmann 挛缩1例。参照 Fl年 nn 临床功能评定标准,优739例,良41例,一般43例,差18例,优良率为92.53%。手法复位经皮定位及抗旋钢针内固定治疗儿童完全移位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肯定,可作为以往内外侧交叉钢针和外侧两枚钢针内固定方法的改良与补充,实用、简便、可操作性强。

    作者:夏玉礼;马长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搜集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接收的脑出血合并脑疝52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26例进行综合护理,对乙组26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甲组和乙组的临床护理效果,并比较。结果甲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乙组,护理满意度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的临床综合护理效果显著,应予以重视。

    作者:魏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新型三阶段疗法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新型三阶段疗法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15年2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肛周尖锐湿疣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新型三阶段疗法,包括 CO2激光疗法、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黄甘颗粒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黄甘颗粒。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治愈率为94.29%,对照组为85.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治愈患者中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6.06%,对照组治愈患者的复发率为16.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IL-2、LTN、TNF-α以及 CD4+/CD8+比值分别为(84.45±6.67)μg/L、(468.34±76.61)pg/ml、(0.781±0.02)μg/L 和(1.79±0.17),而对照组为(63.23±7.01)μg/L、(352.51±80.21)pg/ml、(0.401±0.02)μg/L 和(1.02±0.08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 CO2激光疗法、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黄甘颗粒三阶段疗法可以提高肛周尖锐湿疣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并且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力,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范满祥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162例角膜异物合并感染患者的发病特点及疾病转归分析

    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162例角膜异物合并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发病特点,随访3个月,观察预后。结果角膜异物合并感染患者男性显著多于女性,年龄15~35岁的体力劳动者患者显著多于其他人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视力在0.8以上的患者例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异物合并感染多发于青年体力劳动者,治疗后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尤其是瞳孔区的异物,临床工作中应十分重视异物剔除的操作过程,尽量避免损伤异物周围的角膜组织,同时进行针对性健康知识教育,降低角膜异物合并感染发生率,防止治疗后视力下降。

    作者:徐鑫;王智强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体检护理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理论的效果研究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0月~2015年4月体检的5000例受检对象,采取随机表数字法分为柔性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体检护理要求和流程实施护理管理,柔性组应用柔性管理理论实施护理管理,对比分析两组受检对象满意情况、投诉情况以及护理人员满意情况。结果柔性组体检对象满意度评分(95.64±3.25)分明显比对照组高,投诉率(2.4%)低于对照组,且护理人员满意度评分(96.34±3.1)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检护理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理论,可优化体检护理流程,强化护理工作者工作的创造性以及积极性,以此进一步提高受检对象以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确保体检护理质量达标,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水平。

    作者:吴红敏;虞敏;郑红菊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桂枝汤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桂枝汤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及炎症反应情况。方法纳入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1月确诊为慢性湿疹的患者100例,同时纳入笔者所在医院体检科检查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受试者的临床治疗及入院检查的实验室数据,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纳入研究的受试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5和白细胞介素-7的表达水平,将患者的一般数据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5和白细胞介素-7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湿疹患者白细胞介素-7、白细胞介素-25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湿疹组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汤能有效促进慢性湿疹疾病恢复,缓解症状及体征,通过降低炎症反应以提高疗效。

    作者:王晓燕;陈家兴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儿童与青少年鼻咽癌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与青少年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断的注意事项。方法对272例儿童与青少年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误诊误治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与青少年鼻咽癌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与成人相仿,但发生率较成人偏低。77.6%患者有两种或以上临床症状。儿童与青少年鼻咽癌患者的分期早晚与病程呈的相关性(P<0.001),而早期诊断率低(5.1%),误诊误治率高(17.6%)。49.6%的患者体重指数(BMI)异常。结论对儿童与青少年鼻咽癌患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对涕血及颈部肿物等常见临床表现进行规范的诊疗,特别需要对同时出现两种临床表现的患者进行鼻咽部的检查。推荐使用 EB 病毒检测、鼻咽纤维镜对出现两种临床表现的儿童与青少年进行鼻咽癌排查。儿童与青少年鼻咽癌的发生可能与体重指数相关。

    作者:李家祥;何柱光;梁煜;李绮雯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将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74例脑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予以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予以患者内科保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 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 BI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治疗脑出血中不仅可提高手术的治愈有效率,还可有效降低术后患者病死率,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大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枫香树叶提取物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机制研究

    选择健康雌性 SD 大鼠40只,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制备碱烧伤动物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0.1mL 球结膜下注射,观察组给予5.0mg 枫香树提取物球结膜下注射。各组分别于术后第4天、8天、14天,麻醉后处死大鼠,取角膜组织行组织病理学、VEGF 蛋白及 mRNA 水平的表达、CNV 面积分析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各时间点 CNV 面积明显降低,且生长速度明显减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于碱烧伤后8d 左右生长速度达到高峰,之后生长缓慢,至2周时部分 CNV 停滞生长。碱烧伤后各时间点观察组 VEGF mRNA 及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相同时间点角膜基质层内 CNV 数目较少、管径较细、分布稀疏、显微排列较整齐、炎性细胞浸润较少。探讨枫香树叶提取物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效果较好,且抑制 VEGF mRNA 的转录进而抑制 VEGF 的表达可能是枫香树叶提取物抑制 CNV生长的机制之一。

    作者:罗平;周光华;孙青青;邓小湄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腹部手术控制性降压的胃肠保护作用观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腹部手术控制性降压的胃肠保护作用。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6月~2015年6月140例腹部手术控制性降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对照组采用七氟醚,用于腹部手术控制性降压。比较两组术后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指标,包括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并观察两组胃张力及血清指标变化,包括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黏膜酸碱度(PHi),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结果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指标中,观察组术后,MAP、HR、PaCO2、PetCO2等指标上升,分别为(87.7±6.6)mmHg,(81.1±7.1)次/min,(4.87±0.14)kPa,(4.52±0.13)kPa,较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胃张力及血清指标中,观察组术后 PgCO2、I-FABP 明显上升,PHi 下降,分别为(5.61±0.47)kPa、(143.21±34.5)μg/L、(7.26±0.02),较组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腹部手术控制性降压的胃肠保护中,相对于七氟醚更能减弱胃肠道缺血,对胃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更具有优势。

    作者:陈永亮;刘晖;黄风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感染的临床分析及药物联合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感染的临床分析及药物联合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5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妇科收治的210例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患者有无阴道残端感染分为观察组(有阴道残端感染)和对照组(无阴道残端感染),对患者术后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对观察组患者术后药物联合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相关影响因素中年龄≥50岁,合并有外伤及基础疾病,手术类型为急诊,术前有侵入性操作检查,术前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均是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71例病例患者术后均有阴道残端感染情况,其中研究组病例患者整个围术期均进行药物联合干预,比较组仅术后给予头孢菌素药物干预,其中研究组术后较比较组阴道清洁度、阴道 pH 值、过氧化氢浓度阳性率、念珠菌所占比例均改善显著,研究组较比较组术后阴道残端感染率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发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50岁,合并有外伤及基础疾病,手术类型为急诊,术前有侵入性操作检查,术前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围术期药物联合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阴道残端感染率。

    作者:莫春梅;邓丽婵;程丽敏;钟秀娩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认知护理对甲状腺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干预价值评析

    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择期行甲状腺瘤手术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行认知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手术应激指标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心理应激(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血压(SBP、DBP)、心率(HR)、皮质醇及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甲状腺瘤手术患者开展认知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应激反应,提高手术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余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