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爱华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BNP、CRP水平、住院时间和治疗花费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7d BNP、CRP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治疗花费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能够明显降低脑钠肽和C反应蛋白水平,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花费,值得推广。
作者:常冰;魏义胜;胡振杰;魏兴随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选取12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鼻症状积分变化,应用Morisky问卷调查评价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后鼻症状积分较护理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观察组遵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个性化延续性护理可明显提高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遵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珏;李桂湖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70例特发性肺纤维化呼吸衰竭患者,按入院编号设为观察组35例,采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将另外3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动脉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DLCO%、VC%状况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一年内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临床上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气状况及肺功能,减少患者死亡率,可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推广运用。
作者:郑银娥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疑是冠心病患者10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统计分析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和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5.81%、46.78%、71.70%,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0.32%、84.09%、87.74%,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有效提高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对冠心病诊断具有良好的准确性,且具有无创、简便的特点,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黎天明;刘芳;梁杏芬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选取我县2014年1~12月期间参加婚前医学检查的2458对夫妻(4916人)进行出生缺陷防治知识知晓率的调查,并分析出生缺陷防治知识知晓率的知晓途径与其影响因素。结果(1)经调查,本组4916人中,知晓1377人(28.01%),不知晓3539人(71.99%),不知晓率明显高于知晓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出生缺陷防治知识的知晓途径主要为网络(2647人,53.85%)、电视(1075人,21.87%)、书籍(836人,17.01%)、报刊(464人,9.44%)与广播(367人,7.47%)。(3)性别、文化程度是出生缺陷防治知识知晓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女性的知晓率明显高于男性,而且知晓率与文化程度呈明显正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县孕前检查对象对出生缺陷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较低,知识来源途径较单一,其中性别与文化程度是知晓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夏琳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收集送检新生儿的标本,通过细菌扩增,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进行鉴定,确定菌株,通过PCR扩增方法扩增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确定阳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菌株,并对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及药敏统计分析,筛选敏感抗生素及监测耐药性。从临床送检的2936份标本中分离到1533株细菌,其中大肠埃希杆菌729株,分离率47.6%,产 ESBLs 菌457株,阳性率62.7%;克雷伯氏菌498株,分离率32.4%,产 ESBLs 菌株272株,阳性率54.6%;变形杆菌113株,分离率7.4%,产ESBLs菌49株,阳性率43.4%。此外,分离到阴沟肠杆菌102株,分离率6.7%,沙雷氏菌87株,分离率5.7%,柠檬酸盐菌90株,分离率5.9%,其他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等91株,分离率5.9%。药敏实验发现分离到的产ESBLs菌除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及加酶抑制剂药物(哌拉西林)敏感外,对常见的其余8种抗生素菌有不同程度严重的耐药性。从分离的年份来看,分离到的菌株有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新生儿产ESBLs菌感染情况比较严重,近年来呈逐步增多的趋势,主要病原体为大肠埃希杆菌、克雷伯氏菌以及变形杆菌,这些细菌对常见的抗生素耐药性高,治疗时刻采用敏感性高的碳青霉烯类以及加酶抑制剂类抗生素进行治疗。
作者:谭运雄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所有患者分别进行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常规超声诊断及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联合诊断,并分别作为弹性成像组、常规组及联合组,诊断结束后,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分析三组的良恶性结节诊断符合率。结果弹性成像组良性结节的诊断符合率为85.71%、恶性结节的诊断符合率为78.18%,常规超声诊断组良性结节的诊断符合率为77.14%、恶性结节的诊断符合率为72.73%,联合诊断组良性结节的诊断符合率为97.14%、恶性结节的诊断符合率为96.36%,联合组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弹性成像组和常规超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成像在一定程度上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具有诊断价值,但为了进一步确保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可在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过程中应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常规超声诊断。
作者:彭珊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辅助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2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2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ADL-Barthel指数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和ADL-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辅助治疗急性脑梗塞可显著缓解症状体征,降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改善日常生活质量,且未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增加。
作者:李鹏宇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2月医院门诊婴儿肛周脓肿治疗的患者共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对照组200例。观察组对婴儿肛周脓肿门诊治疗实行优质护理;对照组对婴儿肛周脓肿门诊治疗实行传统的功能制护理。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治愈率74%,脓肿形成率16%,肛瘘形成率12.5%;对照组的治愈率54%,脓肿形成率25%,肛瘘形成率21%,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优质护理高了门诊婴儿肛周脓肿的治愈率,减少了肛周脓肿形成,降低了肛瘘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的痛苦,节约了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家属负担,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作者:胡友娥;李淑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探究派丽奥经根管和牙周联合用药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临床疗效。选择收治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抽取法将92例患者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使用甲醛甲酚和碘甘油治疗,试验组根管内注射派丽奥软膏联合牙周袋上药治疗。对比两组牙周探诊深度、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试验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的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龈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和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派丽奥经根管和牙周联合用药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使用。
作者:侯玉一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选取我院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单纯后路手术)和观察组(后路手术+椎管减压)各40例。观察临床疗效,比较神经功能和下腰痛改善情况。观察组Frankle分级A级、B级、C级比例低,E级比例高;经治疗后患者的JOA评分提高优于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在后路手术中实施椎管减压疗效确切,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轻下腰痛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赵豪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行手术了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传统乳晕弧形切口或乳晕外横切口开放式切除术,观察组行安珂微创旋切手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相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肿块清除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5%(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5%(P<0.05)。针对乳腺良性肿块患者采用安珂微创旋切手术进行治疗,患者的肿块得到有效清除,具有推广的价值。
作者:罗榜柱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8例需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n=53)按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而观察组患者(n=55)则采用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干预。采用知觉心理压力量表观察患者护理后的紧张度缓解情况,比较两组满意度差异。观察组护理后紧张缓解52例,占94.55%,而对照组护理后紧张缓解41例,占77.36%;另外,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40例,良好13例,一般2例,差0例,总满意率高达96.36%(53/55),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16例,良好27例,一般7例,差3例,总满意率为81.13%(43/53),两组紧张度缓解与满意度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可有效减轻手术室患者的紧张度,提高临床满意度,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杨慧玲;邹玮君;罗月兰;李玉如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7月收治的8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孕三烯酮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明确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从本文研究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例数为43例(97.73%),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4例(9.09%),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例数为34例(77.27%),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22例(5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以及体征,促进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具有较高临床治疗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蔡雅琦 刊期: 2016年第18期
血压监测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对连续无创血压监测技术CNAPTMMonitor500在临床的应用做一综述,为其在临床的推广应用作出指导意见。
作者:杨秀环;梁华杰;梁秀生;林宗航;陆文敏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选取我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65例四肢骨折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试验组33例。对照组患者主要使用石膏绷带材料进行外固定治疗,而试验组患者主要是采用可卸式高分子夹板材料进行外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固定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25%,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15%。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可卸式高分子夹板的外固定材料对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在适时活动过程中感觉舒适轻便,疼痛明显减少,有利于观察伤口的复原情况,提升了患者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庞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总结分析高淳县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5年12月共7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输卵管癌的声像图特征及其相关资料。结果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超声诊断符合率为57%。超声检查结合病史及超声随访可提早发现并显著提高原发性输卵管癌的超声诊断符合率。
作者:王秀;高波;秦冬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480例中孕期妇女。研究其产前超声结果并且对产后随访记录做进一步分析。结果所有胎儿中共确诊出患有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13例,检出率2.71%,其中2例大动脉转位,1例主动脉弓中断,2例单心室或单心房,2例右心发育不良,3例合并心外畸形,2例法络四联征以及1例室间隔缺损,产前检出率与产后随访率二者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所有胎儿中漏诊2例患有先天性心脏畸形者,分别是主动脉弓中断和肺动脉狭窄各1例,漏诊率0.42%。应用超声产前筛查对于中孕期胎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进行诊断的临床检出率较高,可以有效降低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的出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王代强;夏明银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选取某医院2014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55例急性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3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饮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患者护理期间出现不良反应3例,生活质量评分46.34±2.25分;对照组不良反应7例,生活质量评分33.34±1.2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食护理可以帮助急性肾炎患者提高护理日常营养摄入,改善他们的身体素质使其医疗护理效果更佳。
作者:尚慧敏;张小妹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探讨鼻中隔缝合技术应用于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予鼻中隔缝合,双侧鼻腔不做填塞处理;对照组在术后予双侧鼻腔填塞。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2d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2d内出血量和鼻中隔血肿情况以及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者术后2d在鼻塞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鼻部疼痛、耳鸣/耳闷、溢泪及睡眠困难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d内出血量和鼻中隔血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均未出现再次出血、局部感染、鼻中隔血肿及穿孔等并发症,观察组出现鼻腔局部粘连2例(5.1%),对照组出现4例(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中隔缝合技术应用于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不适感和疼痛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开雄;蔡兰玉;钟文伟;赖卓凯;谢怡;冯雅江 刊期: 201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