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疗效观察

刘玉华

关键词:宫腔镜, 刮宫术, 电凝术, 子宫内膜息肉
摘要:探讨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妇产科接收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共6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刮宫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宫腔镜下给予电切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月经量与对照相比明显较少,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3.3%,少于对照组23.3%,P<0.05.宫腔镜下进行电切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手术指征,减少患者出血,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患者复发状况,效果显著,可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治疗中推广运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口服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高热的疗效对比

    探讨小儿高热采取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治疗的疗效,为临床选择有效、安全、快速退烧药提供参考.选取120例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接收的高热患儿,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治疗,观察两组疗效.两组用药后半小时,体温均出现下降,用药1、1.5、2、4、6、8h后试验组体温下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用药2、4、6、8h后,布洛芬组退热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这种差异在用药后6、8h更为显著;两组分别有7例(11.7%)、10例(16.7%)出现不良反应,P>0.05,无统计学差异.对高热小儿采用口服布洛芬治疗的退热效果优于对乙酰氨基酚,效果显著.

    作者:曾小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青光眼患者生存质量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青光眼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00例青光眼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青光眼,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分析影响其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患者视力损伤程度越严重,生存质量评分越低,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健康教育越系统,生存质量评分越高,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患者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女性,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临床上应对青光眼患者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采取积极措施提升其生存质量.

    作者:付建辉;邓跃华;王长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多层螺旋CT在肋骨微细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研究多层螺旋CT在肋骨微细骨折诊断中的方法及其应用价值.选取38例临床怀疑肋骨骨折患者,依次行常规X线平片检测、多层螺旋CT扫描并行曲面重建,对比分析诊断结果.结果X线平片的总检出率、完全线性骨折检出率、不完全性骨折检出率明显低于多层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8例肋骨骨折患者中,常规X线平片诊断出12例,其准确率为31.58%;多层螺旋CT检测出37例,其准确率为97.37%.对比分析两组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术能够更加准确、高效地诊断肋骨微细骨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詹智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性激素替代治疗在妇女更年期尿失禁的临床效果研究

    选取我院2015年2月~12月收治的的更年期尿失禁患者89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44例)、观察组(45例),给予对照组物理治疗,给予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加用性激素替代治疗.观察组的盆底肌肉张力、尿道功能指标以及尿失禁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物理治疗联合性激素替代治疗妇女更年期尿失禁,效果显著,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铧文;宁伶俐;吴永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全程陪伴联合分娩镇痛对自然分娩产妇母婴结局的影响研究

    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82例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自然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抽签的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产妇在生产过程中仅给予分娩镇痛,而试验组产妇则给予全程陪伴联合分娩镇痛,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产妇在不同产程中的疼痛程度以及母婴结局.经过研究发现,对照组产妇在不同产程中宫缩疼痛评分和试验组相比明显升高,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的顺产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胎儿宫内窘迫以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自然分娩条件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采取全程陪伴联合分娩镇痛,不仅能够促进自然分娩并减少产程,而且能够提高镇痛效果,增加分娩的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58例乳腺癌放射治疗体位固定技术改进方法分析

    分析乳腺癌放射治疗体位同定技术的改进方法.依据完全随机分组法将我院收治的115例行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7例行单纯乳腺托架固定,研究组58例行楔形真空袋、直肠癌体架与热塑体膜联合固定,比较2组的体位固定效果.研究组腹背、头脚、左右3个摆位方向的误差[(2.02±0.13)mm、(2.30±0.41)mm、(2.11±0.35)mm]明显小于对照组[(3.25±0.92)mm、(3.88±0.94)mm、(3.92±0.96)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改进体位固定技术,可缩小患者的摆位误差,提高整体摆位的准确性.

    作者:万肖峰;罗云;张佩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硬膜外阻滞对全麻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分析研究硬膜外阻滞对全麻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及临床价值.抽取2014年5月~2015年10月62例在我院行全麻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硬膜组和全麻组,各31例.全麻组通过单纯全麻进行麻醉,硬膜组实施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及手术情况.通过对比研究得知,硬膜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全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行全麻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的老年患者实施硬膜外阻滞,能显著降低苏醒期躁动率,缩短手术时间,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王学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72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1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降低幅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能够有效的恢复患者的心律,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灿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内镜直视联合X线引导下放置金属内支架治疗幽门梗阻的临床效果

    将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2月收治的70例幽门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予以患者内镜直视联合X线引导下放置金属内支架治疗,对照组仅对患者予以X线引导下放置金属内支架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临床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及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内镜直视联合X线引导下放置金属内支架治疗幽门梗阻有着确切的临床疗效,并且该联合治疗方法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时间及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产生,还能够完全覆盖病变位置,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区卫林;许洁娜;李启祥;尹合坤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分析

    探究与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钢板治疗,观察组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及临床效果.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较术前相比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评分上升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优良率为77.78%,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相比于传统钢板治疗可显著提高膝关节功能评分,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胡春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利脑心胶囊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4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利脑心胶囊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4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对比分析两组的总有效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偏头痛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和偏头痛缓解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脑心胶囊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敬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延续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56例2014年6月~2016年3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观察组78例,实施延续护理;对照组78例,实施常规护理.采用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恶心呕吐、排尿困难、腹痛腹胀、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等评价延续护理的效果.两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h、24h、48h VAS评分结果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延续护理通过医院内,医院外跟踪护理,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治与康复,从而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涂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贲门癌近端胃切除空肠间置术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贲门癌患者采用贲门癌近端胃切除空肠间置术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纳入98例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贲门癌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术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49例患者采用贲门癌近端胃切除空肠间置术治疗作为观察组,另49例患者采用食管胃吻合术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病情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4%,观察组患者24h总反流次数和大于5min的反流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贲门癌采用胃切除空肠间置术治疗,有效的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减少了患者的临床痛苦,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戴金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NCPAP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治疗中的临床体会

    分析NCPAP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治疗中的临床体会.选取我院重症肺炎患儿50例,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2年2月~2015年12月,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沐舒坦治疗,观察组采用NCPAP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HR、PaCO2、PaO2、PaO2/FiO2指标和总有效率.观察组重症肺炎患儿治疗后的HR、PaCO2、PaO2、PaO,/FiO2指标和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给予重症肺炎患儿采用NCPAP治疗方式,不仅有效改善患儿HR、PaCO2、PaO2和PaO2/FiO2指标,还能增加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

    作者:许长礼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心脏彩超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系统地研究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应用心脏彩超的实际价值.2014年7月~2015年4月,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心电图诊断方法,而观察组则使用心脏彩超诊断方法.对比两组ST-T改变和E/A<1的检出率.经诊断,观察组中,ST-T改变的检出率是87.5%,E/A<1的检出率是85.0%,而对照组的ST-T改变的检出率是70.0%,E/A<1的检出率是6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脏彩超在冠心病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诊断的检出率,可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可普及应用.

    作者:俞静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行射频消融术心房颤动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按住院时间先后进行随机分配.将单号为试验组,双号为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出院后遵医嘱维持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后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情感职能(RE)、社会功能(SF)、精神状态(MH)、活力(VT)、健康总体评价(GH)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术AF患者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提高患者健康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等提供依据.

    作者:黄颖梅;邱赟;黄亚聪;袁园;王丹;何金荣;周宇璇;赖珩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血浆BNP水平与心衰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4月经我院检查确诊的CHF患者96例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者96例为对照组.检测BNP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研究组患者LVEDD58.54-3.76mm及BNP5089.87±22.40pg/ml较对照组明显增加,LVEF45.67±3.43%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加,LVEDD及BNP呈进行性增加,而LVEF呈进行性减少,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加,其死亡率明显升高,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442 pg/ml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3.16%、再住院率13.92%和死亡率7.59%均较BNP≤442pg/ml组明显增加,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水平可反映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均有重要意义,可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刘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氯吡格雷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疗效探讨

    选取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分别采用氯吡格雷单用和氯吡格雷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等.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氯吡格雷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在保护受损神经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效果确切.

    作者:程贺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颈部肿块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颈部肿块患者58例,比较58例患者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病理组织学检查,颈部肿块中,炎性肿块43例,新生物肿块12例,先天性肿块1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炎性肿块41例,新生物肿块13例,先天性肿块4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相符的有54例,相符率为93.1%.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能够有效诊断颈部肿块患者的病情,且诊断方法简单、易行、快速有效,且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梁分凤;廖俊;彭正加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软性角膜接触镜对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探讨

    系统地探究在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中应用软性角膜接触镜的实际价值.2013年8月~2014年8月,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翼状胬肉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翼状胬肉切除术,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围手术期对对照组行常规加压包扎处理,而给予观察组软性角膜接触镜.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0%,术后疼痛评分为(4.3+1.2)分,舒适度评分是(81.6+5.7)分,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0%,术后疼痛评分为(6.1+1.5)分,舒适度评分是(64.5+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中应用软性角膜接触镜的价值显著,可普及.

    作者:梁玉婵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