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13—2016年胆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薛海玲;孙兰菊;房杰;陈明慧

关键词:胆道感染, 胆汁, 病原菌, 耐药性
摘要:目的:分析2013年—2016年天津市南开医院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病原菌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采用VITEK-2 compact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并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胆汁培养阳性检出率为55.53%(2631/4738).非重复临床分离的4539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62.02%,革兰阳性菌占36.90%,真菌占1.08%.前6位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26.06%)、肺炎克雷伯菌(11.87%)、屎肠球菌(10.58%)、粪肠球菌(10.22%)、铜绿假单胞菌(4.30%)和阴沟肠杆菌(3.9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s检出率分别为54.27%和31.54%.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为0.76%和0.93%.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38.46%和28.97%.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检出率0.63%.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甲氧西林耐药的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为56.04%和76.79%.结论:胆道感染患者病原菌以肠源性细菌为主,广泛耐药细菌种类逐渐增多,出现了广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并且出现了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性骨远端C型骨折的价值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192例老年性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6例.观察组采取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采取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个月的尺偏角、掌倾角与桡骨高度、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术后1年的腕关节优良率.结果:术后2个月两组尺偏角、掌倾角与桡骨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恢复,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6.6±1.6)d、(3.4±0.6)个月,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8.4%,对照组为12.6%(P>0.05).观察组术后1年腕关节优良率83.3%,对照组为87.5%(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近期腕关节优良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钢板内固定相当,同时骨折愈合快,住院时间缩短,有一定优势.

    作者:董迎春;杨忠义;华力勇;李杰;苟琦;马涛;徐盈舒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慢性胰腺炎的中医相关性研究

    慢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预后不佳.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对该病认识的逐渐深入,在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则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没有系统的总结.因此,本文就慢性胰腺炎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则及中药防治慢性胰腺炎的基础实验研究等进行相关总结,为中医药在慢性胰腺炎诊治中发挥积极作用提供一定借鉴.

    作者:么国旺;张大鹏;赵二鹏;崔乃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低张空气铸型多排CT动态增强对早期胃癌的诊断

    目的:探讨低张空气铸型多排CT动态增强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为早期胃癌的60例患者,在低张空气铸型下行多排CT动态增强扫描,对图像进行重组后处理,将CT诊断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60例终病理确诊早期胃癌30例,低张空气铸型多排CT动态增强对胃黏膜病变的显示较清晰.早期胃癌的CT诊断准确率为70.0%,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73.3%,阳性预测值为71.4%,阴性预测值为68.8%,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66.7%.结论:低张空气铸型多排CT动态增强检查可以较清晰显示胃黏膜的细微病变,对多数早期胃癌的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作者:杜晓峰;马周鹏;顾铁军;何辉;林观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加减橘核丸联合迈之灵治疗慢性附睾炎

    目的:探讨加减橘核丸联合迈之灵治疗慢性附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附睾炎患者81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口服左氧氟沙星,治疗组口服中药橘核丸加减联合迈之灵片.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分别评价慢性附睾炎症状指数评分(CESI)、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CESI总分,统计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CESI疼痛评分(7.79±1.73,5.52±1.15)、生活质量评分(7.97±1.76,6.55±1.23)、CESI总分(15.36±3.41,12.06±2.18)均有下降,CESI总分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CESI疼痛评分(7.60±1.47,3.31±2.02)、生活质量评分(8.13±1.44,3.94±2.50)、CESI总分(15.73±2.65,7.25±4.39)均有显著下降(P<0.05),并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70.83%)和总有效率(87.5%)均优于对照组显效率(18.18%)和总有效率(52%)(P<0.05).结论:加减橘核丸联合迈之灵治疗慢性附睾炎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夏国守;孙大林;金保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不同剂型生肌中药对失神经支配创面治疗的研究进展

    失神经支配创面是一种慢性难愈性的创面.在促进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方面,传统中医药物治疗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临床疗效明确.生肌中药按形态分类分为液体、粉末、膏剂三种剂型.本文就这三种剂型的生肌中药对失神经支配创面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罗统富;晋王力;姜志洲;董黎强;刘启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阑尾黏液性腺癌并回盲部肠系膜淋巴结结核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5岁,主因间断性右下腹痛伴发热6个月余入院.4个月前考虑阑尾脓肿,多次行穿刺引流治疗.近月来体重减轻约10 kg.查体:右下腹皮肤红肿,可见穿刺孔2个,麦氏点压痛伴反跳痛,可触及硬质肿物,移动性差.

    作者:张昀昊;张毓青;徐新生;崔乃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亚甲蓝染色在胃癌根治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亚甲蓝染色在胃癌根治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价值.方法:选择66例接受胃癌根治淋巴结清扫术的早期胃癌患者,按照是否使用亚甲篮染色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比较两组淋巴结检出数目、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及2年总生存率.结果:观察组贲门、胃小弯、胃网膜血管及胃动脉淋巴结检出数目分别为(6.1±1.5)个、(8.8±1.2)个、(7.8±1.4)个、(7.2±1.7)个,对照组贲门、胃小弯、胃网膜血管及胃动脉淋巴结检出数目分别为(3.2±1.3)个、(4.1±1.1)个、(3.5±1.6)个、(3.3±1.2)个,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数目和清扫转移淋巴结数目分别为(26.5±5.0)个、(13.8±4.7)个,观察组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数目和清扫转移淋巴结数目分别为(16.1±3.8)个、(5.6±3.4)个,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年总生存率观察组(93.9%)优于对照组(75.8%)(P<0.05).结论:在胃癌根治淋巴结清扫术中应用亚甲蓝染色,具操作简单、病变检出识别率高、不增加并发症等优势,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俞雪华;吴群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源性头痛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选取颈源性头痛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口服加巴喷丁,治疗组同时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只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阻滞方法同治疗组.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疼痛程度评分和焦虑(SAS)、抑郁自评量(SDS)表进行心理指标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分别为(8.98±0.66)、(3.13±2.50);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分别为(8.80±0.61)、(5.20±2.8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SAS评分分别为(50.88±4.37)、(35.00±3.63);对照组治疗前后SAS评分分别为(47.96±7.81)、(41.99±3.71),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SDS评分分别为(53.32±4.69)、(35.09±3.64),对照组治疗前后SDS评分分别为(53.10±5.82)、(48.17±5.27),两组VAS、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组评分更低(P<0.05).治疗组患者显效34例、占80.95%;对照组患者显效24例、占57.14%.两组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源性头痛,更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高寅秋;金利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经皮椎间孔镜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2月—2017年2月采取经皮椎间孔镜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治疗的27例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定期随访进行MRI或CT复查,和术前影像对比观察硬膜囊、神经根受压情况,对患者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进行评估,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综合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均获6~12个月(平均8.5个月)随访,出院时患者VAS评分为(3.1±0.7)分,与术前(7.0±1.6)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为(1.8±0.6)分,相比出院时又有进一步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ODI评分为(17.2±5.1)分,较术前(65.3±7.9)分有明显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患者依据Macnab标准评定:优22例,良2例,可3例,优良率88.9%.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不影响脊柱稳定性等优点,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治国;方广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椎间孔镜治疗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目的:研究椎间孔镜手术治疗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行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46例,C型臂下明确突出椎间盘,采用多级骨钻扩大椎间孔,放置工作通道.放置椎间孔镜摘除突出间盘,松解受压神经根.结果:术后未出现神经损伤症状,在功能改善及症状缓解等方面取得明显效果.以日本矫形外科协会下腰痛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平均(12.76±1.89)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平均(3.6±3.2),术后优良率91.3%.结论:椎间孔镜手术治疗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较好,在术后神经根功能恢复和疼痛症状等方面改善明显.

    作者:户小彬;张涛;张津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营养与肺癌的关系及肺癌患者营养干预

    多种饮食因素与肺癌的发生有关,蔬菜、水果、肉类、不同矿物质与肺癌发生风险的关系不同.营养不良和蔬菜水果摄入不足,会降低肺癌患者的生存率.使用合适的营养筛查工具评估肺癌患者的营养状况尤其重要.目前已有针对癌症患者的营养指南,可借鉴指南中的营养干预原则选择合适的营养干预手段,帮助肺癌患者维持/改善营养状况,联合中医药治疗会进一步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预后.本文探讨营养与肺癌发病、预后的关系.

    作者:张冉;刘杰;林洪生;王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鼻滴右美托咪啶在糖尿病足截趾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经鼻滴入右美托咪啶(Dex)作为术前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择期于坐骨神经阻滞下行糖尿病足截趾术的ASAⅢ~Ⅳ级患者,随机分为经鼻滴注Dex 1μg/kg(D组)、经鼻滴注等量生理盐水(N组),每组30例.于超声引导下行腘窝坐骨神经阻滞.观察两组改良警觉/镇静评分(OAA/S)、血流动力学变化(HR、MAP、SpO2)、不良反应发生和患者满意度.结果:Dex滴鼻后,D组OAA/S评分较N组在手术开始时(4.02±0.40 vs 4.99±0.20)、手术结束时(4.13±0.36 vs 4.98±0.16)均下降(P<0.05);D组HR较N组在麻醉时(73.49±3.93 vs 88.23±4.18)、手术开始时(75.22±4.11 vs 99.69±3.58)均下降(P<0.05);D组MAP较N组在麻醉时(86.63±10.04 vs 93.55±10.28)、手术开始时(87.63±9.24 vs 116.43±11.14)均下降(P<0.05);N组心动过速(9 vs 2)、高血压(10 vs 1)发生例数较D组增多.结论:术前经鼻滴注Dex 1μg/kg能产生明显镇静及抗焦虑作用,并能稳定血流动力学,作为重症患者术前用药,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刘玉杰;李兴华;翟丽娜;王旭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电转法介导沉默ABCE1基因对人胆囊癌细胞基因表达及增殖能力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电转法沉默ATP结合盒转运子E1(ABCE1)基因表达后对人胆囊癌GBC-SD细胞基因表达及增殖能力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靶向ABCE1基因的载siRNA质粒(ABCE1-siRNA)以及阴性对照质粒(NC-siRNA),分别设置ABCE1-siRNA组、NC-siRNA组及空载组,于体外电转法转染至人胆囊癌GBC-SD细胞,形成ABCE1-GBC-SD、NC-siRNA-GBC-SD、Ctrl-GBC-SD细胞.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电转后细胞中ABCE1基因mRNA与蛋白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GBC-SD细胞周期及凋亡,CCK-8法测定GBC-SD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成功构建靶向ABCE1基因的载siRNA质粒.与对照组相比,电转后ABCE1-GBC-SD细胞中ABCE1基因mRNA(0.45±0.06)和蛋白表达水平(0.65±0.10)显著降低(P<0.05);ABCE1-GBC-SD组细胞的生长速度减慢(P<0.05),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0/G1期,S期的细胞数减少;与空载组相比,ABCE1-GBC-SD组细胞凋亡率(16.80±3.58)显著升高(P<0.01).结论:体外电转沉默ABCE1基因的表达后能够抑制胆囊癌细胞的基因表达及增殖能力.

    作者:段巨涛;张琦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在髋部骨折疼痛中的应用及对手术时机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在髋部骨折疼痛中的应用及对手术时机的影响.方法:取髋骨骨折疼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西药止痛治疗,观察组联合中医止痛,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对手术时机的影响.结果:两组入院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后2 h、4 h及术前VAS评分分别为(4.21±0.94、2.15±0.75、0.93±0.53)分,低于对照组VAS评分[分别为(5.39±1.15、3.91±1.04、1.29±0.63)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抑郁量表及焦虑量表评分分别为(34.12±2.03)和(36.01±1.99),低于对照组的(43.24±2.31)分和(40.93±2.03)分,(P<0.05);两组急诊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后1 d手术率为52.50%,多于对照组37.50%(P<0.05);观察组入院后3 d、入院后7 d及≥7 d手术率分别为12.50%、2.50%和0.00%,显著少于对照组[分别为22.50%、7.50%和2.50%(P<0.05)].结论:髋部骨折疼痛患者在西药止痛基础上联合中医止痛效果理想,不会影响手术时机,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宝丽;杨利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热敏灸预防性治疗肱骨远端骨折术后骨化性肌炎

    目的:探讨热敏灸预防性治疗肱骨远端骨折术后骨化性肌炎的效果.方法:将87例肱骨远端骨折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其中41例应用热敏灸治疗,46例不服用任何药物,术后4周、3个月及1年随访,复查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血碱性磷酸酶(ALP),参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治疗组41例中1例失访,40例平均随访时间(15±3.6)个月,X线示骨化性肌炎1例.对照组2例失访,44例平均随访(16±3.9)个月,X线示骨化性肌炎5例;对照组肘关节骨化性肌炎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术后4周治疗组ALP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ALP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及1年治疗组与对照组ALP指标相比较无明显差异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肘关节功能参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在患者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可明显改善患者功能,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肘部损伤术后常规应用热敏灸干预安全有效,对肘关节骨化性肌炎的预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李英周;叶锋;杨永博;陈圆升;万蕾;朱少兵;陈建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麻醉深度对老年术后谵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全麻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择期行开腹胆囊切除术高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静脉麻醉组(A组)和吸入麻醉组(B组),依BIS值40~49分为A1及B1组、BIS值50~59分为A2及B2组,每组各30例.比较4组一般情况、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POD发生率以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浓度.结果:A1、A2两组个组一般资料及术后疼痛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1组术后3 d MMSE评分为24.1,术后5 d为25.2;A2组术后3 d MMSE评分为26.9,术后5 d为27.1,两组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A1组明显低于A2组(P<0.05).A1组术后7 d内POD发生率为20%,明显高于A2组(0)(P<0.05);A1及A2组T1~3时刻血清NSE和S100β浓度均较T0时刻升高(P<0.05);A1组T1~3时刻血清NSE、S100β浓度高于A2组(P<0.05).B组一般情况、MMSE评分、POD发生率及血清NSE和S100β浓度变化与A组相似.结论:全身麻醉时保持BIS值在50~59可使高龄患者POD发生率降低,静脉全身麻醉和吸入全身麻醉之间结果相似.

    作者:齐孟娜;吕国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温通法联合超声引导穿刺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45例

    急性乳腺炎常发生于产后尚未满月的哺乳妇女,尤以初产妇为多见[1].若治疗不当或不及时,疾病进展易形成乳腺脓肿.我科于2014年7月—2016年6月期间,采用温通法中药联合超声引导穿刺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45例,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周丹;周炜东;寿凌飞;周礼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消痔灵灌注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

    目的:观察消痔灵灌注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PBS/I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39例PBS/IC患者,先行麻醉下膀胱水扩张术治疗1次,然后随机分为消痔灵灌注组(A组20例)和透明质酸钠(西施泰)灌注组(B组19例).每周灌注1次,连续灌注4周改为每月1次,直到第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6个月监测每日排尿次数、大排尿量、视觉模拟评分、O'Leary-Sant IC问卷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膀胱灌注治疗1个月后A、B两组每日排尿次数(14.5±7.2、13.4±9.5)、大排尿量(185.7±41.6、190.8±45.7)、视觉模拟评分(3.7±0.8、3.4±0.6)、O'Leary-Sant IC问卷评分(14.7±4.9、13.9±5.9)、生活质量评分(1.8±0.8、1.7±0.9),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膀胱灌注治疗6个月后A、B两组每日排尿次数(15.43±6.7、14.5±7.8)、大排尿量(195.8±44.5、201.7±48.3)、视觉模拟评分(3.9±0.8、3.6±0.7)、O'Leary-Sant IC问卷评分(16.2±4.4、15.5±5.6)、生活质量评分(2.3±1.1、2.1±1.3),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A、B两组间相比较各指标改变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膀胱刺激征7例、血尿4例;B组出现膀胱刺激征3例、血尿1例.结论:消痔灵膀胱灌注治疗PBS/IC安全、有效,其疗效等同于透明质酸钠.

    作者:朱旋;范洁;高文喜;胡少炜;曾令启;张忠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胆总管微小结石的影像学诊断

    胆总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病,而胆总管微小结石直径较小、具有较大的移动性,常易引发胆绞痛、急性胆管炎和急性胰腺炎,临床确诊较为困难,目前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CP、ERCP和EUS,对胆总管微小结石的检查各有优势和不足,临床医师对于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病人状况、当地医院设备情况和医师经验水平而定,提高诊断率,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作者:郑明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不植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

    目的:探讨不植骨情况下单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SandersⅢ、Ⅳ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32例患者行跟骨外侧手术入路、不植骨、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28例行跟骨外侧手术入路、自体髂骨植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随访过程中定期复查X线片,测量和比较手术前后影像学B?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和跟骨宽度的变化,采用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系统综合评估和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6~12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组内所有病例术后均无钢板松动脱出、螺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切口渗出,皮缘坏死1例,均对症换药后愈合,组内所有患者术后7~11周(平均9周)X线片显示跟骨骨折获愈合,6个月组内均能行走;末次随访时与组内相比,两组B?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跟骨宽度与术前相比均获得明显改善,两组间上述指标对比则无显著性差异.末次随访时观察组平均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87.1±5.9)分,优23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90.6%.对照组平均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85.9±6.3)分,优19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85.7%.结论:不植骨情况下行单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固定稳定性良好,跟骨形态和足部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有效避免了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术后的切口感染及不愈合的发生.

    作者:王若阔;王国立;张旭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协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