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42例临床疗效分析

吴芳芳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 妇产科, 中药
摘要: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84例妇产科慢性盆腔炎,且均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使用随机数字表将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各有4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其中观察组盆腔就治疗中采用中药进行治疗,对照组盆腔炎均使用西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组慢性盆腔炎患者在经过治疗后,4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其中14例痊愈,16例显效,7例患者为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88.10%;对照组慢性盆腔炎患者在经过治疗后,4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效果不太理想,其中10例痊愈,治疗总有效率为69.05%,两组盆腔炎患者治疗效果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使用中药治疗妇产科慢性盆腔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中药价格较为低廉,药材来源较广,治疗时患者副作用较小,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穴位注射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不育效果分析

    将选取的9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利用随机数字生成软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8例,治疗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肌注注射尿促性腺激素(HMG),治疗组进行穴位注射HMG。观察两组患者的排卵状况,妊娠结局和患者满意度。穴位治疗组48例患者中34例为单个优势卵泡,13例均未超过3个卵泡。而对照组48例患者中有13例为单个优势卵泡,卵泡数量超过3个者达到24例。穴位治疗组优势卵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穴位治疗组48例,33例成功妊娠,妊娠率为6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42%(17/48),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穴位治疗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穴位注射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能够显著提高优势卵泡数量,提高妊娠率和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莫燕奇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蓝牙听诊器在儿童哮喘诊断价值评价研究

    收集2013年1月~2015年6月反复咳嗽、间气促等疑似支气管哮喘的患儿87例,应用littmann electronicl蓝牙听诊器,在家中收集夜间的听诊信息并储存,分析患儿发作性喘息时的肺部听诊情况,同时采用德国耶格肺功能测定仪检查,并进行支气管激发及舒张试验,根据结果并结合临床作为诊断儿童哮喘的标准,并以此为参照,进行评价蓝牙听诊在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价值。45例激发试验阳性,11例舒张试验阳性,结合临床均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其余31例为激发试验阴性,诊断为非哮喘。哮喘组夜间听诊信息阳性为56例(100%,56/56),非哮喘组5例(16%,5/31)。蓝牙听诊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经猷;陈雪娟;张杜燕;李玉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术前血清CA125、CA199和AFP测定用于鉴别妇科盆腔包块性质的临床价值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盆腔包块患者共172例,其中有151例良性包块,21例恶性包块,通过微粒子酶联免疫法以及放免法对172例患者的术前血清CA125、CA199和AFP进行测定,结合测定结果对患者妇科盆腔包块性质的临床鉴别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恶性盆腔包块患者术前血清CA125、CA199和AFP 的水平值(219.46±112.39)U/ml、(137.83±104.67)U/ml、(6.58±3.27)ng/ml,均高于良性盆腔包块患者的(33.14±25.86)U/ml、(35.05±22.48)U/ml、(3.17±1.05)ng/ml;恶性盆腔包块患者术前血清CA125、CA199和AFP的阳性率分别为76.19%(16/21)、23.81%(5/21)、9.52%(2/21),均高于良性盆腔包块患者的36.42%(55/151)、5.30%(8/151)、0.00%(0/151)。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术前血清CA125、CA199和AFP测定能有效对妇科盆腔包块的性质进行鉴别,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余洁;贾海军;袁艳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2015年我院儿科肺炎痰培养结果及临床分析

    选择收集的1072份普通细菌痰液培养标本进行培养和耐药性试验。1072份普通细菌培养标本,检出致病菌183株,检出率为17.10%。痰标本检出菌以流感嗜血杆菌为首(12.87%),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27%)、肺炎克雷伯杆菌(10.85%)及肺炎链球菌(9.38%)。对于小儿肺炎抗感染治疗中,临床上常需要痰液培养检查,尤其在经验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更需要了解病原菌类别和耐药性情况,以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陈宏君;王玉屏;贾晓云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右美托咪定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肺癌根治术超前镇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联合氟比洛芬酯对于肺癌根治术超前镇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行肺癌根治术患者8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在麻醉诱导前注射氟比洛芬酯;观察组超前给予预注右美托咪定联合氟比洛芬酯,比较两组插管、拔管后心率(HR)、动脉压(MAP)及术后与术后12h疼痛(VAS)与舒适评分(BCS)。结果观察组诱导前、插管、拔管后HR与MAP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预注右美托咪定与氟比洛芬酯能够有效缓解术中应激反应,超前镇痛效果十分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毕艳;肖交华;张博卿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护理干预对广泛全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疗效的影响

    将我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采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且术后对照组患者腹胀、切口感染、膀胱损伤、淋巴囊肿等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4.0%,高于观察组8.0%,差异显著(P<0.05)。对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与治疗效果。

    作者:陈凤转;于艳彬;刘全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地中海贫血髓外造血的影像特征(附10例分析)

    本组共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18~42(27.52±7.13)岁。全组病例符合地贫诊断标准[1]:家族史、长期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电泳实验、基因检测确诊9例β型,1例α型。通过多种化验室检查、手术及活检病理、长期影像随访监测等[2]判定髓外造血灶,并完全排除其它原发性疾病。影像检查方法:10例DR、CT平扫(2例增强)检查,5例MR (2例增强)检查。影像设备为西门子AXIOM Aristos VX DR机,PHILIPS Bril-liance 120层螺旋CT,GE Signa EXCITE HD 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胸部CT扫描:螺距0.798,扫描电压120kV,管电流200mA,重建层厚3mm,层距1.5mm。腹部CT扫描:螺距1.014,扫描电压120kV,管电流200mA,重建层厚3mm,层距3mm,增强扫描,高压注射器团注优维显80ml,注射速度3.0ml/s,行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扫描。颅脑MR 扫描:SE T1WI 轴位、FSE T2WI 轴位+矢状位、FSE FLAIR 轴位、SE-EPI DWI轴位。脊柱MR扫描:frFSET2WI矢状位、轴位、冠状位及抑脂矢状位、FSE T1WI矢状位。腹部MR扫描:FSPGR T1WI、DWI 轴位、FRFSET2WI 及抑脂轴位+冠状位、FSPGR T1WI三方位增强,经肘静脉注入钆喷酸葡胺(Gd-DTPA),用量0.1mmol/kg体重,速率2ml/s,行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扫描。图像分析:靶向分布情况、外形、数目、大小、密度/信号、强化幅度、进程变化,邻近结构受累情况。两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资深医师双盲法阅片,有分歧时,商讨后达成一致印象。

    作者:区俊兴;张得旺;沈君;唐光健;杨洪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冲洗清创对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选择我科于2012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7例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2例)及对照组(45例),两组均予积极的全身支持治疗,创面处理方面,试验组采用每日或者隔日冲洗清创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每周行创面分泌物培养,并观察创面情况4w,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第1、2、3、4w,试验组创面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转阴率分别为48.4%,95.2%,98.4%,98.4%,对照组为2.2%,31.1%,73.3%,88.9%,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第1、2、3w,P<0.01,第4w0.01<P<0.05)。试验组创面炎症反应明显较轻,创面上皮化速度快。冲洗清创对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罗斌杰;李罗珠;陈传俊;田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腹股沟管解剖结构重建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观察

    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对202例次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A组92例采用网塞+平片式手术,B组110例采用双层补片对腹股沟管解剖结构进行重建,共110例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者术后自主能力恢复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顽固性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4~24月,平均13个月,A组患者病情复发率6.5%,B组患者病情复发率0.9%,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双层补片对腹股沟管解剖结构进行重建,操作简便、安全,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江华;郭中叶;邹云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光动力疗法对耐药性宫颈癌患者组织中GST-π、P-gp和Topo-Ⅱ表达的影响

    选取2011年6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实验中心保存及提供的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96株,依据随即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对比两组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凋亡率,组织中GST-π、P-gp和Topo-Ⅱ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组织中细胞生长抑制率、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织中GST-π、P-gp和Topo-Ⅱ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动力疗法可有效抑制耐药性宫颈癌细胞的生长,具有灭杀宫颈癌细胞的作用,可有效抑制宫颈癌组织中耐药性因子的表达,有利于提高耐药性宫颈癌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海燕;周莉君;兰秀秀;姜侃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社区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分析

    将9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临床分期分为试验A组[尿微量清蛋白(UmAlb)排出量<30mg/24h]35例、试验B组(UmAlb排出量=30~500mg/24h)31例和试验C组(UmAlb排出量>500mg/24h)30例,选取同时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观察四组入选者UmAlb、血清胱抑素、RBP、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lc,HbAlc)、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以及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结果四组入选者随着临床分期增加UmAlb、血清胱抑素以及RBP水平呈明显递增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入选者随着临床分期增加HbAlc、Scr、TC以及TG水平呈明显递增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UmAlb、血清胱抑素和RBP可作为评估老年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期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黄琨明;江志坚;刘爱云;赖争;宁小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利普刀联合阴道镜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2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根据患者住院号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阴道镜下联合应用利普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微波治疗。对患者手术情况与治疗3个月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8.4±3.8)分低于对照组(61.8±7.3)分,对比差异显著(t=50.2604,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4.8±2.8)ml低于对照组(84.2±6.3)ml,对比差异显著(t=89.2097,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对比差异显著(χ2=8.0863,P<0.05)。在阴道镜下联合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取得效果显著,值的在临床中推广利用。

    作者:钟琼兰;曾艳芳;李丹;黄小美;陈秋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实时荧光PCR法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验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将我院收治的96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实时荧光PCR及二代杂交式捕获法(HCⅡ)检测患者样本,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结果,比较两组方法不同宫颈病变HPV检出率及HPV阳性检出率的差异;PCR对宫颈上皮内瘤变HPV检出率为93.8%稍高于HCII 87.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CR对慢性宫颈炎及鳞状上皮病变HPV检出率为64.3%显著高于HCII 35.7%,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CR对HPV阳性检出率为71.9%(69/96)高于HCII 62.5%(60/96),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CR、HCII 检测方法总符合率为82.3%(79/96),在(CINII级及III级患者中上述两种方法与病理结果相关性较好(r2=0.953),同时PCR检测的特异性与灵敏性显著高于HCII,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时荧光PCR 法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诊断效果好,其对HPV特异性及灵敏性均较高,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较好,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古旭东;薛春玲;汪云霞;徐少恋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Ex-Press引流器在眼科应用新进展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是一种由不锈钢材料制造的房水引流装置,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以下简称Ex-Press手术)的开展,是一类新型的青光眼治疗方案。临床中形成共识的手术适应证为前房较深的眼压控制不良的青光眼患者,尤其成为解决难治性青光眼患者的更佳选择。经研究发现,巩膜瓣下Ex-Press手术联合抗代谢药物应用降眼压效果更为确切。与传统青光眼滤过手术相比,Ex-Press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术后降眼压效果确切,并且可重复操作,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钟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针灸配合语言训练对脑瘫患儿语言发育迟缓的疗效探讨

    探讨针灸配合语言训练对脑瘫患儿语言发育迟缓的治疗效果。选取收治的78例脑瘫语言发育迟缓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针对脑瘫实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行语言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行针灸配合语言训练。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发育商和口部运动功能。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发育商得分和口部运动功能得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发育商得分和口部运动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针灸配合语言训练能有效提高脑瘫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发育商和口部运动功能,从而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

    作者:廖金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超薄大鱼际皮瓣提供甲板生长载体的临床研究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1月手外伤科收治的甲床损伤的患者50例,纳入的患者具有甲床不规则的缺损,甲床缺损的范围在0.5×0.5cm到1.0×1.0cm之间,入院后均第一时间进行甲床的清创,之后采取超薄大鱼际皮瓣对缺损的甲床进行修复,皮瓣及甲床上方用甲板或自制塑料甲板覆盖。结果所有患者的皮瓣均成活,甲板或自制塑料甲板脱落时间1~2(平均1.5)w。均无皮肤或甲床坏死;感染2例,经加强换药后治愈。甲再生疗效标准评定疗效,本组优27指,良21指,可2例,差0指。手术后随访半年,所有患者均无需再次手术修复,外观恢复良好,功能活动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活动的评定标准进行评估,其中优良率达到92%。超薄大鱼际皮瓣对甲板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载体,是各种外伤所致手指甲床损伤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近期疗效较好。

    作者:相文龙;利春叶;许丽芳;吴迪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盐酸替罗非班对心功能及BNP的影响探讨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联合盐酸替罗非班对心功能及血浆B型利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直接PCI治疗的86例STEMI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PCI治疗,观察组联合PCI和盐酸替罗非班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后1、5w心功能,术前、术后1、5wBNP,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5w心功能指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5w较术后1w相比,LVEDD和LVEF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5w较对照组相比,血浆BNP水平显著降低;观察组术后5w较术前及术后1w相比血浆BNP水平较低;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0%和25.6%,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直接PCI后联合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EMI患者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及血浆BNP水平,且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方填源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现代诊断与治疗》征订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PDCA管理模式在产科治疗质量改进中的应用

    本次研究选取笔者所在科2014年4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产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从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产妇中随机抽选6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从2015年4~12月收治的产妇中随机抽选6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产妇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PCDA管理模式护理。观察组有效满意率(93.33%: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对于笔者所在医院产科以往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通过对护理人员的出院深造和相关特训提升等措施提升其护理水平。结合实际病例分析,PDCA管理模式在产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相当显著,充分解决以往产科存在的护理缺陷。

    作者:陈尚轩;温丽娥;黄亦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皮质醇节律性与血液透析病人蛋白质-能量消耗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病人皮质醇昼夜节律性与蛋白质-能量消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维持性血透患者62例,主观营养评分(SGA)等级均为A级,按照皮质醇检测结果分为皮质醇节律正常组及节律异常组,两组均按照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营养摄入标准严格饮食控制3个月,比较相同饮食下各组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转铁蛋白、铁蛋白、未饱和铁、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的组间及前后差异。结果在基础水平一致的前提下,比较两组3个月后各个营养指标,皮质醇节律正常组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异常组(P<0.05),其余指标无差异。组内比较,皮质醇节律异常组所有营养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血清白蛋白、红细胞计数、总蛋白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炎症评分明显升高(P<0.01)。皮质醇节律正常组内所有营养指标均无明显改变。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皮质醇节律性的紊乱消失可能导致蛋白质肌肉消耗加快,营养状态进一步恶化。提示皮质醇节律性可以作为血液透析病人营养状态的预测指标,有助于临床早期甄别预后差及具有营养不良高危倾向的患者。

    作者:刘永恒;刘裕;林旋霞;霍世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