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90例输卵管堵塞患者,应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输卵管疏通术,观察组患者接受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疏通术,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输卵管通畅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75.56%;随访2年,观察组患者成功妊娠率77.78%,高于对照组4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输卵管堵塞患者,采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疏通术,可有效提高输卵管通畅率和妊娠率,未发生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世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探讨SCL-90心理测评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脑动脉狭窄行支架置入治疗的效果。收集部收治的脑动脉狭窄行支架置入治疗的患者9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护理前后行SCL-90心理测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后的恐惧、抑郁、焦虑及人际关系敏感评分都显著低于护理前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的的恐惧、抑郁、焦虑及人际关系敏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脑动脉狭窄行支架置入治疗的病人进行合理、有效、积极的针对性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心理状况,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晓红;崔美莲;王洁清;韦维 刊期: 2016年第15期
选取经术后病理确诊的早期异位妊娠患者96例进行分组对照研究,随机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使用经阴道彩超与经腹彩超进行诊断,对比两组诊断效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是95.8%,对照组为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异位妊娠的典型超声影像学表现如盆腔积液、附件区团块、胚芽反射、子宫内假孕囊、原始心血管搏跳等方面,观察组的检出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中,与经腹彩超比较,经阴道彩超的诊断价值更高,能为临床诊治提供充分的参考信息,可推广普及。
作者:朱成德;欧燕琴;吴金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细孔钻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全部患者均采用细孔钻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58例,采用常规护理配合措施,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配合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程度(S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SS评分与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全部患者SSS评分与ADL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护理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SSS评分与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配合措施有助于显著改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细孔钻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患者的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黎藜;高志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全凭静脉麻醉下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对全麻苏醒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采取全凭静脉麻醉的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患者苏醒过程中对照组采用主观评价法,观察组采用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对比两组手术前、拔管时、拔管后15min、30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呛咳、呼吸抑制及全麻苏醒过程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客观监测组拔管时、拔管后15min、30min的MAP、HR无明显变化,无呛咳、呼吸抑制、肌松残余发生;主观评价组在拔管时MAP、HR水平明显升高,中、重度呛咳发生率为13.95%;拔管后60min,呼吸抑制发生率为11.63%,肌松残余发生率为37.21%;客观监测组全麻苏醒过程躁动发生率、躁动时间大于15min发生率均小于主观评价组,平均躁动评分低于主观评价组,经t检验或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下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效果确切,可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提高麻醉安全性,减少全麻苏醒过程躁动的发生,对于提高麻醉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马明飞;刘丽;石浩文;何俊永;李仁宰;王华;何仁亮 刊期: 2016年第15期
186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术前一天给予术前巡访。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巡访,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术前巡访。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性的术前巡访应用于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患儿,能够更好改善患儿的术前身心状态,从而更为顺利的手术和更早康复,值得临床考虑。
作者:陈红剑 刊期: 2016年第15期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2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根据患者住院号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阴道镜下联合应用利普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微波治疗。对患者手术情况与治疗3个月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8.4±3.8)分低于对照组(61.8±7.3)分,对比差异显著(t=50.2604,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4.8±2.8)ml低于对照组(84.2±6.3)ml,对比差异显著(t=89.2097,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对比差异显著(χ2=8.0863,P<0.05)。在阴道镜下联合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取得效果显著,值的在临床中推广利用。
作者:钟琼兰;曾艳芳;李丹;黄小美;陈秋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患者甲,男,24岁,因“胸痛、心悸、气促4h”急诊入院。患者4小时前无诱因出现胸骨中下段持续性压榨性胸痛,剧烈难忍,伴大汗淋漓、心悸、气促,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伴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收缩压高达200mmHg。吸烟史数年,每天20~40支。体格检查:T36.6℃, P120次/分,R28次/分,BP:160/100mmHg。神志清楚,强迫半卧位,急性病容,痛苦表情。呼吸急促,双肺满布湿啰音,未闻及干啰音。心尖博动未见异常,叩诊心界不大。心率120次/分,心律不齐。未闻及杂音。急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图1)。
作者:冯应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联合盐酸替罗非班对心功能及血浆B型利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直接PCI治疗的86例STEMI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PCI治疗,观察组联合PCI和盐酸替罗非班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后1、5w心功能,术前、术后1、5wBNP,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5w心功能指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5w较术后1w相比,LVEDD和LVEF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5w较对照组相比,血浆BNP水平显著降低;观察组术后5w较术前及术后1w相比血浆BNP水平较低;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0%和25.6%,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直接PCI后联合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EMI患者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及血浆BNP水平,且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方填源 刊期: 2016年第15期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尿微量白蛋白(MAU)、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选取100例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将之作为高血压组,并选择正常对照组60名,检测三组MAU和Hcy水平,比较MAU、Hcy和BPV的关联性。高血压组患者MAU、Hcy和收缩压变异与血压高低有关,MAU、Hcy与24h昼夜收缩压变异及舒张压变异呈正相关,P<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尿微量白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关系密切。
作者:陈清群;蔡灿锋;蔡凯;李健洪;李妍妍;侯玉琴;禤倩雯;吕自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抽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入住我院的108例剖宫产产后岀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三组各36例。 A组采取B-lynch缝合法治疗,B组采取Hayman缝合法治疗,C组采取改良式Hayman缝合法治疗,分析比较三组剖宫产产后岀血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子宫色泽、收缩情况、阴道流血量、尿量及生命体征等情况。三组剖宫产产后岀血患者的有效率均为100.00%;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三组手术操作时间、阴道流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结果存在差异(P<0.05)。对剖宫产产后岀血患者应用改良式Hayman子宫缝合术的手术时间更短,阴道流血量更少,操作更简单,可有效保留子宫,无不良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傅春华;彭灿;王静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根据不同期肩周炎的临床特征,采用改良的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指数(sPADl)量表分期,制定不同期肩周炎患者的治疗策略,观察按治疗策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住院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试验组40例(按不同期肩周炎治疗策略治疗)、空白对照组40例(自愈组)、常规对照组40例。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疼痛症状评分。肩关节功能活动参照肩关节活动Melle评分,并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空白对照组、常规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半年、1年后疼痛评分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半年、1年试验组疼痛症状的改善明显比空白对照组、常规对照组好(P<0.05)。试验组、常规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半年、1年后功能活动评分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治疗后1年功能活动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半年、1年试验组功能活动评分明显比空白对照组、常规对照组高(P<0.05)。3组1年后临床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常规对照组为75%,空白对照组为57.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肩周炎可以自愈,但时间长、功能恢复慢。采用不同期肩周炎的不同治疗策略,能尽快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恢复运动功能,是治疗肩周炎比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蔡郁;许恩超;席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我院60例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采用半椎体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前、后 Cobb角及矫形率变化等情况。结果经治疗后,在手术后即刻、手术后末次随访时,患者冠状面局部侧凸Cobb角、冠状面整体侧弯Cobb角、头侧代偿弯Cobb角、尾侧代偿弯Cobb角、顶椎偏移、躯干偏移、SVA、矢状面后凸Cobb角较手术前明显减少,经治疗后患者后、侧凸均明显好转且术后未发生明显并发症。应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
作者:欧阳冰;王建儒;包杰;穆天旺;左文建 刊期: 2016年第15期
本研究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我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循证护理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行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组在采取循证护理干预,采用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和护理质量调查对护理工作质量及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统计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及住院费用等指标情况。循证护理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的并发症及住院费用也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组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偏瘫患者中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加经济有效的促进偏瘫患者临床患者的术后康复。
作者:曾惠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转染B7-H3基因对前列腺癌细胞摄取18F-FDG和18F-FLT的影响。方法检测鼠源性前列腺癌RM1细胞和RM1-B7-H3细胞培养后不同时间段的吸光度(A)值,不同糖浓度、不同细胞数、不同摄取时间的条件下,对RM1细胞和RM1-B7-H3细胞的18F-FDG摄取率进行计算、比较,在细胞数1×106、反应100min的条件下行进行18F-FLT摄取实验,并对加入4H7单抗后的B7-H3细胞的18F-FDG摄取率进行测定。结果 RM1-B7-H3细胞培养1d、2d、3d的A值高于RMl细胞(P<0.05);随培养基糖浓度的增加,RM1细胞和RM1-B7-H3细胞18F-FDG摄取率逐渐降低,而随摄取时间、细胞数的增加有所升高;RM1和RM1-B7-H3细胞18F-FLT摄取率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18F-FDG摄取率较A组低(P<0.05),与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染B7-H3基因可提高细胞18F-FDG和18F-FLT的摄取率,其对前列腺癌细胞的代谢和增殖具有促进作用,加入4H7单抗后,RM1-B7-H3细胞18F-FDG的摄取率有所下降。
作者:曹宇;王伟群;李玥;黄校青;辛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对202例次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A组92例采用网塞+平片式手术,B组110例采用双层补片对腹股沟管解剖结构进行重建,共110例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者术后自主能力恢复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顽固性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4~24月,平均13个月,A组患者病情复发率6.5%,B组患者病情复发率0.9%,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双层补片对腹股沟管解剖结构进行重建,操作简便、安全,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江华;郭中叶;邹云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分析地佐辛联合曲马多应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选取腹部择期手术患者128例,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4例,研究组应用地佐辛、曲马多和托烷司琼,对照组应用芬太尼、曲马多和托烷司琼,比较两组各时间点VAS和Ramsay评分及RR水平。两组间各时间点VAS和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开始2h、4h、8h、24h和48h研究组R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镇痛阶段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联合曲马多应用于术后镇痛与芬太尼联合曲马多用药具有相近的有效性,地佐辛联合曲马多用药安全性更高,可降低对患者呼吸的抑制作用。
作者:马艳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疼痛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治疗措施,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和VAS疼痛评分。观察组的VAS疼痛评分为(2.12±0.03)分,对照组的VAS疼痛评分为(5.09±0.04)分(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整体治疗措施对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疼痛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杨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病人皮质醇昼夜节律性与蛋白质-能量消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维持性血透患者62例,主观营养评分(SGA)等级均为A级,按照皮质醇检测结果分为皮质醇节律正常组及节律异常组,两组均按照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营养摄入标准严格饮食控制3个月,比较相同饮食下各组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转铁蛋白、铁蛋白、未饱和铁、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的组间及前后差异。结果在基础水平一致的前提下,比较两组3个月后各个营养指标,皮质醇节律正常组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异常组(P<0.05),其余指标无差异。组内比较,皮质醇节律异常组所有营养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血清白蛋白、红细胞计数、总蛋白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炎症评分明显升高(P<0.01)。皮质醇节律正常组内所有营养指标均无明显改变。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皮质醇节律性的紊乱消失可能导致蛋白质肌肉消耗加快,营养状态进一步恶化。提示皮质醇节律性可以作为血液透析病人营养状态的预测指标,有助于临床早期甄别预后差及具有营养不良高危倾向的患者。
作者:刘永恒;刘裕;林旋霞;霍世寅 刊期: 2016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