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秀莹;张媛;陈建英
目的:研究分析足月胎膜早破产妇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接收的63例足月胎膜早破产妇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接收的63例正常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指标分布情况、妊娠相关危险因素、分娩方式和母婴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引产流产史、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阴道炎宫颈炎史、性生活分布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位异常、瘢痕子宫、双胎和多胎妊娠、巨大儿等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顺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褥感染、产后出血、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及时分析足月胎膜早破产妇主要危险因素,并且结合产妇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苏秀梅;李林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分析疤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收集我院在2014年2月~2015年2月实施再次剖宫产手术产妇142例的临床资料,对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142例产妇中产后出血21例,占14.8%,出血原因分别是宫缩乏力占57.1%,腹腔粘连占28.6%,胎盘因素占14.3%,而且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及血红蛋白流失量是随着手术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产后容易发生出血情况,要针对出血原因,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降低发生出血几率,大限度减少产后出血量。
作者:刘转琴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特点,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8月在我院内分泌科诊治的糖尿病病房230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人群120例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超声检查,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观察组颈总动脉主干、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IMT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总动脉主干、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23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单、多因素相关分析发现,年龄、高脂血症和高血压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超声可发现颈动脉内径厚度变化,能清晰的显示颈动脉斑块的形态、结构和大小,并且发现年龄、高脂血症和高血压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对于伴有这些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应该尽早行超声检查,可以早期干预治疗。
作者:严涵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以2016年1~6月,我院住院部所收治高龄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共48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按数字随机表方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中分别纳入2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确诊后采用急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确诊后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序贯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治疗耗时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23.1±2.5min),术中出血(3.5±0.3ml),住院时间(12.1±1.2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50%(3/24),较对照组45.83%(11/24)显著更低(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序贯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重症高龄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对缩短患者治疗耗时以及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均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加以推广。
作者:郭毅;雷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探讨卡托普利舌下含服与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高血压急诊患者的临床疗效。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78例高血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级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联合组联合应用卡托普利和硝酸甘油,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联合组的显效率为64.10%,对照组为43.5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显著高对照组的71.79%,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急诊高血压患者,给予卡托普利舌下含服和硝酸甘油静脉滴注,能平稳、有效地发挥降压效果,且用药方便,安全性好。
作者:段琼 刊期: 2016年第16期
选取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给予麦考酚吗乙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浆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血浆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而24h尿蛋白定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病症发生率为2.33%,对照组为16.28%,差异显著(P<0.05)。麦考酚吗乙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更能有效缓解病症,减轻不良反应。
作者:何建忠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比较开胸肺癌根治术与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93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试验组给予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开胸肺癌根治术治疗。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第1d胸腔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其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手术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分钟通气量(MV)与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组术后MV、FEV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优于开胸肺癌根治术。
作者:朱佳龙;朱志军;侯量;胡思远;尹来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随机抽取收治的难治性脑积水患者59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行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神经内镜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成功率与不良反应,并对两组差异进行统计学检验。观察组成功率为73.8%,对照组为8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肺动脉高压、静脉血栓、感染、分流管心房端移位等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治疗难治性脑积水的疗效与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并无较大差异,成功率较为相似,但神经内镜疗法无并发症出现,临床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彭伟;仁民;裔德超;邓义春 刊期: 2016年第16期
针对收治的98例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仔细分析与研究。结果(1)造成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49例)、胎盘缘由(27例)、凝血性功能障碍(11例)、软产道损伤(7例)及其他因素(4例),产后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主要为:分娩次数、分娩方式、第三产程、多胎妊娠及妊娠合并症等。(2)由于产后出血原因较多,一般可采取以下有效措施:药物注射、宫腔内纱布填塞术、子宫动脉栓塞术、输血等能有效地止血。造成产后大出血的原因有许多种,若在临床中加以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手段,就能够有效地降低产后出血的几率。对出现产后出血的产妇立即采取针对性治疗,能够达到止血的效果。
作者:陈凤英;郑双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采集525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的中段尿,做定量尿培养并同时用UF-5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白细胞和细菌的计数值,并进行比对,观察其符合率和分析不符合项目的原因。345例尿培养阴性结果与分析仪两项指标的符合率是77.4%,白细胞和细菌计数的假阳性为22.6%和7.0%;180例尿培养阳性结果与分析仪两项指标的符合率是78.3%,白细胞和细菌计数的假阴性为10.0%和11.7%。经尿培养结果验证尿沉渣分析仪可作为疑似尿路感染的初筛项目,因出现假阳性结果,故建议各实验室建立自己医院的白细胞和细菌计数的参考范围。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曲美他嗪方式,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分级及脑钠肤(BNP)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临床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曲美他嗪,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用药安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李林芝 刊期: 2016年第16期
本组收集2012年4月~2014年6月我院接诊的患股骨近端骨折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情况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股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疗效显著,具有微创、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斌 刊期: 2016年第16期
分析老年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影响因素。232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分为PSD组(n=112例)和单纯脑卒中组(n=120例),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发病部位、发病类型、文化程度、医疗负担、家庭关系及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SD的影响因素。 PSD组及单纯脑卒中组在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医疗负担、家庭关系及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关系、医疗负担、生活自理能力均为PSD的影响因素(P<0.05)。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关系、医疗负担、生活自理能力均为PSD的影响因素,应针对上述影响因素采取各种防治措施有效防治老年PSD。
作者:李海龙;姚慧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本文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骨折创伤术后下肢肿胀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方式,将患者分为甲乙两组,分组后甲组患者60例主要使用循环驱动仪配合中药桔术四物汤进行治疗,乙组患者60例主要使用传统的治疗方法(七叶皂昔钠配合甘露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经过两个星期的治疗后,甲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乙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甲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乙组,且甲组患者患肢完全消退时间明显早于乙组患者,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环驱动仪配合中药桔术四物汤的治疗方式对骨折创伤术后下肢肿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缩短患者患肢肿胀消退时间,还能改善膝关节的灵活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临床纳入收治的高血压小卒中患者90例,根据急性期神经功能是否恶化分为恶化组和稳定组各45例,观察两组血压变异性(BPV)、血压变异系数等情况。结果恶化组24hCVSBP、24hCVDBP、d CVSBP、d CVDBP的检测水平高于稳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n CVDBP、n CVSBP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回归分析显示:24hCVSBP和d CVSBP为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小卒中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可能与血压变异性(BPV)有关,在卒中急性期和临床二级预防中应密切关注血压变异性(BPV)的变化情况。
作者:龚洁芹;沈慧 刊期: 2016年第16期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54例为妊娠晚期妇女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体检的54例健康妇女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并使用STA-R-EVOLUTION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进行分析,记录两组血液样本中的部分活化凝血活酶的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以及国际化标准比值(INR)。 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采用免疫比浊法。结果经过两组之间的数据比较,观察组妇女的部分APTT、PT、国际化标准比值(INR)、DD、FDP,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FIB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T相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在妊娠晚期的凝血指标处于高凝状态,因此在孕妇分娩前需要对孕妇的凝血功能进行动态监测,做好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和抢救措施,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保证孕妇分娩的安全。
作者:林美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4月笔者就职医院妇产科收治的盆腔炎患者84例,按随机数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氧氟沙星0.2g+0.9%氯化钠注射液200ml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0.2g+0.9%氯化钠注射液200ml静脉滴注,两组静注均为每日2次,连续10d为一个完整疗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比较两组的总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随访期间妇科盆腔炎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92.86%(39/42)高于对照组71.43%(30/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52%(4/42)低于对照组26.19%(11/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期间,观察组的复发率与对照组相较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妇科盆腔炎患者的抗感染治疗中,左氧氟沙星的临床疗效更佳,不良反应更少,且能有效减少复发率,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应大力推广。
作者:傅书员 刊期: 2016年第16期
选取低危初产妇,随机分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根据分娩结局分为未行会阴侧切组(A组)和会阴侧切组(B组),对照组为常规侧切组(C组),比较三组产后6w盆底肌力、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排便困难、会阴伤口疼痛及产后3个月性生活障碍等指标。结果三组产妇产后6w盆底肌力、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及排便困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会阴伤口疼痛、产后3个月性生活障碍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1);B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妊娠和分娩不管会阴侧切与否均对初产妇盆底功能有一定的损伤,会阴侧切可能引起会阴伤口疼痛与产后3个月性生活障碍,应提高助产士自身判断能力,严格掌握会阴切开指征,提高接产技术,避免常规会阴切开,降低会阴损伤程度。
作者:朱惠娟;卓丽英;龙翠萍;许宇铃;梁梅芬 刊期: 2016年第16期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4例ARF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联合SKI方案,就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血钾、疗效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肾功能、血钾均有明显改善,其中以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更具优势,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是75.68%(28/37),而观察组联合治疗后总有效率则是94.59%(35/37),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是2.7%(1/37),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是2.7%(1/37),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ARF患者在常规治疗原则上加用肾康注射液能够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肾功能指标,同时用药安全可靠,无不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临床治疗ARF的一种急救药物。
作者:林志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收的晚期胃癌患者共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姑息性手术治疗联合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病人生存期给予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40.74%,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29.63%,观察组病人的治疗总体有效率要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病人的6个月和1年生存期高于对照组(P<0.05)。对晚期胃癌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使病人生存期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梁尔斌;陈春燕;庞阮琴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